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與教學原理綜合測驗題解析

格式
doc
大小
95 KB
頁數
6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12-21,离现在 8 30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5-2教學原理與制度試題


c

1

下列哪一位學者的理論,主張成人或較具有能力的同儕必須協助指導幼兒的學習,使其能夠精熟與內化所學習的事物?

(A)皮亞傑(Piaget)

(B)馬斯洛(Maslow)

(C)維高斯基(Vygotsky)

(D)布朗菲布列納(Bronfenbrenner)

a

2

明英主任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於是想援用教育隱喻中的生動意象來激勵全系師生,以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為基礎的教學型態。下列哪一種教育隱喻最能貼切傳達石主任理想的教學意境?

(A)教育即撞鐘 (B)教育即塑造 (C)教育即雕刻 (D)教育即鑄劍

a

3

三歲的小乖進入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此時的小美最可能會發生下列何種狀況?

(A)作夢 (B)夢遊 (C)尿床 (D)甦醒

d

4

杜威(J. Dewey)主張:「哲學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據此可知其認為教育與哲學應有何種關係?(A)主從宰制的關係(B)互動校正的關係(C)全體與部分的關係(D)實然與應然的關係

a

5

在益智區,承勳拿起積木:「我想做一隻長頸鹿。」鈞維湊近身:「我想做一輛很厲害的賽車。」過了一會兒,承勳:「你看,我的長頸鹿快好了耶!」鈞維:「可是,牠的脖子好像不夠長?」鈞維將長頸鹿的頭拿下來,又加上幾塊積木。試問承勳和鈞維的互動屬於下列何種遊戲?

(A)建構性的聯合遊戲 (B)建構性的合作遊戲

(C)功能性的聯合遊戲 (D)功能性的合作遊戲

b

6

下列有關教學評量的敘述,何者錯誤?(A)在教學中進行形成性評量,可確保學習方向朝教學目標邁進(B)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必須採用標準化測驗進行總結性評量(C)診斷性評量可作為實施治療性補救措施的依據(D)安置性評量是在教學開始前實施,用於確認學生的能力以選擇適當之教材教法

a

7

莎莎四歲時從美國回到臺灣來居住,她學中文學了很久還是說不好,會說出「我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吃了蘋果們和餅乾們」之類的句子。試問莎莎的句子犯了哪一種錯誤?

(A)過度規則化 (B)語意過度延伸 (C)語意窄化使用 (D)語詞對比限制

b

8

明麗老師問班上學生要玩什麼遊戲,她說完七個遊戲的名稱之後,學生只記得最後兩個遊戲名稱。學生的記憶受到什麼效應的影響?(A)初始效應(B)新近效應(C)感官效應(D)月暈效應

a

9

傳正老師任教於職業學校,他觀察到該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多數是屬於勞工階級,學生的兄姐有蠻多人也是勞工階級。這種現象讓他思考:「為何勞工階級的子女長大後常會從事勞工階級的工作?」請問下列哪一項在探討張老師的問題?(A)社會再製(B)文化融入(C)社會運動(D)勞工運動

a

10

小雪五歲時,媽媽因病過世。小雪常常吵著要找媽媽,家人跟他說:「媽媽過世了,不可以難過,這樣媽媽才不會傷心。」從此,小雪把傷心放在心裏不再說出來,變得非常沉默。諮商師請小雪畫出他心裏想達成卻一直無法達成的事情,試問諮商師是運用哪一個學派的概念?

