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慶雄「文字學淺說」作者簡介

pdf
1.76 MB
26 頁
ltc0211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文字學淺說
45
文字學淺說
賴慶雄
一、師大國文系畢業。
二、曾任中小學教師,主任,臺北市建國高中夜間部主任,國
語日報出版部經理,康軒國語教材編輯小組召集人,香港
新亞洲語文課本編輯。
三、曾獲臺灣省、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教學方法優
良教師,中國語文獎章。
四、曾獲教育部國語文教育論文獎,臺北縣教師組作文、閱讀
競賽第一名,臺灣省國語文競賽作文、閱讀兩項優勝。
46
語文教學
五、多次奉派赴菲律賓、美國、加拿大擔任海外中文師資班講
師。
六、現為螢火蟲出版社負責人,康軒文教事業語文科講師。
七、著作有認識字詞語、作文起步好幫手、一步一步學句子、
關聯詞造句手冊、詞語辨別好助手、常用詞語輕鬆學、詞
類辨析指引、標點符號好幫手、實用量詞手冊、輕鬆學部
首、用新觀念讀古詩、古詩學習單、錯別字一把抓、分類
學成語、成語練習大排檔、文字變身秀、詞語萬花筒、句
子柔軟操動動腦學語文看故事學語文趣味語文廣場、
作文強化訓練、作文新題型、新型作文贏家、全方位造詞
造句詞典、修辭練習大排檔等書四十餘冊。
文字學淺說
47
文字學淺說
賴慶雄
壹、概說
五、六千年來,漢字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祖先豐
富的生活經驗依靠漢字得以流傳我們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
依靠漢字得以保存。漢字對社會進步有推動作用,對漢語發展
有促進作用,對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有凝聚作用;對促進國
際交流,更有莫大的作用。
世界上有許多民族的文字,是採用或改造其他民族的文字
創制出來的,唯獨漢字是中國人獨創的,不但創始時是這樣,
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受到外來的影響;相反的,它曾影響過其
他國家,如越南,日本,朝鮮文化的發展。
漢字的發展也是一項歷史的奇蹟,它從黃帝時代一直流傳
到現在,長期延續不斷,中間未曾間歇,雖然經過隸變,象形
的形貌大半消失,但是它始終不失衍形表意文字的性質,成為
現今世界僅有表意兼標音的文字,也成為世界上表意文字的典
型。
漢字是方塊字,圖像性強,不僅對人的視覺刺激比表音文
字強得多,又容易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神經學家研究表明:
人腦處理表音文字的觀念,主要使用左腦,處理漢字的訊息是
48
語文教學
左右腦並用,神經心理學家稱表音文字為單腦文字,稱漢字為
複腦文字,他們認為使用漢字能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
漢字也是最具藝術性的文字,它從圖畫發展出來成為一種
用線條構成的文字。在書寫方面、印刷方面,既靈活又方便,
它可橫向,可豎向,可左起,可右起,在長期使用中,漢字已
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書寫藝術林尹先生曾說「在形體上中國
文字依類象形進而形聲相益循繪畫而發展所以字字如畫,
富有美術上的意味。尤其是古文和這種繪圖式的字體,更富藝
術性。」今人趙天池在《優美的中國文字》一書中也指出:漢
字具有傳神的具像,完美的對稱,井然的組合,躍然的動感,
深遠的寓意而美國有名的作家曼紐爾科門羅夫更說「我每
學一個字就覺得自己更加了解一種偉大的哲學」,從他的言語
