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松山家商 高一 110 下學期 商業與管理群 國文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pdf
936.22 KB
10 頁
User01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
松山家商 110 學年度第 2學期
1次期中考 國語文 科目試卷 (本試題共 8頁本頁為第 1)
電腦閱卷▓是□否 適用科別 職業 1年級 學號 姓名
(注意劃卡資料如有誤扣總分 5)
選擇題共
40
題,每題
2.5
1( D ) 請問下列「 」中的讀音,何者選項是前後相同:
(A) 驚鴻一「瞥」/ 鬧「彆」扭 (B)豆「豉」/ 臘「鼓」頻催
(C) 「蘸」醬油 / 寺廟道觀建「醮」 (D)「覬」覦之心 / 光風「霽」月
解析: (A)ㄆㄧㄝ / ㄅㄧㄝˋ (B)ㄔˇ / ㄍㄨˇ (C) ㄓㄢˋ / ㄐㄧㄠˋ (D) ㄐㄧˋ
2( C ) 請問下列各組「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何者字形相同:
(A)過度的「ㄍㄢ」預對於學童的發展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食品已快過期,店家「ㄍㄢ」脆請顧客吃
(B)民間團體呼「ㄩˋ」政府要關注職場過勞問題/宋應星曾受提拔擔任教「ㄩˋ」一職
(C)面對巧取「ㄏㄠˊ」奪的殘酷職場,他選擇隱忍/蘇東坡是宋詞「ㄏㄠˊ」放派的代表人物
(D)夏天正午的「ㄅㄛˊ」油路熱的燙腳/這家高級餐廳有提供代客「ㄅㄛˊ」車的服務。
解析:(A)干/乾。(B)籲/諭。(C)豪。(D)柏/泊
3( B ) 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這是相片本與記憶的詭計相較於文字,照片其實非常不容易記得它們的細節太多太蕪他們在記憶的
汪洋裡□□,沒有穩定的定錨點,影中人尚且會忘記拍攝的時間和地點,看的人更難記得全部的枝節,即使有
幾句話為照片作□□,這說明的文字和照片之間彷彿有□□□□說不盡的糾纏,乍聽是清楚的,但越說越亂。
理論都說圖說是相片的框架,圖說給了照片一個意義的範圍,一個時空的定位經緯。然而也有像張愛玲老
相片本子這樣的例子,圖說也頂不住照片的意義□□,人言滔滔,連張愛玲自己修築的文字堤防都決堤了。
(柯裕棻〈相片與記憶》)
(A)蕩漾 /詮釋 /悱惻繾綣 /浪濤 (B)漂泊 /註解 /千絲萬縷 /洪流
(C)徘徊 /解釋 /曖昧隱晦 /瀑流 (D)浮沉 /闡述 /盤根錯節 /涓流
解析:用船隻在汪洋裡的意象,所以(C)的「徘徊,較不適合;「詮釋」「解釋」「闡述」較偏重在文意的演繹說明,所
(B)的「註解」較適合用在照片說明;說不盡的糾纏,「千絲萬縷」「盤根錯節」意象較符合糾纏;文字堤防決堤,
所以「洪流」最符合其意象。故選(B)
4( B ) 瓦歷斯‧諾幹在〈夜夜笙歌馬赫坡〉一文中提到,「雖然馬赫坡的的確確位在山區裡的一隅,但現代文明直如水銀
般,將這一隅妝點成都市人逃離文明的避難所,
但,果真逃離了文明的束縛了嗎?」此段作者所欲表達的觀點
,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讚賞馬赫坡經濟發展蓬勃,吸引大量人口定居
(B)諷刺都市人來馬赫坡遠離都市塵埃,實際上是陷入另一種物欲追求
(C)提倡馬赫坡應發展藝術產業,以增加當地的觀光收入
(D)祈求都市人將科技文明帶入馬赫坡,協助當地形成科技文明的聚落。
解析作者表達都市人實際上並未逃離現代文明的束縛,馬赫坡只是形成另一處的都市文明而來到這裡的都市人所追求的
只是另一種欲望上的滿足,故選
(B)
5( C ) 閱讀下列詩作,判斷詩中「乾燥的風」與「稻草瑟縮」分別象徵甚麼?
(A)農村沒落 / 破落的庭院 (B)農村沒落 / 老人的萎頓 (C)缺乏關懷 / 老人的萎頓 (D)缺乏關懷 / 破落的庭院
6( A ) 從以下一文中,判斷說明正確的選項為何?
墾田之利微不若煤礦之利鉅墾田之利緩不若煤礦之利速全臺之利以煤礦為始基而煤礦之利又以
暢銷為出路南北各省按日以煤炊爨入冬以煤禦寒若出口暢旺煤價必昂於民間不無窒礙地則炊爨、
禦寒均無藉於煤,除出口外,別無銷路。
其煤質鬆脆不敵西洋所產而與東洋之煤尚相去不遠然臺煤雖富年來開採仍不甚其所以不旺之
故,則由於滯銷。 (沈葆楨〈臺煤減稅片〉)
在乾燥的風中 / 一束一束稻草瑟縮著 / 在被遺棄了的田野 / 午後在不怎麼溫暖 / 也不是不溫暖的陽
光中 / 吾鄉的老人,萎頓著 / 在破落的庭院 / 終於是一束稻草的 / 吾鄉的老人 / 誰還記得 / 也曾綠
過葉、開過花、結過果 / 一束稻草的過程和終局 / 是吾鄉人人的年譜 (吳晟〈稻草〉)
2
(A)臺灣百姓日常生活不太需要使用煤炭,只能仰賴外銷來獲利
(B)中國人民生活窮困,若藉減稅將臺煤出口至南北各省,可紓解此社會問題
(C)臺灣南北地區產煤量大,除了滿足內需外還可出口至中國
(D)在臺灣,開採煤礦所帶來的利潤雖高,獲利的速度卻較土地開墾來得緩慢
解析:(B)文中未有此意。(C)文中並未提及臺灣南北地區產煤量大。(D)土地開墾獲利緩慢,不如開採煤礦的獲利迅速。
7( B ) 下列關於蔣勳〈恆久的滋味〉一文的文意闡述,何者正確?
