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社會階層與身份困境的縮影

格式
doc
大小
107.5 KB
頁數
9
上傳者
chohsin529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7-01-04,离现在 8 29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孔乙己〉學習單

以下段落分配以《三民版》第一冊第十三課的劃分方式為主

第一段

1.請從第一段文字檢索魯鎮酒店格局特色:

店內的桌椅有別於其他酒店,使人坐起來特別舒適

當街的大櫃台讓人可以站著喝酒,還能隨時用熱水溫酒

門口進去就有整排的酒可以選擇,還有伙計可以隨時服務

刻意劃分為站席與座席,讓人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喝酒方式


2.承上題,如此的格局造成何種效果?

使顧客自然劃分成站在櫃台前還有坐在房子裡喝酒的兩種人

使櫃台一目了然,行人從外頭就能觀望酒店內的一舉一動

使小伙計生意更加忙碌,必須面對許多客人的刁難

顧客往往大量擠在外頭,影響店內客人的進出


3.短衣幫和長衫幫的差異為何?


身分

消費方式

喝酒方式

短衣幫

做工的人

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或多花一文買下酒物

站在櫃台旁喝

長衫幫

讀書人

買酒之外,還會買肉

坐在隔壁的房子裡喝酒吃肉


第二段

4.「我」的身分為何?

答:咸亨酒店的小伙計


5.掌櫃對「我」的評價為何?

對乞丐太仁慈 ■不夠機靈 □熱情不足 □太過世故


6.「我」和外面短衣幫客人的相處難處為何?

短衣幫客人經常賒帳,無法按時交酒錢

「我」的手腳較不俐落,無法應付客人繁瑣需求

短衣幫客人要親自確認酒是否貨真價實

短衣幫客人喜歡討價還價,不照價目表給錢


7.從掌櫃對「我」的態度,及後來「我」的工作內容,可以知道當時的何種文化?

課文原文

背後含意

(喝酒的客人)嚴重監督下,羼水也很困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櫃又說我幹不了這事。

舊社會商家經常偷工減料,使得顧客、伙計、掌櫃間彼此不信任

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1. 因為薦頭的情面才能做這個工作,可見當時人很講重視(後台與裙帶關係)

  2. 「我」只需負責溫酒,工作量小,所以(更能看清楚客人間的互動)


第三段

8.作者如何帶出孔乙己這個角色?

答:小伙計站櫃檯的生活沉悶,只有孔乙己出來時能笑幾聲。由小夥計的視角,帶出孔乙己的出場,自然而然,順理成章。



第四段

9. 請由第四段的文字敘述,判斷孔乙己的形象意涵為何:


課文敘述

形象意涵

身材

身材很高大

體力本來應該不錯

面容

青白臉色,皺紋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

身體狀況差,經常被打而受傷,看起來蒼老且不修邊幅

穿著

穿得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沒有進學,屬草根階層

喝酒方式

站著喝酒

經濟狀況差

說話方式

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迂腐、與社會脫節的人


10.課文提到「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其含義為何?(複選)

他受到短衣幫工人排擠,所以不願意看起來像工人階級

他落魄潦倒,無力付擔葷菜價格,經濟狀況和工人差不多

他堅持讀書人身分,無論如何不願意脫去長衫

他個性節儉,即使有錢也不願意被別人看出來

他出身於沒落的書香世家,長衫是社會地位標記


11.孔乙己的姓名由來及含意為何?

姓名由來

背後含意

因為他性孔,別人從描紅紙上「上大人孔乙己」的文字替他取綽號

1.由兒童字帖取名,是對他這個社會多餘人的嘲弄

2.嘲諷他是百試不第的「萬年童生」


12.請從孔乙己和他人的互動中,看出其背後意涵為何:


課文敘述

背後意涵

出現在酒店時,眾人反應

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

眾人皆以取笑孔乙己為樂

付錢方式

排排出九文大錢

  1. 想要凸顯自己的財力

  2. 在他人的取笑之餘故作從容

其他人逼問孔乙己的事

喝酒的人說:「我前天親眼見了你偷何家的書,吊著打。」

故意問他偷竊被逮的事,想要看他出醜

孔乙己的回應

竊書不能算偷、君子固窮

1.將錯誤的行為( 合理化)

2.強調「君子固窮」,表示他的自我意識(太良好、與社會期待有落差)


第五段

13.孔乙己淪落到要討飯的理由為何?(複選)

家裡負債 ■沒有考取秀才,無法進學 □找不到工作

不懂得謀生之道■懶惰 □買東西會賴帳

有偷竊陋習 □被惡少欺負 □個性揮霍,入不敷出


14.這一段的前後段都是敘述孔乙己在店內引起的騷動,然而這一段卻以「聽別人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插敘孔乙己的身世,其用意何在?

