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事件介入方針:危機小團體處理模式教學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150.5 KB
頁數
14
上傳者
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5-01-09,离现在 10 28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校園事件介入方針:危機小團體

彙編成員:劉炤輝、游芬郁、王弈升

花蓮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2015.01.05八修

前言

危機處理,特別是「重大傷亡/失落」事件發生後,「時效」常為首要考量與關注要件。依循「時間」及「事件」之發展「歷程」,需考量的面向非常廣泛。「危機小團體」,作為整體處遇的一環,具有其關鍵與重要之角色。在校園重大事件之介入處遇中,危機小團體常被連結至「危機減壓」、「哀傷輔導」等概念,而介入模式最常見及廣泛運用的包括「語言模式」(A & C模式Debriefing,黃龍杰心理師)、「非語言模式/表達性媒材模式」(賴念華教授推介之模式較常被運用及討論),有關此二模式之說明,於《參見高雄市輔諮中心危機處理手冊》已明確彙整之,以下嘗試將兩種模式特色梳理之:


一、模式特色之對照與分析

「危機小團體」之介入蘊含「語言模式」及「表達性媒材模式」;以下,將此兩種模式之「說明」、「適用時機」、「特色」、「限制」等以表格彙整之:


序號

模式

模式說明

適用時機

模式特色

模式限制

備註

01

語言

模式

以口語清楚的表達自己在事件中所經驗的感受與想法

年齡

中、高年級以上,需具備基礎口語溝通能力

狀態:對於畏懼或排斥媒材者

  • 快速立即

  • 藉由鼓勵敘說的方式,協助成員整理混亂的狀態

  • 認知、思考

  • 集體沉默

  • 不習慣於公開場合分享

  • 語言交談及人際溝同能力侷限者(如:語障、發展遲緩及障礙)

A & C模式Debriefing(黃龍杰心理師)


02

表達性

媒材模式

(如:繪本、繪圖、音樂等)

以表達性媒材協助難以「口語」清楚表達的人,整理在事件中所經驗的感受與想法

年齡:中低年級口語表達能力侷限者,或無口語表達能力者

狀態:不畏懼與排斥媒材者

  • 可引發成員較深層及難以言說的內在情緒反應

  • 透過外化方式具體清晰整理經驗

  • 情緒、感受

  • 需時間醞釀

  • 媒材準備費時

  • Leader對於表達性媒材的熟悉、評估及處遇能力

(賴念華教授,藝術治療模式)




二、「危機小團體」介入方針:以「處境」為基礎之說明

校園事件發生後,危機處理歷程,除一般所知「全校性宣導」、「班級輔導」外,「小團體輔導」作為「危機處理」之一環,需考量與評估危機現場之「處境」,依不同處境之可能狀態與需求,提供不同之介入。本組將危機事件介入處遇之「小團體」,依循三種可能不同之處境分別籌劃之,先以表格彙整如下,於後提供以「語言+表達性媒材」折衷模式之BC方案舉隅(A由於已有班級輔導之介入,在此不再贅述):


處境/項目

A

班級=團體

B

班輔後團體

C

教師直接篩入團體

備註

成員來源

班級即是團體

班級輔導為主

  • 班輔後,由各班篩出高關懷學生進入小團體

  • 可能是當事人關係人

  • 透過班輔歷程中覺察或連結自身議題者

  • 成員來自各班,需重新凝聚及組織

  • 教師直接評估與當事人關係較密切之學生挑選進入小團體(不一定為同班者)



成員狀態評估

班級原先動力為基礎

  • 留意成員PTSR或失落悲傷議題是否被引發,及引發之程度

  • 與當事人直接或間接相關之成員

  • 評估「事件」發生後成員之受影響程度(因成員尚未有班輔之處遇,需留意成員之身心狀態)


介入之動力

班級原有動力為基礎介入

動力「深化」處遇:班輔中成員引發之身心不適應狀態於小團體中處遇

動力建構「淺→深」:聚焦個人於事件中被引發議題狀態之評估


ABC

小團體整體目標

  1. 「一次性」團體模式(是否需要進行連續性團體,由當下團體實際進行情況,評估之)