(A)「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從母親處學來」:作者說明其廚藝大部分來自於母親
(B)「母親在揭開蒸籠的蓋子時,慎重莊嚴肅穆的表情,使我難忘」:作者從母親的身教上,學習對生活虔誠的態度
(C)「母親在一旁叮嚀:要點在正中心哦」:暗指母親在烹飪上吹毛求疵
(D)「人不會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會一直滿足生命裡只有甜味」:作者感受到隨著年歲的增長,會更加珍惜
生命中的甜美回憶。
解析:
(A)
意指母親對作者的人生影響至深至廣
(C)
藉著教導作者點饅頭傳達對食物料理莊嚴慎重的態度也是言教身教的表現吹毛求疵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D)
指作者認為隨著年歲的增長,生活經驗、人生體悟也會跟著轉變、擴大。
8( A ) 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敘述是:
有些天才藝術家選擇讓自己陷入不幸的極端、險以便順利完成作品因為這些時刻能使思想與行動變得大膽,
而隨著情感有別於往常地變得自由,往往能超越禁忌與偏見,毫無阻礙地表達所思所想,產生所謂藝術。很容易就會
錯覺自己也有能力擺脫叛逆、衝動。
越是缺乏經驗的年輕藝術家越容易執著於那些一閃而過的瞬間有些事终究要長時間的累積才能領悟是,
人在初始時往往無法戰勝恐懼,禁不住被焦躁感操弄時,就會不擇手段心存僥倖地想儘快做出成績就好。
然而,對自己身體與生活有害的東西,往往也不會對作品有益。藝術家的人生,並非乍燃乍逝。生而為人也好,
當個藝術家也好,應該都是透過無止境的創作,一步步過著日漸前進的生活。即使偶有恐懼,偶有厭倦,我卻始終相
信一切都是必須堅持的過程。我藉由走路維持自己身心強壯的理由正是如此。 (河正宇《走路的人·灰姑娘的秘密》)
(A)作者認為生活與創作都應該靠著逐步累積才能完成
(B)作者以走路維持身心強壯的原因在於運動有益健康
(C)只有天才藝術家才能擺脫不幸險境,創造偉大的藝術作品
(D)年輕藝術家的叛逆、衝動乃由於他們無法戰勝恐懼與焦躁
解析: (B) 作者將走路的舉動作為堅持累積的生活態度,以維持心靈強壯。
(C) 有些藝術家靠著陷入不幸險境以順利完成作品,未提及能夠擺脫不幸的險境。
(D) 年輕藝術家的焦慮衝動來自缺乏時間的累積,想儘快做出成績就好。故選(A)
9( C )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水痕吞入落日吐出夕光
突然,躍出水面
甲、在那高度彎腰 / 乙、再以那弧線沿 / 丙、彎曲成括弧的上弦 /
丁、想要成為問號的剎那 / 戊、身體由一個逗點拉長拉成驚嘆號
貼吻剛從海面升起
頂住那個金黃的氣球 (節錄自詹激〈小蘭嶼和小藍鯨》)
(A)丙甲戊丁乙 (B)丙戊丁乙甲 (C)戊丁甲丙乙 (D)戊乙丙丁甲
解析:詩人以標點符號譬喻小藍鯨躍出水面的畫面。首先,身軀應該是筆直的,先接「身體由一個逗點拉長拉成驚嘆號」。接
著,在要到達最高點時,詩人聯想是「想要成為問號的剎那」,筆直的身驅「在那高度彎腰」「彎曲成括弧的上弦」,最
終「再以那弧線沿」去「貼吻剛從海面升起的滿月/頂住那個金黃的氣球」
10( D ) 下文是沉沒成本心理沉沒成本」的解說,下列敘述
錯誤
的是
大家不願意以便宜的預防技術改善健康,難道就錯在便宜的技術價格太過低廉嗎?這種說法看起來並非毫無道理。
基礎的經濟理性」認為,已付的成本(或稱為沉沒成本」)絲毫不影響使用。但也有許多人主張:常見例子證明
3
經濟理性說錯了。事實上,有一種稱為心理沉沒成本的效應,人很可能使用花大錢買來的東西。此外,人們
也可能會用價錢來衡量品質:有些東西只因為便宜就被認為毫無價值。
(改寫自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著 / 許雅淑、李宗義譯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A)免費等於無用的想法,是由於「心理沉沒成本」帶來的
(B)因為價格太低所以使用率下降是屬於「心理沉沒成本」的效應
(C)仍願意以便宜的預防技術改善健康可歸類為「沉沒成本」的效應
(D)會把免費蚊帳當結婚面紗玩、將補助的馬桶作花盆用屬「沉沒成本」效應
解析:從文中「已付的成本(或稱為「沉沒成本)絲毫不影響使用,可歸納「價值不取決於價錢高低」屬「沉沒成本」
而從「有些東西只因為便宜就被認為毫無價值」一句可推斷「價錢高低決定價值」是所謂的「心理沉沒成本」
屬「心理沉沒成本」
11( B ) 依據下文,詞中「可憐白髮生」意在抒發怎樣的心情?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破陣子〉)
(A)憂愁戰爭頻仍,民不聊生 (B)感慨年已垂暮,壯志未酬
(C)立誓奉獻軍營,鞠躬盡瘁 (D)哀嘆流轉遷徙,居無定所
12( A ) 「使用者付費Users
Charge主要是基於『權利分享』『責任負擔』的對稱關係當使用者享受某項公共設施時,
相對地必須分攤一些使用的經費,以減少公共財在使用上的擁擠與損害。」依據此觀點,在〈清代台灣鐵路買票
收費章程〉一文中,下列何者可與之相呼應:
(A)搭客必先向票房買票,憑票發車 (B)搭客未至碼頭,不准下車
(C)火車須守定章,中途不許停車,致生弊竇 (D)洋銀按時作價,不許浮收。
解析:
(A)
說明搭車的人皆須買票,為使用者付費的表現。
(B)
說明人身安全。
(C)
說明火車路線管理的規定。
(D)
說明幣值兌換的
規定。
語譯:
(A)
乘客必須先向票房買票,憑票上車。
(B)
乘客未至碼頭,不准下車。
(C)
火車必須遵守章程,中途不許停車,以免產生
弊端災害。
(D)
洋銀按照當時對應的幣值兌換,不許額外超收。
13( B ) 下列關於宋應星《天工開物》〈舟車緒言〉的句意說明,何者正確?
