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主題探討系列
石 頭
岩石與礦物是構成地球環境最重要的元素,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關係。
對岩石與礦物的認識應該是現代國民必備的基本知識,本教學模組除了達到上述的目標之外,更要知道如何善用和珍惜大自然的資源。
設計者:連建炫 南投縣自然與生活科技輔導員 接受日期:2003/11/14
內容:
一、模組結構及使用說明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三)主題探討活動
(四)各活動科學智能培養一覽表
(五)學習成就評量
二、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
(一)石頭的故事(實作與觀察、報告)
(二)石頭與我(觀察、討論與實作)
(三)認識石頭(觀察、討論與實作)
(四)岩石和礦物 (觀察、討論與實作)
三、學習手冊
使用說明:
本模組是讓學生經由察覺、好奇、觀察與探究的活動來認識岩石與礦物,進而了解岩石是礦物組成的,並培養學生科學方法與態度。
教師可依實際的教學需要加以增、減活動,在教學過程當中依學生的活動加以討論和引導,以達成學習目標。
網址:http://www.phy.ntnu.edw.tw/nstsc/或http://www.naer.edu.tw/nstsc
(一)模組之教學概要圖
石 頭
石頭長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當中,但是我們確很少仔細再多看一眼,為什麼會長成那樣?石頭裡面有什麼?讓我們一起揭開石頭的秘密。 觀察情境 察覺問題
將零碎博雜的談話歸出幾個可探究的問題,例如: ‧岩石在那裡?岩石有那些種類?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認識岩石? ‧岩石的裡面可以看到什麼? ‧如何辨認各色各樣的礦物? ‧我們會拿岩石或礦物來做什麼? 引導討論 確定問題
★觀察岩石 ※說說石頭的故事,然後加以觀察和紀錄。 ★研究岩石 ※岩石的種類 ※岩石裡面的礦物 ※蒐集各種不同的礦物,並找出正確名稱 ★岩石和礦物與生活的關係 ※日常生活常見的岩石和礦物 ※蒐集資料探究岩石與礦物的用途 分工合作 進行探究
※與同學分享蒐集到的石頭與礦物。 ※蒐集有關岩石生成、岩石種類的資料,做成報告。 ※蒐集各種不同的礦物,並找出正確名稱。 ※蒐集資料探究岩石與礦物的用途。 分享經驗 整合成果
綜合評鑑 推廣運用
發現開拓性的問題:
‧風化作用可以改變岩石,做為地層教學的準備。
‧礦物用途的再研究,如貴重礦物在裝飾、生活以及科技上的應用。 作業、應用推廣
教學成效評鑑
(二)活動項目一覽表
選用 | 活動名稱 | 器材與資源 | 活動內容說明 |
發現岩石 | 實物或圖片 | 帶學生到校園或是野外地區,發現原來有各色各樣的岩石。然後分組加以蒐集。 | |
玩石頭 | 蒐集的岩石 | 經過各種觀察活動,知道岩石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手感、硬、脆、以及各種形狀等等,發現岩石之美,察覺岩石的神秘。 | |
石頭之最 | 蒐集的岩石 | 各組展現最美的石頭,並加以說明介紹。 | |
岩石的種類 | 蒐集的岩石、各種參考資料。 | 依觀察結果將岩石分類。先讓學生發表自己分類的方法,再研究科學家是怎樣將岩石分類的。 | |
岩石裡面的礦物 | 放大鏡、顯微鏡、礦物標本或圖片、有關礦物的參考資料。 | 將礦物和標本或是參考資料對照,找出正確的名稱,並加以觀察其各種物理性質,如色澤、硬度、或是看到結晶等,明白各種礦物的特徵。 | |
岩石和礦物的用途 | 實物觀察、紀錄及相關參考資料 | 明白人類怎樣利用岩石和礦物 |
(三)主題探討活動
「岩石與礦物」教學活動流程 | 說明 |
★觀察情境察覺問題★ ※帶學生到河邊,然後問:「小朋友,我們現在在什麼地方?看看四周,你有看到什麼?」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有沒有看到河床上有大大小小的石頭呢?」 ※「那些石頭是我們常常會看到的呢?」 ※請學生找一顆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發表自己觀察這顆石頭的感覺。 (石頭的故事) ※再請學生用五官來觀察各種石頭,讓他們發現那麼多的石頭有各種顏色、上面有各種紋路、不同的觸感等等。 (玩石頭)
