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南寧高中109學年國三自然科補考題庫

pdf
827.51 KB
5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台南市南寧高中 109 學年度 2學期 國中三年級 自然科 補考題庫
一、單選題
( )1. 根據風向與溫度,試問下列哪一個結果比較可能是 7月高雄的天氣狀況?
(A)風向西南風氣溫32 (B)風向西南風氣溫14 (C)風向東北風氣溫25 (D)風向東北風、
氣溫:12
附圖是北太平洋表面洋流示意圖,根據圖中的資料判斷,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 )2.
(A)加利福尼亞洋流屬於暖流 (B)因每半年季風風向改變所以黑潮流向會反轉 (C)北赤道洋流屬於暖流 (D)比較
相同緯度臺灣與墨西哥附近的海溫,墨西哥的海溫較高
( )3.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試問這樣的情形與下列何種氣體大量被排放最有關係?
(A)臭氧 (B)水氣 (C)氟氯碳化物 (D)二氧化碳
( )4. 過度燃燒煤、石油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會導致下列何種結果?
(A)臭氧層破洞 (B)全球溫度升高濱海城市將被淹沒 (C)和水滴結合降下飽含硫酸的酸雨 (D)河川水庫的優養
( )5. 下列何者與聖嬰現象的徵兆最相關?
(A)侵襲臺灣的颱風數量增加 (B)東太平洋水溫增高 (C)印尼發生水災 (D)祕魯的漁民漁獲量增加
( )6. 臺灣位於東亞季風區,下列何種現象與季風無關?
(A)冬天時臺灣東北部常有下雨的現象 (B)夏季時颱風在西太平洋生成後常會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向西移動 (C)
夏季時,西南部山區容易因氣流受地形抬升而降雨 (D)冬季時,臺灣北部降雨量通常較南部多
( )7. 某日新聞報導提及:「日前地震造成了臺灣南部山區土石鬆動,且受到西南季風增強的影響,未來幾天在部分山區
很有可能因此發生土石流災害,要特別提醒您多加注意。」根據這段報導,對於生活在新聞所說部分山區的民眾
而言,即使未發生土石流,仍最可能發生下列何種狀況並需做好準備?
(A)強風即將發生快固定家裡門窗 (B)水庫即將見底趕緊先儲備用水 (C)大雨即將來臨出門要記得帶傘 (D)
氣溫即將驟降,外出多帶件外套
( )8. 附圖左邊的垂直結構所表示的鋒面應該是:
(A)冷鋒 (B)暖鋒 (C)滯留鋒 (D)囚錮鋒
( )9. 下列何種現象較不易出現在臺灣的冬天?
(A)有時有寒流 (B)冷鋒南下 (C)午後有雷陣雨 (D)吹東北季風
( )10. 聖嬰現象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就是較暖的海水會滯留在東太平洋,下列哪一項不是它所帶來的影響?
(A)祕魯沿海漁獲大增 (B)亞洲東南部降雨變少 (C)世界各地氣候異常時有豪雨或乾旱發生 (D)南美沙漠地區會
有降下豪大雨現象
( )11. 臺灣地區,在春末夏初,常有梅雨到來,此梅雨的鋒面圖何者正確?
(A) (B) (C) (D)
( )12. 某颱風位置如附圖所示,花蓮地區已進入暴風圈,則關於花蓮的正確氣象訊息是下列哪一個呢?
(A)因接近高壓中心所以天氣晴朗 (B)吹強勁西北風並挾帶豪雨 (C)在迎風的高山坡面上雨勢通常較小 (D)
風向偏東,因迎風易導致豪雨
( )13. 90 8月造成全臺嚴重傷亡的納莉颱風,屬於下列何種天氣團?
(A) (B) (C) (D)
( )14. 如附圖甲和乙地分別為蒙古大陸氣團和太平洋氣團的主要發源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2
(A)甲地形成冷氣團乙地形成暖氣團 (B)甲地是峰峰相連廣大褶皺山脈地區乙地則是廣大海面都極易形成
氣團 (C)甲地是乾燥的大陸性氣團,乙地是潮溼海洋性氣團 (D)因太陽輻射關係冬天甲地形成氣團較乙地為強
( )15. ()溼熱;()午後雷陣雨頻繁;()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溼冷多雨;()西南部為乾燥晴朗。上述哪幾項是臺灣
典型夏季氣候的特徵?