(A)完形學派 (B)行為學派 (C)現實學派 (D)阿德勒學派

b

11

下列哪一項教育措施較屬於「積極性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理念的策略?(A)常態編班(B)教育優先區(C)全面免學費(D)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c

12

功利主義者彌爾(J. Mill)倡言行為之善惡,視其傾向於產生快樂或痛苦之程度為衡,因而,他倡議的道德判斷對象為何?(A)行為動機(B)動機與結果並重(C)行為結果(D)動機與結果銜接

d

13

下列何者是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特色?(A)機會和資源的競逐不是一種普遍權利(B)精英份子不能享有較高的酬勞與地位(C)職業地位的分配基於依屬關係(ascription) (D)以能力和成就作為階層化的指標

b

14

姿伶同學在教學實習期間,想知道班上學生與某科任教師的互動歷程,最適合採用下列何種研究方法?(A)德菲法(B)參與觀察(C)實驗控制(D)問卷調查

a

15

關於柏恩斯坦(B. Bernstein)知識社會學觀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統整型符碼具有弱分類和弱架構(B)架構是指教育內容邊界之間的強度(C)聚集型符碼比較能夠促進教育的進步(D)聚集型符碼的師生權力關係具有可磋商性

a

16

以美國學者杜納(R. Turner)對教育與社會流動的看法而言,因參加國家公職考試錄取而提高了自己的社會階層,

應該屬於何種社會流動?

(A)競爭性流動(B)贊助性流動(C)地域性流動(D)代間流動


c

17

在學習表現中,常發現一開始成績表現好的同學,之後也會有比較好的成績與成就,而與一開始成績不佳的同儕差距日益增大,請問這被稱之為什麼效應? (A)月暈效應(B)強亨利效應(C)馬太效應(D)初始效應

d

18

中央集權、地方分權或混合式各有其優缺點,並為不同國家所採用。下列哪一個國家在教育行政權分配型態上,最偏向中央集權制?(A)德國(B)美國(C)英國(D)法國

d

19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之涵義最符合下列哪一項教育規準?(A) 合目的性(B) 合價值性(C) 合認知性(D) 合自願性

b

20

下列有關智力的敘述,何者不符合現代智力理論的概念?

(A)智力與學習成就有關

(B)智力是不會改變的

(C)環境對智力的影響早期大於後期

(D)智力為個體表現在各種心智活動的能力


c

21

在制定班級公約時,建亨老師提醒同學要先忘掉自己的身分、地位與偏好,站在一個超然與中立的立場來制定班級公約。這種思維呼應了何種倫理學說?(A)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德行論(B)麥金泰(A. MacIntyre)的社群論(C)羅爾斯(J. Rawls)的正義論(D)諾丁斯(N. Noddings)的關懷倫理學

a

22

下列哪一個是「教育優先區」(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 EPA)政策的核心理念?(A) 均等(B) 效益(C) 自由(D) 卓越

b

23

慧華老師使用小老師制度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做法比較接近下列哪一個概念的應用?(A)行為塑造(shaping) (B)可能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C)前導組體(advance organizer) (D)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d

24

下列何者最符合後現代思潮的教育主張?(A) 教師任務重在傳達既有的知識(B)課程設計訴求二元對立的觀點(C)教學目標強調理性思考的能力(D) 課程內容注重動態循環與開放

a

25

下列何者符合伯恩斯坦(B. Bernstein)所稱的精密型語言(elaborated code)之意涵?(A)較多分析、抽象的陳述(B)脈絡依賴的語意表達(C)單刀直入、簡潔明瞭的敘述方式(D)強調事務本身而非歷程的表達方式

d

26

建益老師發現,當他要求學生做練習時,同學們都提不勁來寫,於是他告訴全班同學說:「如果你們能在下課前10分鐘寫完練習題,我就讓你們提早下課,無論是去打球或是看小說都可以。」下列哪一個概念較能說明老師使用的策略?

(A)延宕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 (B)替代增強(vicarious reinforcement)

(C)內在增強物(intrinsic reinforcer) (D)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c

27

在遇到數學圓柱體體積計算時,阿信忘記了當年熟悉使用的公式,因為他已經多年沒有使用這個公式。阿信忘記此數學公式最可能是由下列何種原因所造成的?

(A)訊息壓抑 (B)訊息未曾儲存

(C)訊息記憶痕跡消退 (D)訊息未曾登錄到長期記憶

d

28

「與其給孩子魚,不如教孩子如何捕魚。」前後兩句各指何種知識的傳遞?(A)語意知識,內容知識(B)程序性知識,內容知識(C)內容知識,語意知識(D)內容知識,程序性知識

b

29

正式課程外所習得的預期或非預期之知識規範態度或價值,是歸屬於那一種課程?

