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類 科:新聞(選試英文)、新聞(選試日文)
科 目:民意與公共關係學概論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21260
21360
頁次:1
-
1
一、一項公共議題,擬進行全國性調查了解民眾看法,請問使用網路調查、
全部以家戶電話進行抽樣電訪、家戶電話與手機各半進行抽樣電訪、或
依審議式民調程序進行電訪,此四種方式各有何優缺點,請分別說明。
(25 分)
二、公共關係涉及溝通與說服,傳播研究中的推敲可能性模式(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ELM)可運用於過程中。請先說明 ELM 中訊息處理的
兩個路徑,中央路徑與周邊路徑之內涵。另請舉一公共議題為例(例如
減塑、能源或食安相關等),說明公關人員如何應用 ELM 的兩個路徑規
劃倡議策略,並請分析此兩個倡議策略對公眾可能的影響。(25 分)
三、政府施政應參考民意,以避免與民意脫節。探測民意的方式有多種,媒
體內容即是其一。今日媒體型態已相當多元,請於傳統媒體(例如電視
新聞報導)與新媒體(例如網路社群平台)各舉一例,說明其做為意見
氣候指標之可能,並請分析其優缺點。(25 分)
四、公共關係涉及議題的管理與溝通,傳播研究中的框架(framing)概念可
運用於過程中。請先說明框架概念之定義與功能。並請說明公關人員如
何運用框架進行倡議,另請舉一議題為例(例如低薪、多元成家、能源
或食安相關等),分析運用不同的框架策略對公眾可能的影響。(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