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1901
頁次:4
-
2
 
12 「士之不朽者三,所以本之者一也。德能服人則不朽,功能濟時則不朽,言能貽世則不朽;雖然,本之者德
而已矣。德者,仁、義、忠、信之謂也。內著於其外,達則其功也,窮則其言也。故德者本也,功與言者末
也。」本文主旨是: 
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 德包括仁、義、忠、信 
立功優於立言、立德  德是一切不朽的基礎 
13 《宋史.蘇軾傳》記蘇軾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雖嬉
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蘇軾這一段話自喻的重點是: 
性格自由成性,不喜歡受到約束 文章創作,不拘格式,收放自如 
仕途官運如飄雲流水,遷黜不定 反應靈敏,處事練達,人際進退遊刃有餘 
14 「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
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蘇軾〈喜雨亭記〉)其中「不忘一也」的意思是: 
不要忘記這一件事情  不要忘記任何一件事 
「不忘」這件事是一樣的 「不忘」這件事是唯一的 
15 赤繩子耳,以繫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繫,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
終不可逭。這段文字最恰當的標題是下列那一項? 
月老牽紅線  夫妻本是同林鳥 
貧賤夫妻百世哀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6 《呂氏春秋.察傳》:「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
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本文的意旨是: 
人狗不宜混同 不可人云亦云 萬物相似可比 黑白本易混淆 
17 「總有一些淡馨的東西,隨著生活的潮漲不知不覺地遺落於我孤單的沙岸,像一篇呆板的公文裏突然冒出的
美麗句子,那樣令人驚訝,令人有淺淺的喜悅。任憑是潮來潮往的日夕,任是漩不止的漩渦,我仍舊要堅持
著去珍惜這些意外,一點一滴地收藏。當有一天,當我年老得只咀嚼得動回憶,我會欣喜於自己一直保有著
的這一瓢清淺-一瓢有著珍珠色澤的清清淺淺,我會滿足地死去。」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作者的意旨? 
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永恆不變的至理 
適時捕捉生活中的小驚喜,會增加生活的樂趣 
將情感寄託於工作之中,平凡就是最值得珍藏的美麗 
珍惜生活中許多美麗的意外,那淡馨的悸動,將會是生命中值得珍藏的回憶 
18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
來,才有個真受用。文中所謂「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是指: 
閱讀自然文章,才能乍見天地的本質 人的智慧主要根源於知識的累積 
人須時刻追尋內心的純淨靈明,才能真正受益 智慧來自對書本知識的追尋,是最有用處的 
19 「豪富人家,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是因為他這種所謂飲食之人放縱過度,連饞的本能和機會都被剝奪
了。」(梁實秋〈饞〉)文中意旨為: 
揭示飲食與階級的關係  闡釋本能和機會的重要 
說明豪富人家饞與不饞  諷諭豪富人家奢華無度 
20 「如果只寫幾個字就被丟棄,實在是暴殄天物,能加以回收利用,發揮樹木更多的生命價值,那就是功德了。」
依據上引文字,最適切的標題是: 
書寫的力量 地球的隱憂 再生紙的推廣 環境保護的重要 
21 「我從來不記得有一本書對我這不速的訪客表示過憎厭,它們都以最精彩的語句和我談話。」(張秀亞〈書〉)
這段話的意思最接近: 
開卷有益 閒則能讀書 思而不學則殆 盡信書不如無書 
22 「我常往土城觀風。這是個特異市鎮,連城路越過中和後,路畫分出陰陽二界,正手面是喧喧車馬,倒手面
是人何寥落,『陰界』土饅頭未知萬千,『陽界』水泥壁直欲頂天。」(阿盛〈萍聚瓦窯溝〉)這是說,連
城路往土城方向: 
路況不佳常常發生事故,造成天人永隔陰陽懸絕 前方都市發展欣欣向榮,後方偏僻落後少有人煙 
一邊屋廈林立車水馬龍,一邊丘山聳立人煙稀少 一邊屋廈林立車馬喧嚷,一邊墳塚萬千寥落孤寂 
23 「書是□□,隨時準備好一片心田,讓飛來的□□或開花,或結果。」(蔡穎卿〈五十歲的書桌〉)其中二
組空格適合填上的詞語是: 
蝴蝶 雨絲 落花 種子 
24 林文義〈華麗的冒險〉:「開始上課,我從『孤獨』說起。青春年少,從孤獨出發,今天初習文學的孩子,
是如何的思索與心境?父母雙薪生涯,孩子們幾人能體恤辛勞、無奈?這般若告之孩子,怕是引發被指謫於
『老梗』之譏;而沈默的孩子,手機及電腦比起雙親及戀人還要親炙,一首老歌:〈你不懂我的心〉,前進、
時尚的孩子可能少人聽過,卻是孩子大多數的由衷怨言。」從這段文字可見出何種社會現象? 
現今社會老化,獨居老人增加  因世代間差異,多見衍生代溝 
父母寵愛子女,親子關係融洽  老師用心教學,深得學生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