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崙國小113學年度五(上)自然科教學簡案
授課教師:江繡燕
活動主題 | 第二單元 2-1樂器的構造與發聲 | 教學時間 | 一節(40分鐘) | ||||
教學目標 | 一、能察覺不同樂器會有不同的音色。 二、透過實驗操作,知道用力能使物體發出聲音,並能發現物體發聲時會「振動」。 三、通過樂器的實際操作,了解到物體越短、越細或拉得越緊,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越高,而聲音的高低就稱為「音調」。。 | ||||||
教學準備 | 教師 | 學生 | |||||
直笛、鼓、烏克麗麗、鐵琴 | 自然習作 | ||||||
教學預定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 資源 | 教學 評量 | 教學時間 | ||||
一、引起動機 1. 請學生聽聽影片中的聲音,是何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 2. 請學生想想為什麼能聽出不同樂器的聲音? 二、發展活動 1.樂器操作 *透過樂器操作,找出樂器如何振動發聲。 2.實驗操作與觀察 *各組選擇一種樂器來操作並進行觀察。 *使用自選樂器,發出大、小、高、低不同的聲音。 *透過操作及觀察,找出樂器上會影響聲音高低的振動方式(如物體的長短、粗細、鬆緊等)。 3.歸納。 *樂器因構造及材料等不同,會發出不同的音色。 *物體振動程度越大,發出的聲音越大,不同樂器有不同的構造與振動發出聲音的方式。 *當物體越短、越系或拉得越緊,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越高,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三、綜合活動 學生書寫習作~~ 1. 完成習作22頁 *根據實驗結果,回答問題 | 電子書 1.直笛 2.鼓 3.烏克麗麗 4.鐵琴 習作 | ◎ 能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 ◎ 能正確操作實驗並觀察實驗結果 ◎ 能自我檢視學習成果 | 5分 25分 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