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成功國小 112 學年上學期第一次月考五年級自然科試卷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 (每題 2分,共 30 分)
1. ( ) 小靜進行「水怎樣進出植物的身體」實
驗,一段時間後,只能在根的部分發現
紅紅的顏色。
2. ( ) 夜晚沒有陽光照射,可能需要開燈,才
能看清楚物品。
3. ( ) 一天之中,太陽高度角最大的時刻是中
午
12
時。
4. ( ) 植物的葉除了有蒸散水分的功能外,還
可以製造養分供植物生長。
5. ( ) 下過雨的天空,陽光射進空氣中的小水
珠後,出現折射現象,原本的陽光因此
而分散成不同顏色的色光,形成彩虹。
6. ( ) 一年中,同一個地點的日出位置不會隨
著季節推移而改變。
7. ( ) 暑假時,窗臺上有一棵植物,小樂已經
一星期沒有幫它澆水了,它的生長情形
並不會受到影響。
8. ( ) 透過放大鏡將景物投影在白牆上,所看
見的影像是倒立的。
9. ( ) 觀察不同時刻晷針投影在晷面上的影子
,會發現影子只有方位改變,但長度不
變。
10. ( ) 面向太陽噴水比背對太陽噴水,更容易
製造出美麗彩虹。
11. ( ) 由於發電效率受到技術限制,設置太陽
能光電板時通常需要較大的空間,因此
太陽能光電板大多會設置在屋頂或郊外
空曠空間。
12. ( ) 蘚苔植物體內沒有輸送水分的構造,水
分和養分的運輸速度慢,因此它們的個
體都很矮小。
13. ( ) 放大鏡可以聚集光源、集中熱能,使物
體燃燒起來。
14. ( ) 植物為了爭取更多的陽光照射,它的每
一片葉子都會重疊在一起生長。
15. ( ) 進行「製造彩虹」實驗時,如果想要更
清楚看到彩虹的色光,用噴霧器所噴出
來的水霧要愈多、愈細愈好。
二、選擇題 (每題 2分,共 30 分)
1. ( ) 一天中,太陽在天空中移動的軌跡,呈
現什麼形狀? ○
1
○
2
○
3
○
4
2. ( ) 關於日晷,下列哪個敘述正確? ○
1可
透過影子的方位判斷太陽的方位 ○
2能
精確知道當時的時刻 ○
3晷針影子愈長
,表示太陽照射角度愈大 ○
4同一天中
,晷針的影子不會有明顯變化。
3. ( ) 下面哪一種植物的葉子又大又薄,可以
讓體內的水分快速蒸散? ○
1臺灣五葉
松 ○
2仙人掌 ○
3血桐 ○
4玉山杜鵑。
4. ( ) 樟樹最不適合生長在哪個環境裡? ○
1
校園裡 ○
2海邊防風林 ○
3高山地區
○
4室內植栽。
5. ( ) 這一天,怡珍在操場上每隔
1
小時觀測
太陽的高度角,連續觀測三次,觀測的
結果是高度角愈來愈大。她可能是在下
列哪一個時段進行觀測? ○
1上午
8
點
到上午
10
點 ○
2上午
11
點到下午
1
點
○
3下午
2
點到下午
4
點 ○
4下午
3
點到
下午
5
點。
6. ( ) 關於日晷,哪一個敘述是錯誤的? ○
1
只能用來測量太陽的高度角 ○
2一天中
,晷針的影子會有長短變化 ○
3一天中
,晷針的影子方位會由西向東移動 ○
4
無法用日晷判斷晚上的時刻。
7. ( ) 下列關於植物的葉,哪一個敘述正確?
○
1植物的葉只具有蒸散水分的功能 ○
2
植物的莖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陽光來
製造養分 ○
3所有植物的葉子都是綠色
的 ○
4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針狀,可以
減少水分散失。
8. ( ) 小嵐、名益和詠婷三人在同一天、不同
時間測量同一根竿子的影長,所得到的
結果是小嵐>詠婷>名益,三人中,誰
測量的時間可能較接近中午時刻? ○
1
小嵐 ○
2名益 ○
3詠婷 ○
4無法得知。
9. ( ) 放大鏡鏡片的特徵是 ○
1鏡片凹凸不平
○
2中間較薄,邊緣較厚 ○
3中間較厚,
邊緣較薄 ○
4鏡片平整且厚度相同。
10. ( ) 觀察植物的蒸散作用,可以知道水分在
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向應該是下列何者?
○
1由上往下 ○
2由下往上 ○
3由莖到根
○
4由葉到根。
11. ( ) 下列哪一種現象和光的折射沒有關係?
○
1從後照鏡看見後方的車輛 ○
2水中的
腳變短了 ○
3放大鏡在適當距離時,能
形成光點 ○
4玻璃杯中的吸管好像被折
斷了。
12. ( ) 下午時,老師帶同學們到草地上進行噴
水製造彩虹的活動。透過指北針得知太
陽正在西南方,請問同學們應該朝著何
處噴水,較容易看見彩虹? ○
1西北方
○
2西南方 ○
3東北方 ○
4東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