答:說明孔乙己並非一開始就這麼潦倒,他也曾經有過工作,且仍有優點



第六段

15.孔乙己面對他人的詢問時反應為何?


孔乙己的反應

孔乙己的心態

他人問孔乙己是否真的識字

不屑辯的神氣

無言以對

自視甚高

就事論事

他人問孔乙己為何連秀才都無法考取

頹唐不安

仍對功名耿耿於懷

對他人言論懷恨在心

心裡覺得有愧鄉親


16.第四、第六段皆以「眾人也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作結,想要凸顯何事?

答:以眾人的嬉鬧襯托孔乙己的悲哀


第七段

17.孔乙己為何會和「我」談話?

掌櫃不准孔乙己和其他人攀談

想要了解現代兒童的心理狀態

想要多得到一些下酒菜或酒

無法和他人交談,另尋對象


18.「我」和孔乙己之間的互動如何?


「我」的回應

孔乙己問茴香豆的茴字寫法

回過臉去,不予理會

孔乙己說學寫「茴」字當掌櫃可用上

冷冷地說出「茴」字寫法

孔乙己想教「回」字的四種寫法

不耐煩的努著嘴走遠

「我」看待孔乙己的心態:

受其他大人影響,看不起孔乙己,冷淡以對



第八段

19.在這一段中,孔乙己和孩子們的互動如何?

孩子們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的反應

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茴香豆

孩子們盯著孔乙己時,孔乙己的反應(複選)

慌亂不知所措 □憤怒

伸手把碟子罩住 □大聲喝斥 □再給他們一些茴香豆 ■彎腰

邊說話邊離開 □眨眼

邊搖頭邊喃喃自語

從孔乙己和孩子們的互動所反映出孔乙己的特質

對於孩子,仍有善良懇切的心


第九段

20.作者云「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說明孔乙己對他人的意義為何?

答:孔乙己只是他人平常茶餘飯後的話題,實際上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第十段

21.掌櫃和客人聊天的時間點有何涵義?

課文內容

強調中秋節的原因

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的結帳,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帳。

1.中秋節應該是團圓的日子,然而他們的對話卻沒有半點溫暖

2.秋天帶有肅殺之氣,和本文刻意營造的社會涼薄的氛圍相吻合


22.孔乙己被誰打折腿?其遭遇的背後含義為何?

將孔乙己打折腿的人

背後含意

丁舉人


1.舉人代表成功的讀書人,也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然而丁舉人對孔乙己卻比一般人更不留情面

2.當時流行私刑,無法可管


23.掌櫃聽到孔乙己被打斷腿時的反應是一再追問:「後來怎麼樣?」「後來呢?」「打折了怎樣呢?」可見他當時的心態為何?

答:掌櫃只當是在聽一個故事,並沒有把對方的死活放在心上,可見當時人涼薄的心態。



24.在這一段中,哪兩處呼應前段「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答:(1)我也才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

(2)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帳


第十一段

25.「我」在何種狀態和孔乙己最後一次相遇?

天氣

當時場景

秋天 ■初冬 □歲末

掌櫃正在結賬,和「我」對話

店裡鬧哄哄的,很多人在閒聊

店裡一個人都沒有,「我」在閉目養神

店裡準備要關門,沒有甚麼客人


26.在這一段中,孔乙己的形象和打折腿之前的形象有何異同?


打折腿之前

打折腿之後

面貌

高大、青白臉色、傷痕多、亂蓬蓬的花白鬍子

黑而且瘦,不成樣子

穿著

破長衫

破夾襖,盤腿,墊蒲包

喝酒方式

站著喝酒

坐在(爬到)門檻上喝酒

說話方式

滿口之乎者也

說話簡短,不十分爭辯

給錢方式

排出九文錢

摸出四文錢,放在小伙計手裡

對他人取笑的反應

酒客嚷著孔乙己偷書,孔乙己漲紅臉用力爭辯

掌櫃取笑他被打斷腿,他哀懇說是跌斷,大家仍舊說笑

共同點

孔乙己在人們笑聲中出現,又在人們笑聲中消逝


關於孔乙己打折腿前後的形象對照,在104年指考非選擇題有類題,題目如下:

閱讀第四段、第十一段的對話,回答問題。兩小題合計文長約200—250

(一)對照兩段文字,說明孔乙己的行為有哪些轉變?(請舉出兩項)

(二)小說人物所說的話,能反映小說人物的性格、文化程度等特質。請依據「孔乙己所說的話」,說明「孔乙己的人物特質」。(請舉出兩項)


第十二段

27.掌櫃在孔乙己最後一次出現時,劈頭就提醒他還欠十九個錢,之後關注的仍舊是孔乙己欠十九個錢,其意義為何?

