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1260  全一頁
類 科:新聞(選試英文)
科 目:民意與公共關係學概論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政治行動者(political actor),不論是政府、官員或民代,都試圖與選民做好公共關
係,其最佳途徑,莫非制訂選民最需要的政策,或關切選民切身的問題。從政治傳
播角度而言,此與設定議題大有關聯,亦即政治行動者頻頻針對選民需要或關切的
議題,不斷在新聞媒體上吸引選民的注意。請針對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民意
與公共關係三者之間的關係,闡述你的見解。(25 分) 
二、政府實施「一例一休」之後,根據一般評論,似乎勞方、資方、消費者和政府都成
為輸家,請試從民意與公共關係視角,論析到底問題出在那裡?並提出有那些後續
解決之道?(25 分) 
三、政府或民代都致力於與民眾做好公共關係,藉以提升民意支持度,可是不論做好做
壞,民眾未必知曉,一個非常重要關鍵角色,就是新聞媒體的中介和再現,所以政
府或民代都得與媒體做好公共關係。在自由民主國家,新聞媒體是獨立自主的專業
體制,既不受政府指揮,也未必買民代的帳,因此,他們必須配合、甚至遷就媒體
的運作模式,而有所謂媒介化(mediatized)現象。請試從高階政府官員立場,論述
你對民意、公共關係和媒介化三者之間如何取捨、折衝、互動?(25 分) 
四、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經常被視為難能兩全的困難抉擇,但睽諸北歐和中歐許多國
家,經濟發展領先群倫,人民生活富足,而環境保育又常是全球表率,可見事在人
為。齊柏林先生的「看見臺灣」,激盪全民對臺灣土地美麗與哀愁的共鳴,可是,
日前政府又核准亞泥長達 20 年的採礦權。假設你是經濟部官員,試請提出你的溝
通策略和執行方案,藉以獲得民眾的支持,達到政府與民眾良好公共關係的目的。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