  2. 「危機評估」概念之運用

  3. 成員之「情緒抒解」及「壓力因應」之輔導、諮詢及教育

  4. 評估成員是否蘊含需進入「三級個別諮商」或「連續性團體處遇」之需求

  5. 針對「A」、「B」、「C」三種不同處境提供小團體服務


小團體模式

「語言模式」& 「表達性媒材模式」



處境B:班級輔導後之「危機小團體」之方案

對象:處境B,「班級輔導」後評估有小團體需求之成員。

時間120mins

地點:安靜、不被打擾、空間可活動、基本播放設備與器材,因應小團體人數調整適宜空間大小(如:教室、視聽教室、會議室【桌椅可活動】)。

團體目標

方案大綱

單元

(階段)

單元名稱

團體提示及結構

備註

1

嗨!你/妳好—

開門見山


自我介紹,指導語:

    • 大家好,我是「◎◎◎」老師,感謝各位願意花自己的時間,參加這場團體。

    • 大家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場團體嗎?

    • 幾天前,輔導老師(導師/認輔/兼輔/專輔)曾到班上跟大家談談最近學校發生的事情,並且帶一些活動,不知各位是否還有印象呢?

    • 在今天的團體中,大家會有機會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分享彼此的心情,老師也會帶一些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及體驗,除了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心情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今天的團體,幫助大家學習到一些照顧自己、以及安頓自己身心的方法,使大家慢慢回歸平靜的生活。

    5分鐘】


    2

    話說從頭

    談談心底話


    相見,指導語

      • 現在我們將花一些時間認識身旁的朋友,介紹一下自己。

      • 自我介紹時間(參考活動:我的一顆心【摺紙】)。

      • 紙愛心折法教學: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4Th-z_Xn4

      談談心底話,指導語

        • 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班級,老師想要瞭解,在之前班級輔導的過程中……

        • 還記得班級輔導時,老師曾說過、帶過什麼樣的活動或讓你/妳印象深刻的記憶/畫面嗎?

        • 在班級輔導的過程中,你/妳當時的心情/感受/想法是?

        • 在班級輔導的過程中,曾分享在你/妳生命當中曾經發生過的事件(引發個人經驗或直接與事件相關失落經驗)?

        • 在大家分享完之前在班輔的經驗後,老師想邀請大家再分享對於「學校發生的事件」(備註:因應不同事件帶入不同詞語)目前的心情/感受/想法是?

        小結,指導語

          • 謝謝大家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分享。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歷到「失落」的事件,引發悲傷、難過、憤怒、怨天尤人、憂鬱..等各種複雜的心情,這些是「正常」的;隨著時間,各種「失落」的心情,會慢慢的回復、平穩,老師會陪著大家一起走這段路。

          • 舉例:Selina,浴火重生。

          10分鐘】


          3

          非語言模式—

          表達性媒材體驗

          覺察梳理失落經驗

          梳理~自身的內在心理歷程(失落經驗)

            • 圖畫紙、彩色筆/蠟筆、雜誌拼貼、色紙:

            • 方向一:請你/妳運用老師發下的媒材,就「現在」經驗的心情,進行自由創作。想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就創作什麼,這沒有標準答案,以你/妳此刻的狀態為主。

            • 方向二:請你/妳畫一座「城堡」,這座城堡,可以有你/妳的家人、朋友、寵物,以及任何你/妳心愛的人事物,當然,也可以包含已經「不在人世間」的重要他人(如:親戚、好友)。你/妳可以「自由決定」想要將所有的「人、事、物」擺放的位置,在這張圖畫紙上。

            媒材體驗,分享及討論指導語

              • 大家現在都完成自己的創作了,創作沒有好壞,它只是代表著我們剛剛的心情或想法,現在老師想邀請大家就剛剛在創作感覺、體驗、想到的想法,或是自己的作品進行分享。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作分享。

              30分鐘】

              兩個方案擇一執行即可

              4

              再敘說時間

              由自身經驗出發,引導敘說,失落的身心適應反應、階段、歷程

              再敘說,指導語

                • 說說自己,從「學校發生的事件」至今,或「班級輔導」後,你/妳「發現/覺察」到自己身與心的變化(備註:採取邀請發言方式)?

