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舊館國民小學 108學 年 度 第 一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第三 次 定期 評量 試卷 
               五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30 分 
(    )1.清領時期,清朝政府頒布限制漢人來臺的法 
 令,主要是為了保障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    )2.儘管政府訂下嚴格限制,清領前期仍有部分
中國大陸居民選擇冒險偷渡來臺。 
(    )3.清領前期,墾戶取得開墾執照的同時就已經
擁有土地所有權。 
(    )4.清領前期,政府治理態度消極,民變頻傳。 
(    )5.「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諺語,主要 
 是描述清領前期的械鬥情形。 
(    )6.清領前期,土地不斷開墾,茶葉與樟腦大量 
 銷往中國大陸。 
(    )7.十八世紀初,臺灣港口城市開始出現由商人 
 組成的商業組織───「郊」。 
(    )8.英
 
法聯軍之役清朝大獲全勝,促使英
 
法兩國 
 同意到清朝開放的臺灣港口通商。 
(    )9.臺灣在清領後期開港通商後,經濟重心移轉 
 到北部。 
(    )10.清領後期,西方傳教士來臺傳教,對臺灣經 
 濟方面有很大的貢獻。 
(    )11.巴克禮主要在臺灣南部地區傳教。 
(    )12.清領後期,因爆發「牡丹社事件」,促使清 
 朝政府治臺態度轉趨積極。 
(    )13.沈葆楨是臺灣建省後的首任巡撫。 
(    )14.臺灣建省前,劉銘傳已在臺興建鐵路。 
(    )15.臺灣規模性栽種茶樹最早是在清領時期。 
二、選擇題:30 分 
(    )1.清領前期,吸引廣東和福建人民來臺開墾的 
 原因是下列哪一個?①距離較近②臺灣山地 
 多③臺灣氣候宜人④政府的獎勵政策。 
(    )2.「清領前期,來自福建的文賢娶了原住民姑 
 娘為妻。」依上文判斷,文賢可能因此得到下 
 列哪一項好處?①身體強健②生意興隆③學 
 問精進④墾地擴大。 
(    )3.清領前期,興建大規模水利建設的目的是下 
 列哪一個?①防禦原住民②防止水災③引水 
 灌溉④當作界線。 
(    )4.清領前期,下列哪一位神明的信眾人數眾多, 
 在當時已跨越地域與籍貫的界線?①三山國 
 王②媽祖③保生大帝④開漳聖王。 
(    )5.「黑水溝」是清領時期,先民對下列哪一個 
 海域的稱呼?①大西洋②巴士海峽③臺灣海 
 峽④太平洋。 
(    )6.下列有關清領前期學校的敘述,哪一項錯 
 誤?①為臺灣培育人才②具有傳教的功能③ 
 教授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④設立目的是為科 
 舉考試做準備。 
(    )7.下列哪個事件發生後,清朝宣布臺灣建省? 
 ①中
 
法戰爭②英
 
法聯軍之役③牡丹社事件 
 ④郭懷一事件。 
 
(    )8.哪個地方是清領後期臺灣北部重要的海運樞 
 紐?①臺中港②台北港③鹿港④基隆港。 
(    )9.清領後期,下列哪一個不是因茶葉和樟腦產 
 業興盛,而發展成的新興市鎮?①集集②安平 
  ③三角湧④大嵙崁。 
(    )10.清領後期,臺灣的經濟作物「樟腦」的主要 
 產區在下列哪一個地方?①南部平原②西部 
 臺地③中部盆地④北部山地。 
(    )11.下列哪一個不是 清領後期西方傳教士來臺 
 的事蹟?①設立學校②創辦醫院③購買輪船 
 ④傳播宗教。 
(    )12.沈葆楨和劉銘傳是臺灣現代化建設的重要 
 人物,下列哪一項是他們都曾實行的措施? 
 ①修建新式砲臺②創設郵政總局③架設電報 
 線④設立新式學堂。 
(    )13.清朝政府派沈葆楨來臺灣,與下列哪一件事 
 有關?①法國人攻打臺灣②日本人攻打臺灣   
 ③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④西班牙人占領臺灣 
 北部。 
(    )14.清領後期,改建西嶼西臺,是為了加強哪個 
 地方的防護?①基隆②臺南③澎湖④恆春。 
(    )15.下列哪一句諺語用來形容先民渡海來臺艱 
 辛、來臺生活不順利,心情鬱悶?①三年官, 
 二年滿②有唐山公,無唐山媽③一樣米飼百樣 
 人④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   
三、是的打ˇ.不是的打╳:16 分(每題一分) 
1.安安到文物館看到展示櫃裡清領時期的「渡臺禁 
    令」。在文件中會看到下列哪些內容? 
  (     )①渡臺者不可攜帶家眷。 
  (     )②廣東籍人士禁止渡臺。 
  (     )③已來臺者不可接親人到臺灣。 
  (     )④繳足保證金,就可以渡臺。 
2.下列哪些是「郊」的功能? 
  (     )①訂定商品價格。 (     )②排解地方糾紛。 
  (     )③舉辦科舉考試。 (     )④維持貿易秩序。 
3.十九世紀後,臺灣因下列哪些原因成為西方國家意 
 圖占領的目標? 
  (     )①航運位置優越          (     )②人口稀少 
  (     )③物產豐富  (     )④空氣清新 
4.關於「牡丹社事件」,下列哪些人的說法正確? 
  (     )①「當時,英國以琉球船民在臺灣
 
恆春地區 
  被當地原住民殺害為藉口,攻打臺灣。」 
  (     )②「西元 1874 年,日本軍隊在恆春登陸,圍 
  攻當地的原住民。」 
  (     )③「牡丹社事件較中
 
法戰爭早發生。」 
  (     )④「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清朝派來統籌臺灣 
  事務的人被任命為首任巡撫。」 
 
※後面還有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