請學生用各種方式來推讚自己認為最美、最硬的石頭然後師生選出石頭之最。 ※「剛剛大冢都說的好極了,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為什麼石頭會有不同的顏色?上面會有紋路?摸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 | ※本階段教學活動的意義 岩石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但是我們確很少仔細再多看一眼,為什麼會長成那樣?裡面有什麼?讓學生產生問題。 ※本階段的教學策略: 1.本主題活動開始時,帶學生到河床是因為可以看到比較多的石頭,比較容易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2.大班級可以分組進行,小班級適合個別進行。 3.可以讓學生用口頭報告,或是填寫老師事先設計好「發現石頭」的作業單。 ※教學注意事項: 1.如果學校附近沒有河床,可以事先找好有比較多石頭的地方,如果真的都沒有時,老師只好事先準備實物或相關照片也可以。 2.要確切引導學生觀察到石頭有各種顏色、紋路,引發學生研究的動機。 3.用適當的引導語,帶領學生注意到本單元活動要探究的主題:岩石與礦物。 4.先不要回答學生有關礦物的問題:如:看到石頭上面有一閃一閃的,好像玻璃的東西,那是什麼?雖然老師知道那就是「水晶」,但是那是後面活動才要進行的,現在只是讓學生注意到石頭。 ※本活動評量: 1.觀察學生在做岩石觀察時是否能確實。 2.選舉石頭之最活動時,學生是否能正確的傳達岩石的特性。 |
★引導討論確定問題★ ★觀察岩石 ※岩石在那裡?發現各色各樣的石頭。 1.在河床的上面可以發現各色各樣的石頭。 2.石頭存在於我們生活環境當中,還有什麼地方也可以看到石頭呢?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認識岩石? 1.用五官來觀察岩石,依照觀察紀錄的結果,把岩石加以分類看看,例如觸摸的感覺(粗糙、光滑)顏色的不同(顏色單純、二種顏色、多種顏色)裡面構造(很多雜質、組成單純)堅硬程度(易碎或很堅硬) ※岩石有那些種類? 1.先用自己的想法將岩石加以分類? 2.查相關參考資料,看看科學家是怎樣將岩石分類的?可以到那些地方蒐集資料呢? 3.依照科學家分類的方式,再把蒐集到的岩石正確的分類,每種岩石有什麼特徵呢? 4.依照岩石的分類,討論看看不同種類的岩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5.不同種類的岩石各有怎樣的特徵? ★研究岩石 ※岩石的裡面可以看到什麼? 1.要怎樣正確又安全的敲開岩石? 2.岩石敲開後,會看見什麼呢? 3.這些岩石的成份正確的名稱是什麼呢?(礦物) ※如何辨認各色各樣的礦物? 1.比對礦物標本或是圖片資料,說說看各種礦物的性質。 2.觀察礦物的顏色、結晶、硬度等性質。 3.礦物遇到各種溶液的變化。 4.討論不同種類的岩石裡面所含的礦物會一樣嗎? ★岩石和礦物與生活的關係 ※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看到那些岩石與礦物? ※人類會拿岩石和礦物來做什麼? | ※本階段教學活動的意義 一、※經過上個活動讓學生進入岩石主題之後,再進一步發展探究有關岩石的各種問題。 二、引導學生觀察岩石與礦物,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 三、學生經由觀察岩石的活動中,產生好奇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經由和學生一起討論岩石與礦物的用途,了解人的生活和岩石與礦物關係密切。 ※本階段的教學策略: 一、人觀察一種物體時,多先用五官的感覺。 二、從生活中引導學生產生研究岩石的興趣。 三、先讓學生將蒐集到的岩石依觀察結果加以分類,老師不必加以學理上的分類來提示。 四、當學生在分類活動中產生「不知從何分起」時,老師提出「那我們看科學家怎樣把岩石分類的?」讓學生尋找整理相關資料。 五、讓學生自由發現岩石裡面的礦物,培養好奇心及主動探討的學習興趣。 六、用礦物標本比對,可以知道各種礦物的正確名稱。 ※教學可進行的評量 一、可以設計「岩石與礦物觀察紀錄」的作業單。 二、學生能清楚的說出自己觀察到的 ※教學可用的資源: 各種和地球科學有關的書籍,或是可以利用電腦網路搜尋和岩石相關的網站資料。 ※教學注意事項: 1.在利用資料時,提醒學生注意尊重著作權的問題。 2.要求學生在查詢資料之後,應該要用自己的方式來書寫報告,切勿讓學生直接複製資料,以求融會貫通。 3.敲開石頭的正確方法以及注意安全。 |
★分工合作進行探究★
1.發現、採集岩石活動以分組進行教學,老師從旁提示,如:採集不同的岩石。 2.岩石分類的教學活動以小組教學進行,老師提示可以從那裡找到資料。 3.研究岩石活動採用分組方式進行教學,老師的角色為:
4.岩石和礦物與生活的關係,製作觀察紀錄單讓學生實地觀察紀錄,然後加以分組討論。 5.岩石的一生作實地觀察說明。 | ※本主題教學活動的主軸是讓學生察覺產生好奇、觀察、比對科學家說法、得到結論,所以活動主體是學生,老師的角色就如所述,從旁提示、指導。 ※相關資料可由有關地球科學的書籍或是相關電腦資訊網路搜尋。 |
★分享經驗整合成果★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各活動的觀察結果,並加以口頭報告,或做成書面專題報告。 2.以小組為單位,用現有的岩石和礦物製作藝術造型,表現大自然之趣。 | ※整理及討論活動後的作業單以及相關資料成果,對「岩石與礦物」有整體性的認識,同時也學得如何有條理的整理各種資料的素養。 ※經由報告的製作,使對本主題的相關概念以及科學技能融入自己的認知體系當中,變成屬於自己的科學智能。 |