                • 評估指標:準備身心適應彙整表格(參考黃龍杰老師那張PTSR的觀念)。(提供附件參考範本

                • 評估指標:準備「失落悲傷」彙整表格(失落悲傷理論、階段、特徵、觀察)。(提供附件參考範本)

                小結,指導語

                  • 謝謝大家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分享。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歷到「失落」的事件,引發悲傷、難過、憤怒、怨天尤人、憂鬱..等各種複雜的心情,這些是「正常」的;隨著時間,各種「失落」的心情,會慢慢的回復、平穩,老師會陪著大家一起走這段路。


                  30分鐘】

                  5

                  如果有一天

                  重新得力。

                  體驗,自我照顧技巧

                  自我觀照,指導語:

                    • 自我照顧的方式很多種,有些人會運動/聽音樂、有些人會爬山/看風景/旅行、有些人會在山頂吶喊、有些人會用FBLine找朋友傾訴……

                    • 這段時間,當大家經驗到「失落」時,用什麼樣的方式照顧自己?

                    • 今天,老師想邀請大家一起體驗一個自我照顧的方法,體驗過後如果大家覺得對自己有幫助,鼓勵大家之後可嘗試用這個方式幫助自己。

                    • 教導:放鬆訓練(教案。提供附件參考範本

                    20分鐘】


                    6

                    迎向希望未來—

                    互道珍重

                    生命的祝福


                    轉化,指導語

                      • 剛才我們體驗了「自我照顧」的方法,透過學習自我照顧的方法,希望我們能過得更好。可是,「失落」本身,很多時候,並不會因為我們學會自我照顧的方法,它就消失不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失落」共存,

                      • 我們學習到怎麼照顧自己,是因為我們要讓自己能過得更好。我們心中還有很多的失落,是因為我們對他/她還有很多的捨不得。現在我們就把我們的「捨不得」化為對彼此的想念與祝福。

                      「想對你說的話」,指導語

                        • 現在老師發下信紙,你們可以在信紙上寫下或畫下還想對00說的話。

                        • 信寫完後,每個成員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顏色,把這信裝入氣球中。

                        • 帶著成員在空曠處,把氣球往高高的天空中放開。

                        • 回來原場地。

                        20分鐘】










                        所需器材

                        信紙、筆、氣球、氮氣、背景音樂

                        7

                        結語—最後的話語

                        結語,指導語

                          • 保密儀式

                          今天大家在這個地方,談了許多關於自己、關於○○的事,而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團體中每個人心裡的秘密,希望大家離開團體後能夠幫團體保守祕密,不要隨意向其他的人說。

                            • 求助管道與資訊提供(輔導室、網路心衛資訊)

                            若大家在離開這個團體之後,仍然感覺到自己有悲傷、傷心的情緒在心中,想找人說說話的時候,可以請輔導老師協助,老師們都很願意聽大家心裡的聲音。

                              • 祝福

                              老師要再一次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藉由今天的活動,我們已經很努力的把內心的話說了出來,老師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然還有些話是暫時保留在心裡面的無法說出口,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離開團體之後,要好好的照顧自己及身邊的好朋友。

                                • 邀請有進一步需求的成員預約個別會談

                                註:評估指標如下,請老師注意在團體過程中成員表現是否有符合的狀態:

                                1.在團體中,有明顯悲傷、強烈悲傷的成員。

                                2.在團體中,有明顯愧疚感、憂鬱及假象愉悅的人

                                3.在團體中,成員提到多重失落生命主題的人分離議題,或早年失去重要他人經驗)。

                                4.在團體中,表現較為退縮內向的成員,或是自我概念極強認為不需被關注的成員

                                5.在團體中,被觀察到社會支持資源比較薄弱者

                                5分鐘】




                                處境C:教師直接篩選之「危機小團體」之方案

                                對象:處境C,由教師直接篩選與個案關係較為親近之成員。

                                時間120mins

                                地點:安靜、不被打擾、空間可活動、基本播放設備與器材,因應小團體人數調整適宜空間大小(如:教室、視聽教室、會議室【桌椅可活動】)。

                                團體目標

                                方案大綱

                                單元

                                (階段)

                                單元名稱

                                團體提示及結構

                                備註

                                1

                                嗨!你/妳好—

                                開門見山


                                自我介紹,指導語:

                                  • 大家好,我是「◎◎◎」老師,感謝各位願意花自己的時間,參加這場團體。

                                  • 大家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場團體嗎?