(A)「梯航萬國,能使帝京元氣充然」:指國家需要使節宣揚國力,才能使各國保持和平狀態
(B)「人群分而物異產,來往貿遷,以成宇宙」:人與貨物都是通過交通互通有無,形成社會網絡
(C)「何其始造舟車者,不食尸祝之報也」:感慨造出船隻、車輛的仁者未受到重金酬賞
(D)「傳所稱奚仲之流,倘所謂神人者,非耶」:意指奚仲之類的人是後人所虛構的傳奇人物。
解析:(A)交通往來讓國家京都繁榮壯盛。(C)是指未受到後人的重視、尊敬。(D)是高度肯定史傳中記載的馬車發明者奚仲
這一類人。
14( C )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我願是繁星/捨給一個夏天的夜晚/我願是千萬條江河/流向唯一的
海洋/我願是那月/為你,再一次圓滿」(蔣勳〈願〉)關於這首詩,下列哪一個「願」最接近於詩旨:
(A)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B)我要許願世界脫離疾病與戰爭
(C)我願意無條件為你付出所有 (D)願力是強大的,我們要存好心,行善願。
解析:(C)題幹中的「願」應屬於情感中的願意,無條件的付出自己。
15( D ) 根據臺煤減稅片一文,沈葆楨之所以建議減稅,是因為當時正逢國際上哪一項變革的時機?
(A)東洋開發新的煤礦場,產量大增 (B)西洋船舶動力改燒柴為燃煤,煤的需求量大增
(C)東洋煤炭削價競爭,清廷必須有所因應 (D)紅海開通,連帶使金山煤價上漲。
析:(D)由「埃及紅海開通以後,洋船無須繞過金山,金山之煤遂稀,其價亦日昂。而臺煤仍不暢銷者,以東洋之煤成本較
輕,獨擅其利故也。今欲分東洋之利,必將臺煤減稅以廣招徠」可知。
16( D ) 依據下文,符合「獄吏」對這場命案偵辦過程的是:
江南大理寺,嘗鞫殺人獄,未能得其實。獄吏日夜憂懼,乃焚香懇禱,以求神助。因夢過枯河,上
山。寤之,曰:
「河無可字山而高嵩字或言崇孝寺有僧名可嵩乃白長官下符攝之。
既至,訊問,亦無姦狀。見屨上墨汙,因問其由,: 「墨所濺。」使脱視之,乃墨塗也。復詰之,僧色
動。滌去其墨,即是血痕,以此鞫之,僧乃服罪。 (《折獄龜鑑·卷六》) (鞫:審判)
4
(A)獄吏推斷死因是喝了被下符咒的水,而懂得法術的可嵩著實可疑
(B)神明託夢,獄吏前往佛寺占夢測字,懷疑為他解夢的可嵩就是凶手
(C)獄吏發現可嵩鞋上的墨清和死者血跡的形狀相同,再度詢問,可嵩卻狡辯
(D)一般的塗抹無法去除物體表面沾上的血跡,洗掉墨汗後血跡現形,可嵩認罪
解析:(A)文中的「下符」類似今日的簽發傳票,並非「下符咒」之類的斜術
(B)神明託夢,獄吏分析夢境,得到「可嵩」二字
(C)如果墨液是「濺」,邊緣會不整齊,還會有四散的小點,明顯和「塗」是不同的。獄吏發現可嵩鞋上的墨漬和他的
說法「濺」不同,並非「和死者血跡的形狀相同」
(D)「滌去其墨,即是血痕」,欲蓋彌彰的可嵩只得認罪
17( B ) 閱讀下文,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當森林面對著文明的鋸齒似乎總是無可奈何地承受文明的咬嚙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廣大的森林正被文明
咬出一塊塊平躺的大地時,操縱著文明牙齒的人類對森林發出的哀嚎也是一勁地聽而不聞。而居住在森
林裡的「原始土著」,始終也被文明人等同於「森林」,老要將土著「開發」「砍除」,以利資本世界的來
臨。 (瓦歷斯‧諾幹〈文明開發的邊緣〉
(A)「鋸齒」象徵原始部落對文明的抵抗 (B)原始土著與森林皆面臨被文明壓迫的命運
(C)森林中的原始土著有著以牙齒相互咬嚙的習俗 (D)始土著也積極的與文明人一起開發森林。
解析:
(A)
象徵文明對原始部落的侵略。
(C)
文中無此意。
(D)
原始土著被文明人視為被開發的對象,進行迫害。
18( C )下列故事中,陶侃的母親退回坩鮓的原因為何?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一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
乃增吾憂也。」(《世說新語‧賢媛)
(A)不希望兒子費心準備禮物 (B)認為坩鮓不好吃所以退回 (C)認為兒子不該拿官物私贈(D)不愛吃魚類食品所以退回
19( B ) 陳金春生活在一八九五年的北臺灣,清明節時他和太太帶著八歲的大兒子、六歲的二兒子、三歲的大女兒、一歲的小
女兒,並攜帶八石重的行李,搭乘火車三等座從臺北前往錫口。根據當時的鐵路收票辦法如下,他要付多少費用?
