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 農會招考 七職等晉升六職等 加工製造 食品加工實務 試卷

pdf
254.69 KB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頁,共 1
試題卷
全國各級農會第 5 次聘任職員統一考
食品加工實務
第七職等晉升第六職等
作答注意事項:
1、 答案應寫在答案卷內,否則不予計分。
2、 請以黑色或藍色鋼筆或原子筆書寫並以橫式書寫(由左至右由上而下)
一、 簡答題(每題 6分,共 60 )
1. 食品殺菁(Blanching)目的為何?
2. 請說明何謂澱粉糊化?
3. 何謂中濕性食品(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 IMF)?試列舉兩種中濕性食
品。
4. 請敘述 D值、Z值及 F值定義以及何為 12D
5. 何謂硫巴比安酸價(Thiobarbituric acid, TBA)
6. 何謂「自由水(free water)?何謂「結合水(bound water)
7. 何謂基因改造食品?
8. 啤酒製作會經過糖化步驟糖化步驟的主要目的為何?主要為哪
種糖化酵素?為什麼要將溫度控制在 67℃?
9. 水產品包(Glazing)目的?
10. 何謂柵欄技術 (Hurdle technology)
二、 申論題(每題 20 分,共 40 )
1. 請說明水活性的定義以及影響酵素及非酵素性褐變的範圍及原因。
2. 請說明綠茶、烏龍茶以及紅茶的差異。
1 頁,共 3
標準答案
次別:全國各級農會第 5 次聘任職員統一考試
科目:食品加工實務
職等:第七職等晉升第六職等
一、簡答題(每題 6,共 60 )
1. 抑制或破壞酵素、使組織軟化、使體積收縮易裝罐、去除不良氣味、逐出
內部空氣、洗滌、殺菌、色香味及營養價值的保持、提高乾燥速率、提高
還原性效果等。常運用在罐頭、冷凍蔬菜、果汁或果醬的前處理。
2. 當澱粉與水共熱時,水分子會侵入澱粉內部,使澱粉分子內不定形結晶區
水合,水分子侵入破壞氫鍵,導致澱粉顆粒體積膨脹,同時產生黏度
3. 中濕性食品為水分含量 15-50%Aw=0.60-0.85 之食品 IMF 耐儲藏,
且具有口感較接近天然的食品但因水活性較高還是需要適當的保存。
中濕性食品:蜜餞、果醬、蜂蜜
4. D :為時間單位加熱致死速率曲線上對某一特定微生物而於特
定溫度下加熱殺菌時殺滅原有微生物 90%所需的時間Z:為溫度單位
某微生物改變加熱溫度,當其 D值變化 10 倍或 1/10 倍時之溫度差距。
F:為時間單位;某微生物在某溫度(常以 250°F為基準)下惰化一定數
目的微生物所需的加熱時間。12D 即以熱處理將含有 1012 個肉毒桿菌孢子
降為 1(100)個的熱殺菌概念。為了確保低酸性罐頭的安全性所設立的殺菌
條件。
5. 測定油脂酸敗程油脂氧化作用所產生的丙二醛malonaldehyde 2-
硫代丙二醯縮脲2-thiobarbituric acid作用產生紅色產利用分光光
計在波長 535nm 定吸光度。
6. 自由水(free water):指的是動力學上能夠自由運動的水分子,是食品中主要
的水分,也稱游離水。結合水(bound water):與食品成分中的親水性官能
(例如-OH=NH-NH2-COOH)氫鍵與水結合或離子性基團(例如
-COO-Na+Cl-)以離子鍵結合,微生物無法利用之水分。
7. 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而獲得特性改造之食品。現有之技術所能達成之改良
特性有增加生長速度、改良營養價值、抗蟲、抗病、抗除草劑、抗低溫、
延長保存期限、耐運送或利於加工等。
8. 麥芽中含有糖化酵素α-澱粉(alpha amylase) 與β-澱粉酶(beta
amylase),可將澱粉糖化產生葡萄糖,使酵母可利用葡萄糖產生酒精。由
於酵素為一種蛋白質,溫度過高會使其變性,導致澱粉被醣化產生的葡萄
糖量減少,造成糖度過低,影響後續啤酒酒精的生成。兩種澱粉酶之最高
催化速率時的溫:α-澱粉酶 60~70,β-澱粉酶是 65~75℃,故將溫度控
制在 67℃以保持酵素活性最大化。