答:藉由掌櫃只在意錢,不在意孔乙己死活,強化孔乙己的悲劇性。


28.在第十段、十二段中,掌櫃說話的時間點分別是中秋、年關、端午。他為何在這幾個時間點說出孔乙己欠十九個錢?

答:(1)掌櫃的要在重大節日之前把帳結清,因此會留意到孔乙己賒帳已久的事

(2)節日應該是喜慶、歡愉的,孔乙己的悲劇和節日應有的喜悅氣息形成對比



第十三段

29.作者為何言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

答:(1)「大約」表示並未確定,因為沒有人真的看到孔乙己的屍體。

(2)「的確」乃因孔乙己久未出現在酒店,只有他死了才有可能如此。


30.由作者的敘述可知,孔乙己的死對當時的人而言有何作用?

只有作者有深切反省 □大眾良知被喚醒 ■沒有引起他人共鳴


統整思考

1.魯迅在紹興學堂的學生孫伏園曾說:「我曾問(魯迅)先生,(他的小說)其中那一篇最好,他說最喜歡〈孔乙己〉,所以已經譯了外國文。我問他的好處,他說能於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的作風。」在本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魯迅所說的特色?

答:(1)本文篇幅短小,但卻能把當時社會的狀況與傳統知識分子的悲哀勾勒出來

(2)刻意用眾人的笑聲作為主要陳述,而非用悲慘、控訴的筆調書寫,因此讀起來較為輕鬆,但讀完又會有遺憾與感傷

(3)「我」或是作者的立場或主觀情感較不明確,給予讀者更多的想像與思考空間


2.以下那些詞適合用來形容孔乙己?(複選)

食古不化 ■好逸惡勞 □虛與委蛇 ■熱衷科舉 ■脫離現實


3.以下那些詞適合用來形容掌櫃和酒店其他客人?(複選)

斤斤計較 □前倨後恭 ■冷酷無情 □團結合作 ■思想短淺


4.若是把咸亨酒店視為中國社會的縮影,你認為該地方反映了哪些社會現象?

答:(1)舊知識分子將讀書視為人生唯一出路,與社會現實脫節

(2)一般社會階級分明的狀態

(3)舊社會的陋習,如賣酒偷工減料、或因後台硬而不會被辭退

(4)對於科舉制度的失敗者嘲笑奚落

(5)即使是孩子,也會在其他人的同化中慢慢成為「看客」的一份子


5.在〈孔乙己〉中,魯迅可以選擇以第一人稱書寫,即由孔乙己講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由掌櫃來講述這個故事。但魯迅卻選擇以「小伙計」作為主要敘述者,其用意為何?

答:(1)十二歲小孩子,純樸憨厚,涉世未深,說故事較無偏見。且溫酒工作無聊,容易專注在孔乙己的行為上

(2)小伙計是在場者也是觀察者,讀者可以從他的態度的轉變,看到一般民眾是如何被同化為廣大「看客」的一份子


6.你認為故事的敘述者「我」在講述孔乙己的生平時,懷抱的情緒為何?

深切的反省自己當年對孔乙己的不仁慈

看不起孔乙己的一事無成,嚴加撻伐

單純的平鋪直敘,並未察覺自己的心態

抽絲剝繭,想要對孔乙己的死查出真相

以高姿態抨擊當年奚落孔乙己的那些人


7.本篇文章充斥著「笑」字,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乙笑幾聲」、「眾人都哄笑起來」等,作者想要傳達的想法為何?

(1)孔乙己失去「人」的獨立價值,對於他人而言只是一個笑話

(2)以喜襯悲,加重情節的悲劇性


8.閱讀以下文字,並回答問題:

()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倘若遇見攻擊,他們也不必自去應戰, 因為這種蹲在影子裏張目搖舌的人,數目極多,只須用 mob 的長技,一陣亂噪, 便可制勝。勝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勝了﹔若敗了時,一群中有許多人,未必是我受虧:大凡聚眾滋事時,多具這種心理,也就是他們的心理。他們舉動,看似猛烈,其實卻很卑怯。(。(出自魯迅〈隨感錄三十八〉)

()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的評論著(出自魯迅〈祝福〉)

  1. ()中,魯迅認為一般群眾的心理是什麼?

  2. ()中,作為旁觀者,對於當事人的心態為何?()()強調的重點有何不同?

答:(1)一般群眾因為人數眾多,所以可以和他人一同鼓譟,群眾勝了擇自己有份;群眾敗了也不至於感到丟臉

(2)1.旁觀者只是想要把當事人的不幸當作一種娛樂、消遣,並在欣賞之後獲得生活的滿足。

2. ()強調群眾看似猛烈,其實自卑的心理;()強調群眾缺乏同情心

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