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技術學院99學年轉學考國文試題

pdf
157.79 KB
2 頁
yen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頁,共 2
亞東技術學院 99 學年度第一學期日間部暨進修部
轉學招生考試 國文 試題
注意事項:
一、本試題共有選擇題 20 題 40 分;作文 60 分。每題均須作答,總分 100 分。
二、請於答案卷中作答,否則不予計分。
三、答案卷上請用藍色或黑色筆繕寫。
四、作答時請先標明題號橫式書寫。
選擇題 40 每題2分,不倒扣
1、下列詞語,不可代指或比喻「月亮」的是:
(A) 桂魄 (B)嬋娟(C) 金烏(D) 明鏡
2、下列各選項「」中的字,何者意義相同?
(A) 如釋重「負」/久「負」盛名 (B)「緣」木求魚/「緣」定三生 (C)莫「名」
其妙/「名」揚四海(D) 山「窮」水盡/「窮」途末路
3、下列「」內各字讀音正確的選項是 :(甲) 兵馬「倥」傯 :ㄎㄨㄥ (乙) 赤壁「鏖」戰 :
ㄠˊ(丙)「狙」 : ㄗㄨˇ (丁) 運籌帷「幄」: ㄨㄛˋ (戊) 斬將「搴」 : ㄑㄧㄢ (A)
甲乙丙(B) 乙丙丁 (C)乙丁戊(D) 丙丁戊
4陶淵明歸去來辭「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中「三徑就荒」意謂 (A)
找不到歸途 (B) 園中的小徑已整理妥當 (C) 園中的小徑逐漸荒蕪 (D )不知何去何從
5「七擒七縱班門弄斧三顧茅廬管鮑之交瑜亮情結毛遂自薦」上列所舉各成語,
與三國時代的故事相關者有幾則?(A)三則(B)四則(C)五則(D)六則
6下列戲曲故事中主要人物的配對 , 哪一個是正確的 ?(A) 西廂記 : 蔡伯喈趙五娘 (B)
丹亭 : 柳夢梅、杜麗娘 (C) 長生殿 : 侯方域、李香君 (D) 桃花扇 : 唐玄宗、楊貴妃
7、李師科這個搶劫銀行的「 ,竟然被神話成劫富濟貧的大盜,真是顛倒是非到了極點。
括號中的成語是:(A)一丘之貉(B)匹夫之勇(C)始作俑者(D)驚弓之鳥。
8琦琦喜歡旅遊為了看遍名山勝水訪察各地風土民情她努力地「」希望早日達成願望。
括號中的成語是:(A)班門弄斧(B)一蹴可幾(C)開源節流(D)疲於奔命
9、「當年幸立程門雪,此日空懷馬帳風」此聯可用來悼輓(A)商人(B)將軍(C)氣象
預報員(D)老師
10、「暢談中外事,洞悉古今情」這副對聯適合貼在何處(A)茶藝館(B)報社(C)書
店(D)監察院
11下述詞語依春夏秋冬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1朔風野大  2蜂舞蝶鬧  3白露橫江  4
薰風襲人。(A)4321(B)4132(C)2431(D)1243
12、唐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其中「舅姑」指的是(A)舅舅、舅母(B)
舅舅、姑姑(C)舅舅、小姑(D)公公、婆婆。
13、寫書信時,用在信封正面中央的「側書」,其用意是:
2 頁,共 2
(A)表示對受信人的尊敬禮貌有不敢直呼對方名字之意 (B)發信人自己謙虛的表示 (C)
表示對受信人職位的重視(D)發信人對送信人的尊重。
14、下列何者非對長輩的提稱語(A)均鑒(B)尊鑒(C)賜鑒(D)尊前
15信封啟封詞「禮啟」是對(A)一般人(B)居喪者(C)老師(D)政壇耆宿 使用。
16、卺儀是用於(A)賀結婚(B)賀生子(C)弔祭(D)賀喬遷 的禮金。
17、「一路福星」可用於稱頌(A)政界(B)軍界(C)教育界(D)商界 的人。
18張大山寫了一本書要贈送給長輩禮事敬詞可用(A)惠正(B)斧正(C)雅正(D)
指正
19公文如要求副本收受者有所作為時應在「哪一段」內列明 (A)主旨(B)說明(C)
辦法(D)附件
20、子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意思與下列哪一個相近(A)亡羊補牢(B)掛
一漏萬(C)日新月異(D)溫故知新
作文:60
閱讀下列新聞摘要後,請以「我的國文學習經驗」為題,談一談你對國文教育的看法。
400 字以上的短文,需有完整架構,至少三段)60
不重國文 孔子不如讓給韓國
更新日期:2010/05/05 00:07 呂淑姮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搶救國文教育聯盟 4 日召開記者會,聯盟成員同聲譴責,教改多年
來將國文教育「去精存蕪」,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實施台灣版的「文化小革命」。
日韓更重論語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從生活經驗談起。她說,有次家人看韓劇,劇中懷孕的媳婦正在念《論
語》給寶寶聽,讓孩子從胎教就接觸經典。張曉風說,這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但是日本、
韓國,對《論語》的重視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韓國人說『孔子是韓國人』的時候引起輿論反擊,但反過來想,台灣有重視過《論語》或
者國文嗎?」張曉風苦笑,如果教育部再不正視國文課時數減少的問題,學生再不念古文,
乾脆讓孔子去當韓國人算了。
斬斷文化根本
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劉源俊每年教大一學生,覺得學生中文程度越來越差,看不懂考卷的人
反倒是老師:「我還要去問學生,他的答案到底在寫些什麼。」
他批評台灣教改讓學子不知不覺歷經了「文化小革命」自己斬斷文化的根本還沾沾自喜。
學生上課不看課本,回家都看參考書,「為了參加考試而讀的書。」
劉源俊說,早期中國的大學教授會組團來台,他們認為台灣是有文化素養的地方,但現在台
灣學生的程度已被人看不起。
聯盟共同發起人、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說,台灣的優勢應是中文才對,教改卻讓優美豐厚的
中文底蘊變得七零八落,削弱競爭力,其他科目也沒有變強,他說:「把孩子越教越笨的教
育政策是種罪惡。」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呼籲教育部應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大學》《中
庸》列為必修科目,別讓台灣的高中生國文程度,輸給中國的國中生甚至小學生。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