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智慧與自然共生的深刻啟示

格式
doc
大小
33 KB
頁數
6
上傳者
.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5-07-04,离现在 20 11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曠野的聲音】 閱讀心得

故事描寫澳洲內陸原住民過著與大自然溶為一體的生活,無水、無電、無文明,一絲不掛,裸露無餘的純樸生活,取之於大自然,回歸於大自然,不多取,也不貪求,與大自然相互生生不息的生活。
相對於澳洲白人的掠奪,侵占,把這些原住民趕到沙漠內部,為了享有好的生活,破壞大自然,貪得無厭,又製造許多垃圾來傷害大自然,全然是浪費大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簡直是天壤之別。
在今日已經有很多人已經明白地球的遭到傷害,如臭氧層的被破壞,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所造成地球的溫室效應,地球溫度日漸高升,極地的冰塊急速解凍成水,海水因之上升,更使得地球氣候變化亦常,一邊在大水災,另一邊則在大旱災,或是一地連續好幾年的旱災,之後,又連續好幾年的水災,很多的植物生理週期也被改變,該開花不開花,該結果不結果,卻也不該開花時開花,不該結果時結果,而所結的果實也無法成形。很多的動物,尤其是昆蟲,造成異常繁殖,各種疾病也相繼發生,使得人類正面臨一場人類自身所造成的空前浩劫。原住民的問題,似乎是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美國,南美,澳洲,甚至台灣也是一大問題,都在於原住民的珍惜大自然,不豪奪,不貪取,當然,就沒有所謂的”財產權”觀念,所以,就被後來奪取者以”無財產權”為由,加入侵略霸佔。今日世界會爭戰,也都是為了奪取而互相殘殺,只是爭爭戰戰幾時休吧。
93119陳婕寧

《曠野的聲音》讀書心得

書名:曠野的聲音
作者:馬洛.摩根
曠野的聲音,一書介紹一位美國婦人,暫時放棄她的工作,遠赴澳洲的旅遊故事。她跟著當地的原住民-真人部落,加入原住民徒步穿越澳洲大陸的曠野漫遊。
那些原住民,雖然他們沒有像我們文明社會的人,有著豐富的商業智慧,但是他們使用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卻能在一般人承受不了的沙漠裡生活,並且生存,他們的能力,不但讓自己能生存下去,甚至不去破壞大自然的生態,保持大自然的面貌,他們認為大自然和人,是共存的,所以,他們以不破壞自然生態的方式,而繼續生存下去。
不過原住民,意思就是指在當地、最原始的居民。他們的生活方式,對一般人來說,或許很難以接受。但是,他們的生活區域、他們的權利,卻也不受到重視,甚至有人蓄意去破壞,這些都是文明人值得去省思的。
透過本書的介紹,我深刻了解到原住民強韌的生命力,我想,他們需要的不多,他們所想要的,只是和他們的族人,和大自然一起生存下去。儘管他們沒有進步的機械,還是能夠運用他們探索自然的本能,運用他們融入大自然的力量,在難以生存的環境下,照樣生存下去,這一點,是我們該佩服,值得去學習的。
93119曾麒毓

曠野的聲音的閱讀心得

我最近閱讀了瑪洛‧摩根所著作的一本書,內容敘述作者透過一套預防醫學教育計畫,受邀到澳洲任教,後來參加原住民部落所舉行的會議,透過這場心靈之旅,了解到通過考驗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考驗。
  我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我第一個印象就是感覺很無聊,等到翻開這本書並閱讀它的內容時,我才了解,不可以用封面來取決於一本書的價值,就有點類似人不可以以貌取人的意思。文中作者學到了許多澳洲人的特殊用語,例如人行道,美國人唸「sidewalks」,而澳洲人唸「footpath」。雖然全世界的語言有很多種,但是想要克服語言上的障礙,畢竟還是很困難的,而作者努力的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可以以一句完整的話和當地人溝通,我相信那一定是很棒的一件事。作者在文中說明:澳洲和美國同樣是一個很現代化的都市,不過吃的食物卻和美國不同,也不常供應開水,而是喝啤酒這些都是澳洲在吃的特色,作者就是在此開啟他心靈之旅的大門。
剛開始心靈的旅程,作者還不適應澳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食、衣、住、行、以及他們閒暇時所舉行的各項活動的意義,但隨著時間一久,慢慢地作者也就習慣了,而當地的原住民相對的也漸漸的認同他們口中所說的這位「變種人」,作者在旅行中使用的名字是「突變」,代表著族人對這位外來的白人身體結構以及思緒上的不同。隨著旅途中種種而來的測試與考驗,作者漸漸了解宇宙間的事物儘管是以一種獨立性的狀態而存在,但其實卻是一體的,以及每個人一出生,都有她()自己所擅長的才能…等道理,這些道理讓作者受用不盡,深深的印在腦海裡,使作者的一生對人們有更多的貢獻,這才是重要的。
看完了這本書,覺得它的內容很深奧,對其中的道理還有些不了解,例如原住民為什麼把人生當作是在作夢?我想這麼答案,恐怕只有他們才知道了。
93105吳宗霖

