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試卷 第 8 頁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卷二) 共 11 頁
- 8 -
27. 依據文意,敘述恰當的是: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
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
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
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
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
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史記‧廉頗藺
相如列傳》)
(A)秦昭王因與趙王情誼深厚,所以願意以十五城交換和氏璧
(B)趙王面對易璧之事猶豫不決,因此須與廉頗諸大臣商議
(C)燕王願意與繆賢結交為友,是因為欣賞他忠君愛國
(D)繆賢聽從藺相如建議,肉袒請罪,因此獲得赦免
(E)藺相如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因此繆賢舉薦他出使秦國
28. 依據下文,關於「被動句」的敘述,適當的是:
現代漢語的被動句,常以「被」加在動詞前,如「被騙」;或是用「被」把施動者
(動作的發出者)引出加於動詞前,如「被人騙」。文言的被動句,可將「見」加在動
詞前,如〈漁父〉:「是以見放」;也可用「於」引出施動者,如〈赤壁賦〉:「此非
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也可「見」和「於」兼用,如「蔡澤見逐於趙」,意謂蔡澤被
趙國趕走。可見,「見」在動詞前只能表被動,若要引出施動者,動詞之後還需有「於」。
此外,也可用「為」引出施動者後,再加上動詞,如「為天下笑」;或是將施動者省略,
如「使身死而為刑戮」;也可「為」和「所」合成表被動,如〈晚遊六橋待月記〉:「余
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這種「為……所」式,也可將「為」後的施動者省略,
如〈鴻門宴〉:「若屬皆且為所虜」。
(A)用「被」表被動,施動者的位置無論在動詞前或後皆可
(B)「見」和「為」表被動,都可直接將施動者加在動詞前
(C)文言被動如施動者出現在動詞後,可以用「於」字引出
(D)「為」後的施動者若省略,只能出現在「為……所」式
(E)「為」和「被」出現在被動句,施動者可出現也可省略
29. 依據下列詩作,符合詩意的敘述是:
那純粹是另一種玫瑰/自火焰中誕生/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而他的一條
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月
房租如此等等/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鬪下/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便是太陽
(瘂弦〈上校〉)
(A)「自火焰中誕生」暗示蕎麥田的會戰是一場槍林彈雨、炮聲隆隆的艱苦戰役
(B)「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藉笑聲表達上校有意遺忘歷史,用以沖淡內心痛苦
(C)「什麼是不朽呢」讚嘆上校的彪炳功業及崇高聲望完全說明了「不朽」之義
(D)「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意指上校退役後健康欠佳,常陷於日常瑣務之中
(E)「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鬪」暗示上校的妻子藉裁縫為掩飾,以從事間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