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市北屯區文心國民小學 110 學年度第 1 學期 第一次定期評量 社會領域  
四年____班 座號: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是非題(每題 1 分,共 21 分) 
(  )1.翡翠水庫因為擁有北勢溪的豐沛水量
,成為供應大臺北地區農業及民生用水的
主要來源。 
(  )2.臺灣南部冬季的氣溫比北部冷。 
(  )3.居住型態呈現分散居住的地區,人們的
生活大多自給自足,不需要與鄰居或外界
相互往來。 
(  )4.有些河川的中、上游興建水庫蓄水,以
提供農業、工業和民生用水。 
(  )5.義紘的家以種茶樹、製作茶葉維生,他
們一家的居住地最有可能是在丘陵地區。 
(  )6.家鄉早期的居民大多利用混凝土搭建
單層的住屋,現代的人則改用鋼筋建築樓
房居住。 
(  )7.三合院的正廳,是祭拜神明、祖先和接
待客人的地方。 
(  )8.不論是早期的原住民族或是漢人,大多
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木頭等來搭建住屋。 
(  )9.一般來說,廟宇前面的廣場屬於宗教聖
地,所以民眾不能隨意進入,經過時也需
要遵守許多禁忌。 
(  )10.老街就是以前的商店街。 
(  )11.原住民族大多居住在山上,所以各族
群的住屋形式都很相近。 
(  )12.如果想了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可
以參觀客家文化館。 
(  )13.傳統的老街建築是精緻雕塑和紋飾的
洋樓,後來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才出現
斜屋頂及紅磚道。 
(  )14.傳統堆肥是將動物的排泄物發酵腐熟
而成,可以讓動植物的廢棄物回歸大地。 
(  )15.隨著都市發展,農民對水圳的依賴愈
大,水圳也提供更多的灌溉功能。 
(  )16.在桃園台地上的部分池塘,現在已轉
型為觀光的場所,例如:埤塘公園。 
(  )17.利用人和牛隻操作農具的工作效率比
農業機械高。 
(  )18.早期原住民善於利用竹、籐等編織許
多生活器物,例如:竹籃和背簍。 
(  )19.使用農業機械後,農民間的人際關係
比從前緊密。 
(  )20.化學肥料可以快速補充作物需要的養
分,提高作物的產量。 
(  )21.臺北市販售「環保兩用袋」,兼具購物
與垃圾袋雙重功能,是保護環境的新做法 
二、選擇題(每題 2 分,共 50 分) 
(  )1.下列哪項不是水庫所提供的功能?  
①收集工業廢水 ②農業用水 ③民生用水   
④供應發電。 
(  )2.屏東縣東港鎮居民大多從事養殖業,當
地屬於哪種居住型態?  ①分散居住 
②集中居住 ③都市 ④農村。 
(  )3.下列何者是平原、取水方便地區的正確
敘述?  ①只能種植甘薯、甘蔗等旱作  
②農民照顧水稻等作物所需的時間很少 
③居民多聚集居住 ④居民多分散居住。 
(  )4.哪個是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影響?①淹水 
②土石流③水庫蓄水量不足④魚群被凍死 
(  )5.奕凱住在新竹縣,那裡的地面起伏不平
,地勢高聳。請問:奕凱家鄉的自然環境
主要是屬於下列哪一種地形?  ①山地 
②丘陵  ③台地  ④平原。 
(  )6.下列關於不同家鄉居住型態的敘述,哪
一項錯誤?    ①丘陵地區地勢較崎嶇,
平地狹窄,居民常分散居住 ②各種地形區
內,交通方便的地點,常形成都市   
③居住在海邊的居民,大多獨來獨往 
④平原地區地形平坦,人口數量較多。 
(  )7.在旱作農業的平原地區,居民大多集中
居住,下列原因何者錯誤? ①能互相照顧 
②為了方便取水  ③為了就近照顧農作物 
④照顧作物所需時間和勞力較少。 
(  )8.關於濁水溪,哪項敘述錯誤? 
①流經雲林縣 ②水量隨著乾溼季節變化 
③流經嘉義縣 ④水量終年穩定。 
(  )9.臺灣南部雨量大多集中在哪個季節?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  )10.三合院周遭環境的敘述,何者錯誤?
①水池可以滅火 ②果樹林可以採摘水果
③竹林可以防盜 ④稻埕是堆肥的場所。 
(  )11.哪個地方又稱為門口庭? ①堆肥場 
②稻埕  ③正廳  ④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