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大里國小 四年級 111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83.52 KB
頁數
2
作者
soniale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1-18,离现在 2 3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中市大里區大里國民小學 111 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定期成績評量
四年級 自然與科技學習領域(自然) 四年 姓名
1
一、是非題:(每題 3分,共 39 )
1. 岩石、砂和土壤在生活中各有
不同且多種的用途。
2. 岩石長期受到風和水的作用後
會逐漸變成較小的砂和土壤。
3. 地表上除了非生物的礦物植物
外,還有屬於生物的動物們。
4. 地震發生時一定要馬上用手機
上網發送即時動態。
5. 人們砍伐森林會對樹木造成
影響,對動物則完全沒有傷害。
6. 大萍有膨大的葉柄整株漂浮在
水中是常見的漂浮性水生植物
7. 所有水生動物為了在水中生活
都使用「肺」這個構造呼吸。
8. 為了使生物能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們應該把蝌蚪放到大海裡。
9. 調查生態池時應仔細觀察水域
類型水流快慢及生物種類
詳細記錄下來。
10. 荷花是挺水性植物它的特徵是
地下莖及葉柄中有許多中空
構造。
11. 岩縫中,也可能有生物生存。
12. 觀察生態池時要避免留下垃
13. 地震發生時,我們要做好「趴、
掩、穩」的動作。
二、 選擇題:(每題 3,共 30 )
1. 魚的鰓蓋和口為何會一開一合
的?
1呼吸 嚇跑敵人
控制游泳方向 尋找食物
2. 破壞
1清理住家附近的池塘
2將廚餘倒進河裡餵魚
3到高美濕地時不抓螃蟹
4翻閱書本認識水生生物。
3. 一個水域環境有退潮
我們可能可以在這裡發現什麼?
1
2
3鴕鳥
4荷花
4. 「風的作用」實驗中如何做
可以讓砂被搬得
1曬太陽
2搧風更用力些
3改變實驗盆的顏
4在砂堆上鋪滿石頭。
5. 哪項行為會破壞地表環境?
1在裸露的山坡地種植植物
2盡量不砍伐森林
3整治河川
4用水泥固定土壤。
6. 臺灣目前將地震震度分為幾個
等級?○
17
28 3 9 410
7. 恩恩想認識人造的水域環境
問下列哪個地點最為合適?
1水田
2大甲溪上游
3高美濕地
4日月潭。
8. 哪一種水生植物的葉柄較容
隨著水位高低而彎曲或伸展?
1睡蓮
2香蒲
3
4布袋蓮。
9. 在某種水生植物的葉面上滴水
結果如下圖哪項說法是錯誤的?
1一定是沉水性植
2葉面上可能有細
3葉面不易沾水
4可能是荷花的葉
10. 人們常利用岩石來蓋房子,主
要是因為岩石有什麼特徵?
1表面光滑
2鬆軟
3堅硬
4重量輕。
【背面仍有試題,請翻面繼續作答】
2
【圖片來源:https://m.facebook.com/fishshop1314/posts/1868460383241521/
【圖片來源:
康軒補充教材】
(不會的字可用注音,錯字不扣分)
三、 填填看:(每個答 2分,共 12 )
1. 請根據下圖內容作答:
(1)此次地震的震央在( )
(2)臺中市所測得的震度為( )
(3)臺灣使用「( )氏規模」來界定
地震震源所釋放的能量大小
(4)正式的地震報告是由( )
來發布的
2. 下圖為阿里國小生態池,請根據圖片
答問題:
(1)圖中的水生動物是用( )呼吸。
(2)圖中右上部分的水生植物最大特徵
葉子平貼、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
它是( )性水生植物。
四、 配合題:(每格 1分,共 19 )
1. 下圖是魚的三種身體構造,請將各種
構造的功能,用代號填入( )中。
.保護魚的身體
.使魚能在水中呼吸
.幫助魚運動和保持平衡
2. 岩石、砂、土壤對生物有哪些作用?
請打
( )(1)可做為動物棲息的地方
( )(2)可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
( )(3)對於水生生物沒有任何幫助
( )(4)提供人類生活所需的材料
( )(5)不會改變樣貌,不用重視
3. 哪些做法可以減低地震對我們的危害
降低生命財產的損失呢?請打
( ) (1)事先準備「緊急救生包」
( ) (2)留意房屋防震功能
( ) (3)地震時注意地震警報通知
( ) (4)重物放置在櫃子下方
( ) (5)到公共場所時留意逃生路線
( ) (6)地震後檢查家中水管、電線
4. 關於水生動物運動方式及身體構造的
敘述,正確的請
( ) (1)青蛙的後腳粗壯,用來跳躍
( ) (2)烏龜用腹足爬行
( ) (3)蝦用胸足和腹足運動
( ) (4)螺用鰓呼
( ) (5)蝌蚪擺動尾巴游泳
加分題:(2)
請寫出兩項避難逃生包中必備的物品:
1.
2.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