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為何水產物較畜產物容易腐敗?魚類死後,在鮮度不良時可嗅出腥臭味,其主要成
分為何?其腥臭味,可作為鮮度判定的標識,如何測定其腥臭味?(15 分)
二、全球湧昇流區面積僅占海洋的 1﹪,但約有 50﹪的漁獲量來自湧昇流漁場。試說明
湧昇流如何形成?(5分)為何湧昇流區往往會形成良好的漁場?(10 分)黑潮主
流在臺灣東北外海如何產生湧昇流?(10 分)
三、輪蟲(rotifers)是重要的魚苗初期餌料生物,可行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且群體
中,其組成個體具單套染色體及雙套染色體可同時並存。請繪製輪蟲的生活史,並
標示出其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及單套染色體與雙套染色體的時期。(15 分)
四、帝王蟹(red king crab,Paralithodes camtschatica)在幼生(juveniles,或約 2歲)
時期,成群幼生常形成「pods」,此一現象並不見於成蟹。試問何謂「pods」,並
描述之?(10 分)這種「pods」在帝王蟹生活史中,有何生態上的功能?(5分)
五、漁業資源評估時,資源量估計是重要步驟之一。模式法估計資源量常用到漁撈行為
中許多數據,試說明這些數據的意義:(每小題 5分,共 30 分)
漁獲量(catch)
卸魚量(landing)
名目單位努力漁獲量(nominal catch per unit effort)
標準化單位努力漁獲量(standardized catch per unit effort)
體長別漁獲量(catch at length 或catch at size)
年齡體長檢索表(age-length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