中,我們更可以發覺漢字不僅有優美的型態,更蘊藏了豐富的
內涵。
貳、漢字的構造規律
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數量繁多,形態各異,因而許多
人認為漢字難認、難寫、難讀、難記,不容易掌握。其實漢字
的形體結構紛繁卻有很強的規律可循分析漢字的結構特點
不但可以降低教學難度,更可以培養學習興趣,對深入理解漢
字幫助很大。
從漢字形成的過程來看,「取形」和「構形」無疑是它最
基本的構造規律。
文字學淺說
49
一、取形:所謂「取形」是指根據什麼來形成漢字形體的
過程和方法。漢字取形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大致可以分為
兩類:
1
、選取事物的整體而成:這些字是有關該事物的具體表
象。如樹木- ,火燄-
2
、選取事物的某些部分而成字:這裡所指的某些部分往
往是該事物的特徵可以產生標識該事物的作用如牛- (牛
頭),羊- (羊頭)
如果根據字形與所標識的事物間的關係,又可以把取形成
字的方法分為「直接取形」與「間接取形」
1
、直接取形:是直接取形於對象來造字的方法,如太陽
,眼睛-
2
、間接取形:是通過選取該事物有關的另一種事物之形
來成字的方法,如「傍晚」這一事物難以取形,就取傍晚時月
亮之形來代替寫作。 楷書寫作「夕」
二、構形:所指「構形」是指組合偏旁構成文字的方法。
取形法所成的字都是獨體字古人稱為「文」而漢字系統中絕
大多數是合體字古人稱為「字」而這些都是由構形法形成的
產物。如:
氵+工=江
亻+木=休
50
語文教學
參、漢字構造分析
歷史上很早就有人注意到漢字的構造分析,其中許慎的
「六書」說,是他分析九千多個篆體漢字歸納總結的漢字構造
條例。
這些條例也成為後人考釋字義、析尋字源、教學漢字的重
要依據。
關於「六書」的名稱,最早見於「周禮」一書,其後名稱
雖有歧異排列次序也不一樣但一般人講「六書」名稱都是
依許慎的說法而次序則從班固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轉注、假借。
今人認為六書中的前四種是造字的方法,用這些方法,基
本上可以解釋任何一個古漢字的構造;而轉注、假借只是用字
的方法,它們之間涉及的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這兩種方法都
不能產生新字。對於「六書」我們還有兩點補充:
1
「六書說」是漢人歸納古人造字和用字的條例,不是古
人依據「六書」這個條例來造字和用字。
2
「六書」是漢人根據古文小篆的構造歸納出來的條例,
只限於篆文材料的歸納應用,不宜用到後來隸書、楷書上面。
下面,對於六書的解釋分析,基本上是採用許慎的解釋,
兼及其他通行的說法。
一、象形字
文字學淺說
51
根據清代王筠“文字蒙求”的統計,“說文解字”所收的
9353
字中象形字共有
264
字,約占
3.89
後世所創的象形
字很少,只有凹凸和少數幾個字。
(
)
什麼是象形字
「說文」「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畫成其物是畫出一個實物的形體,隨體詰詘是指筆畫隨著物體
的形狀彎曲。也就是以曲折的筆畫,勾勒出客觀對象的外型輪
廓。
(
)
象形字的構字法:象形字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ㄅ、像實物的整體:用這種方法造的象形字最多,像日、
月、山、水、人、耳、龜、鳥等。
山-甲骨文作 ,像挺立的山峰。
水-甲骨文作 ,像流動的水。
虫-甲骨文作 ,像蠕動的蟲子。
角-甲骨文作 ,像動物的角。
ㄆ、像實物的局部:就是畫出實物最具特徵的部分,以局
部代替整體。例如:
牛-甲骨文作 ,像兩角上曲的牛頭。
羊-甲骨文作 ,像兩角下曲的羊頭。
竹-甲骨文作 ,像下垂的竹葉。
52
語文教學
衣-甲骨文作 ,像衣領和衣襟。
ㄇ、帶有烘托物:就是把實物和它所依附的物體一起畫出
