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 頁,共 3 頁
接上頁
9. 水產品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凍結時易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造成油燒,導致
產品品質下降,故進行包冰達到以下目的。(1)避免表面冰晶昇華。(2)避免
氧化。(3)避免色澤改變。(4)避免風味改變(香氣散失、異味汙染)。(5)避免
碰撞損傷。(6)減少水分散失。
10. 以多種抑菌因子,例如真空包裝、控(調)氣儲藏、調整 pH 值、熱處理、
添加防腐劑等溫合條件的適當組合來達到延長食品保存期限,較使用單一
抑菌因子之嚴厲條件具有更優良的效果,共同保障食品的穩定性和安全
性。如果將每一種食品保藏因子看成是一個阻礙微生物跨越的柵欄,那麼
微生物是否能跨越柵欄將是決定食品保存性的關鍵。
二、申論題(每題 20 分,共 40 分)
1. 請說明水活性的定義以及影響酵素及非酵素性褐變的範圍及原因。
在密閉容器中,食品的平衡水蒸氣壓(P)與同溫度下純水之飽和水蒸氣
壓(P0)的比值,稱為該食品的水活性(Aw) Aw=P/P0=RH/100
脂質自氧化(Lipid auto-oxidation),脂質的脂肪酸-COOH 基團氧化為過
氧化物-COOOH 稱為脂質自氧化(lipid auto-oxidation),通常是自由基高
溫高熱水活性 Aw 0.7-0.8 或Aw<0.3 所引起:1.當水活性達 0.7~0.8 時氧
化速率最快。2.當水活性降低至 0.3 時,油脂之氧化安定性最佳,此等水
分含量恰與許多食品的「BET 單分子層吸附水含量」相當。3.在水活性
低於 0.3 以下時,油脂氧化速率反而隨水活性降低而提高。4.如能保持水
分含量在單分子層吸附水含量(水活性等於 0.2~0.3),各項食品儲存時的
變質劣化反應速率均被抑制至最低。5.在水活性 0.2~0.3 時,食品的含水
量稱為「臨界水分含量」(critical moisture content)。
非酵素性褐變反應(Non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1.梅納反應
(Maillard reaction):還原糖-CHO 與蛋白質胺基酸-NH2反應,是非酵素性
褐變最主要的原因,當水活性約在 0.7 時,反應速率最快:2.高溫下焦糖化
反應(caramelization reaction),水活性約為 0.65~0.85 時,反應速率達到最
大值:3.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氧化,水活性約為 0.65~0.85 時,反應速率
達到最大值:如下圖所示,降低水活性,脫水加工,Aw<0.4,可以抑制非酵素
性褐變反應。
酵素性褐變(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食品化學反應的最大反應速
率一般發生在具有中等水分含量的食品中(Aw 0.7~0.9)。而最小反應速
率一般出現在 Aw 0.2~0.3 附近,當進一步降低 Aw 時,除了氧化反應
外,其他反應的反應速率全都保持在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