讀完「曠野的聲音」的心得及感想

曠野的聲音是由一位外國女醫生瑪洛.摩根所寫的,內容描述作者在澳洲沙漠和「真人部落」族人生活的經歷,書裡面作者的許多表現都和我的想法不同,我想如果換作是我,絕對不會發生什麼好結果,這樣一比較下來,就可以看出作者擁有極大的包容力和那種入境隨俗的精神,這樣的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作到的,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體會出來的感覺和想要學習的精神。
作者在沙漠中和「真人部落」的原住民生活了一段漫長的時間,學習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和他們打成一片,好像成了他們的一份子,樂在其中,沒有任何歧視的心態和排斥的舉動,由這點讓我體會出身為一個「外來者」想要被接納,難免會受到一些不尊重、不被接受,但在「真人部落」,卻是完全相法的,不但沒有被受到排擠,還得到了大家的歡迎,受到大家的尊重,原住民就是這樣的純樸忠厚又老實,只要不互相傷害,世上的人就能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但現在都市人就是缺乏了這樣的感情,也缺乏了向作者那樣的包容力,才造成了這個世界這樣的冷漠無情、自私自利。
這本書也有些「真人部落」的傳統觀念和特殊的語言用法,讓作者她一一的了解,毫不小氣的將他們所知的全都分享出來,雖然有些是不切實際或不合乎現代用法的,也沒有那麼進步,但我相信他們的生活絕對比我們這些都市人快樂得多,擁有現在文明的我們為什麼無法得到這樣的快樂和自由呢?值得好好思索一番!
93105蕭人碩

曠野的聲音讀後感

  生活在忙碌的世界裡,一個人很難放下繁雜瑣事,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但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澳洲內陸沙漠生活,這種奇特的生活經驗,讓她了解到人類生存的意義。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寫出了將近四個月以來的不平凡旅途,寫出了必須不斷來自心理、生理的測試與考驗,寫出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也能生存,也體會出旅程中的種種領悟與啟發。
  我們常常被金錢、權勢等物念,或是某些信念所牽制,使我們變得自私、自大、自憐,已至今日社會的種種亂象,現在的人只會自私立己,凡是埋怨,對人刻薄,對大自然破壞,在本書中,我體會出了傳統觀念的價值,凡是萬物必有一用,對人應心平和氣,野蠻、殘酷無法解決問題,我們要堅守自己的本分,來想辦法救救已生病的社會,在生活上「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我們現在生活在便利的世界哩,要尊敬、珍惜大自然的種種,不輕易破壞環境,只有親身體驗、領悟,才能使人們更加成長、茁壯,在現實的社會哩,我們不能以貌取人,反而要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指正與教誨,我們要用感恩的心感謝大自然四與我們的一切,用心的生活在每一天。93105吳文瑜

