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 頁,共 2 頁 
(A)表示對受信人的尊敬、禮貌,有不敢直呼對方名字之意 (B)發信人自己謙虛的表示 (C)
表示對受信人職位的重視(D)發信人對送信人的尊重。 
14、下列何者非對長輩的提稱語(A)均鑒(B)尊鑒(C)賜鑒(D)尊前 
15、信封啟封詞「禮啟」是對(A)一般人(B)居喪者(C)老師(D)政壇耆宿  使用。 
16、卺儀是用於(A)賀結婚(B)賀生子(C)弔祭(D)賀喬遷      的禮金。 
17、「一路福星」可用於稱頌(A)政界(B)軍界(C)教育界(D)商界  的人。 
18、張大山寫了一本書,要贈送給長輩,禮事敬詞可用(A)惠正(B)斧正(C)雅正(D)
指正 
19、公文如要求副本收受者有所作為時,應在「哪一段」內列明  (A)主旨(B)說明(C)
辦法(D)附件 
20、子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意思與下列哪一個相近(A)亡羊補牢(B)掛
一漏萬(C)日新月異(D)溫故知新 
作文:60 分 
閱讀下列新聞摘要後,請以「我的國文學習經驗」為題,談一談你對國文教育的看法。 
(400 字以上的短文,需有完整架構,至少三段)60 分 
不重國文  孔子不如讓給韓國 
更新日期:2010/05/05 00:07  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搶救國文教育聯盟 4 日召開記者會,聯盟成員同聲譴責,教改多年
來將國文教育「去精存蕪」,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台灣版的「文化小革命」。 
日韓更重論語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從生活經驗談起。她說,有次家人看韓劇,劇中懷孕的媳婦正在念《論
語》給寶寶聽,讓孩子從胎教就接觸經典。張曉風說,這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但是日本、
韓國,對《論語》的重視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時候引起輿論反擊,但反過來想,台灣有重視過《論語》或
者國文嗎?」張曉風苦笑,如果教育部再不正視國文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學生再不念古文,
乾脆讓孔子去當韓國人算了。 
 
斬斷文化根本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每年教大一學生,覺得學生中文程度越來越差,看不懂考卷的人
反倒是老師:「我還要去問學生,他的答案到底在寫些什麼。」 
他批評台灣教改讓學子不知不覺歷經了「文化小革命」,自己斬斷文化的根本,還沾沾自喜。
學生上課不看課本,回家都看參考書,「為了參加考試而讀的書。」 
劉源俊說,早期中國的大學教授會組團來台,他們認為台灣是有文化素養的地方,但現在台
灣學生的程度已被人看不起。 
聯盟共同發起人、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說,台灣的優勢應是中文才對,教改卻讓優美豐厚的
中文底蘊變得七零八落,削弱競爭力,其他科目也沒有變強,他說:「把孩子越教越笨的教
育政策是種罪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教育部應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中
庸》列為必修科目,別讓台灣的高中生國文程度,輸給中國的國中生甚至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