★綜合評鑑推廣應用★ 1.對岩石與礦物的觀察活動的檢討: ⊙你在活動進行當中,最感到有興趣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為什麼呢? ⊙你認為「岩石和礦物」對人類重要嗎?為什麼? 2.還有那些相關問題? ⊙你知道有一些珍貴的礦物嗎?(如:黃金、鑽石等)它們為什麼會那麼珍貴呢? ⊙你認為「岩石和礦物」是地球用不完的自然資源嗎?我們應該怎樣有效率的利用這些資源呢? | ※本活動在於強化及延展對「岩石與礦物」的認識以及經由活動所學到的科學技能。 1.經由討論、澄清的過程,建構出自己對於岩石與礦物的認知。 2.對於學生感到需要再研究的問題,可以設計另外深入探索的活動。 |
(四)各活動有助於科學智能培養之一覽表
素養要項 | 分段能力指標 | 主題 | ||||||
1 | 2 | 3 | 4 | 5 | 6 | |||
過 程 技 能 | 觀察 | 1-3-1-1能依規劃的實驗步驟來執行操作 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特徵 1-3-1-3辨別本量與改變量之不同(例如溫度與溫度的變化) | ||||||
比較與 分類 | 1-3-2-1實驗前,估量「變量」可能的大小及變化範圍 1-3-2-2由改變量與本量之比例,評估變化程度 1-3-2-3依差異的程度,作第二層次以上的分類 | |||||||
組織與 關連 | 1-3-3-1實驗時,確認相關的變因,做操控運作 1-3-3-2由主變數與應變數,找出相關關係 1-3-3-3由系列的相關活動,綜合說出活動的主要特徵 | |||||||
歸納 研判 與 推斷 | 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1-3-4-3由資料顯示的相關,推測其背後可能的因果關係 1-3-4-4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 |||||||
傳達 | 1-3-5-1將資料用合適的圖表來表達 1-3-5-2用適當的方式表述資料(例如數線、表格、曲線圖) 1-3-5-3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1-3-5-4願意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1-3-5-5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當的回應 | |||||||
科學本質 | 3-3-0-1能由科學性的探究活動中,了解科學知識是經過考驗的 3-3-0-2知道有些事件(如飛碟)因採證困難,無法做科學性實驗 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3-3-0-4察覺在「以新觀點看舊資料」或「以新資料檢視舊理論」時,常可發現出新問題 3-3-0-5察覺有時實驗情況雖然相同,也可能因存在著未能控制的因素之影響,使得產生的結果有差異 | |||||||
科學態度 | 細心 切實 | 5-3-1-1能依據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做最佳抉擇 5-3-1-2知道經由細心、切實的探討,獲得的資料才可信 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 ||||||
思考智能 | 批判 思考 | 6-2-1-1能由「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等角度詢問,提出可探討的問題 | ||||||
創造 思考 | 6-2-2-1能常自問「怎麼做?」,遇事先自行思考解決的辦法 6-2-2-2養成運用相關器材、設備來完成自己構想作品的習慣 | |||||||
解決 問題 | 6-2-3-1養成主動參與工作的習慣 6-2-3-2養成遇到問題時,先試著確定問題性質,再加以實地處理的習慣 | |||||||
科學應用 | 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3-0-2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生活中 7-3-0-3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 7-3-0-4察覺許多巧妙的工具常是簡單科學原理的應用 | |||||||
科技的發展 | 科技 本質 | 4-3-1-1認識科技的分類 4-3-1-2了解機具、材料、能源 | ||||||
科技的 演進 | 4-3-2-1認識農業時代的科技 4-3-2-2認識工業時代的科技 4-3-2-3認識資訊時代的科技 4-3-2-4認識國內、外的科技發明與創新 | |||||||
科技與 社會 | 4-3-3-1了解社區常見的交通設施、休閒設施等科技 | |||||||
設計與製作 | 8-3-0-1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8-3-0-4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 |||||||
(五)模組之學習成就評量
岩石與礦物學習評量
第一部份:觀察岩石
一、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到石頭呢?