來,以便識別。例如:
眉-甲骨文作 ,眉長在目上方,以目烘托眉。
果-果結在木(樹)上,以木烘托果。
瓜-金文作 ,瓜長在蔓上,以蔓烘托瓜。
石-山崖下邊有石頭,以山崖烘托石。
(
)
象形字的功用
象形字是造字的基礎,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
成的。
象形字一般來說:都是描摹具體的事物,如日、月、雲、
雨、鳥、獸、草、木,這些字反映了客觀的事物,代表了事物
的類屬,成了字典中的部首字。
(
)
象形字的侷限
象形字描摹實物的形象,所能創造的字很有限,社會事物
紛繁,使它擔負不了替萬物造型的任務。以手來說,靜止的狀
態好呈現,其他手的多種動作,就不是線條所能表現的;又如
「木」來說,樹木當然有一個總體的基本形象,但多種不同的
樹,比如榆,柳,槐,就沒有辦法用象形表現它們之間細微的
別。清‧江說:「文字之用主音者簡易主形者繁雜。形
攝萬有,造字數萬,猶有未盡之形;音出口舌,造母數十,已
文字學淺說
53
盡發音之蘊。」它的話顯然是針對表形和表音文字的優點來說
的。同時,這也說明了用象形方法造字的侷限性。
(
)
作部首的象形字
1
、能組成
50
100
字的有:人、田、巾、門、米、車、
疒、酋、馬、衣、刀、穴、阝、貝、目、禾。
門-甲骨文作 ,上像屋頂,兩邊像牆。
貝-海界蟲(指海中有甲殼的軟體動物)
田-甲骨文作 ,像一個方塊田的圖畫。
米-甲骨文作 ,像米粒瑣碎之狀。
2
、能組成
100
200
字的有:魚、犬、日、鳥、火、足、
虫、山、石、女、竹。
竹-像竹竿有葉之形
鳥-長尾禽總名
火-甲骨文作 ,像火燄迸射之形。
女-婦人,像側立斂跪的女子之形。
3
、能組成
200
300
字的有:糸、土、目、金。
目-人眼,外像面,中像眉目。
糸-甲骨文作 ,像束絲之形。
54
語文教學
4
、能組成
300
400
字的有:人、手、花。
人-像人側面站立之形。
手-像五指及手掌部分。
5
、能組成
400
500
字的有:木、口、水。
口-像口的形狀。
木-甲骨文作木 中像幹上揚者枝葉下垂注者根株。
象形字構造歌
似圖畫隨物體曲筆畫概括特徵取精要不是一毫也不差。
二、指事字
(
)
什麼是指事字
說文:「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視而可識是指初看就知道是什麼字;察而見意,指細看就
能明白字的意思。可見「指事」就是用抽象符號或者提示符號
來指明字的意義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只能根據具體事物造字,
對抽象的概念無法「象形」。給抽象事物造字,就要用「指事」
的方法用一個符號來作標誌這個標誌標在明顯醒目的地方
叫人看了以後,想想這個標誌放在這裡表示什麼意思,這種造
字方法就叫「指事」
文字學淺說
55
(
)
指事字的造字法
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指事符號,表明所指的部份,指事字
所用的符號有、一︱○□等。
指事字可以分成以下兩種類型:
ㄅ、用純粹的抽象符號來表示字的意義:用這種方法造的
指事字較少,「上」「下」就屬於這一類,其他還有:
中-一豎穿過一橢圓的中間,表示中。
一-一橫表示數字一。
二-兩橫表示數字二。
三-三橫表示數字三。
ㄆ、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號來指示字的意義,最常用的
提示符號是短橫和圓點:
例如:
本-金文作 ,原義是樹根,木上加一橫,或表示樹
根的所在。
末-金文作 ,原義是樹梢,木上加一橫或一點,表
示樹梢的所在。
寸-原義是寸口。又,指手,手腕處加一橫,表示寸
口的所在。
56
語文教學
刀-刀口加一點,表示刀最鋒利的部份,即刀刃的所
在。
亦-大像人正面直立的樣子兩面的兩點指明「腋」
的所在。「亦」是「腋」的本字。
甘-口中加一短橫,表示味道甜美。