()臺北至錫口,搭客一等座,洋三角;二等座,洋二角;三等座,洋一角。
()小孩五歲以內,不出車價,五歲外至十歲減半。
()臺北至錫口,客貨行囊每石洋一角;五十斤減半,多寡照算。
(A)銀元九角 (B)銀元十一角 (C)銀元十五角 (D)銀元十七角。
解析:陳金春搭乘三等座,票價為一角,太太票價亦為一角,五至十歲的小孩兩個,各五分,合計一角,五歲以下小孩免票,
加上八石重的行李要八角,因此合計銀元十一角,故選(B)
20( D ) 閱讀下文,判斷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宋子曰:物象精華,乾坤微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君
與民通,師將弟命,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幾何?持寸符,握半卷,終事詮旨,風行而冰釋焉覆載之間之
藉有楮先生也,聖頑咸嘉賴之矣。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從此起。其精在此,
而其粗效於障風護物之間。
(A)說明自古至今,中華文化高於夷狄之人 (B)古代君民與師生間為免消息走漏,而以口頭傳遞事情
(C)表現竹骨與木皮在當時為珍貴材料,一般人難以取得 (D)表達紙張有粗精之別,使用上也有差別。
解析:(A)並無此意。(B)指尚未有紙張出現時,政令及教導只能以口頭方式傳遞。(C)並無此意。
21( A ) 夏曼‧藍波安 (Si aman Rapongan),漢名施努來,是知名的原住民達悟族作家。達悟族採「親從子名」及「祖隨
孫名」的命名方式,故終其一生會變換多次姓名。若以下表原則判斷,藍波安應是施努來的什麼?
擁有該姓名者之身分 未有子女者 長子之父 長子之母 長子之祖父母
命名原則 Si + 個人名 Si aman + 長子名 Si nan + 長子名 Si apen + 長子名
(A)第一個小孩名 (B) 原先個人族名 (C)配偶的個人名 (D) 祖父母賜予的名
22( A ) 閱讀以下二篇資料,關於臺煤、西洋煤與東洋煤的比較,何者正確?
()性價比或稱成本效益比是一個性能與價格之間的比例關係俗稱CP計算公式為性價比=性能/價格是用
來權衡商品在客觀的可買性上所做的量化,性價比愈高愈值得購買。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性價比應該建
立在對產品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
()其(臺煤)煤質鬆脆,不敵西洋所產,而與東洋之煤尚相去不遠然臺煤雖富,年來開採仍不甚旺其所以
5
不旺之故則由於滯銷西洋產煤金山最夥從前夾板船隻皆繞金山而來,貨物而外以煤壓載;煤佳而價
平,此臺煤所能敵。……臺煤仍不暢銷者東洋之煤成本較輕,獨擅其利故也今欲分東洋之利,
必將臺煤減稅以廣招徠。
(A)沈葆楨建議調降臺煤出口稅額,意在提高臺煤的性價比,吸引洋商購買
(B)東洋煤的產量遠勝於西洋媒,銷量卻是三者中最低的原因為性價比不高
(C)洋商若選擇購買西洋煤而捨棄東洋煤,最大的考量是價格上的差異
(D)無法比較三者間的性價比高低,僅能推斷臺煤的性價比應高於東洋煤。
解析:(A)()文提供的公式可知在價格下降、性能不變的條件下,則性價比上升。
(B)()文中並未明確比較三地煤礦產量。且由「臺煤仍不暢銷者,以東洋之煤成本較輕,獨擅其利故也」可知,銷量最
低者為臺煤而非東洋煤。
(C)()文中並未明確比較西洋煤與東洋煤的價格高低。且由()文「先滿足性能要求,再談價格是否合適」可判斷洋商
應以性能為優先考量,選擇「煤佳而價平」的西洋煤。
(D)「煤佳而價平」可知西洋煤性能高價格低「其(臺煤煤質鬆脆不敵西洋所產而與東洋之煤尚相去不遠」
「臺煤仍不暢銷者,以東洋之煤成本較輕」可看出東洋煤性能與臺煤相近,價格卻低於臺煤。綜合以上資訊,性價比
高低排序應為西洋煤>東洋煤>臺煤。
23( D ) 「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堯把帝位禪讓給舜,舜把帝位再禪讓給禹,該美好傳說由來已久。司馬遷《史記》中
記載,上古時期三皇五帝和堯、舜、禹等政權的更替,都是以公平推舉的「禪讓」制度實現的。《禮記·大同》中,
亦記載孔子大力讚揚上古時代(五帝)在位時,選賢與能,敦信修睦,乃天下為公的時代。於是「禪讓」政治制度,
讓無數人都渴望回到上古時期,就如詩聖杜甫所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得以一展有志之士的濟世抱負。
但是孟子這個本該歌頌「禪讓」的儒家亞聖,對其的態度卻相當曖昧,〈 萬章〉:「堯以天下與舜,有諸?」孟子:
「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萬章〉「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孟子:「天與之。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
與之天下……,同時《荀子·正論》亦云「夫日堯舜禪讓,是虚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還有《竹書
紀年》的出土文獻針對這年代已久的歷史,陳述堯舜的傳承其實是一場腥風血雨的爭鬥。」
從以下文句或詩詞,選出認為
堯舜為明君
的選項是:
