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74 年11月日本退休軍官前往印尼摩羅泰島
弔祭於南洋作戰死去的日本兵時,聽聞還有日本兵
殘留,便決定留下來搜索,後來 12 月在叢林裡發現
其蹤跡,一行人唱著日本國歌吸引這位日本兵,而
這位日本兵中村輝夫聽到歌聲後隨即出現,被搜索
隊帶回。
中村輝夫 1919 年出生於臺東廳 新港郡 都蘭
莊,為臺灣 阿美族,其原族名為史尼育唔,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時加入了高砂義勇隊,在印尼作戰時因
一次空襲中與同伴走失,獨自在孤島叢林裡生活了
31 年。史尼育唔在 1975 年回到臺灣後,改名為李
光輝,但他原本的妻子以為丈夫已死亡而改嫁,兒
子也已長大成婚,加上政治社會變遷極大,李光輝
在身心上受到極大影響,後在 1979 年因肺癌病逝。
( )1. 根據上文及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功能進行判
斷,下列何者為孫中山先生將監察權獨立出
來的原因?
①讓監察院監督立法院。 ②避免立法院
權責過大。 ③讓法案經過立法院、監察
院兩層審核。 ④以上選項都是。
( )2. 關於我國中央政府組織與功能,下列哪一項
敘述正確?
①總統可自行制定法律實施。
②監察院可糾正立法機關、立法委員。
③中央政府預算案須經由立法院審查。
④以上選項都正確。
( )3. 小樹欲報名參加公務人員考試,其行為落實
人民哪一項權利? ①受益權 ②參政權
③自由權 ④平等權。
( )4. 各國將政府權力分化成不同組織行使,其目
的為何?
①增加行政效率。 ②使各組織相互制
衡。 ③便於國家專制。 ④以上選項都
是。
二、 是非題:(每題 2分,共 30 分)
(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中華民國政府接收
臺灣的消息傳來,民眾歡欣鼓舞,對此非
常期待。
( )2. 日本統治臺灣初期,人民的武裝抗日行動
遭受日本政府強力鎮壓。
( )3. 解釋憲法條文是立法委員的工作。
( )4. 臺灣的飲食文化是由不同國家、族群的飲
食傳統融合與創新而成。
( )5. 臺灣在戒嚴時期,並未限制人民的出版自
由,自由中國雜誌因此得以出刊。
( )6. 關心公共事務是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用
參與。
( )7. 社會變遷的範圍相當廣泛,器物、組織、
制度以及人們的價值觀念都包含其中。
( )8. 西元 1895 年的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
讓給日本。
( )9. 桃太郎是日治時期在生活臺灣的日本小
孩,他就讀於公學校。
( )10. 中華民國依據憲法規定,將政府組織分
為中央政府與區域政府。
( )11. 促使社會變遷的原因只有人為因素,不
包括自然因素。
( )12. 日治時期,臺灣民眾可以自由選擇就讀
的學校,發展相當多元。
( )13. 民國 76 年政府頒布解嚴令,結束臺灣
戒嚴時期。
( )14. 政府推行家庭計畫,有助於減緩人口成
長的壓力。
( )15. 為了發展殖民經濟,日本曾對臺灣進行
土地、人口與森林資源調查。。
三、 選擇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 )1.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皇民化運動的內容?
①供奉日本神祇 ②鼓勵說英語 ③鼓勵
穿和服 ④改用日本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