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大同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11.26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1-18,离现在 4 34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大同國民中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歷史科試 七年級 班座號: 姓名:
一、 單選題(一題 2)
1. 1636
2
月,28
名來自臺灣西南部平原的原住民部落代
表,因受統治當局召集在某地聚會。會中,統治者授予旗
幟、黑絨禮袍,還送了嵌著銀杖頭的籐杖,象徵他們的地
位與權威。這個統治當局,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西班牙 ()荷蘭 ()鄭氏政權 ()日本幕府。
2. 臺灣開港後,英國曾在打狗設立哪一組織或機關,來處理
通商、外交等事務,並在旁邊加蓋官邸,作為居住及接待
使節賓客的場所?
()領事館 ()公行 ()教堂 ()洋行。
3. 清朝建立初期,對西部陸疆積極進取,而海疆政策則大不
相同,關於其海疆政策何者錯誤
()著重於禁與防
()不准外國商船前來貿易
()貿易只能在特定港口進行
()對台灣實施防臺而治台的政策。
4. 附圖呈現某一歷史事件前後,清朝治臺措施的差異。從圖
中內容判斷,此一事件應是下列何者?
()英法聯軍()清法戰爭()鴉片戰爭()牡丹社事件。
5. 臺南安平的一級古蹟「億載金城」,是清帝國在牡丹社事
件時,為了防日軍侵略而在安平所修建的炮臺。請問:今
日在此處可看到何人的銅像,以紀念當時史事?
()施琅 ()沈葆楨 ()邵友濂 ()劉銘傳。
6. 大同國中校外教學到宜蘭的羅東運動公園觀光,當地風景
優美,景色如畫。請問:此地在清嘉慶年間曾設立下列哪
一行政區?
()諸羅縣 ()淡水廳 ()彰化縣 ()噶瑪蘭廳。
7. 日軍侵臺時,清廷派沈葆楨來臺善後,沈葆楨建議清廷派
某省的巡撫冬、春駐臺,依當時的行政區劃,應由何省的
巡撫負責駐臺?
()浙江省 ()廣東省 ()廣西省 ()福建省。
8. 清聖祖康熙
22
年,清廷派何人進取臺灣,結束鄭氏王朝
在臺灣的統治,並於康熙
23
年納臺灣入中國版圖?
()施琅 ()李旦 ()沈有容 ()顏思齊。
9. 睿璞於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時來到臺北發展,以下是他在
臺北的生活情景,其中何者符合史實? ()乘坐火車至
高雄遊歷 ()在基隆參觀億載金城炮臺 ()聽到日本
出兵攻打牡丹社的消息 ()到郵政總局寄家書回家。
10. 格宇是個生活在嘉慶年間努力賺錢打拼養活妻小的福建人
()他想到臺灣打拼卻無法攜帶妻兒,忍痛將妻兒託給
鄰人照顧後,隻身前往臺灣,()遇上無良中間人差點溺
死在臺灣海峽。好不容易自行脫困游上岸卻捲入()朱一
貴事件,被官府逮捕入獄,還好發現是誤會一場而被釋放
()格宇最後與同鄉一起開墾今天臺北盆地地區田地。
以上是某一歷史小說內容,其中阿治的哪一遭遇不符合史
實?
() () () ()丁。
11. 在基隆二沙灣炮臺的城門上題有「海門天險」四字,依稀
可見當日的雄風。請問:這座古蹟可見證哪個國家進犯臺
灣的歷史?
()日本 ()法國 ()荷蘭 ()英國。
12. 有關臺灣歷史上所發展出來的「新港文書」之內容背景,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僅用於
17
世紀,是荷蘭人與平埔族訂立土地契約時所
用文件
()盛行於
18
世紀,是平埔族專用來記錄宗教祭儀
()
19
世紀,仍有漢人與平埔族以此文字訂立土地契約
()
17
世紀,荷蘭人教導平埔族使用荷蘭文字來記載重要
事項。
13. 台灣建省後,行政中心首先設在何處?
()台北 ()台中 ()台南 ()高雄。
14. 郁婷在圖書館查詢資料時,發現一幅描繪
17
世紀臺灣原
住民使用火槍狩獵的圖(如附圖)。請問:圖中原住民使
用的槍枝主要來源最可能為何?
()自行發明與製造 ()劫掠中國沿海
()與海商貿易取得 ()西方傳教士贈送。
15. 韡承是福州人,他搭船抵淡水,進臺北府城,接獲公司電
報,告以公司要務,急須返閩。請問:此情形在何時才可
能發生?
()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前 ()沈葆楨治臺時期
()清法戰爭前 ()臺灣建省後。
16. 附圖是一位在臺灣中部開墾的漢人經歷,他所經歷的改變
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響?
()朱一貴事件 ()林爽文事件
()戴潮春事件 ()郭懷一事件。
17. 今日許多原住民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主要是受到哪兩個
國家曾占領臺灣並傳播信仰的影響?
