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
、
頁次:
-
3「自己有才華、學識、德行、能力,這是個人的事,不見得需要別人了解;別人不了
解我,不但不會減損我的才學與品德,還會促使我更努力於進德修業。重要的反而
是需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年輕時,要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怕錯過益友;年長時,
要提拔正直有為的後輩;若不了解人,難免造成許多錯誤,悔之莫及。」
下列選項,何者與上文意旨最相近?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把一株溫室的花朵,突然搬到大自然中去,讓它接受驕陽或狂風的考驗,假若它還
是依戀過去的一套生活習慣,結果便只有快速枯萎下來;否則就必須放棄之前的嬌
弱,另產生能適應新環境的生存能力,才能欣欣向榮。」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不符合文意的是:
轉境不轉心,才能適應一切 隨境遇改變,才有機會生存
隨遇而安,既來之,則安之 環境不會改變,但可調整自己
5「事實上,所有生命理應都存在著界線。一片足夠面積的草原,只能提供一個獅子家
族的獵捕;一株豐美的山刈葉,也只能給予相當數量的大琉璃紋鳳蝶庇護。偶爾,
生命會以改變基因來挑戰生命之界。我想:只有人類以能力以『智慧』拆除、崩解
這種生命界線吧!我們以工具超越了大地所擬定的契約,當印度宣示第六十億人口
出現時,亦暗喻了這種能力的驕傲與可怖。大地有限,但擁有更高手段、更先進工
具的人類族群,還能夠用各種方式擠壓出維持他們高品質生活的利基。於是,即使
你是那個『幸運』的第六十億人,出生於印度的子民,仍然極難與加拿大、歐洲的
子民享有同等的資源。問題是,為何其他人或生命,就必須選擇退縮自己的生命界
線?當多數人認為電力不可或缺時,少數人就被迫收下一筆『回饋金』,承擔核電廠
的夢魘;當多數人認為一條快速道路可以十五分鐘到淡水,少數人就必須失去午後
在河道旁漫步的悠閒。何況,我們開一條道路、建一座電廠、築一堵水壩,從來沒
有問過蛙、蛇、麋鹿、大琉璃紋鳳蝶的意見。道路、水壩、電廠,並不提供其他生
命生活上的便利,但卻帶給他們生命基因中從未教導過如何躲避的災難。生命的界
限,被抓緊利益的人群扭曲成一柄殺人自裁的利劍。」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不符合作者所謂「生命界線」的是:
活動空間 天然資源 生存權利 存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