2 頁,共 3
接上頁
9. 水產品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凍結時易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造成油燒,導致
產品品質下降,故進行包冰達到以下目的。(1)避免表面冰晶昇華。(2)避免
氧化。(3)免色澤改變。(4)避免風味改(香氣散失、異味汙染)(5)避免
碰撞損傷。(6)減少水分散失。
10. 以多種抑菌因子,例如真空包裝、控(調)氣儲藏、調整 pH 值、熱處理、
添加防腐劑等溫合條件的適當組合來達到延長食品保存期限,較使用單一
抑菌因子之嚴厲條件具有更優良的效果,共同保障食品的穩定性和安
性。如果將每一種食品保藏因子看成是一個阻礙微生物跨越的柵欄,那麼
微生物是否能跨越柵欄將是決定食品保存性的關鍵。
二、申論題(每題 20 分,共 40 )
1. 請說明水活性的定義以及影響酵素及非酵素性褐變的範圍及原因。
在密閉容器中,食品的平衡水蒸氣壓(P)同溫度下純水之飽和水蒸氣
(P0)的比值,稱為該食品的水活性(Aw) Aw=P/P0=RH/100
脂質自氧化(Lipid auto-oxidation),脂質的脂肪酸-COOH 基團氧化為過
氧化物-COOOH 稱為脂質自氧(lipid auto-oxidation),通常是自由基高
溫高熱水活性 Aw 0.7-0.8 Aw<0.3 所引起:1.當水活性達 0.7~0.8 時氧
化速率最快。2.當水活性降低至 0.3 ,油脂之氧化安定性最佳,此等水
分含量恰與許多食品的BET 分子層吸附水含量」相當3.在水活
低於 0.3 以下時,油脂氧化速率反而隨水活性降低而提高4.如能保持
分含量在單分子層吸附水含量(水活性等 0.2~0.3),各項食品儲存時的
變質劣化反應速率均被抑制至最低5.在水活性 0.2~0.3 ,食品的含水
量稱為「臨界水分含量」(critical moisture content)
非酵素性褐變反(Non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1.梅納反應
(Maillard reaction):還原糖-CHO 與蛋白質胺基酸-NH2,是非酵素性
褐變最主要的原,當水活性約在 0.7 ,反應速率最快:2.溫下焦糖化
反應(caramelization reaction),水活性約為 0.65~0.85 ,反應速率達到最
大值:3.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氧化,活性約為 0.65~0.85 ,反應速率
達到最大值:如下圖所示,降低水活,脫水加工,Aw<0.4,可以抑制非酵素
性褐變反應。
酵素性褐變(Enzymatic browning reaction)食品化學反應的最大反應速
率一般發生在具有中等水分含量的食品(Aw 0.7~0.9)。而最小反應速
率一般出現在 Aw 0.2~0.3 附近,當進一步降低 Aw ,除了氧化反
外,其他反應的反應速率全都保持在最小值。
3 頁,共 3
接上頁
2. 請說明綠茶、烏龍茶以及紅茶的差異
綠茶
非發酵茶,綠茶是採摘後的茶菁立即加熱殺菁使酵素失去活性,並為保
持茶葉的綠色而進行乾燥。代表茶種:井茶、碧螺春
紅茶
完全發酵茶,利用茶菁所含氧化酵素進行充分發酵,捻同時進行乾燥
的製品 ,生茶葉於採摘後,置於萎凋棚上使之萎凋,再利用揉捻操作將細
胞破壞·隨後在 20~25C 濕度 95%以上的發酵室中發酵 2~5 小時。其
由於氧化酵素的作用,使兒茶素(catechin)類氧化,葉綠素分解,葉變成古
銅色,並放出特有的芳,最後以乾燥使發酵終止得到製品。紅茶特有的
顏色是由茶多酚氧化聚合而得之 teaflavin 類而來,香氣則是由香葉醇
(geraniol)所造成。代表茶種:魚池紅茶
烏龍茶
為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製成上類似,進行部分發酵且依照發酵程度
不同得到不同種類的茶發酵程度 15%清茶20%莉花茶30%
頂茶、40%觀音、70%毫烏龍。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