()西班牙、荷蘭 ()英國、法國
()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荷蘭。
18. 有關清廷頒布的「渡臺禁令」,下列敘述何者符合史實?
()除配偶外,規定禁止攜帶男眷
()禁令執行常時寬時嚴,移民偷渡情形仍普遍
()渡臺證照規定結婚者才能來臺
()女子不需要申請渡臺證照,就可移民來臺。
2
19. 清帝國早期,為避免漢人與原住民間發生衝突,清廷採用
何種方式來處理?
()積極處理兩者間的糾紛
()畫定番界,禁止漢人進入原住民地區開墾
()禁止原住民進入漢人地區
()開山撫番,同化原住民。
20. 清康熙年間,漢人移民到今雲林、彰化一帶拓墾,其相關
事務應屬於哪一行政單位所管轄?
()臺灣府 ()臺灣縣 ()諸羅縣 ()鳳山縣。
21. 臺中市有一所小學名為「土牛國小」,關於「土牛」的名
稱是在清朝統治時期出現的,其敘述何者正確?
()在清帝國時期是漢番交界之地
()是漢人渡海移民來臺的第一個據點
()是鄭氏時期政府發給農具、牛隻,鼓勵開墾之處
()是高山族狩獵的地區。
22. 品翰參觀文物展時看到一塊解說牌,部分內容如附圖。請
問:這段文字應該是描述下列何人的建設成果?
()沈葆楨 ()邵友濂 ()施琅 ()劉銘傳。
23. 荷蘭東印度公司利用「以番制番」政策加強地方控制,陸
續征服臺灣南部原住民,最為著名的代表事件為發生在
1635 年的哪件事?
(A)大肚王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麻豆社事件 (D)郭懷一事件。
24. 承上題,17
世紀西拉雅族規模最大的部落,遭到軍隊強力
鎮壓後,與荷蘭人簽署條約,以下條約內容何者錯誤
(A)該社原住民不再與荷蘭人及其盟友對抗。
(B)作戰時要與荷蘭人並肩作戰。
(C)不得干擾收購鹿皮的日本人,並讓他們自由通行。
(D)部落長老若被召喚,須至熱蘭遮城聆聽政令。
25. 台灣開港通商後,有一歐洲人決定來台發展貿易,打算在
台灣剛核定開放的四個港口中,選一處地點來設立貿易公
司,下列何者不是他選擇的地點?
()基隆 ()淡水 ()鹿港 ()安平。
26. 宜芸與紫君討論某一段臺灣歷史──宜芸:「此事的起因
是這個國家以人民被臺灣原住民殺害為藉口,派兵攻打臺
灣。」紫君:「清廷最大失策是承認這個國家的出兵行為
是『保民義舉』。」他們是討論下列何者?
()清法戰爭 ()甲午戰爭
()鴉片戰爭 ()牡丹社事件。
27. 清朝末年的幾場對外戰爭,對於臺灣歷史發展頗具影響。
下列配對,何者錯誤
(A)日軍犯臺→廢除進入番界禁令
(B)清法戰爭→臺灣設省
(C)清法戰爭→廢除渡臺禁令
(D)英法聯軍→臺灣開港通商。
28. 林敏在收集臺灣史料時,發現一幅清帝國時臺灣的古地圖
,從圖中看到臺灣府及三縣的建置,由此可知這是始於下
列哪一個時期的地圖?
()康熙年間 ()雍正年間
()乾隆年間 ()嘉慶年間。
29. 士鈞是清雍正年間的漳州人,若他想要到臺灣開墾田地,
依當時政府規定,他須具備何種條件?
()在臺灣有親戚 ()已婚且育有子女
()提出開墾計畫書 ()需有渡臺證照。
30. ()施琅攻臺 ()牡丹社事件 ()清法戰爭()臺灣開港
通商()臺灣建省。有關上述臺灣歷史大事,若按照先後
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甲乙丙丁戊 ()乙丙丁戊甲
()乙丁丙甲戊 ()甲丁乙丙戊。
31. 宜靜是一位原住民,生活在 17 世紀初的北台灣,以下何
不可能是他的生活經歷?
(A)偶而跟海商貿易交換物資 (B)以漁獵、游耕維生
(C)負責轉賣鹿皮到歐洲 (D)田野間追捕野鹿
32. 根據史料記載:「臺灣一種無宅無妻子,不士不農,不工
不賣,不負載道路,俗指謂羅漢腳。」 請問:羅漢腳形
成的原因與下列何種政策有關?
(A)海禁政策 (B)渡臺禁令 (C)劃界封山 (D)寓兵於農
33. 現今屏東縣車城鄉的「石門古戰場」,以及恆春縣城城門
,均為清帝國統治時期抵抗何國侵略臺灣所遺留的史蹟?
