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甲地氣溫低於乙地 (B)乙地最容易有雲累積 (C)丙地的氣壓高於丁地 (D)丁地的溼度大於乙地
( )23. 下列何者不是臺灣缺水的原因?
(A)降雨的時間分布不均,過於集中在某些季節裡 (B)河川短,流域面積小,河流下降坡度大,淡水不易保留 (C)
民眾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對自來水用水需求日增 (D)年平均雨量不足,上游集水區沒足夠的雨水補充
( )24. 中央氣象局預測臺北市明日白天降雨機率為 70%,其代表的意義為何?
(A)明日白天約有 17 小時的時間在下雨 (B)明日臺北市降雨的面積占 70% (C)明日白天有 70%的下雨機會 (D)
明日白天的降雨量為 70%
( )25. 祕魯出現聖嬰現象時,其沿海地區不會造成何種結果?
(A)海水溫度下降 (B)海水浮游生物減少 (C)漁民漁獲量減少 (D)皆會受影響
( )26. (甲)冰箱的冷媒;(乙)髮膠的噴霧劑;(丙)二氧化碳滅火器;(丁)電子元件的清潔劑。上述有幾項是氟氯碳化物的
用途?
(A)1 (B)2 (C)3 (D)4
( )27. 下列哪一種現象和臭氧洞較無關係?
(A)紫外線指數增加 (B)全球平均溫度升高 (C)各國逐漸禁用氟氯碳化物 (D)南半球罹患皮膚癌比例較北半球高
( )28. 下列有關對流層內現象的敘述,何者錯誤?
(A)隨高度增加而氣溫下降 (B)隨高度增加而氣壓下降 (C)在此層內的天氣變化現象主要是受水氣的影響 (D)在
此層內的空氣對流現象主要是因為臭氧吸收紫外線所造成的
( )29. 有關颱風的敘述,何者錯誤?
(A)颱風為夏季形成於太平洋上的高壓系統 (B)颱風可為臺灣帶來豐沛降水,為主要水資源 (C)山區若水土保持
不良,颱風帶來的暴雨將造成土石流災害 (D)颱風眼區氣壓最低,無風無雨
( )30. 聖嬰現象發生在:
(A)每2~7 年的 12 月,在美國加州附近北太平洋上 (B)每10~15 年的 3月,冰島附近北大西洋上 (C)每2~7 年的
12 月,南美洲祕魯附近太平洋上 (D)每10~15 年的 6月,南美洲智利附近太平洋上
( )31. 利用何種儀器,可以得知地面至海拔 30 公里左右的垂直氣象資料?
(A)施放探空氣球 (B)使用氣壓觀測儀器 (C)架設風向風速觀測儀器 (D)使用日照、日射觀測儀器
( )32. 關於颱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臺灣秋、冬兩季常有颱風侵襲 (B)侵襲臺灣的颱風,多發源於南海 (C)颱風移到高緯度的海面後,因充足的
水氣與熱量供應,颱風強度增強 (D)颱風移到陸地上時,因為水氣供應減少及地面摩擦,颱風就減弱或消失
( )33. 有關臭氧洞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人造衛星拍到的臭氧洞在南極上空 (B)臭氧洞有逐年縮小的趨勢 (C)會使紫外線入射至地表的量增加 (D)可
能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 )34. 下列有關低氣壓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中心附近天氣多陰雨 (B)中心處氣流上升 (C)中心處氣壓最低 (D)在南、北半球低氣壓的氣流都是逆時鐘向
內旋入
( )35. 中央氣象局在氣象預報中所預報的「紫外線指數」,主要是針對下列哪一現象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A)空氣汙染 (B)溫室效應 (C)臭氧層破洞 (D)聖嬰現象
( )36. 當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受到紫外線照射時,會分解成兩個氧原子,被分解的氧原子和未被分解的氧分子會聚合形成
臭氧,當臭氧受到紫外線照射,會再分解成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氧分子,而過程中被吸收的紫外線,會以熱能的形
式釋放出來,加熱周圍的空氣,使哪一層大氣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增加?
(A)對流層 (B)平流層 (C)中氣層 (D)增溫層
( )37. 南美洲的祕魯會在哪月分出現聖嬰現象?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 )38. 地球大氣的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原始大氣因地球岩漿加熱及太陽風的影響而散失,第二階段
為地表開始冷卻後,火山活動開始將地球內部氣體向外噴發,第三階段為生物作用,改變大氣成分,關於地球大
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原始大氣為氦氣和氬氣 (B)第二階段的火山活動開將地球內部的水氣、二氧化碳、氨氣及少量氮氣向外噴發
(C)水氣凝結後,大氣變成以二氧化碳及氮氣為主 (D)第三階段的生物作用及太陽的光解作用則持續將氨分解為
氮,於是漸漸形成今日以氮、氧為主的大氣組成
( )39. 空氣的水平流動必是:
(A)由氣溫高處流向氣溫低處 (B)由密度大處流向密度小處 (C)由氣壓低處流向氣壓高處 (D)由水氣多處流向水
氣少處
( )40. 附圖為某日臺灣附近的地面天氣簡圖,此時臺中的風向最可能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