(A)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B)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C)堯舜桀紂皆腐骨,王侯縷鎧同丘墟。麥苗覆塊鳩喚雨,常恨無人同荷鋤
(D)海角芳菲留不住。筆下風生,飛入青雲去。仙錄有名天賜與。致君事業安排取。要識世間平坦路。當使人人,
各有安心處。黑髮便逢堯舜主。笑人白首歸南畝。
解析:(A)出自《韓非子·說疑》(B)出自《竹書紀年》(C) 無關堯舜是否明君,在陸游看來,古來聖賢也不過是和常人無異,
都一樣成為腐骨,埋於塵埃。出自宋陸 游〈雜興》(D)詞人希望能夠碰到堯舜這樣的君王,生活在承平祥和的年代。
出自宋黃庭堅《蝶戀花〉
24( A ) 題辭是婚喪喜慶時不可或缺的贈語,下列「祝賀用語」用法正確的是:
(A)賀人生孫可用「玉筍呈祥」「能座歡騰」 (B)賀人嫁女可用「妙選東床」「寶鏡重圓」
(C)賀人結婚可用「文定之喜」「喜締鴛鴦」 (D)賀人生子可用「喜比螽麟」,賀人生女可用「天降石麟」
解析:(A)玉「筍」乃「孫」諧音,故「玉筍呈祥」可用於賀人生孫。
(B)「寶鏡重圓」有一「重」字,用於再婚。
(C)「文定之喜」用於訂婚。
(D)「石麟」典出《南史·徐陵傳》:「年數歲,家人攜以候沙門釋寶誌,寶誌 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後用以稱讚
他人的兒子額慧出眾。故「天降石麟」為賀人生子之詞。「喜比螽麟」形容生女兒的喜悦有如生兒子一樣,為賀人
生女之詞。
25( B ) 依據下文,判斷下列關於詩人心情的解說,何者正確?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
明。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顰聲。 (盧綸〈晚次鄂州〉)
(A)首聯寫因思念故鄉而決定要連夜趕路回家的心情 (B)頷聯透過日常所見之景,寫詩人晝夜不寧的心緒
(C)頸聯透過寒秋的悲涼,對比詩人返抵故鄉的喜悅 (D)尾聯以「舊業已隨征戰盡」寫出老大無成的感慨
26( C ) 《史記》「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
6
覺寤而不自責,過矣。」司馬遷所載人物與下列選項相同的是:
(A)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虚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B)山染嵐光帶日黄,蕭然茅屋枕池塘。自知寡與真堪笑,賴有簞瓢一味長
(C)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主西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嘆身亡頃刻間
(D)湘江蕭瑟幾多吟,千載詩魂何處尋?炙冷杯殘一支筆,風吹雨打百年心
解析:題幹:項羽。判斷關鍵:自矜功伐、霸王之業、身死東城。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
(A) 賈誼。判斷關鍵:逐臣、賈生。出自李商隱〈賈生〉
(B)顏回。判斷關鍵:蕭然茅屋、筆。出自羅從彥〈顏廟〉
(C)項羽。判斷關鍵:蓋世英雄、力拔山、范增可用、身亡頃刻間。出自宋·朱淑真〈項羽〉詩。
(D)杜甫。判斷關鍵;千載、炙冷殘杯。「千載,出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千載琵琶共古言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殘杯」, 出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選項出自于瑞〈讚杜甫〉
語譯:題幹:(項羽)誇耀滅秦功勞獨逞個人私慾不知效法古人認為依靠武力就可成就霸業就能統治天下;才不過五年就讓
國家滅亡了。直到身死東城,他還不知覺悟,不肯責備自己,這顯然是錯誤的。
(B)日光透過霧氣,暈黃了那片山頭,寂寥的茅屋座落在池塘邊。顏回不同流俗面能快樂,這種食飯的滋味,長在他的心中。
27( B ) 下列關於宋應星《天工開物》〈膏液緒言〉的文句理解,何者正確?
(A)「使織女燃薪,書生映雪,所濟成何事也」:藉由織女、書生勤奮不懈的事蹟,勉勵大眾努力以成大事
(B)「假媒水火,憑藉木石,而後傾注而出焉」:說明膏液需要透過淬鍊加工的方式取得
(C)「車得一銖而轄轉,舟得一石而罅完」:說明當時交通便捷,已有舟車等運輸途徑
(D)「至菹蔬之登釜也,莫或膏之,猶啼兒之失乳焉」:指膏液有食用功能,可以哺育乳兒。
解析:(A)藉織女、書生事蹟,說明人有夜間用火的需求。(C)主要讚揚膏液可用於潤滑車子轉輪,以及填補船隻縫隙。
(D)以嬰兒需哺乳來比喻煮菜時膏液的不可或缺。
28( B ) 綜合甲文與圖表,請判讀
錯誤
選項是:
《孟子·盡心》「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論及構成國家重要結構的三種寶物,是諸侯應該
擁有的,這其中意謂著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人民,國家也就不成其為國家。
南朝中軍錄事參軍周朗,他在給宋世祖(劉宋)奏書上說戰爭使人口損失一半以上:「自華夷爭殺,戎夏競
破國則積屍竟邑屠將則覆軍滿野海內遺生蓋不餘半」他認為一個政權「不患士之不廣,患民之不育」
