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 高普考 普通考試 一般民政 政治學概要 試卷

pdf
1.35 MB
4 頁
joyce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C
B
D
A
B
D
A
A
B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A
D
C
B
D
C
D
D
B
D
C
C
A
D
D
A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申論題解答
一、
【擬答】
民主(Democracy)一詞,依其字面意義而言即為人民的統治,但實際上不可能全體人民同時擔任同樣的治理工
故民主必須藉由某種制度程序加以達然而民主政治體制的運行其先行的條件為「主權在民」的原則,
基礎的內涵為「政治平等」,綜合論述如下:
「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
學者蘭尼(A. Ranney)認為:「民主政治是一種依主權在民、政治平等、大眾諮商及多數統治等原則所組成的
一種政府類型」,其中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正是民主政治運行的先決條件與基礎,指涉的是「國家
的主權是屬於全體國民所有,統治者的行為須經人民同意,故應實施直接民主與代議政治。而薩孟武教授則
將「主權在民」原則的內涵分析如下:
定義:主權在民是一種屬於自然權利的概念認為人民擁有最高的政治權威並能用來創立、改變或廢除政
府;在實務上,主權在民一般均透過代議政治制度而行使。
思想源起與發展:主權在民說起自於對君權之反抗,進而產生民主主義,倡議主權屬於人民;其代表者有英
國之洛克(Locke)及法國之盧梭。
建立之基礎:
大眾諮商(Popular Consulation
政府必須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主動諮商人民的意見,讓決策能夠依循民意而定。其達成條件是:
i探知民意的特定機構:政府必須有某種制度或機構,使政府能夠探知人民所希望實行的政策。
ii 政策協商與溝通:不僅在政策的制訂要以人民的意願為準,也要積極進行各多元民意間的協商與溝通。
多數統治(Majority Rule
在政治生活中全體一致的決定是難以達成的,故在民主政體下,政府須以大多數人的意見而非少數人的
意見作為施政依據。然多數決仍應有其限制,以維繫民主政治體制的有效運行。
政治平等(Political Equality
依據蘭尼(A. Ranney)定義,「政治平等」為民主政治的基礎,意指「每一個公民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各種政
策的制定過程」,以達到參政權的平等。而為了體現政治平等,可透過下列條件達成:
禁止不規則的選區劃分。
禁止特別選區(如大學選區)
推動比例代表制以符合「一人一票,票票等值」one person,one vote; one vote, one value)的精神。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二、
【擬答】
政黨重組的定義與內涵:
根據學者凱伊(V. O. key)的定義,政黨重組(Party Realignment)是指在一次關鍵性的選舉後,造成政黨支
持者的選民結構產生一種尖銳而持久的改變。因此政黨解組的成立需具備下列三項要件:
有一次「關鍵性選舉」Critical Election
此關鍵性選舉造成原體系內各政黨選民結構之改變。
這次選民結構的改變非常尖銳且持久,而非一次偶發的事件而已。
政黨重組發生的原因:
重大的國家危機:例如美國因黑奴問題引發南北戰爭,而導致政黨重組。
議題的對立:政黨所提政策選項與公民政策的訴求,產分南轅北轍的現象,因而改變其對政黨的認同。
第三黨的出現:當選民對原有政黨的認同度較弱時,此時投給第三黨的比率較高。
投票參與的增加:因選民對舊有執政黨處理危機的能力不滿,使選民對政黨的認同與支持方向改變
政黨重組的影響:政黨認同的劇烈轉變
綜合上述的 4項因素其實從較廣的層面來檢視,政黨重組最重大的起因出自「造成選民對政黨認同的劇烈轉
變」,其主要因下列三種情況的發生:
政治體制的大幅變革,例如選舉制度的改變或者立法與行政機構的改革等。
選民結構的劇烈變化,例如選民結構的世代交替或是大規模的人口移動。
政治議題的高度爭議,產生新的政黨或派系,促使政治體系出現重大變化。
無論是出自那一種因素政黨重組的發生皆會直接衝擊到既有政治體制下各政黨的權力結構以及政黨體系的轉
變,因此值得吾人更加重視及討論其因果影響。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