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
壹、 活動緣起
一、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請專案「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辦理。
二、兩個以上年級學生在一個班級上課,如何兼顧學生的差異對教學者是一個挑戰。教案是教學者執行教學的指導藍圖,尤其是面對陌生或複雜的教學設計,藍圖可以是指引和提醒,一份好的教案可幫助教學者事先有系統思考教學流程,呈現教學目標、內容及學習差異的設計,也可驗證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本年度之徵選活動,希望鼓勵教學者及相關研究人員,結合專業與發揮差異化教學的知能,撰寫可行之「跨年級教學」教案,以供未來小校實施課程之參考。
貳、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二、承辦單位:國立臺東大學
三、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立大學
參、活動目標
一、協助教學者整合實務與跨年級教學知能,研發可行之教案。
二、提供實用與獨創的教案供全國小學於實施跨年級教學之參考。
肆、預期效應
一、提升跨年級教學,因應學生差異化教學實踐。
二、有助於推廣與兼顧學生個別差異及課綱素養導向等之跨年級教學。
三、能蒐集各領域及各種教學設計的優秀教案。
伍、活動辦法
一、活動日期
(一) 徵件日期:即日(公告日)起至 109年7月20日(星期一),下午 5 點止。
※逾時不候,請有意送案者,特別留意截止日期。
(二) 得獎公布日期:109 年10月10日前。
(三) 相關資訊可至本計畫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site/multigradentnu/)或跨年級教學FB粉絲頁查詢。得獎名單亦公布於前述網站及粉絲頁,並以電子郵件發送得獎通知。
(四) 頒獎地點與日期:另行公告通知。
二、參加資格
(一) 全國之國小在職教師 (含代理教師、實習教師) 或具備實際教學經驗之教育相關科系研究生、師資生等。
(二) 個人或團隊參加,每人或每團隊以兩件為限。
三、送件相關規範
(一) 請於截止日前,將以下所列項目,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本案專用電子信箱,並確認是否有收到回覆信件,以完成送件程序:
1.報名表。
2.學校送件承諾書。
3.教案作品 (含附件資料)。
(二) 相關表件之格式與內容規範
1.報名表:如附件一。pdf 檔,檔名:「第一作者姓名_學校名稱_報名表」。
2.學校送件承諾書:如附件二。
pdf 檔,檔名為「第一作者姓名_學校名稱_學校送件承諾書」。
3.教案作品 (含附件資料)。
(1)教案課程應為現行課綱內之領域課程或彈性、校本課程等。
(2)請以普通班的教學為設計場域,至少跨兩個年級,年級數不限。
(3)須以一課或一單元為單位。
(4)提送之教案需經過實際教學至少一次。
(5)教案所需之具體內容與提送格式,詳如附件三。
pdf 格式,檔名為「第一作者姓名_學校名稱_科目教案設計」,ex:
王小明_OO國小_國語教案設計。
陸、評分項目
一、教學內容之整合必須符合學科教學的邏輯和正確性。
二、教案設計必須落實差異化教學理念。
三、教案設計符合學生經驗與程度。
四、教學設計之學習目標、活動內容與評量具連貫性。
五、教案活動具創意。
六、教學實施的檢視與反思。
柒、活動獎項及說明
一、獎項及名額
(一)特優:5,000元,共1件
(二)優等:3,000元,共2件
(三)甲等:2,000元,共3件
(四)佳作:1,000元,共5件
二、說明
(一) 特優、優等得獎作品,需配合受邀於相關成果研討會中發表,詳細地點及日期另行公布。
(二) 各獎項評審小組可視參賽稿件狀況,決議前三名以從缺辦理或併入其他獎項,佳作則可酌予增減錄取。
捌、其他注意事項
一、凡獲選作品,作者應無償同意全部內容授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作無期限、地域、方式、性質、次數之利用,並得授權業務相關機關。
二、主辦單位對參賽作品有審查權,若內容不符合規定或有抄襲情況,經查證屬實得取消其參加或得獎資格。
三、主辦單位如接獲檢舉參賽作品,如著作權有爭議,或有侵害智慧財產權之情形且事證明確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資格,有關引發之爭議並由參賽者自行負法律及賠償責任。
四、參賽者就教案及所使用之作業單或評量等材料須為原創、未曾參加任何公開比賽或展出、未曾出版或商品化,及未曾有任何相關授權行為。若有違反,除得獎者應自負法律責任外,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得獎資格,並追回其已領得之獎項。
五、參賽者須保證所有填寫或提出之資料均屬實且正確,且未冒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如有不實或不正確之情事,主辦單位得取消參賽或得獎資格。
六、主辦單位對本計畫所有內容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
玖、 聯絡方式
計畫東南區專案助理:葉慧真 (國立臺東大學)
聯絡電話:089-517515、0920-961170
送件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一:報名表
跨年級教學方案─國小教案徵選報名表
請填妥下方表格中所有欄位,並簽名後掃描成pdf檔,將報名表以電子郵件寄至[email protected]
第一(聯絡)作者: | 聯絡電話: | |||||
服務/就讀學校: | 職稱: | |||||
