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文公職 解題
鼎文公職 解題
答案以正式公告為準
應考
要領
102 年
地方特考、國營事業
民航、調查局特考
線上解題:http://www.ezexam.com.tw
【憑准考證則享優惠】 馬上問:02-2331-6611
馬上連:
變,此種改變可能使他人失去了原有的利益,故在計算利益時,應將此種第三方因而必須受到的處罰利益加
以扣除。如興建捷運造就了捷運沿線的商業繁榮,但卻使得離捷運較遠的地區商業活動消逝,此種處罰利益
必須列入考慮。
四、
答:全球治理:
九○年代以降,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引發了一股風潮,這股風潮對全球社經及政治環境產生極大的影
響,也深切影響各國政府政策管理與制訂的方式。因此,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的概念與全球化潮流關
係密切,例如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定義全球治理「是各種公共和私人的機構與個人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
多方式的總稱」。治理不再是一套規則或活動,而是一種過程,同時涉及到公部門及私部門,還包括第三部門
即所謂的非政府組織,透過政府與非政府部門間的跨域性互動網絡的而運行。
落日立法:
乃是一種法規訂定的形式,立法者若認為該法之立法目的未能在期限前實現,就必須在期限屆滿前延長施行期
限,以避免舊的法規定持續生效;否則若法規中載明的期限一到,這項「落日條款」規定就自動失效。通常落
日立法出現在管制政策抑或授益政策中,例如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訂立優惠失效期限、北市廢公娼政策訂立兩年
緩衝期限等,都是落日立法的實際運用。
賽局理論:
又稱博弈理論,為公共政策決策制定過程中常被運用的決策模型之一。賽局理論認為公共政策乃是理性行動者
互相競爭下的決策結果,故可賽局模型的設定與推導來協助決策的制訂。賽局的運行上,主要藉由兩個或兩個
以上的競爭者,在競爭狀況中,我們無法判斷一個決定是否為最佳的選擇,而必須配合對方的行動才能得知,
即雙方處於競爭的敵對狀態時,往往需猜測或估計敵方將採取何種的舉動,然後決定自己的策略,以達制勝的
目的。
相對剝奪:
由社會學家戴維士(James Davis)提出,又稱為戴維士之 J 曲線論。相對剝奪理論主要是從「相對剝奪感」
的觀點來說明,社會運動往往源於人們對於現狀或挫折的不滿,而這些不滿是因與周遭的人比較之後相形見絀
而產生的。當人們期望升高,但現實環境所提供的卻無法令人滿足,則挫折不滿就會產生。對公共政策制訂者
而言,如何在爭議性政策過程中適時提供各方利害關係人足夠的參與管道以獲取多元的意見,以避免政策標的
群體因為個體期望與實際政策間的落差導致相對剝奪感的攀升,進而引發體制外的示威與抗爭。
滾木立法:
滾木立法是立法機關的一種陋規,指涉的是民意代表相互支持對個人有利的法案,彼此間以投票贊成或反對議
案方式,取得互惠式的同意。雖然立法人員各自提出有利於己或自己選區的議案,然後互相交換支持,最後均
同蒙其利,但卻使公共利益受到損害。例如兩政黨各自提出延長任期與加薪之議案,雙方互相為對方議案護航,
使之順利通過,則造成「自肥」,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