                                  • 大家或許已經知道學校發生了一些事情,而且這樣的事情是發生在我們都很熟悉的○○○(如果彼此熟悉可以直接以名字代替連名帶姓)身上,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更強烈。

                                  • 所以在今天的團體中,大家會有機會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分享彼此的心情,老師也會帶一些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及體驗,除了更進一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的心情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藉由今天的團體,幫助大家學習到一些照顧自己、以及安頓自己身心的方法,使大家慢慢回歸平靜的生活。

                                  5分鐘】


                                  2

                                  話說從頭

                                  談談心底話


                                  相見,指導語

                                    • 現在我們將花一些時間認識身旁的朋友,介紹一下自己。

                                    • 自我介紹時間(參考活動:我的一顆心【摺紙】)。

                                    • 紙愛心折法教學: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4Th-z_Xn4

                                    談談心底話,指導語

                                      • 雖然大家都和○○○很熟悉(如果彼此熟悉可以直接以名字代替連名帶姓),但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的班級,可能跟○○○認識的場合也不太一樣,所以現在老師想邀請大家談談你是在什麼情況下認識○○○的呢?

                                      • 在你和○○○相處的過程當中,

                                      1. 有沒有什麼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

                                      2. 有沒有曾經經歷過什麼重要的事情呢?

                                      讓我們一起回想一下,你願意,可以分享給大家聽聽。

                                        • 從剛剛的分享,老師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跟○○○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接下來老師想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事件

                                        1. 你是在什麼情形下得知的

                                        2. 是誰告訴你這件事的?

                                        3. 那這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呢?

                                        4. 你有聽到大家對這件事的看法嗎?說了什麼?

                                        5. 你當時的心情是什麼?

                                        6. 你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7. 當時你的心情有分享或告訴誰嗎?

                                        小結,指導語

                                          • 謝謝大家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分享。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歷到「失落」的事件,引發悲傷、難過、憤怒、怨天尤人、憂鬱..等各種複雜的心情,這些是「正常」的;隨著時間,各種「失落」的心情,會慢慢的回復、平穩,老師會陪著大家一起走這段路。

                                          • 舉例:Selina,浴火重生。

                                          10分鐘】



                                          3

                                          非語言模式—

                                          表達性媒材體驗

                                          覺察梳理失落經驗

                                          梳理~自身的內在心理歷程(失落經驗)

                                            • 圖畫紙、彩色筆/蠟筆、雜誌拼貼、色紙:

                                            • 方案一:請你/妳運用老師發下的媒材,就「現在」經驗的心情,進行自由創作。想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就創作什麼,這沒有標準答案,以你/妳此刻的狀態為主。

                                            • 方案二:請你/妳畫一座「城堡」,這座城堡,可以有你/妳的家人、朋友、寵物,以及任何你/妳心愛的人事物,當然,也可以包含已經「不在人世間」的重要他人(如:親戚、好友)。你/妳可以「自由決定」想要將所有的「人、事、物」擺放的位置,在這張圖畫紙上。

                                            媒材體驗,分享及討論指導語

                                              • 大家現在都完成自己的創作了,創作沒有好壞,它只是代表著我們剛剛的心情或想法,現在老師想邀請大家就剛剛在創作感覺、體驗、想到的想法,或是自己的作品進行分享。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作分享。

                                              30分鐘】

                                              兩個方案擇一執行即可

                                              4

                                              再敘說時間

                                              由自身經驗出發,引導敘說,失落的身心適應反應、階段、歷程

                                              再敘說,指導語

                                                • 說說自己,從事件至今,或許你曾和老師或父母談過這件事,現在,你有沒有「發現/覺察」到自己身與心有什麼不太一樣的變化?

                                                • 評估指標:準備身心適應彙整表格(參考黃龍杰老師那張PTSR的觀念)。(提供附件參考範本

                                                小結,指導語

                                                  • 謝謝大家在這個階段的經驗分享。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會經歷到「失落」的事件,引發悲傷、難過、憤怒、怨天尤人、憂鬱..等各種複雜的心情,這些是「正常」的;隨著時間,各種「失落」的心情,會慢慢的回復、平穩,老師會陪著大家一起走這段路。

                                                  30分鐘】

                                                  1. 採取邀請發言方式,特別是前一階段較少發言的成員優先

                                                  2. 在成員分享時,請老師輔以PTSR指標評估成員狀態。

                                                  5

                                                  如果有一天

                                                  重新得力。

                                                  體驗,自我照顧技巧

                                                  自我觀照,指導語:

                                                    • 自我照顧的方式很多種,有些人會運動/聽音樂、有些人會爬山/看風景/旅行、有些人會在山頂吶喊、有些人會用FBLine找朋友傾訴……

                                                    • 這段時間,當大家經驗到「失落」時,用什麼樣的方式照顧自己?