把人口減少當作是嚴重的社會問題;漢魏之際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針對人口與國家的關係,也於《中論·民數》
篇表示:「故民數者,名事之所自出也,莫不敢正焉;以分天理、以令貢賦、以造器用、以制祿食、以起田役、
以作軍旅」糧食器物是人生產的賦役兵役都要人去服務缺少人一個政權就沒有大量的财政收入和可服勞
役、軍役的人。所以為增加人口,歷代統治者都採取了強迫人民早婚的措施。
考察歷朝政府關於婚龄的規定,有兩種類型。一是常規的,確定法定年龄,即規定男女到多少歲才可以
結婚一是臨時性的視當時社會情況而定是為解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而定越王句踐被吳國戰敗回到會稽,
臥薪嘗膽,準備力量進行復仇 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因而宣布「女子十七歲不嫁,其父母有罪
丈夫二十其父母有罪」(《國語·越語上》)西漢惠帝六年(公元前 189 )詔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
算。」·惠帝紀》漢代人口中的稅賦規定十五歲至五十六歲男女成年人交納要繳交每人一「算」「算」
120 錢,但商人和奴婢要交二算,顯而易見乃針對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嫁女子的懲罰。
西晉時期的晉武帝在泰始九年(公元 273 )下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女兒到了十七
歲父母還不把她嫁出去,政府就要透過政府官員強行將其婚配了。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 627 )詔書有令:「其庶
人男女無室家者,並仰州縣官人以禮聘娶,皆任其同類相求,不得抑取。」詔令釋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妻
喪達制之後,孀居服紀以除,並須申婚媾,令其好和,若守志貞潔,並任其情,無勞抑以嫁娶。」(《通典··
女婚嫁年龄議》)上述唐貞觀時期詔書表述極為清楚:孀婦喪服期滿,政府就要求她再行婚配,對於堅持不改嫁的也
不強迫。
乙、 歷朝強制結婚年齡的法令表:
朝代
年號、公元
男年
女年
春秋 越王句踐,5世紀 20 17
7
西漢 惠帝六年,189 15--30
西晉 秦始九年,273 17
北周 建德三年,574 15 13
貞觀元年,627 20 15
(節錄改寫自馮爾康《古人日常生活與社會風俗·古代的人口與婚齡)
(A) 越王句踐實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政策,生聚二字可判斷應是指人口增加政
(B) 漢惠帝六年頒布的詔令使得十五歲至三十歲的未婚女子交的算賦是十五歲至五十六歲男女成年人交納的 2.5
(C) 促使當權者制訂該項法令,其可能原因乃戰禍使很多人死亡,造成人口銳減,所不得不採取的政策
(D) 歷朝強制結婚年齡的法令表列中可看出北周的強制結婚年齡是當中年齡最小小到女子還未達「及笄之齡」
解析:(B) 5 倍。(C)越王句踐的法令出現在春秋五霸爭雄、吳越戰爭以越國慘敗而結束的時候,北周武帝的法令處在南北朝
長期混戰的年頭,漢惠帝、晉武帝、唐太宗的法令則在大規模的長期戰爭之後。
29( A ) 下圖所運用的行銷模式,與沈葆楨在臺煤減稅片中提出的哪項說法可互相對應?
SALE
夏季大特賣
40
%
off
通通六折、買到賺到
(A)今欲分東洋之利,必將臺煤減稅以廣招徠。洋商計較錙銖,聞風而至
(B)墾田之利微,不若煤礦之利鉅
(C)入冬以煤禦寒;若出口暢旺,煤價必昂
(D)全臺之利以煤礦為始基,而煤礦之利又以暢銷為出路。
解析:(A)圖中所運用的行銷策略,是藉由減價方式來吸引顧客前往購買,與文中提出減稅以招攬洋商購買的策略相似。
30( C ) 「今日馬赫坡已非昔日的馬赫坡了。原馬赫坡社址,已成為一畦畦綠油油的高山菜園,我們喝的廬山茶,可能就是
產自此地泰雅英靈之所在。」下列有關此段文句的敘述,何者正確:
(A)讚嘆馬赫坡經歷戰亂後仍能重新繁榮 (B)馬赫坡的茶葉由泰雅族祖傳的種植技巧所產出
(C)感嘆今日鮮少人能知曉馬赫坡過往的歷史 (D)馬赫坡因泰雅族祖靈庇護而代代出產品質優良的作物。
解析:本文句對比馬赫坡的今昔,感嘆已鮮少人記得這裡曾發生過一場幾乎讓賽德克族滅族的壯烈戰役,故選
(C)
31( C ) 閱讀
(
)(
)
二文,請判斷作者藉背影所要表達共同的心境為何?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台〈目送〉
(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
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朱自清〈背影〉
(A)對人生的無奈 (B)對自己的指責 (C)對親人的牽掛 (D)對未來的迷惘。
解析:
(C)
()
文是母親凝望著孩子遠離的背影,
()
文是兒子凝望著父親離去的背影,二者皆用眼神追隨對方的背影,其共
同心境是對親人的不捨、掛念。
32( B ) 在蔣勳〈恆久的滋味〉一文中提到「我終於也學會了品嘗苦味」,而且這種滋味「比甜味安靜,比酸味豐富,比辣味
深沉莊嚴」,作者是在何時才真正體會到苦味?