聯絡地址: | ||||||
電子信箱: | ||||||
投稿教案領域/科目: | 課程/單元名稱: | |||||
其他作者基本資料 | ||||||
編號 | 姓名 | 服務單位 | 職稱 | 單位電話 | ||
茲證明上述資料均屬實且正確,且未冒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並同意投稿之教案及所使用之作業單或評量等材料須為原創、未曾參加任何公開比賽或展出、未曾出版或商品化,及未曾有任何相關授權行為。若有違反,除得獎者應自負法律責任外,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得獎資格,並追回其已領得之獎狀與獎品。 所有作者簽名: |
(上方各位欄位皆為必填。)
附件二:學校送件承諾書
109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
「跨年級教學方案─國小教案徵選」學校送件承諾書
本校 縣(市) 國民小學設計之教案參加109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辦理之「國民小學跨年級教學之專業知能培訓與推動工作計畫」跨年級教學方案─國小教案徵選比賽,經獲獎後,其著作財產權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所擁有。同意可將該項教材、教案等予以重製、公開發表或發行,並應註明該教材、教案等為本校著作之旨。並於非營利之目的之用途下,將前項教學設計案等予以編輯或重製後,不限時間、地點、次數公開播送做為教育推廣之用。
有關本校參加本活動,願意承諾事項如下:日後如有任何侵權之糾紛,本校願意出面處理並自負法律責任,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無涉。如因此致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有損害者,本校願負賠償之責。
此致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代表人姓名: (簽名蓋章)
身分證字號:
聯絡地址:
聯絡電話:
電子郵件:
學校
大印
中 華 民 國 年 月 日
附件三:教案參考內容與格式 ※以108課綱內容為例。
教案格式-撰寫說明
*教案篇幅:每課15~20頁、字體:12 點字
一、教案重點說明
教案設計需包含對應的核心素養、學習表現與學習內容。
需敘寫各年級(組)學生先備經驗,尤其進行分組時,應分別列出以說明分組依據。
需列出各年級(組)教學目標或學生學習目標。→敘寫一整課(格式一)或一個單元(格式二)的教案時,需列出單元(課)內各主題的名稱。
敘寫教學流程的內容時,應列出各活動的分組方式。
若進行分組,應在教學活動裡說明各組的學習內容。
二、教案參考格式一:一整課
課程名稱 | 適用年級 | ||||||||||
教學時間 | 分鐘,共節。 | ||||||||||
教材來源 | 設計者 | ||||||||||
教學準備 | |||||||||||
學生 先備經驗 | 請依據年級或學生特質進行差異化分述 | ||||||||||
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學習目標 | |||||||||||
流程 | 分組方式 (以下為範例) | 教學活動 (若為分組,應說明各組學習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式 | 具體目標 | ||||||
引起動機 | 合班 | ||||||||||
發展活動 | 同質分組-能力 | ||||||||||
同質分組-能力 | |||||||||||
綜合活動 | 合班 | ||||||||||
教學實施 | 日期: | 實際教學者: | |||||||||
檢討與反思: | |||||||||||
註:灰底為說明,正式教案請刪除及更正。 若課程有作業單、評量單或學生表現之成品,歡迎連同教案一併附上。 |
二、教案參考格式二:一個單元
單元名稱 | 適用年級 | |||||||||
教學時間 | 分鐘,共節。 | |||||||||
單元主題 | 教材來源 | |||||||||
設計者 | ||||||||||
教學準備 | ||||||||||
學生 先備經驗 | 請依據年級或學生特質進行差異化分述 | |||||||||
核心素養 | 學習表現 | 學習內容 | ||||||||
學習目標 | ||||||||||
第一節課(或單元主題一) | ||||||||||
流程 | 分組方式 (以下為範例) | 教學活動 (若為分組,應說明各組學習內容) | 時間 | 評量方式 | 具體目標 | |||||
引起動機 | 合班 | |||||||||
發展活動 | 同質分組-年級 | |||||||||
同質分組-年級 | ||||||||||
綜合活動 | 合班 | |||||||||
第二節課(或單元主題二) | ||||||||||
流程 | 分組方式 (範例) | 教學活動 | 時間 | 評量方式 | 具體目標 | |||||
引起動機 | 合班 | |||||||||
發展活動 | 同質分組-能力 | |||||||||
綜合活動 | 異質分組 | |||||||||
第一節課(或單元主題一) | ||||||||||
流程 | 分組方式 (範例) | 教學活動 | 時間 | 評量方式 | 具體目標 | |||||
引起動機 | 合班 | |||||||||
發展活動 | 合班 | |||||||||
綜合活動 | 異質分組 | |||||||||
教學實施 | 日期: | 實際教學者: | ||||||||
檢討與反思: | ||||||||||
註:灰底為說明,正式教案請刪除及更正。 若課程有作業單、評量單或學生表現之成品,歡迎連同教案一併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