                                                    • 今天,老師想邀請大家一起體驗一個自我照顧的方法,體驗過後如果大家覺得對自己有幫助,鼓勵大家之後可嘗試用這個方式幫助自己。

                                                    • 教導:放鬆訓練(教案。提供附件參考範本

                                                    20分鐘】


                                                    6

                                                    迎向希望未來—

                                                    互道珍重

                                                    生命的祝福


                                                    轉化,指導語

                                                      • 剛才我們體驗了「自我照顧」的方法,透過學習自我照顧的方法,希望我們能過得更好。可是,「失落」本身,很多時候,並不會因為我們學會自我照顧的方法,它就消失不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失落」共存,

                                                      • 我們學習到怎麼照顧自己,是因為我們要讓自己能過得更好。我們心中還有很多的失落,是因為我們對他/她還有很多的捨不得。現在我們就把我們的「捨不得」化為對彼此的想念與祝福。

                                                      「想對你說的話」,指導語

                                                        • 現在老師發下信紙,你們可以在信紙上寫下或畫下還想對○○說的話。

                                                        • 信寫完後,每個成員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氣球顏色,把這信裝入氣球中。

                                                        • 帶著成員在空曠處,把氣球往高高的天空中放開。

                                                        • 回來原場地。

                                                        20分鐘】










                                                        所需器材

                                                        信紙、筆、氣球、氮氣、背景音樂

                                                        7

                                                        結語—最後的話語

                                                        結語,指導語

                                                          • 保密儀式

                                                          今天大家在這個地方,談了許多有關於自己、關於○○的事,而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團體中每個人心裡的秘密,希望大家離開團體後能夠幫團體保守祕密,不要隨意向其他的人說。

                                                            • 求助管道與資訊提供(輔導室、網路心衛資訊)

                                                            若大家在離開這個團體之後,仍然感覺到自己有悲傷、傷心的情緒在心中,想找人說說話的時候,可以請輔導老師協助,老師們都很願意聽大家心裡的聲音。

                                                              • 祝福

                                                              老師要再一次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藉由今天的活動,我們已經很努力的把內心的話說了出來,老師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然還有些話是暫時保留在心裡面的無法說出口,這也是很正常的事。不過老師希望大家在離開團體之後,要好好的照顧自己及身邊的好朋友。

                                                                • 邀請有進一步需求的成員預約個別會談

                                                                註:評估指標如下,請老師注意在團體過程中成員表現是否有符合的狀態:

                                                                1.在團體中,有明顯悲傷、強烈悲傷的成員。

                                                                2.在團體中,有明顯愧疚感、憂鬱及假象愉悅的人

                                                                3.在團體中,成員提到多重失落生命主題的人分離議題,或早年失去重要他人經驗)。

                                                                4.在團體中,表現較為退縮內向的成員,或是自我概念極強認為不需被關注的成員

                                                                5.在團體中,被觀察到社會支持資源比較薄弱者

                                                                5分鐘】



                                                                以上BC兩方案,將危機事件「各種可能情況羅列」設計(通則版本),請各位實際運用本方案時,仍須視當時危機事件規模事件嚴重性受影響之範圍等外在條件,配合參與成員之動力調整方案,如使用有任何疑問請洽輔諮中心,謝謝!

                                                                【參考附件】

                                                                評估指標:「PTSR身心適應」彙整表格

                                                                PTSR參考指標(引自黃龍杰的簡報編寫

                                                                症狀

                                                                生理

                                                                情緒

                                                                想法

                                                                行為

                                                                備註

                                                                說明

                                                                疲累(全身無力)、吃不下、睡不好(或一直睡)、做惡夢、頭痛、胃不舒服、噁心想吐、拉肚子、便秘、胸悶(像壓著大石頭)、喘不過來、起雞皮疙瘩、全身緊繃、容易被電話或警笛聲嚇一跳等等……

                                                                驚嚇害怕、悲慟難捨、大惑難解、擔憂不安、孤單無依、脆弱無助、怨嘆感慨、麻木疏離、難以接受(「不像是真的」)、內咎(罪惡感)、羞愧、容易緊張或大發脾氣、猶豫不決等等

                                                                最驚心的畫面歷歷在目、某種刺激的聲音或氣味揮之不去、注意力不集中(「恍神」),不由自主的念頭:像「都是我害了他」、像「如果我更努力,也許她會再回來」)、像「人生好無常」、像「遲早也會輪到我,我也逃不過同樣命運」)等等……

