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501
頁次:4
-
2
14 「避開了熟悉的紅綠燈,避開了必然經過的那幾爿小店,一條比較遠的路悠悠恍恍,引領著我瀏覽另一種風
景,說是風景,其實在都市裡,任何一條街巷都是大同小異的公寓門面與水泥圍牆,不過繞一條路,就是換
了一種心情,刻意讓自己去承擔經濟學家最擔心『風險』,或是很奢侈地浪費掉經濟學家十分在意的『成本』,
於是我便像一個大富翁般,享受著人間的浮華,卻不計較收支裡面的營利。」文中的「成本」指的是什麼?
開發新路徑所需耗費的人力與資金 探勘新路線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神
找不到正確路徑時所帶來的壞心情 繞遠路之後卻無法欣賞更美的風景
15 「很多大人常說,我們如此打拚,還不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然而,下一代的幸福生活,真是我們這一代人,
為了追求經濟成長,不惜糟蹋環境換得來的嗎?喜愛大自然是生物的本能,人類也是生物的一種,天生渴望
回歸自然的懷抱。我一直定居農村家鄉,對環境的變遷也有一分責任,總覺得愧對子孫。」關於本文想傳達
的訊息,下列何者錯誤?
為下一代努力發展經濟的想法,可能適得其反 為經濟而破壞自然生態的作法,才是愧對子孫
希望下一代能體諒這一代人為求發展經濟的苦心 希望這一代能省思經濟發展帶來自然破壞的後果
16 「要看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否強大、有沒有世界觀,就要看這一代的年輕人有沒有這個勇氣、自信和態度,願
意離開自己安逸的家園,到其他國家闖盪、跟其他年輕人競爭。」依此觀點討論臺灣競爭力連年下降時,下
列那一個現象最值得重視?
國民所得減少 出國旅遊人次變少
申請出國留學人數降低 考取外商公司的機會下降
17 魯迅在其〈自敘傳略〉中有言:「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也沒有了;我寄住
在一個親戚家裏,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於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
我漸至於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
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
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由這段文字可以見到魯迅的人生態度是:
聽從母命,找尋不用學費的學校就讀
努力攀結高官,將來才能出人頭地讓親戚刮目相看
堅持開創自己的人生,進入新式學校,學習新知與技能
決心賺取旅費,到各地遊學,充實學問,以完成父親的遺志
18 夫明六經之旨,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
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蔭,當自求諸身耳!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
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嬾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依據上文,敘述正確的是:
涉獵百家之書對德行無所助益 識人多寡與個人才智密切相關
讀書是可貴又容易學習的技能 通曉六經意旨是為了求飽欲暖
19 《典論.論文》:「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這四句
的文意可理解為:「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下列文
句,何者與上述的表達方式相同?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0 戲與夢同,離合悲歡非真情也,富貴貧賤非真境也。人世轉眼,亦猶是也,而愚人得吉夢則喜,得凶夢則憂,
遇苦楚之戲則愀然變容,遇榮盛之戲則歡然嬉笑,總之,不脫處世見解耳。近來文人好以史傳合之雜劇而辨
其謬訛,此正是痴人前說夢也。(明.謝肇淛《五雜組》)下列選項,何者最切近本文意旨?
人生的悲歡,就如戲劇般 沈溺於迷信,實在不可取
史傳乃歷史,重國家大事 戲劇多虛構,與史傳不同
21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
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
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風吹來像西子的歌聲,雨下來像西子的粉汗
大多數的遊客,不喜歡在午、未、申三時遊湖
月景雖美,還須花柳、山水襯托,才能顯出趣味
西湖最美之時,在於朝陽初出和夕陽未下的時候
22 馬超見張飛軍到,把槍往後一招,約退軍有一箭之地,張飛軍馬一齊紮住;關上軍馬,陸續出來。張飛挺槍出
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累世公侯,豈識□□□□!」張飛大怒,兩馬齊出,二槍
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節文)依前後文意判斷,□□□□適合填入者為:
燕趙之士 江湖術士 吳下阿蒙 村野匹夫
23 《世說新語》載王處仲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
缺。王處仲的行事風格,適合歸到《世說新語》中的那一類?
豪爽 忿狷 任誕 汰侈
24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蘇
洵〈心術〉)上文意旨與下列為將之道何者最接近?
須先穩定軍心,進而運籌帷幄 必須偵察敵情,然後伺機而動
首重修養心性,方能臨事鎮定 必須瞻前顧後,致力殺敵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