二、小丸子有一天在上學的路旁發現一顆很特別的石頭,就把它帶到學校找花輪一起研究,你會建議他們用那些方法觀察石頭?請你設計一張「石頭觀察紀錄」吧。
(一)我建議他們用下列方法觀察石頭
(二)石頭觀察紀錄
第二部份:研究岩石
※你知道科學家怎樣將岩石分類嗎?
□知道,可以分成
□不知道,我要尋找答案。
1.尋找答案的方法:
2.我找到的答案:岩石可以分成
※小明撿到一個很漂亮的石頭,他將這顆石頭敲開之後,發現有一種像玻璃一樣的礦物,你覺得這種礦物應該是什麼?
※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礦物,製作一個專題報告,在上課的時候發表。
第三部份:岩石與礦物和生活的關係
※調查學校有那些地方、那些設備是用岩石當做材料做成的?
※調查家裡有那些地方、那些設備是用岩石當做材料做成的?
※自己訂一個有關利用礦物的專題報告(如鑽石的利用)。
★評量說明:
一、採用「實作評量方式」,讓學生應用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的科學技能來完成評量。
二、石頭觀察紀錄讓學生自己設計,老師可以依學生設計出來的觀察表格,了解學生對於觀察技能學習的程度,如果普遍不理想,可以做為補救教學的參考。
三、尋找岩石分類的評量活動,在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知道如何尋找有用的資料加以應用。
四、有關專題報告,小班學生可以讓學生決定自己的報告方式,不必硬性規定要用一定的格式,但是要請學生言之有物。若是班級人數較多(如超過20人)時,可以由老師指定一種方式完成,如書面報告或是結合資訊教育,讓學生製作Power Point報告。
(六)教學成就自評表
教師教學之自我評量 | 評量指標 | 123456 |
1. 你的教學目標是否涵蓋科學素養整個的提昇?還是只在知識的講授? 2. 你的教學是否能使全體學生受惠?還是只能使少數學生受益? 3. 你覺得在進行探討本議題的活動之初,提供了足夠的理由,描繪了相當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樂於投入本議題的研究嗎? 4. 在各小組進行探討活動時,都能對正進行的活動懷有濃烈的好奇心及清楚知道正要去解決的問題嗎? 5. 每一個小組進行探討活動的過程中,你有藉著評量、諮商、進行實值有效的指引、支持他們,使他們得以持續的、積極的進行下去嗎? 6.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能促進小組合作、培養共同解決問題的袍澤感情?還是反而引起相互排擠、猜忌的情勢? 7. 你的教學活動是否以學生為主體?是否完全利用各中教學資源? 8. 你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能促進學生「過程技能」及「思考智能」的增進? 9. 你的教學學生否能使學生在面臨問題時,持以一種好奇探究與改進的心意,並願意以科學的方式,切實著手進行探究? 10. 你的教學方式是否能使學生增廣見聞、閱讀及瞭解更多的事務,達到相關科學概念的認知學習? 11. 你的教學使否能使學生感受到心智成長的喜悅?比以前更具信心,更為熱愛探討、理解事務? 12. 你的評量方式是否具有彈性不拘一定的規格?評量的內容是否針對教學目標,不限於單一學習項目? 13. 學生很投注他們的工作嗎? 14. 學生也注意到別組的工作嗎? 15. 學生搜集資料、選擇資料的能力如何? 16. 學生能夠撰寫一份完整的報告或做一次明白的簡報嗎? 17. 學生在「經驗分享」時,有沒有認真的紀錄別組的報告內容? | □□□□□□ □□□□□□ □□□□□□ □□□□□□ □□□□□□ □□□□□□ □□□□□□ □□□□□□ □□□□□□ □□□□□□ □□□□□□ □□□□□□ □□□□□□ □ □□□□□ □□□□□□ □□□□□□ |
二、模組內各項活動之教學示例
★【觀察岩石】活動指導
(一)教學重點