(A)空白課程(B)潛在課程(C)延伸課程(D)社會課程

c

30

臺灣過去在九年級時舉行基測,現在則是會考。基測強調在升學上的運用;會考則是強調學力監測機制。會考分成不同等級,精熟、基礎、待加強;基測則是根據全體   學生的表現,劃分成不同的百分等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會考是一種形成性評量 (B)基測是一種形成性評量

(C)會考是一種標準參照的評量 (D)基測是一種標準參照的評量

d

31

偉信老師在教學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為他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氣質或傾向。他認為教育歷程不外乎幫助受教者發展特有的稟賦。李老師的教育理念較接近下列何種教育觀?

(A)教育即社會化 (B)教育即知識發展

(C)教育即文化陶冶 (D)教育即自我實現

b

32

吳鳳捨身取義,反而讓學生誤解原住民是野蠻的,這種比較像是什麼課程的效果? (A)空白課程(B)潛在課程(C)延伸課程(D)核心課程

a

3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考,是那個教育派點的思想?

(A)人本教育(B)行為主義(C)認知發展(D)以上皆非

c

34

下列關於學生生理發展的描述,何者有誤?

(A) 從頭到腳依序發展(B)從大動作到精細動作(C)發展順序因人種而有差異(D) 從軀幹到四肢

a

35

下面那一個政策比較不具有積極差別待遇的效果?

(A) 五歲免學費計劃(B) 夜光天使點燈計劃(C)火炬計劃

(D)美國Head Start

d

36

某次月考,俊瑩同學的國語、數學、社會與自然的成績分別如下:國語為2SD、數學相當於T分數58、社會勝過84%的同學,自然轉換魏氏智力量表分數相當於120,請問由高到低,各科表現為?

(A) 國、數、社、自

(B) 數、國、社、自

(C) 自、數、國、社

(D) 以上皆非

c

37

下列教育觀點何者最符合批判理論的主張?

(A)越有實用價值的知識越值得學生學習

(B)傳統文化的維護與創新是教育的核心功能

(C)教育的功能在協助學生覺察蒙蔽人類的虛假意識

(D)解釋世界的科學理論比改變世界的實踐理論重要

c

38

當小米「靈感一現」想出了百思不解的問題解答方法,這屬於創造思考歷程的哪一階段?

(A)準備期(preparation) (B)醞釀期(incubation)

(C)豁朗期(illumination) (D)驗證期(verification)

d

39

關於各教育思潮之主張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進步主義主張教師的角色是教室的領導者

(B)永恆主義認為教育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

(C)精粹主義強調教師是學習的伴隨者或嚮導

(D)存在主義注重師生間應有互惠的情感交流

a

40

教育部為了宣揚「孝道」,將每年八月的第四個周日訂為「祖父母節」,希望藉此強化祖孫間的親情互動。這種將「孝道」與日常生活行為連結的方式,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訴求?

(A)德行論 (B)義務論 (C)效益論 (D)正義論



二、問答題每題10分,共40

(請以黑色、藍色原子筆或鋼筆於答案卷上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橫式書寫)

1.佳燕老師打算在幼兒園進行文化回應教學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請問何謂文化回應教學(4)?並請說明在幼兒園進行文化回應教學的可能作法(6)

2.分別說明贊助性流動(sponsored mobility)和競爭性流動(contest mobility)的意涵(6)及相應的實際教育措施(4)

3. 杜威(John Dewey)認為,依照日常生活慣性而建立起來的信念,只是一種「經驗思維」(empirical thinking),而非「反省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若根據杜威的見解,則這兩類思維有何異同及優劣(5分)?請舉例說明之,並申論其在教育研究或教學實踐上可供借鏡之處(5分)。

4.試論述當代幼兒教育思潮的特點,並以這些教育思潮檢視台灣幼兒教育發展的現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