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戰後初期,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1解決失業問題 ○
2發展農業加工業 ○
3打壓
原有的地主 ○
4增加農業生產
( )16.
下列何者是臺灣在民國四十年代外銷的主力之一?○
1電腦 ○
2農產品 ○
3家電用品 ○
4鞋子
( )17.
臺灣的經濟成就是誰創造出來的?○
1總統 ○
2行政首長 ○
3臺灣全體人民 ○
4村、里長
( )18.
民國五、六十年代,政府設立了哪一種設施,以提供完善的投資環境,鼓勵國內外廠商設廠投資?
○
1加工出口區 ○
2軟體園區 ○
3國家級研究機構 ○
4生態保護園區
( )19.
十大建設的完成,使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同時也為我國帶來哪一項好處?○
1國民所得提高 ○
2都市房價飛漲
○
3簽訂鉅額貸款 ○
4平穩物價上漲的幅度
( )20.
民國六十九年,政府設立了哪一種園區來發展高科技產業?○
1高雄加工出口區 ○
2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3國家生
物科技研究 ○
4大里軟體科技園區
( )21.
臺灣在日治後期已開啟邁向民主的道路,是因為當時許多有識之士,積極爭取臺灣人民的權利,也因而促使
臺灣總督府開放下列哪一項選舉的部分名額?○
1保正 ○
2地方民意代表 ○
3臺灣總督 ○
4甲長
( )22.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需負責哪些事務?甲、維持治安 乙、協助人民爭取地方自治 丙、鎮壓抗日活動
丁、監視人民的舉動 ○
1甲乙丙 ○
2甲乙丁 ○
3甲丙丁 ○
4乙丙丁
( )23.
造成日治後期臺灣工業發展遭受嚴重挫折的原因是什麼?○
1自然資源過度開發 ○
2日本對外發動戰爭 ○
3發生
牡丹社事件 ○
4臺灣開港通商
( )24.
臺灣廠商自創下列何種產品的品牌,現已成為全球著名的代表品牌?○
1罐頭 ○
2自行車 ○
3鞋類 ○
4衣服
( )25.
對於日治時代的臺灣教育,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臺灣人積極爭取留學機會 ○
2日本人就讀公學校 ○
3 臺灣
公立臺中中學是今日臺中第二高級中學 ○
4學校教導四書五經
( )26.
民國六十年代,何地發生戰爭,油價大幅上漲,引發能源危機?
○
1南美地區 ○
2北美地區 ○
3東亞地區 ○
4西亞地區
( )27.
臺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描寫的是日治時代賽德克族原住民族在莫那魯道帶領下,發起的武
裝抗日行動,這個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什麼?○
1甲午戰爭 ○
2苗栗事件 ○
3西來庵事件 ○
4霧社事件
( )28.
九份、金瓜石兩地都是近年來臺灣熱門的旅遊景點,最早是以礦業小城出名,雖然曾經沒落,如今又因觀光
而興起。你知道這兩地最初是以開採哪一種礦產而崛起的嗎?○
1石油 ○
2黃金 ○
3大理石 ○
4岩鹽
( )29.
淨達想要了解日治時代總督府在臺灣推動的建設,他決定在網站上搜尋資料,下列哪一個關鍵字不符合他所
設定的條件?○
1基隆港 ○
2億載金城 ○
3下淡水溪鐵橋 ○
4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 )30.
下列哪些屬於十大建設中重工業的建設?甲、鐵路電氣化 乙、中國造船廠 丙、中正國際機場
丁、中國湯鐵公司 戊、石油化學工業 ○
1甲乙丙丁 ○
2乙丙丁戊 ○
3甲乙丁 ○
4乙丁戊
四、 題組題:請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每格 2分,共 16 分)
1. 「當消息傳來,臺灣人民十分悲憤,臺灣仕紳及官民擁立唐景崧為總統,在丘逢甲的提議下成立了這個組織,並制定
『藍地黃虎旗』國旗,年號為『永清』,首都為『臺北』。」
( )(1) 請問短文第一句話:「當消息傳來」,指的是什麼消息? ○
1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
2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
3清朝打敗鄭氏父子正式接收臺灣
( )(2) 成立臺灣民主國主要的目的為何?○
1阻止清廷和日本簽署馬關條約 ○
2讓臺灣成為清朝的殖民地 ○
3企圖阻
止日本佔領臺灣
( )(3) 臺灣民主國後來的發展為何?○
1各地義勇軍持續抵抗,成功達成目的 ○
2由於雙方武器兵力懸殊,最終宣
告失敗 ○
3由於美國協助,成功保住臺灣
2. 聽奶奶說,早期有些人認為女性腳小比較美觀,常有長輩用布纏緊女孩的腳掌,讓腳掌變形,不但很痛也不利行走。
後來,總督府推動婦女不再纏足,才逐漸改變這項傳統。
奶奶還說,現在我們使用的星期制,也是總督府引進的,除了規定星期日為休假日,還設有國定假日,讓民眾在工作
之餘,也有時間進行休閒活動。
( )(1) 從奶奶所描述的內容,可推論當時臺灣處於哪一個時代? ○
1荷 西 ○
2清朝 ○
3日治
( )(2) 總督府為了推動婦女不再纏足,還進行了「解放纏足慶祝儀式」,這樣的儀式具有什麼意涵?○
1舊有傳統
也有可能被改變 ○
2我們應該堅持舊有傳統 ○
3宣揚女性纏足的優良文化
( )(3) 下列哪一項較不可能是總督府提倡民眾進行的休閒活動?○
1公園休憩 ○
2音樂欣賞 ○
3電玩競賽
3. 「……以中華民族做日本國民的臺灣人,應具有做日華親善的橋樑的使命,由臺灣人行駛這個使命,東洋的和平才能
確保,世界人類的幸福才能完成。但是負有極大使命的臺灣人,現在換著可憐的病症,而無力可為。這個病是知識的
營養不良症。」
( )(1) 「……但是負有極大使命的臺灣人,現在換著可憐的病症……」 ○
1羅福星 ○
2蔣渭水 ○
3莫那魯道
( )(2) 從上述這一段短文中推論,為了改變臺灣人的現況,下列何者較不可能會是作者採取的行動?○
1開辦報
紙雜誌 ○
2演講 ○
3武力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