(A)甲乙丙丁 (B)甲乙 (C)丙丁 (D)甲乙丁
( )16. 電影「氣象戰」中,科學家發明了「荷蘭男孩」來操縱天氣現象,試問天氣現象多分布在大氣中的哪一層?
(A)對流層 (B)平流層 (C)中氣層 (D)增溫層
( )17. 聖嬰現象發生時,熱帶地區太平洋東西兩側的氣候現象,下列何者正確?
(A)東側雨量偏多,常有洪水西側雨量偏少,常出現乾旱 (B)東側雨量偏少常出現乾旱,西側雨量偏多,常有
洪水 (C)東西兩側雨量均多,常有洪水 (D)東西兩側雨量均少,常出現乾旱
( )18. 下列有關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敘述,何者錯誤?
(A)溫室氣體主要以水氣、二氧化碳、甲烷為主 (B)其中以二氧化碳對地球輻射(紅外線)的吸收力最強 (C)
氣中水氣含量每天變化大且水氣產生與人為文明關係小所以談溫室效應時應以二氧化碳為主 (D)過去一百年
人類文明進步,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確實有暖化趨勢
( )19. 「水分子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形態當海面或湖面上的水蒸發成為水氣而這些水氣又於高空中凝結或凝固
進而聚集成雲,接著再以雨滴或雪粒降落地面,並流回海洋完成了水循環的歷程。」由以上敘述,可知組成雲的
水分子主要為下列何種形態?
(A)全為氣態 (B)全為液態 (C)氣態及液態皆有 (D)液態及固態皆有
( )20. 電影《海角七號》描述日本人撤離臺灣,一位日籍男老師搭上離開臺灣的船隻,與他在臺灣的戀人分離的感人故
事。影片中提到日籍教師是在民國 34 12 25 日搭船返回日本,如果該艘船從臺灣最南端的墾丁出發,依海
流狀況研判(不考慮風的因素),船隻想最快抵達日本,最好選擇圖中的哪一條航線航行?
(A)航線 1 (B)航線 2 (C)航線 3 (D)航線 4
( )21. 附圖為大氣溫度與高度變化關係圖。已知大氣中的某種氣體會吸收許多可導致皮膚紅腫、皮膚癌的紫外線,且容
易被氟氯碳化物破壞。這種氣體主要在下列哪一個高度範圍內的濃度最高?
(A) 0 公里~10 公里 (B) 20 公里~30 公里 (C) 55 公里~65 公里 (D) 90 公里~100 公里
( )22. 附圖為氣流流過山丘的示意圖,箭頭所指為氣流的流向。根據圖中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3
(A)甲地氣溫低於乙地 (B)乙地最容易有雲累積 (C)丙地的氣壓高於丁地 (D)丁地的溼度大於乙地
( )23. 下列何者不是臺灣缺水的原因?
(A)降雨的時間分布不均過於集中在某些季節裡 (B)河川短流域面積小河流下降坡度大淡水不易保留 (C)
民眾生活水準日益提高,對自來水用水需求日增 (D)年平均雨量不足,上游集水區沒足夠的雨水補充
( )24. 中央氣象局預測臺北市明日白天降雨機率為 70%,其代表的意義為何?
(A)明日白天約有 17 小時的時間在下雨 (B)明日臺北市降雨的面積占 70% (C)明日白天有 70%的下雨機會 (D)
明日白天的降雨量為 70%
( )25. 祕魯出現聖嬰現象時,其沿海地區不會造成何種結果?
(A)海水溫度下降 (B)海水浮游生物減少 (C)漁民漁獲量減少 (D)皆會受影響
( )26. ()冰箱的冷媒;()髮膠的噴霧劑;()二氧化碳滅火器;()電子元件的清潔劑。上述有幾項是氟氯碳化物的
用途?
(A)1 (B)2 (C)3 (D)4
( )27. 下列哪一種現象和臭氧洞較無關係?
(A)紫外線指數增加 (B)全球平均溫度升高 (C)各國逐漸禁用氟氯碳化物 (D)南半球罹患皮膚癌比例較北半球高
( )28. 下列有關對流層內現象的敘述,何者錯誤?