曠野的聲音之讀書心得

黑人、白人都是人,指是膚色不同而以啊!為什麼現在仍有「種族歧視」的問題呢?人家說文化本無優劣之分,只是內涵不同而以!我們應該把他們當作一家人並把他們加以同化,在這個觀點中,現在無論是黑人還是白人都需要要共同遵循的目標就是和平的相處,但是這一個目標不知何時才能夠加以實行,我們常常再說『知足常樂』這四個字,但我們真的有做到嗎?近代社會因為工商業蓬勃發展,使國民所得日漸增加,以前我們老祖宗一直流傳下來的「節儉」二字也就逐漸消失怠盡了,人民賺的多相對的也花的兇,去到外面一看到自己喜愛的東西就一股腦兒想要把帶回家去,一直想要躍躍欲試,現在的人以為市面上有許多信用卡刷報了都不用償還就一直猛借屆到最後走投無路了才去偷、去搶、去拐、去騙,這些行為都已經違反正常的道德標準了,人說:「山窮水盡疑為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什麼事是不能完成的,「沒有做到的事,只有你不做的事」,這就表示一個重點:父母在外賺多一點的錢整日在外奔波過這勞累的生活,但相對的孩子卻是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觀還會讓價值觀產生重大的改變,東西夠吃就好了不要拿來存放,到最後沒把它吃完結果就把它丟掉,這樣不是很浪費嗎?像原住民他們的生活,經濟、水準並沒有比我們好,就以「真人部落來說」來說,為什麼他們可以那麼知足、那麼節儉呢?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知足常樂』啊!
看完這本曠野的聲音時,我很難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純樸且保有文化的民族,有人說:「一樣的米養百種人」,每一族的風俗習慣並不完全相同,我們也應該要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好好的關懷他們,讓他們可以近一步的往我們的社會前進。
以我的觀點來看,文化是相當重要的東西,但不能永遠堅持留守在那,「責任固然重要,但把握當下更是重要」,人說光陰似箭,時光如梭,時間可是部等人的喔!引用一句最愛的英語名言:「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希望大家能夠秉持這個信念,不要再讓你的求知慾再度的抿滅消失掉,把握當下,片刻事黃金喔!93103李科賜

曠野的聲音

在這則故事裡,作者在這次的旅行中發現許多的事務也有很多的收穫。由於受到真人不足的召喚,她加入原住民徒步穿越噢週大陸的曠野慢由,她踏上了旅途的第一步,他無可避免地,必須持續接受來自生理、心理不同的測試語考驗,在踏上旅途不久,她驚奇的發現原住民是如在與外界隔絕的荒原。
她走在沙漠間,不到一點時間,發現自己的腳已被荊棘渣的痛的受不了了!
一個叫烏達的人停下腳步等她,說到:你必須腳上的疼痛,把注意力往別的地方,
學著忍耐。她雖然學著要忍難,但陣陣的疼痛已陷入她的皮膚內。
在「振翅高飛」這則文章中,顯示人們對原住民的歧視,原住民是一種很特
別的種族。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特色,而是一個蘊藏豐
副謎底的一個文化特色,我們為甚麼就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去對待他們小小的存在
!每個人都是有生命的,連小小的昆蟲都蘊藏許多秘密,原住民也是我們獨特的
一個特色。
在「神奇的饗宴」中我深深理解「絕不」的意義,它的意義在於我們只會用
「絕不」這兩個字來迴避我們無法預知的是,缺少轉圜的餘地。她也發現真人部
族他們吃的食物不熟的,但他們將一隻蟲煮的看不出原有的形狀,她想這便是它們特地為作者做的。
在「無價的珍寶」中,作者在沙漠中看到一位原住民女子從花草間走了出
,驚奇的是那名女子手中居然握著一朵美麗的鮮花,她將那朵鮮花為烙在她的脖子上,一整天,讚美聲不絕於耳。也讓作者回想起以前在她的辦公室所發生的事。
當天晚上,那個少女將花放回地面上,讓它重回大地的懷抱中。這朵花已完成它的
任務,她心中充滿感激,把今天的讚美全部藏在記憶中,花會凋謝、枯萎,會回到大
,化作為腐植土,然後再生。
前言中,我終於懂了一件事,「真人部族」有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念與道德思維,就向每一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就比如他們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優越性」!!
93103陳凱柔