(A)聽母親述說戰亂中受難者的故事時
(B)在母親臨終、懷抱著她的身體時
(C)看母親回憶五味雜陳的一生時 (D)年夜家人祭拜祖先時
解析:
(B)
從不捨母親離世的經驗裡,作者刻骨銘心的領略了生離死別大悲的苦味。
33( D ) 某車站標語:「車在軌上行是幸福路,人在軌上走是危險路。」其所欲表達的觀點,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小孩五歲以內,不出車價;五歲外至十歲,減半
(B) 搭客車內,不准攜帶對象,致占地步
8
(C) 細重貨物,按輕重取價;粗須貨物,按方位取價
(D) 搭客未至碼頭,不准下車。緣火車馳行甚速,關係匪輕
解析題幹文意主要表達人身安全的重要因此選
(D)
(A)
說明車票依年齡收費
(B)
說明客車內不准攜帶行李以免占空間,
行李一律託運。
(C)
說明貨物計價的原則。
語譯:
(A)
小孩五歲以內,不用支付車資,超過五歲至十歲車資減半。
(B)
乘客在車廂內,准攜帶物品,而多占空間。
(C)
體積小但重量重的貨物,依輕重計價;體積大但重量輕的貨物,依體積計價。
(D)
乘客未至碼頭,不准下車。因火
車奔馳行駛非常快速,若發生事故會很嚴重。
34.~35.為題組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34. ~ 35.題。
所謂「文化身體」是指一個人將其「自然身體」經過「藝術加工」,以視覺象徵來表達自己,並認同於某種價值觀或
某一群人,換句話說,「文化身體」乃是人類「再造自己形象」 (re-make his image)的一種文化活動。
「回歸自然」與「再造形象」是人類有文化以來,一直面對的一個衝突,但考察歷史可知,還是以後者居上風。嚴格說
目前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除了剛剛出生的那一剎那外,都是以「文化身體」存在著,不管是西装革履、塗粉抹脂、
身鯨面、插雞毛或戴禮帽,都是「文化身體」
但也許是人類的某種偏見或者是在潛意識裡想解決上述的衝突卻習於把自己的「文化身體」「身體藝術」(body art)
稱為「自然的」,而把別人或異民族的稱為「不自然的」
在蕭伯納的《凱撒與克麗奧派特拉》一劇裡,見多識廣的凱撒對不列顛人的島國偏見批評說:「他以為他們那個部落、那
個島的習俗就是自然法則。」這種文化偏見一直存在著,特別是西方人,早期的西方冒險家和傳教士完全無視於自己那可笑的
假髮和緊身褲,而認為其他民族的紋身、頭插羽毛等身體藝術是野蠻的。
語言是助長此一偏見的幫凶,「我們」用的是乳霜、唇膏、夢十七,「他們」用的是樹枝、 刷子、野獸油、塗料;「我們」
做的是「整型外科」「他們」做的是「毀身術這種偏見連人類學家都不能倖免,一位人類學家在描述南美印第安人的慶典時
說,「他們」用「有色的泥土」「豬油」「木炭」等混合物在眼睛周圍「亂塗」。但如果他知道他太太所畫的眼影是藍色顏料加
凡士林做成的,而眉筆則含有煤煙與豬油的成分時,他可能要「三思其言」! (節錄自王溢嘉《夜間風景:夢》)
34( B )根據作者對「身體」的說明,最適宜的是:
(A)舉凡人類先天的血肉之軀皆屬「自然身體」,經醫生肢體重建者亦然
(B)了解人類再造自己形象的想法,並不僅限於美學含意,還有文化象徵
(C)當今社會,人類已能完全從「回歸自然」與「再造形象」的擺盪間掙脫
(D)語言也會助長文化偏見,面對異民族不同習俗時,常稱對方為自然的、自己則是文化的
解析(A)經過「整型外科」修補改造後的自然身體,已屬於「文化身體
(C)仍是人類難以解決的衝突,且以後者為上
(D)常稱異民族為「不自然」的,自己則是「自然」的
35( C )根據作者分析,
不屬於
「文化身體」的是:
(A)和尚的光頭、戒疤
(B)維多利亞時代西方女性的胸衣
(C)孕婦生產,助產士接生時的新生兒身體
(D)南美印第安人用「有色泥土」「豬油」等塗抹眼周
解析 (A)和尚以光頭、戒疤,代表自己修行人的身分
(B)女性以胸衣束緊胸部,代表一種美的時尚
(C)由「除了剛剛出生的那一剎那外,都是以『文化身體』存在著」,可知新生兒不屬於「再造身體形象」的「文化身
體」
(D)此代表南美洲人們對慶典的敬慎,是文化身體
36.~3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 36. ~ 37.題。
小時候我住在臺灣農村,當鄰家孩子送來一籃自家樹種出的棗子時,母親會將棗子收下,然後一定在那竹籃裡放回一點東
西,幾顆芒果、一把蔬菜。家裡什麼都沒有時,她一定將籃子填滿白米,讓鄰家孩子帶回。問她為什麼,她說,「不能讓送禮
的人空手走開。」
9
農村的人或許不知道仲尼曾經說過「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但是他可以舉手投足之間,無處不是「禮」
希臘的山從大海拔起,氣候乾燥,土地貧瘠,簡陋的農舍錯落在荊棘山路中,老農牽著大耳驢子自橄欖樹下走過。他的簡
單的家,粉牆漆得雪白,牆角一株薔薇老根盤旋,開出一簇簇緋紅的花朵,映在白牆上。老農不見得知道亞里斯多得如何談論
詩學和美學,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牆邊種下一株紅薔薇,顯然認為「美」是重要的,一種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環境的做
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過任何美術館,但他起居進退之間,無處不是「美」
在臺灣南部鄉下,我曾經在一個廟前的荷花池畔坐下。為了不把裙子弄髒,便將報紙墊在下面。一個戴著斗笠的老人家馬
上遞過來自己肩上的毛巾,說,「小姐,那個紙有字,不要坐啦,我毛巾給你坐。」字,代表知識的價值斗笠老伯堅持自己
對知識的敬重。
對於心中某種「價值」「秩序」的堅持在亂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來今天我們看見的巴黎雍容美麗一如以往是因為
占領巴黎的德國指揮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澈底毀掉巴黎」的命令時,決定抗命不從,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住一個古城。
梁漱溟在日本軍機的砲彈在身邊轟然炸開時,靜坐院落中,繼續讀書,思索東西文化和教育的問題。兩者後果或許不同,抵抗
的姿態一致「價值」「秩序」有所堅持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改寫自龍應台〈文化是什麼?)
