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伸東國小 109 學年度 第一學期 期末學業評量 社會科試卷 
    五年  班座號:  姓名:   
一、 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    )1. 臺灣在十七世紀成為各國勢力競逐焦點,
主要是因為風景優美。 
(    )2. 最初荷蘭人占領臺灣是為了促進臺灣的發
展,使臺灣居民生活得更好。 
(    )3. 令人尊敬的國姓爺,他在中國 明朝被清朝
勢力所取代時,仍然繼續從事「反清復明」
的工作。 
(    )4. 臺灣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是指清
初政府禁止渡海來臺的男子攜家帶眷,造
成來臺灣者多是單身漢。 
(    )5. 清領時期,清朝政府頒布限制漢人來臺的
法令,主要是為了保障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    )6. 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漢人侵占原住民族的土
地而引發衝突,劃分漢人與原住民族的居
住地,但隨著漢人不斷移入,這些界線形
同虛設。 
(    )7. 大約在四百年前,顏思齊、鄭芝龍等人,
率眾先在臺北、基隆一帶開墾。 
(    )8. 荷蘭人於西元 1624 年來到臺灣後,在基隆
建立熱蘭遮城作為統治中心,又在淡水建
立普羅民遮城發展貿易。 
(    )9. 臺灣與中國大陸東南沿海距離較近,吸引
廣東、廣西兩地的人民來臺開墾。 
(    )10. 清領前期,土地不斷開墾,茶葉與樟腦
大量銷往中國大陸。 
(    )11. 「三年官,二年滿」是形容清朝政府派
任臺灣的官吏任期三年,但官員做滿兩年
就會入籍臺灣。 
(    )12. 十九世紀,臺灣開港通商,之後經濟重
心逐漸由南部轉往北部。 
(    )13. 開港通商前,稻米、蔗糖是臺灣的主要
經濟作物。 
(    )14. 清領時期,從劉銘傳來臺灣後,才開始
積極推行現代化建設,是臺灣成為清朝境
內較為進步地區的唯一功臣。 
(    )15. 中 法戰爭時,法國趁機進攻臺灣,清廷
派遣孤拔將軍領軍退敵。 
二、 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    )1. 荷蘭人利用羅馬字母拼音來書寫原住民
語言,稱為下列哪一項?   
①新港文 ②荷蘭文 ③西班牙文 ④葡萄
牙文 
(    )2. 下列對於漢人的宗教信仰,哪一項敘述
正確? ○1三山國王是漳州人的保護神 ○2
先民為求渡海順利而信奉媽祖 ○3保生大帝
能庇佑五穀豐收 ○4移民來臺的漢人會以當
地原住民族的信仰為自己的守護神。 
(    )3. 「小霖下個月要到臺北市的國立臺灣大
學就讀,為了熟悉校園環境,她今天先到校
園內外走走,她發現校園內有一個生態池,
於是拿出手機上網查詢有關這座生態池的資
訊,查詢之後才知道,原來這座生態池是將
清代三大圳之一的○○圳水路進行改造,以
增進校園內生活及教學機能,藉此提升學習
環境品質。」由上文敘述可知,「○○圳」指
的是哪一個水圳? ○1八堡圳 ○2曹公圳 
○3瑠公圳 ○4雷公圳。 
(    )4. 明 鄭時期為了造就人才,除了設立學
校、舉辦考試外,還興建什麼? ○1孔子廟 
○2武廟 ○3城隍廟 ○4媽祖廟。 
(    )5. 今日的淡水 紅毛城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所重建的?   
①日本 ②荷蘭 ③葡萄牙 ④西班牙 
(    )6. 鄭氏時期,清朝為切斷鄭氏王朝的經濟
基礎,實施下列哪一項政策? ①平民晚上
不可外出 ②禁止人民私自出海 ③歡迎外
國商人前來通商 ④鼓勵人民遷居東南沿海 
(    )7. 下列哪一個不是 清領前期,中國大陸居
民渡海來臺開墾的原因?   
①原居地人口眾多 ②原居地耕地有限 ③
原居地謀生不易 ④原居地汙染嚴重 
(    )8. 下列有關械鬥的敘述,哪一項錯誤?   
①因生活習慣差異而相互敵視 ②因爭奪土
地相互攻擊 ③因語言差異造成彼此誤解 
④是群眾集體對抗官府的行為 
(    )9. 下列哪一個不是 清領時期臺灣開港通
商所造成的影響?   
①經濟重心從南部移至北部 ②茶葉、樟腦
大量出口 ③臺灣居民紛紛移民國外 ④新
興市鎮興起 
(    )10. 臺中 大甲 鎮瀾宮每年為慶祝下列哪一
位神明的誕辰,舉辦繞境活動? ①土地公 
②媽祖 ③三山國王 ④觀世音菩薩 
>>>>背面尚有試題,請翻面繼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