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頁 /共 2頁
花蓮縣立美崙國中114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第一次段考社會領域歷史科試卷
※請將答案劃記於電腦答案卡 科目代號︰06 八年____班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
*注意(1~32 題,每題 3分;33 題4分) ◢答題前先畫關鍵詞◣
壹、單題:
1. ( ) 西周建國後於各地封土建藩,大封諸侯。此種政治
型態屬於下列何者?
(A)中央集權 (B)封建制度 (C)郡縣制度 (D)
封建郡縣並行。
2.◢( ) 中國古文明是多元並立的,商代的出現,是因商
人以下列哪一區域作為其主要發展根據地?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
黑龍江流域。
3.( ) 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毛公鼎,上面的銘文內容記
載了西周封建體制中的一典型案例,記述周天子冊封
毛公,毛公為紀念此事件,下令鑄鼎的經過。周天子
在冊封毛公的儀式中,除了給予爵位封號和財物以
外,還給予毛公下列何者?
(A)禮器 (B)奴隸 (C)樂器 (D)土地。
4.◢( )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人生、翻轉
階級,只要努力學習有才能,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要以教育翻轉階級,在中國歷
史上最早出現在哪一個朝代?
(A)東周 (B)西周 (C)秦代 (D)魏晉。
5.( ) 衛鞅因功被秦封於商,故又名商鞅。商鞅所推行的
變法打擊舊貴族,壯大新興階級、發展經濟、增強軍
事實力,並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以穩定社會秩序。總
之,商鞅變法使貧窮落後的秦國,一躍而為當時各諸
侯國中最先進、富強的國家,為日後□□統一中國奠
定了基礎。上述□□指的是下列何者?
(A)孔子 (B)嬴政 (C)玄奘 (D)張騫。
6.( ) 「君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其下有輔助推動政務的
宰相,以及漸趨系統化和專業化的文武官員,地方上
的郡縣長官也由君王直接任命。這些大小官員大部分
不再是憑藉血緣世襲的封建貴族,而是平民出身的才
學之士。」上文最能說明中國歷史上何種情況的發
展?〔106.會考〕
(A)中央集權的形成 (B)地方勢力的割據 (C)
君主立憲的實施 (D)世族社會的出現。
7.◢( ) 秦一統天下之後,實行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
固國家統一的措施,下列哪一敘述是秦代實行中央集
權的措施?
(A)分封宗室駐守各地 (B)重用外戚在朝為官
(C)地方的首長由朝廷直接任免 (D)賦予地方長
官軍政大權。
8.◢( ) 中國歷代選用人才的方式各有不同,「九品官人」
之法在魏晉南北朝實施了三百多年,它對當時造成何
種影響?〔97.第一次基測修訂〕
(A)出現布衣卿相,平民百姓獲得重用 (B)形成士
紳階級,文人競相獵取功名 (C)建立書院制度,名
儒講學蔚為風尚 (D)鞏固世族地位,社會階層缺乏
流動。
9.◢( ) 中國為了維繫高度中央集權、體系龐大的政府,
需要大量優秀的官員,從隋代以後,中國為了打破世
家藩籬,開創新的取才制度,該制度讓社會階級有機
會流動,並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
風氣。該制度為下列何者?
(A)科舉制度 (B)孝廉推舉 (C)九品官人之法
(D)世襲。
10.◢( ) 中央集權的國家除了仰賴賦稅制度維持帝國運作
之外,還依靠著環環相扣的官僚集團協助帝國運作。
但官員如何選拔一直困擾著歷代統治者,隨著時間的
演進,我們可以從官員選拔制度中看出何種變化?
(A)愈來愈看重孝、廉等道德標準 (B)貴族子弟較
有機會入仕 (C)平民入仕的機會增加 (D)階級
愈來愈不流動。
11. ( ) 某日漢武帝召見群臣,痛罵群臣:「難道龐大的漢
帝國都沒有人才嗎?每個郡、每個縣至少要找到幾個
人才出來,否則中央政府如何運作?」因此某個制度
成為漢帝國的選才制度。這個制度應為下列何者?
(A)封建制度 (B)察舉制度 (C)九品官人之法
(D)科舉制度。
12.( ) 秦軍的戰鬥編組經過精心設計,配上精良的兵器,
除了對付六國軍隊外,也需要與北方外族交戰。此時
北方最大的外患為哪一支民族?
(A)匈奴 (B)犬戎 (C)大月氏 (D)身毒。
13.◢( ) 在胡漢融合的過程中以北魏政權最為積極。下列
何者不是北魏所推動的漢化政策之一?
(A)禁止胡漢通婚 (B)改穿漢族服裝 (C)改說
漢語 (D)改為漢族姓氏。
14.( ) 下列是同學們討論中國歷史上某位人物的偉大貢
獻,這個人物應該為何人?
慷仁:「他奉漢武帝之命二次出使西域,第一次被
匈奴俘虜,遭拘留十年有餘,最後逃出抵達大月
氏。第二次改聯合烏孫以斷匈奴右臂,但無功而
返。」
喬喬:「他雖然未成功達成軍事上目的,但卻打開
了連絡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A)商鞅 (B)張騫 (C)文成公主 (D)玄奘。
15.( )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
2014
年提出「一帶一路」政
策,全名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
之路」;其中陸路「絲綢之路」在中國歷史上,早於
漢代已經開通。當時開通原因為何?
(A)聯絡西域各國,抵制匈奴 (B)企圖與大秦貿
易,籌措攻打匈奴的經費 (C)因國力不敵匈奴,而
開通和親路線 (D)為修長城,而開通運送材料的通
道。
16.◢( ) 元大木回憶年輕時,從平城遷居洛陽,並配合政
府的政策與漢人結婚,改變穿著,甚至改用漢姓。他
應該是哪一個時代的人?〔90.第二次基測修訂〕
(A)秦漢 (B)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17.( ) 中國草原民族與農業民族的活動範圍大致以下列何
者為分界?
(A)長城 (B)長江 (C)黃河 (D)天山。
18.( ) 下列四名學生針對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係進行討
論。根據判斷,何者的說法最符合史實?
(A)小宇:為了防範外族入侵,秦帝國時期開始建造
長城來防禦 (B)小新:漢朝皇帝為了攻打西域,開
通西域作為主要進攻路線 (C)小玉:西晉滅亡後,
北方各族為穩固統治,大力推廣胡人文化 (D)小
睿:隋唐時期,受西域文化影響,對外族採取平等開
放的態度。
19.( ) 魏晉南北朝可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分裂的時代,下
列敘述何者最能代表這一時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