                                                                議論紛紛(或避而不談)、掉淚、自責、指責別人(怨天尤人)、坐立不安、拼命做事、一直往外跑、離群索居(或特別黏人)、借酒澆愁、抽菸、吃安眠藥、發呆……


                                                                我的

                                                                狀態


















                                                                參考書籍:

                                                                1.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2011)譯。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三版)。台北:心理。

                                                                2. 黃龍杰(2008)。搶救心理創傷:從危機現場到心靈重建。台北:張老師文化。

                                                                3. 黃龍杰(2010)。災難後安心服務(圖解版)。台北:張老師文化。






                                                                評估指標:「失落悲傷」彙整表格

                                                                失落悲傷階段參考指標(引自Kübler-Ross model《當綠葉緩緩落下》

                                                                備註:這五個階段並不是絕對的,人們通常會在其中一兩個階段循環;不過每個人在面對悲傷的情緒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從否認、憤怒直接跳到接受,所以我們不能強迫他們去加速情緒的轉化,雖然有些人可能從頭到尾一直不斷否認自己的現況,但只要經過適當的個別或團體之協助,人們都可以走到最後的階段:接受。

                                                                階段

                                                                否認

                                                                Denial

                                                                憤怒

                                                                Anger

                                                                討價還價Bargaining

                                                                沮喪Depression

                                                                接受

                                                                Acceptance

                                                                備註

                                                                說明

                                                                常會說:

                                                                我很好,我沒事,沒關係,我能接受;這是一個幾乎所有人都會有的階段,但此階段持續時間不會太長

                                                                常會說: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發生在我身上,太不公平了;會進入這個階段是因為開始發現「沒有辦法繼續否認」事情的發生,但又無法接受,所以開始對周遭所有人事物發洩自己的情緒

                                                                開始轉為理性:

                                                                我們開始希望能透過交涉來改變自己的現狀,例如:只要幫我延長一個月就好,我還想抱抱我的小孩/孫子,我願意付出我的所有;在這個階段人們通常會懷抱著希望並開始尋求外界所有的幫助

                                                                如果交涉失敗,希望破滅,「沮喪」情緒隨之而來:

                                                                這時候人會開始變得沉默,拒絕外界的關心,哭泣;在這個階段,鼓勵是不被建議的,讓他們自己單獨的走過這個階段,自發性的與外界恢復連結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經歷前面四種情緒,開始「接受」自己的現狀:

                                                                我雖然不能被治癒,但我可以準備好我的死亡,這樣的說法會出現在這個階段,人會變得理性並且平靜


                                                                我的

                                                                狀態


















                                                                參考書籍:

                                                                1. 張美惠(2006)譯。當綠葉緩緩落下。台北:張老師文化。





                                                                放鬆訓練:自我觀照之參考方案

                                                                弈升2014.01.05

                                                                深呼吸紓壓法

                                                                目的:由冥想中去除過去的壓力源,重建信心產生勇氣,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

                                                                方法:

                                                                一、放鬆肩膀,使自己全身放鬆。

                                                                二、先將氣息慢慢吐光,無法憋住時,嘴巴微張。接著,請運用口鼻(或嘴巴微張以鼻緩慢深吸氣),使空氣充滿整個胸腔。

                                                                三、想像可以給我們信心勇氣的顏色,想像自己全身已經充滿這個顏色。

                                                                四、接著,嘴巴微張,吐氣,吐氣時需既深且比自己平時呼吸的頻率更慢/更緩),想像自己的壓力來源都由口中全部吐出來了。

                                                                五、以上「吸氣—呼氣」的循環可反覆進行「10-15分鐘」(或可搭配背景輕柔音樂,按照曲目的時間參考之)。

                                                                自律訓練法

                                                                1. 安靜練習:心情保持平靜全身放鬆不要用力,眼睛閉上,在心裡默唸「我的心情慢慢變得很安靜穩定」並想像一個放鬆的畫面。

                                                                2. 重感練習:覺得兩手兩腳很重,依右手很重、左手很重、右腳很重、左腳很重的順序、想像自己的手腳都很重(原理:重感練習的作用在於讓人進入深層放鬆狀態)。

                                                                3. 溫感練習:覺得兩手兩腳溫溫的,依照右手很溫暖,左手很溫暖,右腳很溫暖,左腳很溫暖的順序,想像自己的手腳很溫暖(原理:人體末稍循環不佳者,時常易感受到四肢末端呈現冰涼”貌)。