上-甲骨文弧形為基礎線,代表某一物體其上方的短
橫為指示性符號,表示字義是位置在高處,後來
改短橫為豎。
下-甲骨文構造與「上」相似而方向相反,本義是位
置在低處。
立-大表示人立於地。
且-表示日出地平線,下邊隨著地面之形,本義為天
明、早晨。
畺-放在兩田上中下表示邊界。
(
)
指事字的作用:
指事字可以用簡單的符號表示抽象的,複雜的,無形可象
的意義,比象形字又進了一步,但這種造字依然是有侷限的,
因為有些意義既無形可象,又無法用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所以
指示字很少根據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的統計《說文
解字》所收的字當中,指事字只有
125
個,比象形字還少,只
佔總數
1
%多一點,指事字雖然不多,但它和象形字一樣,都
文字學淺說
57
是構成合體字的基礎,也是會意字、形聲字的構字部件。
(
)
作部首的指事字
卜(古人用火灼龜取兆,以預測吉凶,就是卜。卜是龜甲
上的裂紋。「朴」「仆」中的「卜」表音。)
十(在上有支、克,在下有早、卒,在左有博。)
八(像分別相背之形,「公」中的「八」是違背的意思,
在字中作頭寫成並「前」在下寫作八如「六」「其」
與八原義無關。)
口(俗名大口框),是「圍」的本字。口組成的字是周圍
有界限的事物,如囚,圈,固等。
寸(用寸組成的字,表示和手有關的動作,如「導」,本
義是指引;「將」本義是扶持。)
大(像正面人形,從大等於從人,如「夫」本義是男人,
「夷」本義是東方人。)
(從嘴裡出氣說話「說曰和冒部字合為一部,
曰是頭巾,從冒的字有冒、最等字。)
欠(像人張著嘴呵氣,用欠組成的字,大都表示和呵氣,
吸氣有關的意思如吹歌和呼吸有關,因此潄是「欠」,而
不是「文」「嫩」是「文」而不是欠。)
(上邊的兩橫是「上」代表天下邊的三豎代表日、
月、星,而示組成的字和神鬼、祭祀、宗廟、禍福有關,示作
58
語文教學
偏旁有兩種寫法,左邊如神祖,下邊如祭、禁。)
疒(橫看像一人躺在病床上,表示有病,「疾瘋症」中的
病與病有關,今稱病字頭。)
指事字構造歌
指事,指事,重在指示。象形字上,添加標誌。
「刀」旁一點就是刃字,「木」下一點,便是本字。點畫符號也可
成字,例子請看一、二、三、四
三、會意字
(
)
什麼是會意字
許慎《說文解字,敘》「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
武、信是也。」意思是說,會意字是合象表意,即用兩個或兩
個以上的字,會合它們的意義,表現該字義所指向的事物。簡
單地說,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
意思,就是會意字。
(
)
會意字的構字方法
會意字大體分為三類:
、異體會意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形體不同的字組合
起來產生新義。如:
灰-本義為火滅,從火,從手。意思是火已熄滅,可以用
手去拿。
文字學淺說
59
炙-本義為燒烤,從肉,從火。意思是把肉放在火上烤,
也指燒烤的肉。
及-本義為追及,從人,從又,一隻手抓著一個人表示追
及。
析-本義為劈木頭,從木,從斤(斧),以斧劈木,引申
為剖開、分散。
采-從爪(手)從木,手在木上,表示採摘。
看-從手,從目,手在目上,表示瞭望。
牧-從牛,從攴,手持棍棒之類在趕牛,表示放牧。
、同體會意:指由相同的形體組合而成的會意字。如:
炎-從二火,火上有火,表示火旺上升。
林-從二木,意為樹與樹連續不斷。
从-從二人,意為兩人一前一後相隨。
晶-從三日,表示光亮之意。
轟-從三車,表示群車轟鳴的聲音。
同體會意有的是拼合兩個相同的形體(如炎、林);有的
是拼合三個相同的形體(如森晶)有的是拼合四個相同的形
體(如器、茻)另外,也有由方向相反的同形體組合而成(如
北、步。)
60
語文教學
、由不象形的方塊漢字組合而成的會意字,如:
劣-從少從力,表示虛弱。
尖-上小下大,表示尖形。
卡-不上不下,表示卡住了。
(
)
會意字的功能:
會意字突破了象形、指事兩種造字法的侷限,組合的形式
靈活多樣,表達的意義更加明顯。會意字也開闢了合體造字的
道路,為漢字大量孳乳提供了條件。根據王筠的統計《說文》
中會意字多達
1254
直到現在會意字還在被人們用來創造
新字。但是會意字不能標示讀音,記錄語言仍有不便,造字方
面,雖有大幅增加,仍有一定限度,都是它的缺點。
(
)
作部首的會意字
小:「︱」表示很小。
八:分開,很小而又分開更小。「少」「尖」也表示小的
意思。
士:士部的字,有的和男人有關,如「壯」,有的表音如
志、吉。
夕:「月」字少一筆,是只見到月亮的一半,表示傍晚,
用「夕」組成的字表示夜晚的意思有夜、名。
「歹」的字大都和死有關現在引申為不好如殘、
文字學淺說
61
死、歿、殃。
見:上邊是目,下面是人,用「見」組成的字和「眼」有
關如:視、觀、覓、覽。
片:是木的右半邊,片組成的字和木板有關,如版、牌。
牆:是「木」的左半邊,用它組成的字有狀、壯。
像用手舉棍教訓子女「爸爸」中表義「斧、
釜」中表音。
聿:筆的本字「肆、肄、肇」是由「聿」組成的。
頁:上是頭,下是人。「頁」和「首」是一個字,頁的字
大都與頭有關「題」本義是「額」「顛」本義是頭頂「頗」
本義是頭偏「頓」本義是頓首(叩頭)「顧」本義是回頭看,
「顆」本義是小頭。
走:上(屈)下止(足)走的本義是跑跑則屈身「起、
趕、超、赴」都與腳的動作有關。
上邊是「大」下邊是「火」大火是紅色赤組成「赧」
(臉紅),赫(本義是火紅)赭(紅褐色)
黑:上邊(黑)是古「囪」字,下邊是「炎」火苗,火苗
從黑(煙囪)出去,表示熏黑的顏色;「墨」「黔」黑色,「黛」
青黑色顏料,「默」,本義是犬無聲逐人,引申為靜默。
骨:上骨下月(肉),骨肉相連。骨組成的字和骨骼有關
如骸、骷。
62
語文教學
辵:上邊是「ㄔ」,下邊是「止」,用它組成的字和路或走
路有關,如「道」本義是道路,「邁」本義是步行;「適」本義
是「往」「造」本義是至;「迫」逼近。
會意字構造歌
字體皆為「比併」合,「信」字拆開是人言,「武」字成由「止」和
「戈」,同體會意有「林」「森」,異體會意併「日」「月」,有些字
體較複雜,則需凝神再琢磨。
四、形聲字
(
)
什麼是形聲字
許慎《說文解字》「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意思是說,形聲字是用與字義所表事物有關的字作形
符造字取比擬新字讀音的字(即讀音與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
來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就是這種字。
由許慎的定義和例字可以看出:
形聲字的特點有二:
1
、是合體字。
2
、偏旁有表意的形符,有表音的聲符。
(二)形聲字的構造方法
1
、用一個聲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可以組成與聲旁讀音相
同或相近的字。如「丁」「口」「叮」「頁」「頂」
文字學淺說
63
2
、用一個多音的聲旁,加上不個的形旁,組成不同讀音
的字,如「芬」「份」「忿」
3
、用一個聲旁加上不同的形旁,可以造出相當數量的形
聲字「古」加上不同的形旁可以造出「咕鴣、
估、牯、固、枯、苦、」等字。(這種造字法叫基本字帶字)
4
用一個形旁加上不同的聲可以造出讀音不同的字,
如「山」加上不同的聲旁,可以造出「峰、嶼、崎、嶺」等一
百多個字。
5
、同樣的形旁和聲旁,可以透過部位轉換,造成新的形
聲字,如吟-含,暉-暈。
(三)形聲字形旁和聲旁的配合方式:
1
、左形右聲:把形旁放在左邊,把聲旁放在右邊,這種
結構的形聲字最多。常用的形旁有水、木、金、火、土、言、
口、手、人、女、ㄔ、阜、心、食、犬、牛、示、衣、糸、
禾、目、石、玉、馬、魚等。
梧-從木吾聲,指梧桐木。用「木」作形旁的字還有梅、
