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3】晚上 7:00 免費解題講座
交通行政 交通達人-許博士主講
電類解題 天王名師-高 分主講
行 政 學 王牌講師-劉 鳴主講
❏
申論題解答
一、【擬答】
(一)公民社會的源流:
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古羅馬共合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自 20 世紀中業起受到哈伯瑪斯等
學者的重新建構與推展,重新成為當代政治學及社會學的討論焦點
回溯展近代公民社會概念,依國內學者顧忠華的分析,主要源自於西方兩個理論傳統,其一是具有
歐陸色彩的「公民社會」的概念,如黑格爾(G. Hegel)、馬克思(K.Mark)、葛蘭西(A. Gramsci)
等學者的論述均屬之;另一個是西方英美等國家「自由主義」理論(Liberalism)的公民社會,是
以「公民權」、「公民資格」的論證為核心,著眼於維護個人基本的自由權利,使其不受國家任意侵
犯。然而,當前西方學者對於公民社會的定義與界定仍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一的共識點是皆
強調公民社會相對於國家所具有的自主性。
(二)全球化下的公民社會發展:
同樣自 20 世紀中以來,由於全球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
識的崛起,國與國、社會與社會、公民與公民之間在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上的緊密互相依存。
綜合言之,全球化趨勢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中的政治與經濟行為模式。全球化所可能導致的去
疆界化、去中心化、權力擴散化,對於國家機關的功能與角色亦產生嚴重的挑戰。但它並不是說國
家就無關緊要了,反而是國家角色發生了變化。跨國組織的興盛非但未讓國家組織消失,國家仍保
有經濟、文化與政府事務方面極大的權力,政府活動範圍更將延伸至國際層面。
(三)全球公民社會與全球治理:
由於全球化促使各國政府治理傳統的模式轉型(transformation)為全球治理的模式,透過全球經濟、
全球生態與全球社會等面向的整合,而走向全球治理(即政治面向的整合),而其關鍵在發展與強化全
球性公民社會作為基礎。廣義的說,治理不但適用於國家的範圍,並且適用於跨國性的國際社會,也就
是「全球治理」場域。例如學者羅茲(Rhodes)即認為,無論是政府機構或是公民社會下的各式公民團體,
都在全球治理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全球治理模式已經由過往的政府治理、市場
治理轉向成由公民社會(civilsociety)所支持、強調的公民參與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精神的社會治
理。因此,部分學者強調公民社會於當代全球治理環境下的重要性角色,認為政府無法獨力領控(steering)
社會,其所作所為只是提供一個行動的架構,讓具有自理能力的社會和經濟行動者能夠去追求他們的目
標。因此,一個有效的民主治理模式,必需依賴一個支持民主的健全公民社會。
二、【擬答】
「本位主義(departmentalism)」在組織上指只關心己方單位或職位的利益,不考慮其他單位乃
至總體的利益;而在個人上則是指故步自封、毫不考量其他價值與觀點的人員。學者沈恩(A. Sen)
指出,官僚組織因專業分工之需要而進行分權化,但在其正面效果之外,亦伴隨著負面效應,而其
中最嚴重的問題便是「本位主義」,不僅易造成行政機關間橫向協調的失靈、政策資源的浪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