/ |
介入策略 | ||||
前事處理策略(A)-從立即前事到情境事件調整 | 行為教導策略(B) | 後果處理策略(C) | ||
●情境調整: □預告(正向行為及結果) □提示(正向行為及結果) □提供示範 □讚美及提示其他人表現正 向行為 □調整座位、活動地點或物理環境、調整或協助分組 □建立結構化環境 工作時間及課表、環境、 工作系統、教材教具、 增強物 □提供豐富多元的環境 □安排同儕志工 □安排非後效增強(NCR) □感覺刺激替代、削弱或改 變(適用尋求感官刺激) □訂契約 □調整班規 □提供學習或溝通等輔具 □入班宣導 □其他 | ●課程調整: □份量 □時間表 □完成方式 □呈現方式 □評量方式 □內容 □難度 □其他 ●互動調整: □提供正向互動的氛圍 讚美、鼓勵等正向回饋 □為個案建立良好的社 會關係 □其他 ●親職教育: □溝通教養觀念、建立家 長合理期待、家庭互動 情形…等 □用藥衛教育宣導 | ●生理調整: □調整作息 □調整睡眠 □滿足生理需求(飲食、 清潔、感官知覺) □評估就醫/用藥 □其他 ●其他 | ●短期目標: □功能等值替代/替代 行為 ●中長期目標:
□社會技巧 □生活管理 □學習策略 □溝通訓練 □科技輔具應用 □其他 二、□自我管理訓練 三、其他策略 □放鬆訓練 □支持性心理治療 □行為治療(如:系統減敏訓練、漸進式暴露法等) □休閒生活訓練 □其他 |
□有價值的增強物 □建立合理的增強系統(包括增強物的數量、增強的時制-連續/間歇、立即/延宕增強等)
□協助解決問題 □提示替代行為及其增強 □重新引導:用肯定句(或肢體動作示範或直接協助)引導學生放鬆或做出替代行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