松、桂、桃、棚等。
鈴-從金令聲指鈴鐺「金」作形旁的字還有銀銅、
鏡、鉅、鈔、鋪等。
坦-從土旦聲指平坦「土」作形旁的字還有填堵、
地、坡、坎等。
64
語文教學
2
、右形左聲:把形旁放在右邊,聲旁放在左邊,常用的
形旁有刀、邑、戈、攴、欠等。
切-從刀七聲指切割用刀作形旁的字還有削、剖、割
判、形、刮等。
效-從攴交聲,指仿效。用攴作形旁的還有敲、故、改、
救、敗、政等。
3
、上形下聲:把形旁放在上邊,聲旁放在下邊。常用的
形旁有艹、竹、穴、雨等。
完-從宀元聲指完全用宀作形旁的字還有宴、察、室
宅、富、客、寓等。
萌-從艸明聲,指草芽。艸是草的本意,用艸作形旁的字
還有花、芝、菊、苦、芹等。
4
、下形上聲:把形旁放在下邊,聲旁放在上邊。常用的
形旁有皿、火、女、貝、心、金、土等,除在左邊外,也在下
邊。例如:
盆-從皿分聲,是洗滌或盛東西的用具。用皿作形旁的字
還有盛、盂。
烈-從火列聲指火猛用火作形旁在下邊的字還有然、
煎、熬、炙等。
5
、外形內聲:把形旁放在外邊,聲旁放在裡邊。常用的
形旁有囗(ㄨㄟˊ)、門、ㄈ、ㄅ、衣。例如:
文字學淺說
65
圃-從囗甫聲,指菜田。囗是圍繞的意思,用囗作形旁的
字還有圈、圓、固、圍等。
閭-從門呂聲,原義指裡邊的門。用門作形旁的字還有
閣、闊、閔、闔、閘等。
6
、內形外聲:把形旁放在裡邊,聲旁放在外邊,這類形
聲字數量最少。例如:
問-從口門聲指訊問門為聲旁的形聲字還有聞悶等。
哀-從口衣聲,衣作聲旁,上下分開指哀悼。
另外還有形旁居於一角如穎(禾頃聲指禾的芒刺)
聲旁居於一角,如庭(從广廷聲。指室內)
另有一些形聲字是這些形式無法包括的。如荊(形在左上
角)疆(形在右下角)題(形在左上角)徒(聲在右上角)旗
(聲在右下角)等。
(
)
形聲字的功用
形聲字的產生,使漢字的性質產生了重大的變化,由表意
文字過渡到表意兼標音的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深遠的意
義。三千多年來,形聲字不斷增加,已由甲骨文的
20%
增加到
現在的
90%
以上(康熙字典中形聲字占
90%
以上)形聲字是
漢字造字發展的最高階段說文所收
9353
字中形聲字有
7697
字,占
82%
強,直到今天,仍然是常用的造字方法。
66
語文教學
(
)
作部首的形聲字
攴-上邊是「卜」表聲,下邊是又(手)表義,「攴」就
是打的意思。
殳-上「几」表聲,下「又」(手)表義,「殳」組成的字
和手的動作有關「毆」本義是用棍槌擊「殿」本義是敲擊
聲,「毀」本義是器破。
穴-上「穴」表示屋子,「下」「八」哀聲。「穴」組成的
字表示地上或建築物上的孔洞如「窖」地洞。
齒-上「止」表音,下像口裡的上下牙。「齒」組成的字
與牙有關,如鮑、齦。
形聲字構造歌
因事物,立名目。取諧音,作聲符。再取某個字,表示意義之
類屬。如江、河、湖與蝴。
五、轉注字
(
)
什麼是轉注字
許慎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這個定義雖然簡單,但很不好懂,歷來聚訟紛紜,意見很不一
致。俞敏先生曾說,他讀大學時,聽老師講轉注有七十多種說
法;文字學家高亨則羅列了十八種說法。王力在《古代漢語》
列出了三種說法。現在較為流行的解釋是:建類一首;是指部
首相同歸在同一部裡而且讀音相近「同意相受」是指字義
文字學淺說
67
相同,可以互相注釋。換句話說,許慎的意思是指在一個部首
統領下安排意義範疇相同,聲音相近的字,其中一些字含意完
全相等他們可以互相注釋「老」「考」都在一個部首統帥
意義範疇一致他們的讀音相近意義相同「考」「老」
「老」「考」,再如「顛」「頂」「呻」「吟」也都符合上面的
條件,都可以叫轉注。
為什麼會出現「轉注」這樣的語言現象呢?大體來說:是
由於語音的變化和方言的差異。一個字有了需要表達的義,同
時有了幾種讀音,但是後來由於時間推移和地域不同,讀音有
了差異這就有可能在字形上留下痕跡雖說沒有改變類屬(部