(A)隨高度增加而氣溫下降 (B)隨高度增加而氣壓下降 (C)在此層內的天氣變化現象主要是受水氣的影響 (D)
此層內的空氣對流現象主要是因為臭氧吸收紫外線所造成的
( )29. 有關颱風的敘述,何者錯誤?
(A)颱風為夏季形成於太平洋上的高壓系統 (B)颱風可為臺灣帶來豐沛降水,為主要水資源 (C)山區若水土保持
不良,颱風帶來的暴雨將造成土石流災害 (D)颱風眼區氣壓最低,無風無雨
( )30. 聖嬰現象發生在:
(A)2~7 年的 12 在美國加州附近北太平洋上 (B)10~15 年的 3冰島附近北大西洋上 (C)2~7 年的
12 月,南美洲祕魯附近太平洋上 (D)10~15 年的 6月,南美洲智利附近太平洋上
( )31. 利用何種儀器,可以得知地面至海拔 30 公里左右的垂直氣象資料?
(A)施放探空氣球 (B)使用氣壓觀測儀器 (C)架設風向風速觀測儀器 (D)使用日照、日射觀測儀器
( )32. 關於颱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臺灣秋、冬兩季常有颱風侵襲 (B)侵襲臺灣的颱風,多發源於南海 (C)颱風移到高緯度的海面後,因充足的
水氣與熱量供應,颱風強度增強 (D)颱風移到陸地上時,因為水氣供應減少及地面摩擦,颱風就減弱或消失
( )33. 有關臭氧洞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人造衛星拍到的臭氧洞在南極上空 (B)臭氧洞有逐年縮小的趨勢 (C)會使紫外線入射至地表的量增加 (D)
能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 )34. 下列有關低氣壓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中心附近天氣多陰雨 (B)中心處氣流上升 (C)中心處氣壓最低 (D)在南、北半球低氣壓的氣流都是逆時鐘向
內旋入
( )35. 中央氣象局在氣象預報中所預報的「紫外線指數」,主要是針對下列哪一現象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A)空氣汙染 (B)溫室效應 (C)臭氧層破洞 (D)聖嬰現象
( )36. 當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受到紫外線照射時,會分解成兩個氧原子被分解的氧原子和未被分解的氧分子會聚合形成
臭氧,當臭氧受到紫外線照射,會再分解成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氧分子,而過程中被吸收的紫外線,會以熱能的形
式釋放出來,加熱周圍的空氣,使哪一層大氣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增加?
(A)對流層 (B)平流層 (C)中氣層 (D)增溫層
( )37. 南美洲的祕魯會在哪月分出現聖嬰現象?
(A)3 (B)6 (C)9 (D)12
( )38. 地球大氣的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原始大氣因地球岩漿加熱及太陽風的影響而散失,第二階段
為地表開始冷卻後,火山活動開始將地球內部氣體向外噴發,第三階段為生物作用,改變大氣成分,關於地球大
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原始大氣為氦氣和氬氣 (B)第二階段的火山活動開將地球內部的水氣、二氧化碳、氨氣及少量氮氣向外噴發
(C)水氣凝結後,大氣變成以二氧化碳及氮氣為主 (D)第三階段的生物作用及太陽的光解作用則持續將氨分解為
氮,於是漸漸形成今日以氮、氧為主的大氣組成
( )39. 空氣的水平流動必是:
(A)由氣溫高處流向氣溫低處 (B)由密度大處流向密度小處 (C)由氣壓低處流向氣壓高處 (D)由水氣多處流向水
氣少處
( )40. 附圖為某日臺灣附近的地面天氣簡圖,此時臺中的風向最可能為何?
4
(A)東北風 (B)東南風 (C)北風 (D)西南風
( )41. ()由三個氧原子構成;()具有毒性;()易被氟氯碳化物破壞;()目前臭氧濃度在逐年增加中。有關臭氧的
敘述,上述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丁
( )42. 恆春因四季如春得名,這是受什麼的影響造成?
(A)東北季風 (B)北太平洋流 (C)南海海流 (D)黑潮支流
( )43. 有關經過臺灣的冷鋒,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冷鋒前為暖溼氣團,冷鋒後為乾冷氣團 (B)冷鋒經過時,會造成氣溫下降、雲量增多 (C)冷鋒通常在冬季時
通過臺灣 (D)冷鋒過境後,風向常由西北風轉為西南風
( )44. 為減緩地球暖化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措施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下措施何者不適當?