本活動使學生發現「處處都有岩石與礦物」,並激發學生發現的樂趣,經由觀察欣賞岩石與礦物之美。
(二)教學資源
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岩石,如河床、路邊等。
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那裡可以看到石頭呢? ●再想想看,學校附近什麼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石頭?(學校附近如果有河床,是最希望學生說出的答案) ●我們一起去玩石頭吧!(到河床邊) ●在河床邊看到那些石頭?他們各有什麼特色?說一說石頭的故事。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來觀察石頭呢? (本活動由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察覺生活環境當中原本就有很多岩石,而且讓學生想到學校附近什麼地方岩石最多,讓學生察覺到原來石頭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值得研究。)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發「岩石觀察紀錄單」(附錄1) ●請學生找一顆自己覺得是很美的石頭。 ●請學生用五官觀察。 ●請學生用「描述性的語句」紀錄在觀察紀錄表。 例如: 用手摸起來感覺粗粗的。 ●觀察之後以小組為單位,發表個人的觀察紀錄,並紀錄在「小組觀察綜合紀錄單」(附錄二)上。 (相同的感覺只要紀錄一次即可)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學生觀察岩石紀錄加以整理之後,每小組都有該組的觀察紀錄,依小組的觀察紀錄提出報告。 ●小組報告時,將別組觀察到不同的結果紀錄下來。 ●分析研判:(以小組為單位) 1.能找出二顆一模一樣的岩石嗎? 2.我的岩石為什麼和別人的不一樣? 3.岩石還有那些特色是沒有觀察到的?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怎樣描述岩石之美? ※請各組找出一顆最美的岩石,參加全體「岩石選美」的票選活動。 ※我們要如何挑選岩石帶回學校進一步的研究? ※可以用那些方法將岩石帶回學校呢? | ※準備工作: 1.本活動在於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老師可以依學校環境特色安排適當的情境(如河床、比較多石頭的空地,如果都沒有適當的情境,可以事先準備多樣的岩石供學生觀察) 2.依學生人數三至四人為單位分組,以利觀察。 3.岩石觀察紀錄單(每人一份)。 4.小組觀察綜合紀錄單(每小組一份)。 5.易攜帶的觀察工具:如放大鏡、軟皮尺等。 6.應事先準備硬底資料夾,讓學生易於書寫。 ※教學注意事項 1.活動進行中注意學生安全。 2.提醒用五官觀察的方式。 3.提醒學生把岩石洗乾淨,方便觀察。 4.引發新的觀察細節,讓學生發覺新的岩石特色。 ※資料整理、分析及研判 1.讓學生透過討論,培養觀察能力,並在討論過程當中,建構自己的觀察模式。 2.經由討論的過程,讓學生發現岩石之美。 ※經由岩石選美活動,讓學生發現新的問題?「為什麼每顆岩石都長得不一樣呢?」 ※由發現的問題引導出下個教學活動:研究岩石 |
◎附錄一:岩石觀察紀錄單
我的岩石觀察紀錄單 | |||
班級 | 姓名 | ||
觀察時間 | 年 月 日 | 觀察地點 | |
岩石寫真:我覺得這顆岩石 我 開 ● ● ● ● ●我的觀察方法是: |
◎附錄二:小組觀察綜合紀錄單
我們的岩石觀察綜合紀錄單 | |||
小組名稱 | 組長 | ||
組員 | |||
經過討論之後,我們這一組綜合出的觀察結果: ● ● ● ● ● ● ● ● ● ● ● ● ● ● |
★【研究岩石】活動指導
(一)教學重點
一、如何將岩石分類?
二、如何正確又安全的敲開岩石?