首)但在字體上已顯出差別這就是「轉注」產生的原因。
分辨是不是轉注字,其實可以從三個條件去考察:
(1)
同部首:形體中有一共同的表意部份。
(2)
義近:同屬某一類,可以互相訓解。
(3)
音近有雙聲或疊韻的聯繫反應語音的變化或方音的
差異。
轉注是就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來說的,不是就單個字的形體
結構來說因此它不是造字的方法是漢字發展的一個方面。
轉注字構造歌
同部首,兩個字,可互訓,同義詞,「考」與「老」,是倒字。
68
語文教學
六、假借字
(
)
什麼是假借字?
許慎的定義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意義是說,語言
中有某個詞,但沒有記錄這個詞的字,於是借用一個現成的同
音字(或音近字)來寄託那個詞的意義,因為這個同音字是借
用的所以稱為假借字「本無其字」說的是字形「依聲托事」
說的是字音字義前面說明假借的原因後面說明假借的原則
例如語言中有「其」這種讀音的虛詞,但最初沒有專造一個字
來代表它而是借用文字中已有的與之讀音相同的本義為「簸
箕」「其」來記錄「其」表虛詞時,就是假借字。可見假借
字表示假借義時,是一個純粹的表音符號。
假借有兩類,一類是無本字之假借,即「本無其字,依聲
託事」這種是假借的正例(有人稱為造字假借即許慎《說文》
中的假借)另一類是有本字的假借即本有其字依聲託事,
這種可看作假借的變例,有人稱之為用字假借。如草,草木的
草,本字是艸(說文:艸,百卉也)後借用同音的「草」來代
替(草本指樹的果實,很小,可食用,亦可染色。)
儀容容貌的「容」本字是「頌」文:頌,兒
也),後借用同音字的「容」來代替(容,盛也,本指容納)
「而」說文頰毛也象毛之形後來假借為連詞「而」
何,甲骨文像人荷戈之形,後借為「誰何」「何如」之「何」
安:說文,安靜也。從女在宀下,後來假借為疑問代詞。
文字學淺說
69
(
)
假借的作用
假借是漢字由表意趨向表音的具體表現,它彌補了象形文
字無法構形造字的缺點,同時還能節省造字,減輕了人們學習
的負擔,擴大了漢字的使用範圍,但假借的缺點也很明顯,就
「本無其字」來講,造成了同形、同音、異義的矛盾;就本有
其字來講,造成了異形、同音,同義的矛盾,所以假借雖然方
便記錄語言,卻給語法帶來了許多的困難。
假借字構造歌
意義不相關,不必去穿鑿。例如虛詞「而」,本義是頰毛;再如名
「西」本指鳥築巢一經借去後新義固定原義拋古時文字少,
現用不便造只好借一個,代替用一遭。借用有條件音同音近最
重要。
參考書籍
漢字學綱要,班吉慶著。江蘇古籍出版社。
實用漢字,宋業瑾、賈嬌燕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漢字認知研究,王玉新著。山東大學出版社。
簡明實用漢字學,李大遂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實用漢字知識,王述峰、許國榮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70
語文教學
漢字學,劉志成主編。天地出版社。
漢字學,蔣善國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梁東漢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優美的中國文字,趙天池著。文史哲出版社。
漢字通論,張耿光著。貴州人民出版社。
漢字,王寧、鄒曉麗編。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
漢字的科學規律,高世平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認識字詞語,賴慶雄著。國語日報出版部。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