()日本 ()英國 ()美國 ()法國。
34. 「在 1652 年,臺灣南部一位頗負聲望的社會領袖,向漢
人民眾說道:『臺灣以前是個蠻荒之島,幸好有我們漢人
的農業開墾。如今紅毛喧賓奪主,據地為有並且橫徵暴斂
,逼我們走上絕路,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奮起一戰。』於
是議決起事。」請問這位社會領袖是?
()李旦 ()郭懷一 ()沈有容 ()鄭成功。
35. 在國際法當中,將「未成為國家的部落集團居住之地」視
為「無主地」,十七世紀時的臺灣即在此原則下被認定是
「無主地」,可以直接被合法占有。但事實上,當時的臺
灣中部已有近似於王國的跨部落聯盟組織,一直是荷蘭人
與鄭氏政權想要控制全臺的阻礙。請問:上述的部落聯盟
指的是下列何者?
(A)大肚王國 (B)馬賽王國
(C)新港王國 (D)卑南王國。
36. 從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隨著來臺開墾的民眾日益增多,
臺灣各地也陸續有人們耕作、貿易的足跡。請問:臺灣的
土地開發是以哪一走向為主?
(A)由南而北,由東而西 (B)由北而南,由東而西
(C)由南而北,由西而東 (D)由北而南,由西而東。
37. 清朝統治初期,出現台灣棄留論的爭議,後清朝決定保留
台灣的原因是基於台灣何種地位的重要性?
()經濟 ()交通 ()戰略 ()政治。
3
二、題組(一題 2)
()17
世紀時,甘治士為第一位來臺傳教的神職人員,活動
範圍大致上和當時雇用他的政權勢力範圍相符。他寫下《臺灣
略記》紀錄來臺一年半的所見所聞,並用羅馬拼音寫出平埔族
語的祈禱文和辭典。請問:
38. 甘治士是屬於哪一個外來政權的傳教士?
()西班牙 ()荷蘭 ()日本 ()明朝。
39. 甘治士傳教的原住民族是下列何者?
()泰雅族 ()噶瑪蘭族 ()凱達格蘭族 ()西拉雅族。
40. 甘治士所使用的羅馬拼音文字,後來大部分出現在哪種與
原住民相關史料上?
()土地契約 ()信件 ()借據 ()書籍。
()清帝國統治臺灣時期曾流傳一句俗諺「三年一小反,五年
一大亂」,可知台灣社會治安不穩,也因此爆發三次大規模的
民變。請問:
41. 康熙年間的哪一次民變曾攻陷臺灣府城,清帝國文武官員
紛紛逃往澎湖?
()林爽文事件 ()朱一貴事件
()郭懷一事件 ()戴潮春事件。
42. 乾隆年間的哪一次民變規模最大?
()林爽文事件 ()朱一貴事件
()郭懷一事件 ()戴潮春事件。
43. 同治年間發生哪一民變?
()林爽文事件 ()朱一貴事件
()郭懷一事件 ()戴潮春事件。
()請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清代《番俗六考》
「沙轆(今臺中市沙鹿區的舊稱)番,原有數百人
,為最盛,後為劉國軒(鄭氏將領)殺戮殆盡,只餘六
人,潛匿海口。」
資料二:清代郁永河《裨海紀遊》
「鄭氏繼至,立法尤嚴,誅夷不遺妻子……。今大
肚、牛罵(今臺中市清水區的舊稱)、大甲、竹塹(今
新竹地區的舊稱)諸社,林莽荒穢不見一人……。」
44. 以上這兩段資料都將臺灣部分原住民處境差與人口銳減的
責任歸咎於何者?
()荷蘭人()鄭氏政權()西班牙人()清帝國官員。
45. 此政策的實施,後來使哪個原住民部落衰微?
()大肚王國 ()麻豆社 ()新港社 ()大雞籠社。
()某位學者指出近代初期北臺灣原住民具有商業性格,並歸
納為以下特點:「他們懂得計算、富有語言能力、善於操舟航
行於近海,進而漸有貨幣交易的商業行為;扮演漢人和原住民
之間的貿易中間人。」請問:
46. 上文中提到的原住民,應該是下列何者?
()西拉雅族 ()賽夏族 ()馬賽人 ()噶瑪蘭族。
47. 若想找到上文中的這群原住民生活過的痕跡,下列哪個地
區最有可能?
()基隆()台中()台南()高雄。
()清帝國在接連對外戰爭失利以後,認為應該要學習西方長
處,才能扭轉劣勢,因而開始推動西化改革運動,這波改革的
風潮也影響到當時的臺灣。
48. 此西化改革改革運動是?
()自強運動 ()明治維新 ()百日維新 ()立憲運動
49. 臺灣在哪一場戰爭後開始開港通商?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之役
()牡丹社事件 ()清法戰爭。
50. 這波改革的風潮也帶動了臺灣官員的近代化建設,其中
包含下列哪項?
()修築炮臺 ()購置輪船 ()修築鐵路 ()設立洋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