三、認識岩石裡面的各種礦物。
四、觀察礦物的方法。
(二)教學資源
●蒐集到的岩石
●可以將岩石敲開的工具
●可將礦物磨碎的器材:如研
●觀察礦物的器材:如放大鏡、顯微鏡
●礦物標本
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由活動一蒐集帶回教室的岩石,真是五花八門,我們可以用那些方式來將它們加以分類呢? ●請各小組討論出可以分類的方法。 ●各組發表討論出的分類方法。 ●我們想想看,科學家怎樣將岩石分類? ●每一類岩石有什麼特徵呢? ●再觀察岩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觸感?不同的顏色?線條?圖案? ●岩石裡面的構造是怎樣呢?用什麼方法可以看到? ●敲開岩石的時候要注意那些安全事項? ●岩石裡面有什麼?(礦物) ●岩石裡面可以看到幾種不同的礦物呢? ●要怎樣知道礦物的名稱? ●每一種礦物有那些特徵?可以用那些方法觀察?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學生分組討論怎樣找到岩石分類的參考資料並加以整理。 (附錄一) ●將整理出的參考資料,比對蒐集的岩石,將它們加以正確的分類。 (分成沈積岩、變質岩、火成岩) ●指導學生敲開岩石。 (以小組為單位) ●分發「發現礦物紀錄單」(附錄1) ●將礦物加以分類,提供觀察工具指導如何觀察: 1.礦物的色澤 2.礦物的硬度 3.礦物結晶 (用顯微鏡觀察) ●觀察之後加以紀錄。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發表各種岩石的特徵。 ●說出各種岩石裡面所含的礦物有什麼不同? 如:沈積岩如砂岩裡面會有粉碎狀的石英,顏色單調少變化;而變質岩所含的礦物較多樣化,顏色比較多而複雜,礦物呈現的型態也不同,如石英岩裡面的石英通常是塊狀的,裡面也可以發現閃亮的水晶等。板岩會有亮亮的雲母等。 ●討論發表各種礦物的特徵。 ●分析研判:(以小組為單位) 1.如何分辨岩石的種類?科學家是怎樣將岩石分類的? 2.岩石裡面的礦物只有一種嗎? 3.要如何比對礦物?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經由教學活動,知道岩石是由礦物所組成的。 ※欣賞礦物在岩石表面顯現出的顏色、線條或圖案的美。 (引起賞石的興趣) | ※準備工作: 1.選定校內可以進行岩石觀察的空間。 2.岩石分類參考資料。 3.觀察所需的工具:鐵鎚、放大 鏡、顯微鏡。 4.礦物標本以及有關礦物的書籍或網站等。 5.發現礦物紀錄單 (附錄一)
1.關於岩石的分類: 尊重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分類岩石,不必馬上提出正式的分法。 2.讓學生在將岩石分類產生混淆時,再提醒學生:科學家是怎樣將岩石分類的? 3.指導學生如何找到關於岩石分類的參考資料,例如可以用網路搜尋引擎搜尋。或是提供學生有關岩石與礦物的書籍:如「玉山觀石」等。 4.和學生共同討論怎樣安全的把岩石敲開,必要時老師要示範,如果學校經費許可,可以購買眼睛防護罩加以利用。 5.準備多樣的觀察工具,讓學生能加以利用來觀察礦物,利用顯微鏡觀察時,要將礦物磨細以便觀察。 6.對岩石與礦物的觀察只以物理性質為主,化學性質因藥品危險性,不建議進行,如果一定要觀察化學性質,最好由老師示範即可。 ※資料整理、分析及研判 1.透過觀察、討論、參考資料的過程,建構自己對岩石的理解。(岩石是由礦物所組成的) 2.經由討論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礦物之美。 ※紅由本活動過程,知道地球有著很多可以利用的天然資源,引導出下個教學活動:我們怎樣利用岩石與礦物? |
◎附錄一:發現礦物紀錄單 (一種礦物寫一張)
我們的發現礦物紀錄單 | ||||||
班級 | 年 班 | 組別 | 第 組 | 組長 | ||
組員 | ||||||
我們們發現的礦物 | ||||||
觀察方法 | ||||||
使用工具 | ||||||
觀察過程紀錄 (我們是怎樣觀察的) | ||||||
使用到的工具 | ||||||
觀察結果 (礦物的特徵) | ||||||
□有標本可以比對:這種礦物是: ( ) | ||||||
□沒有標本可以比對:這種礦物是 ( ) 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
★【岩石和礦物與生活的關係】活動指導
(一)教學重點:
1.本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經由觀察、討論,知道岩石與礦物與人的生活關係密切。
2.經由欣賞岩石與礦物之美,培養良好的休閒生活。
3.讓學生能親近岩石,欣賞及愛護大自然。
(二)教學資源
1.生活中常見的岩石利用例子,如地板、壁磚、石彫作品等。