                                                                4. 心臟調整練習:心臟跳動規則,想像自己心臟的溫度,在心裡想著「心臟在跳動」,並感受心臟在跳動的感覺。

                                                                5. 呼吸調整練習:輕鬆呼吸,靜靜感受用鼻子吸進來,呼出去;再吸進來呼出去,感受均勻的呼吸。

                                                                6. 腹部溫感練習:腹部感覺溫溫的,心裡想整個肚子都是溫溫的,就感受腹部溫暖起來很舒服的感覺(若腹部原先狀態太悶熱,則採取「涼感」練習)。

                                                                7. 額頭涼感練習:覺得額頭「涼涼的」很舒服,心中唸著「額頭涼涼的」(讓唸著「自己的額頭~涼起來),感受額頭清涼的感覺(若額頭原先狀態太冰冷,則採取「溫感」練習)。

                                                                8. 步驟二至七可依照時間/空間及個人狀態挑選進行35個循環,或者將上述全部完成1個循環)。前述放鬆步驟完畢後,告訴自己「回到此時此刻」,準備好之後然後慢慢張開眼睛,深呼吸幾次,緩緩地活動暖暖身子(建議由關節緩慢活動開始,逐漸擴展)。

                                                                BC危機小團體帶領重點之對照比較

                                                                弈升2014.12.27

                                                                單元

                                                                (階段)

                                                                單元名稱

                                                                B

                                                                班輔後團體

                                                                C

                                                                教師直接篩入團體

                                                                備註

                                                                1

                                                                嗨!你/妳好—

                                                                開門見山

                                                                1. 成員可能為同班/不同班

                                                                2. 已經班級輔導初步處遇

                                                                1. 成員可能為同班/不同班

                                                                2. 未經班級輔導初步處遇

                                                                5分鐘】

                                                                2

                                                                話說從頭

                                                                談談心底話

                                                                1. 談論「班輔」經驗

                                                                2. 談論「班輔」歷程中可能引發各種情緒/感受/想法

                                                                3. 由共同的班輔經驗起始,漸續連結個人如有被引發課題之談論

                                                                1. 預備:成員之前未經過班輔(缺乏共同經驗),先醞釀彼此關係建立

                                                                2. 以「個人」與「事件」連結為焦點,直接關注個人的適應狀態之評估

                                                                10分鐘】

                                                                3

                                                                非語言模式—

                                                                表達性媒材體驗

                                                                覺察梳理失落經驗

                                                                1. 班輔已初步梳理失落經驗

                                                                2. 「延續」班輔初步梳理之經驗「再深化」

                                                                3. 班輔歷程中,經驗梳理有「困難」成員「邀請/引導」覺察、梳理失落經驗

                                                                1. 成員前端可能只經歷「全校宣導」甚至無任何處遇

                                                                2. 對於參與成員而言可能是「第一次」有機會覺察梳理失落經驗

                                                                3. 建議聚焦個人「當刻」狀態出發,避免直接,或太快深入個人經驗

                                                                4. 留意梳理經驗有「困難」的成員狀態

                                                                30分鐘】

                                                                4

                                                                再敘說時間

                                                                由自身經驗出發,引導敘說,失落的身心適應反應、階段、歷程

                                                                1. Based on「單元三」處遇,經驗再敘說

                                                                2. 表達性媒材創作有「困難」之成員,可邀請及鼓勵於「敘說」時間之分享

                                                                1. Based on「單元三」處遇,經驗再敘說

                                                                2. 表達性媒材創作有「困難」之成員,可邀請及鼓勵於「敘說」時間之分享


                                                                30分鐘】

                                                                5

                                                                如果有一天

                                                                重新得力。

                                                                體驗,自我照顧技巧

                                                                無特別差異,僅需特別留意個別成員及團體動力氛圍即可。

                                                                20分鐘】

                                                                6

                                                                迎向希望未來—

                                                                互道珍重

                                                                生命的祝福

                                                                無特別差異,在「集體」儀式化祝福歷程中,斟酌評估團體成員之人際關係(如:成員與事件當事人關係程度、成員彼此間原先人際關係的親疏程度),可斟酌調整儀式祝福的重點。

                                                                20分鐘】

                                                                7

                                                                結語—最後的話語

                                                                無特別差異,回歸「自身」之個別狀態,回到自己。

                                                                5分鐘】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