36( D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作者認為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文化的文明、野蠻及呈現方式,東西方皆然,古今一致
(B)作者認為文化是抵抗的力量來源,易造成社會秩序的崩解、價值觀的重建,不可不慎
(C)援引母親之例及孔子「爾愛其羊,吾愛其禮」之言,說明投桃報李、禮尚往來是文化的本質
(D)希臘老農在白牆邊種一株紅薔薇、德國指揮官抗命保住巴黎、斗笠老伯堅持對知識的敬重,皆是文化的體現
解析: (A)教育高低無關於文化之高低與呈現。
(B)對「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便是抵抗的力量所源,即是文化。
(C)孔子所言並非指禮尚往來之意。故選(D)
37( A )依據上文,下列例子
不適宜
用來印證前文中雙底線部分的是:
(A)「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
(B)「蟬蛻穢濁之中,浮游塵埃之外,嚼然涅而不縮」的陶潛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横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的伯夷
(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屈原
解析:文化是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因為祖輩父輩層層傳遞,因為家家戶戶耳濡目染,價值觀在潛
移默化中形成,成為某種社會秩序的維繫力量(B)(C)D)中的人物皆能在亂世中持守自己的堅持與理想,(A)選項中的王
安石較偏向於固執己見的剛愎自是。故(A)選項最不適宜。
38.~40.為題組:閱讀下列甲、乙、丙資料,回答 38.~ 40.題。
餐館業及飲料店業預期 109 3月營收受肺炎疫情影響情形 (單位:%) 合計
合計 有外送或宅配服務 無外送或宅配服務
營收減少
家數占比 營收減少
家數占比
營收減少幅度 營收減少
家數占比
營收減少幅度
餐館業及飲料店業
88.0 86.7 24.8 89.6 31.5
餐館業 92.9 90.8 24.8 95.3 31.6
飲料店業 75.0 76.0 25.5 73.7 28.9
(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2020 / 04)
乙、 餐飲業方面,首先是外送平臺抽成比例高,但業者得到的利潤卻與投資不成比例。而且原本的餐廳成本結構、餐點
毛利與出餐速度也必須跟著改變。此外,在實際加入外送平臺通路後,餐飲業與外送平臺間仍在磨合,程序整合不周的問題
屢見不鮮。而且自從與外送平臺合作後,餐廳內第一線員工更是蠟燭兩頭燒。
另一方面送經濟卻開始面臨發展瓶頸隨著外送平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如美國美食外送平臺龍頭 GrubHub
因令人失望的獲利表現及第 4季展望,使得股票下跌了 40%,自 2017 年以來創下新低。
(改寫自 NOM Magazine〈外送「夯」經濟一當中的隱形成本與問題〉)
受新冠肺炎影響,消費者飲食安全意識不斷提升,讓餐飲業業績飽受衝擊。而在餐飲業的寒冬之際,美食外送平臺
10
使用頻率顯著提高,近四成的使用者表示疫情期間比平常更常透過平臺訂購餐點。
當中因疫情首次使用外送服務的消費者在短時間內養成了平臺訂餐的習慣,其中高達三成成為一週訂餐多次的重度使
用者,比整體外送平臺 21%的重度使用者高出近 10%
但當疫情趨緩後,平臺業者又該如何留住使用者呢?交叉分析不同類型使用者的動機,發現重度使用者更在乎平臺表
例如送餐速度與運費而且也有多人多類型餐點的需求推測與疫情使民眾全家在家吃飯或家庭聚餐有關一方面,
差異化、多元化的服務,例如購物商城、訂閱制、預約外帶等,也都是重要的使用原因。
(改寫自食力〈因為疫情,你也成為外送愛用者嗎?)
38( C )依據資料甲,關於「餐館業及飲料店業外送或宅配服務」的影響,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所有的餐館和飲料店都受疫情影響,導致降低營收
(B)在餐飲業當中,飲料店業受影響的店家數比例較高
(C)餐館業若無此服務者,營收减少幅度較飲料店明顯
(D)飲料店業無此服務者,每 100 家店約有 89 家店受影響
解析:(A)從「營收減少占比」可知,並非百分百,仍有少部分店家沒有減少。
(B)應該相反過來。因為不論是「合計」或者分開看,餐飲業中都是餐館受影響家數比飲料店業多。
(D)店家無外送的情況下,營收減少家數占比應該是 73.7%
39( C )依據資料,關於外送平臺,下列敘述最適當的是:
(A)因為餐飲業加入外送平臺後的利潤要計入抽成,所以業者不該長期加入
(B)原先在地小餐廳,因其店鋪位置具有的地利優勢,將因平臺而更有優勢
(C)雖然只舉單一美股為例,但可視為對目前外送平臺產業發展模式的警訊
(D)程序整合不周的問題,如餐點未送至顧客端,顧客主要責怪對象是平臺
解析:(A)文中雖提出隱形成本和問題,但並未否定長期加入。
(B)資料中並未直接敘述。而且從「原本的餐廳成本結構......必須跟著改變」可推知,店鋪位置的便利性這種地緣成本,
應該也是受影響而被改變的一部分。
(D)從第一行「餐飲業」,以及「餐飲業與外送平臺間仍在磨合,程序整合不周的問題,等用詞可知,並非單單對平臺不
利,加上餐廳內第一線員工蠟燭兩頭燒的情況,顧客不見得可以理解,不能在文中判斷此結論。
40( B )依據資料甲、乙、丙,最適當的判斷是:
(A)餐點的價錢與預約外帶的服務,是所有的使用者最在乎的因素
(B)在這一波疫情期間,新加入平臺的消費者是主要的重度使用者
(C)從疫情期間外送平臺使用率提高,可知外送經濟的瓶頸已度過
(D)餐飲業選擇外送雖增加成本,但能夠增加營收,避開疫情影響
解析(A)內文「在乎平臺表現例如送餐速度與運費...多人多類型餐點的需求......差異化多元化的服務,例如購物商城、訂
閱制、預約外帶等,可知,價錢不是使用者最在乎的因素。
(B)由「高達三成成為一週訂餐多次的重度使用者」「整體外送平臺 21%」可知。
(C)疫情趨緩後仍要面對。
(D)從甲得知並非絕對避開。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