曠野的聲音

這是一名美國婦人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瑪洛.摩根加入了原住民徒步穿越澳洲大陸的曠野漫遊。
瑪洛.摩根必須持續接受來自生理.心理不同的測試與考驗,在一個如此惡劣的地理環境下生存與原住民一起住在和外界格節的荒野中,她忍耐著炎熱的天氣走向沙漠,她竟然忍著芒刺刺到的腳走完沙漠,她體驗當地原住民沒有電.沒有水,在純粹為遮蔽太陽的鐵皮屋住下,他們認為在萬物一體的世界每一件事都有她存在的目的,世界必沒有怪人,適應不良的人或意外世界,祇是人類不瞭解而已。例如:在澳洲內陸的矮樹叢中有著多的嚇人的蒼蠅,對我們而言或許覺得討厭,但是在真人部落的眼中確認為這些小東西是必要的,是有益的生物因為他們負責清理每個人身體上的污垢和沙塵,使原住民的聽覺和嗅覺保持在最佳狀態。因為缺乏必要的瞭解和智慧,所以身處於文明世界中的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忘了這古老的真理,所以居住在這世界上的生物都有她自己存在的意義。
她們利用也是最先進的心靈感應的方式互相扶持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才能,因為他們從不撒謊.從不捏造事實或扭曲事實所以他們可以敞開自己的心胸去接納或是提供各種資訊,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同語言.文字所形成的差異也就不會存在了,但是在我們的世界裡這個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我們的世界裡充滿了欺騙.隱瞞.傷害.仇恨,沒有會人誠實公佈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還怕別人看出自己的心聲,一點隱避可以保護自己的地方都沒有,因此會遭受到他人的攻擊。93101許偉澤

「曠野的聲音」讀後感

「曠野的聲音」是描述作者(瑪洛.摩根)在澳洲沙漠的旅程,還有在陌生環境中面對來自生理、心理的困難與障礙,並體驗到原住民是如何在荒野中生存。
看完這本書讓我感覺好像親身經歷似的,不僅學到了更多東西,也讓我更好奇外國的事物!我夢寐以求、最想去的國家是瑞士,因為那裡不但風景很漂亮,也有很多獨特的食物,真想親自去〝嘗〞試看看。
書的第一章就讓我印象深刻,那裡的原住民文化也很不一樣,參家他們的聚會之前得先淨身,身上的每一樣東西都不能留下,使作者的好奇心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恐懼......。很久以後,瑪洛.摩根才了解,擺脫物慾和某些信念的牽絆,是他們真正的用意。這本書的每個角落,都隱約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植物存在的目的是養育動物和人類、保持水土、增添世界的美麗、平衡大氣。他們告訴我們,草木都在向人類默默唱歌,而他們要求的唯一回報,就是我們要有一顆被薰陶過的心靈。
「真人部落」的人認為,人類還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化,在他們看來,宇宙仍在演變中,人類似乎太忙著過日子,他們說的真的很有道理,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每個人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知識是無止盡的,我們就像海灘上的一粒沙,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有些人總不這麼想,過著自己的日子,只想著怎樣奪取更多利益,甚至不顧別人的死活,而忽略了人真正應該追求的是什麼,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互助,所以很多問題都需要大家的重視。
93101翁允屏

「曠野的聲音」讀後心的

一位美國婦人的澳洲日誌,經過一波波的考驗、遇見許多危難,在這兒有著極大文化差異的地方,她努力的適應著。
或許我也曾嚮往著要去某個國家玩一玩、晃一晃,但長大以後就漸漸不會再去想了,而作者希望能有一次的免費旅行,這到是勾起了我的興趣,因為俗話說的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既然是免費,我想總要付出一點代價吧!果然,作者去的是一個毫無科技文明的部落,而她也必須適應當地的風俗習慣,這下可好玩了,這好比把一台電是擺再原始人面前叫他開電視一樣,或許這個原始人會開,但必定是經過許多次的學習與失敗才會吧!就如同作者,必須在異鄉中學習,途中一定會有困難,但我相信她能克服的,
何時我會離開家鄉到國外去呢?那天要是到來了,我絕對不會選在熱帶國家,沙漠的沙子經過太陽的洗禮,變得又熱又燙阿!作者則是在這種地方度過了一段時光,或許在我看來是很不愉快的記憶,但就作者而言卻是伊種他人難以想像的美好回憶,體驗著沙漠炎熱、體驗著沙漠的熱情,這不是平常你所能想像的。所以,對作者而言不管是如何痛苦或難受的體驗,在事情經過以後,都將成為美好回憶吧!
遇見了困難,人們都會怪老天不給他好運、不給他才勢權力、不給他輕鬆過日子,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其實是個學習的機會,書中的作者也會抱怨,但是她一一走了過來,還成為了美好的回憶,凡是換個角度想一切都會不一樣喔!
93101陳香伊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