2.生活中常見利用礦物的例子,如金飾、寶石藝術品、金屬製品、玻璃等。
3.可供參考的書籍、或網路資源。
教學示例 | 說明 |
【協助學生確定問題】 ●岩石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岩石可以怎樣利用? ●礦物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日常生活當中常用的礦物有那些? 【協助學生獲取資料】 ●分組到社區觀察人們日常生活備用到岩石的例子。 ●蒐集日常生活中利用到礦物的例子。 【鼓勵學生提出想法】 ※將所觀察到及蒐集到的資料,針對岩石和礦物與我們生活的關係整理自訂題目,分組做成一篇研究。 ※展示並報告各組的研究內容。 【激勵學生推廣應用】 ※讓學生再次蒐集一顆自己認為最美的岩石,舉行岩石之美展示活動。 ※將活動二蒐集到的礦物還有敲碎的岩石碎片,以小組為單位組合成一件藝術創作(平面或立體)皆可。 | ※準備工作: 1.各小組將上一活動的礦物和岩石碎片蒐集起來。 2.岩石和礦物用途的參考資料。 ※教學注意事項 1.本活動應當儘可能帶學生到社區觀察。 2.有些建築物會用外來的岩石舖成地板或是壁磚,可以先拍下來,然後找資料比對出其名稱。 3.太貴重的礦物,如鑽石、金飾等用相片介紹即可。 4.可以介紹礦物在科技上的應用,如光學、半導體等。引起學生對礦物有更深一層的興趣。 |
附錄:
一、本單元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材內容要項:
★課題:自然界的組成與特性
★主題:地球的環境
★次主題:組成地球的物質(岩石、水、大氣)
岩石的組成與特性
3d.觀察並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種不同礦物組合而成。
3e.知道不同礦物各具有明顯特性。
3f.知道不同岩石可利用來做不同的用途(例如做建材、煉取材料等)
二、本單元可培養的十大基本能力與學習階段能力指標
十大基本能力 | 學習階段能力指標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3a體認每個人各具特性,也各有所長。 3b相信自己能做一些有趣且具有意義的事。 | (5-3-1-1)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3a能欣賞生命成長、物質變化等自然現象的奧妙。 3b能欣賞科學與科技探索的歷程與樂趣。 | (5-3-1-3)(7-3-0-1) (7-3-0-4) |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 3a能由實驗及其發現,感受到科學與科技探討所帶來的樂趣。 3b能經由創意與製作完成作品,得到樂趣。 3c察覺科學與科技研究,可解決很多問題。 | (6-3-2-2)(3-3-0-4) (7-3-0-2)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3a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做適宜的回應。 3b能清晰的表達科學與科技探究的結果。 3c能與同儕相互溝通,共享活動的樂趣。 3d能利用網路資源及與人分享資訊。 | (1-3-1-1)(1-3-1-2) (1-3-5-1)(1-3-5-2) (1-3-5-3)(1-3-5-4) (1-3-5-5) |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3a能愛惜生命、並珍惜資源、善用資源。 3b能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 | (1-3-5-4)(2-3-2-2) |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3a能由科學與科技的學習,養成求真求實的態度。 3b體會科學與科技活動是文化活動的一環。 3c了解科學與科技應用,會影響人們的生活。 | (4-3-2-1)(4-3-2-2) (4-3-2-3)(4-3-3-1) (5-3-1-2)(7-3-0-2) |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3a體會執行的環節中,許多關鍵性因素需要考量。 3b能規劃、組織探討活動,並進行觀察和紀錄。 | (1-3-1-1)(1-3-3-1) (5-3-1-3)(6-3-3-1) (6-3-3-2)(7-3-0-3) |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3a能應用電腦、網路收集及選擇相關資料、撰寫報告。 3b能由生活中的種種,察覺問題,獲得知識。 