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類 科: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水利工程
科 目: 土壤力學(包括基礎工程)
考試時間: 2小時 座號:
※注意:
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下列計算各題所需之物理常數、符號、參數及公式等如未給時,請自行合理假設或推知。
(請接第二頁)
全三頁
34940
35040
35140
五樓 RC 教室
1996 年完工
(20 m×40 m)
五樓 RC 電梯
2010 年完工
(2.4 m×2.4 m)
W=49 kPa
Df=1.2 m
0.2
傾斜 12 cm
GL0m
C=98N/16(kPa)
φ
=0°:Nc=5.7,Nq=1,Nγ=0
α=1+0.3B/L;β=0.5-0.1B/L
γm=17.64 kN/m3
=3
CL
γsat=20.58 kN/m3
=15
SM
▽ WT
圖1 五樓 RC 電梯外傾案例與地質資料
GL-18m
GL-30m
一、某五樓 RC 教室(無地下室、筏基、入土深 1.2 m)於 1996 年完工,在 2010 年於該
教室旁淨間距 20 cm 處施作同樣五樓 RC 電梯一座,電梯採用筏基、入土深同樣為
1.2 m,五樓 RC 教室與電梯重皆為 49 kPa,但五樓 RC 電梯卻在完工後向外側傾斜
12 cm,如圖 1所示,其土層取樣參數亦如圖 1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請由電梯承載力檢討電梯傾斜原因。(10 分)
請由兩棟建築物應力傳播關係檢討電梯傾斜原因。(6分)
如何善後(只說明原則即可,不必詳細計算)才能使五樓 RC 電梯結構驗收及安
全使用?(6分)
A
B
h
▽
圖2 均質土壩滲流區內 A點之壓力水頭
通過 A點之等勢能線
最高滲流線
基準在 B點
二、試證明均質土壩滲流區內某點 A之壓力水頭,等於該點 A與通過該點之等勢能線
與最高滲流線交點 B之垂直高度 h(位置水頭),如圖 2所示。(10 分)

101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類 科: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水利工程
科 目: 土壤力學(包括基礎工程)
(請接第三頁)
全三頁
34940
35040
35140
三、某土壤經篩分析後通過 ﹟200 號篩為 48%,經取通過 ﹟200 號篩之土壤 50 g進行比重計
粒徑分析試驗,試驗紀錄如表所示,其相關資料如下,試計算下表之成果。(15 分)
土粒比重Gs=2.7,試驗時水溫 25℃,γw25℃=0.9971,
水之粘滯係數μ=8.95 millipoise(1 poise=1000 millipoise,1 g/cm2=980.7 poise)
比重計率定溫度為 20℃,γc=0.9982,
比重計放入量筒中量筒水面上升 2 cm,
試驗時量筒土液體積為 1000 c.c.。
比重計粒徑分析試驗紀錄表
比重計量
測時間 比重計
在土液
中讀數
比重計在清
水中讀數 試驗時
水溫 比重計重
心到液面
之距離
浸計修正後
比重計重心
沉降深度
粒徑
比重計粒
徑分析通
過百分比
粒徑分
析通過
百分比
t(分) RiRw℃ (cm) Z(cm) D(mm) N(%) N'(%)
0
1/4 1.027 0.995 25 12.1
1/2 1.023 0.995 25 13.1
1 1.021 0.995 25 13.6
2 1.020 0.995 25 13.8
5 1.018 0.995 25 14.2
比重計粒徑分析應用方程式
D(mm)=t)γ(γ/Z‧μ1800 ws ‧‧ −
N(%)=Gs
‧V‧γc
‧(Ri-Rw)‧100% / [(Gs-1)‧Ws]
四、某斷面積 40 m×50 m 之簡易淨水池如圖 3所示,共配置四層濾層,其垂直透水係數
如下:
椰棕I,k1=1×10-2 cm/sec;礫石 ,k2=5×10-3 cm/sec
細砂 ,k3=2×10-4 cm/sec;椰棕II,k4=3×10-2 cm/sec
試求四層濾層之平均垂直透水係數與單位時間過濾流量q(m3/天)。(8分)
▽
▽
10 m
5 m
2 m
3 m
4 m
2 m
圖3簡易淨水池
40 m×50
椰棕 I
礫石
椰棕 II
細砂

101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類 科: 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水利工程
科 目: 土壤力學(包括基礎工程)
全三頁
34940
35040
35140
五、A黏土原狀單軸抗壓強度qu=60 kPa,重模單軸抗壓強度qu'=5 kPa,B黏土原狀單軸
抗壓強度qu=50 kPa,重模單軸抗壓強度qu'=21 kPa,試以靈敏度(sensitivity)來比
較A、B兩種黏土地盤在連續壁挖掘施工時,引起的地盤沉陷何者比較大?為什麼?
請述明原因。(10 分)
六、某斜坡明挖工地設計如圖 4a、4b 所示,其土層取樣進行之試驗結果如下:
qu單軸抗壓強度:SM1 之C1=9.8 kPa,
φ
1=25°;SM2 之C2=4.9 kPa,
φ
2=15°
SUU三軸抗壓強度:SM1 之C1=4.9 kPa,
φ
1=25°;SM2 之C2=1.96 kPa,
φ
2=10°
CU三軸抗壓強度:SM1 之C1'=1.96 kPa,
φ
1'=30°;SM2 之C2'=0.98 kPa,
φ
2'=20°
開挖施工期無地下水,如圖 4a所示,請分析主被動平衡之邊坡安全係數Fs1與其
對應之邊坡破壞滑動面。(10 分)
暴雨時工地淹水至地表面,如圖 4b所示,請分析總應力之主被動平衡之邊坡安全
係數Fs2與其對應之邊坡破壞滑動面。(10 分)
暴雨不停工地長期淹水至地表面,如圖 4b所示,請分析有效應力之主被動平衡之
邊坡安全係數Fs3與其對應之邊坡破壞滑動面。(10 分)
註:取 1 t/m3=9.8 kN/m3;tan(30°)=0.577;tan(32.5°)=0.637;tan(35°)=0.700;
tan(37.5°)=0.767;tan(40°)=0.839;tan(50°)=1.191;tan(52.5°)=1.303;
tan(55°)=1.428;tan(57.5°)=1.569;tan(60°)=1.732;tan(75°)=3.732;
(請接第三頁)
GL0m
60°
q=39.2 kPa
SM1
γm1=17.64 kN/m3
γsat1=20.58 kN/m3
SM2 γm2=16.66 kN/m3 γsat2=18.62 kN/m3
圖4a 斜坡明挖工地開挖施工期
無地下水
60°
SM2 γm2=16.66 kN/m3 γsat2=18.62 kN/m3
SM1
γm1=17.64 kN/m3
γsat1=20.58 kN/m3
q=39.2 kPa
暴雨時水位▽
圖4b 斜坡明挖工地開挖施工期
遇暴雨時工地淹水至地表面
3.465
GL-6m
GL-8m
GL-10m
logN(打擊次數)
ω︵含水量︶
圖5 流性曲線
A黏土
B黏土
七、A、B兩種黏土之阿太堡液性限度試驗得流性曲線如圖 5所示,試問 A、B兩種黏
土何者對水較敏感(遇水強度損失大)?請由流性曲線來解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