(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節約用電 (C)減少森林砍伐 (D)多開發山坡地
( )45. 臺灣在冬天,因受到蒙古大陸氣團的影響,所以盛行: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 )46. 臺灣南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包括有哪些?()梅雨時期;()颱風;()夏季午後雷陣雨;()冷鋒鋒面降雨。
(A)甲乙丙丁 (B)甲乙 (C)甲乙丙 (D)乙丙丁
( )47. 有關颱風過境臺灣的敘述:毓庭:最容易在夏、秋兩季發生;明楓:高山區的背風坡,通常雨勢較大;子婷:
風的風力會使得海浪增高,影響漁民海上作業安全;任遠:颱風中心進入臺灣海峽,仍要嚴防它引進西南氣流,
造成豪雨,以上何者的看法錯誤?
(A)毓庭 (B)明楓 (C)子婷 (D)任遠
( )48.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於 1997 12 月在日本京都舉行,各會員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其
內容主要是什麼?
(A)控制人為排放溫室氣體之數量 (B)防止聖嬰現象的發生 (C)減少臭氧層的破壞 (D)限制山坡地的開發
( )49. 美國前任副總統高爾拍攝了一部『不願面對的真相』,請問這部影片描述的是什麼全球議題?
(A)臭氧層的破洞逐漸增大 (B)全球暖化 (C)聖嬰現象所帶來的災害 (D)反核發展
( )50. 關於臺灣夏季的天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受季風影響,臺灣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為迎風面容易下雨 (B)臺灣此時盛行西南季風和東南風 (C)受山
區地形抬升或因地面受太陽高溫照射空氣對流旺盛故常有午後雷陣雨 (D)臺灣此時主要受太平洋氣團影響
1.(A)
2.(C)
解析:(B)黑潮洋流不會因每半年季風風向改變而反轉,(D)墨西哥的海溫受加利福尼亞洋流冷流的影響而偏低溫。
3.(D)
4.(B)
5.(B)
解析:聖嬰現象時,印尼、澳洲因乾燥而易發生火災;對祕魯的漁民而言因湧升流減弱,魚群減少,使漁獲量減少。
6.(B)
7.(C)
解析:題目中有提到「西南季風增強及很有可能發生土石流」表示將要下大雨,故選(C)
8.(A)
9.(C)
10.(A)
11.(C)
12.(D)
13.(B)
14.(D)
15.(B)
16.(A)
解析:(A)對流層內空氣上下對流旺盛,大氣中的水氣幾乎全部存於此層內,故常見的天氣現象均出現於對流層中
17.(A)
解析:聖嬰現象發生時,東南太平洋的氣壓減弱,太平洋東側祕魯天氣轉為多雨,並常發生水患。
18.(B)
19.(D)
解析:水蒸氣上升到高空時凝結為水滴或冰晶(溫度更低時),當它們集合夠多時即形成雲。
20.(A)
解析:12 25 日是冬天季節,在臺灣海峽靠近中國大陸附近會有來自北方的中國沿岸流。而臺灣東部外海的黑潮則整年都
由南向北流。因此,船隻要最快抵達日本,必須走捷徑且順著洋流而行,選項中的「航線 1」較符合此條件。
5
21.(B)
解析:題目所指的氣體為臭氧,分布在平流層中(約距地面 25 公里左右),故選(B)
22.(B)
解析:(A)甲地在平地氣溫較高;(B)乙地為迎風面,容易有雲的累積;(C)丙地地勢較丁地高,氣壓較低;(D)丁地為背風面,
不易降雨,較乾燥。
23.(D)
24.(C)
25.(A)
26.(C)
27.(B)
28.(D)
29.(A)
30.(C)
31.(A)
32.(D)
33.(B)
解析:(B)臭氧洞並沒有逐年縮小,只是破洞速度近年來有緩和的趨勢。
34.(D)
35.(C)
36.(B)
解析:(B)臭氧多存在於平流層
37.(D)
38.(A)
解析:(A)氫氣和氦氣
39.(B)
40.(D)
41.(B)
解析:()臭氧濃度並沒有逐年增加,但濃度的降低速度近年來有緩和的趨勢。
42.(D)
43.(D)
44.(D)
45.(B)
46.(C)
47.(B)
48.(A)
49.(B)
50.(A)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