3c能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d了解電腦網路概念及應用來搜尋資料。 | (5-3-1-1)(7-3-0-2) (7-3-0-4) |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3a針對環境中各種變化,能主動思考其可能原因。 3b知道實驗所得的結論,有適用的範圍。 3c能運用觀察、測量、蒐集資料、比較異同、歸類與解釋資料 等科學技能做有計畫的探索。 | (1-3-1-3)(1-3-2-1) (1-3-2-2)(1-3-2-3) (1-3-3-1)(1-3-3-2) (1-3-3-3)(1-3-4-1) (1-3-4-2)(1-3-4-3) (1-3-4-4)(3-3-0-1) (3-3-0-2)(3-3-0-3) (3-3-0-5)(5-3-1-2) (5-3-1-2)(5-3-1-3) (6-3-1-1)(6-3-3-2) |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3a能對他人的資訊或報告等提出批判性的意見。 3b能對問題做多方思考,提出可行方案,以獲得合理有效解決。 3c能從事自由聯想和腦力激蕩等創造性活動。 | (1-3-1-2)(3-3-0-2) (3-3-0-4)(3-3-0-5) (5-3-1-1)(6-3-1-1) (6-3-2-1)(6-3-2-3) (6-3-3-1)(6-3-3-2) (7-3-0-1)(7-3-0-2) (8-3-0-1)(8-3-0-2) |
地球有許多珍貴的寶藏,可以讓我們利用,改善生活,使文明更進步。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其中的一種寶藏吧!
石頭
小朋友,我們生活環境裡,什麼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呢?
加入圖片
和同學討論看看,日常生活當中,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
我們出發去找岩石吧!
學校附近什麼地方可以找到岩石呢?
和同學討論看看,要怎樣觀察岩石呢? 有那些工具可以讓我們能夠更仔細的觀察呢?
加入圖片
找一顆自己覺得最喜歡的岩石開始觀察並加以紀錄。
我的岩石觀察紀錄單 | |||
班級 | 姓名 | ||
觀察時間 | 年 月 日 | 觀察地點 | |
岩石寫真:我覺得這顆岩石 我 開始我的觀察: ● ● ● ● ●我的觀察方法是: |
觀察紀錄好之後,和同組的同學,討論自己觀察的結果,並加以記錄:
我們的岩石觀察綜合紀錄單 | |||
小組名稱 | 組長 | ||
組員 | |||
經過討論之後,我們這一組綜合出的觀察結果: ● ● ● ● ● ● ● ● ● ● |
經過討論後,你覺得每個人觀察的岩石都會一樣嗎?
有沒有發現別人有觀察到很特殊的岩石呢?
將剛剛觀察的岩石帶回教室,加以研究吧!
誰的石頭最美呢?
每一組挑出一顆最美的石頭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加入圖片
加入圖片
查資料看看,科學家把岩石分成那幾類呢?
和別人比比看: 誰的石頭顏色比較多? 誰的石頭顏色比較特別?
加入不同顏色的石頭圖片
和同學討論:
怎樣才能到石頭裡面的構造呢?
岩
石裡面有什麼?
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來觀察岩石裡面的物質呢?
觀察工具的圖片、學生觀察礦物的圖片
小朋友,你知道岩石裡面的成份叫做什麼嗎?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看看,各種成份有什麼特徵,並加以記錄。
記住:一種成份寫一張喔
我們的發現礦物紀錄單 | ||||||
班級 | 年 班 | 組別 | 第 組 | 組長 | ||
組員 | ||||||
我們們發現的礦物 | ||||||
觀察方法 | ||||||
使用工具 | ||||||
觀察過程紀錄 (我們是怎樣觀察的) | ||||||
使用到的工具 | ||||||
觀察結果 (礦物的特徵) | ||||||
□有標本可以比對:這種礦物是: ( ) | ||||||
□沒有標本可以比對:這種礦物是 ( ) 我們是怎麼知道的: |
加入各種礦物的圖片
表示礦物組成岩石的圖片
以小組為單位查資料,整理你們發現的礦物,並做成報告。
加入石器圖片
現在的人們會拿岩石來做什麼呢?
加入各種地區利用岩石的圖片
小朋友,上面的首飾是用什麼作成的呢?
那些都是礦物嗎?
人類除了拿礦物來做裝飾之外,還可以怎樣利用礦物呢?
加入玻璃、玻璃切割器、晶圓等的圖片
有些礦物可以用到高科技的工業,你想繼續研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