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福豐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75.09 KB
頁數
11
作者
Teach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9-28,离现在 4 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福豐國中108學年度 一學期 七年級 歷史科 第二次段考試卷
一、單選題(1~20:2分;第21~40:3) 劃錯卡扣段考分數3 !
( )1. 小愷跟家人參加草嶺古道的菅芒花季活動,在古道的末端,赫然發現有一座墳墓,是歷史課上過
,帶領漢人進入宜蘭開墾,被稱為「開蘭第一人」的墳墓,請問這個人是? (A)吳沙 (B)朱一貴
(C)林爽文 (D)沈葆楨。
( )2. 臺灣建省後有一個的行政區劃-「直隸州」這樣的行政區請問此行政區的目的是為了加強
臺灣何處人民的管理? (A)北部 (B)中部 (C)東部 (D)南部
( )3. 歷史老師要求同學以西班牙人來臺與原住民接觸的史事或現象為主題,蒐集資料撰寫報告。下列
何者最可能是此報告的內容? (A)新港社與地方會議 (B)基督教信仰與傳播 (C)大肚王反抗
事件 (D)與馬賽人的合作。
( )4. 鄭氏在臺時期,來臺漢人日漸增加,也帶入漢人精緻農耕的技術,原住民也開始學習到此項農耕
技術如果想看到原住民從事水稻農業的圖畫可參閱下列哪一本書籍? (A)《新港文書》 (B)
《熱蘭遮城日誌 (C)《番社采風圖》 (D)聖經》。
( )5. 清廷為了防止臺灣再度成為反清基地,頒布渡臺禁令,對臺灣社會造成不少影響。關於這些影響
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造成臺灣社會女多男少 (B)仍有許多漢人會選擇偷渡來臺 (C)
灣社會發生反抗政府的事件 (D)羅漢腳造成社會治安的問題。
( )6. 清帝國意識到交通的重要性,進行一連串的建設和措施。下列關於交通建設的敘述,何者錯誤
(A)設立郵政總局 (B)興築聯絡東部的道路 (C)在臺灣各地架設電報線 (D)引進火車,連絡
北到高雄的交通
( )7. 右圖17 世紀在台南一帶的原住民所閱讀的聖經內頁包括兩種文字對照關於這本特別聖經及
其所使用的文字,下列解讀何者正確?
(A)荷蘭人離台後,此文字逐漸失傳,再無人使用
(B)圖中所使用的兩種文字,分別是英文與新港文
(C)右方文字是荷蘭人為傳播天主教給西拉雅族人而創造
(D)其中的原住民文字,是台灣最早被寫成文字的原住民語
( )8. 老王是康熙時期,居住在現今屏東一帶的居民,他飼養的豬仔被偷了,無肉不歡的他覺得非常驚
慌,想要立刻報官處理。請問他應該去找哪位長官主持公道? (A)彰化縣知縣 (B)鳳山縣知
(C)臺灣縣知州 (D)諸羅縣知州。
( )9. 經歷事件之後,「某人」深覺臺灣應被積極整頓調整行政區劃以平衡南北地位的失調;此外,
奏請改善前山後山的阻隔並有計畫使番民漢化查番戶設漢學修道路請問「某人」是? (
)施琅 ()沈葆楨 ()劉銘傳 ()沙。
( )10. 右圖為臺灣史上行政區劃圖的演變。
甲圖轉變為乙圖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關係最為密切?
(A)漢人開墾蛤仔 (B)牡丹社事件
(C)朱一貴事件 (D)林爽文事變
2
( )11. 右圖為清朝收復臺灣後朝中的甲乙和丙官員為了臺
灣問題的爭論內容,請問何者為非 (A)此時期應為
康熙主政時期 (B)結論為將臺灣納入版圖,以確保東
南沿海安全 (C)丙官員很可能是力保台灣納入版圖的
施琅 (D)討論完畢在臺灣建設砲台與電報線,加強臺
灣防務
( )12. 自清朝統治臺灣以來,漢人絡繹不絕的移民至臺灣,最主要多來自中國的哪些省份? (A)福建、
廣東(B)廣東、廣西 (C)浙江、福建 (D)江蘇、浙江
( )13. 日治時期著名學者伊能嘉矩曾深入研究臺灣歷史他認為荷蘭人治臺時期在文化方面頗有成就
他所指的應該是哪項成就? (A)鼓吹漢人與原住民通婚 (B)使漢人普遍信仰基督 (C)
化漢人成為荷蘭人的一份子 (D)以羅馬拼音拼寫原住民語言。
( )14. 林小如在一本講述臺灣歷史書籍的「關鍵詞彙」中看見「牡丹社」「億載金城」「開山撫番」
請問她閱讀的章節最可能的名稱為何? (A)外力衝擊與清廷回應 (B)鄭氏治臺與原住民族 (C)
開港通商與國際貿易 (D)清領前期的消極治
( )15. 小燕跟同學聊天的時候,表明自己國小就讀過『土牛國小』被同學取笑,不服氣的小燕說到,我
的國小校名可是臺灣歷史的一個重要的過程請問這個名稱的由來? (A)清政府為紀念牛在臺灣的
重要性,用泥土做成牛,以示對牛的感恩 (B)荷蘭人引進黃牛,而清政府為了農業發展,在臺灣
飼養本土的牛叫「土牛」 (C)用來區別漢人與原住民的生活區塊阻隔的界線 (D)為推廣文教,
清政府將目不識丁的人稱為「土牛」,設學院教之。
( )16. 清帝國時期的臺灣,發生了一些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有()臺灣建省 ()興建鐵路 ()開港
通商 ()廢除渡臺禁令。下列哪一個是依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正確選項 (A)丙丁甲乙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乙丁丙甲
( )17. 小佑看完了「投名狀」之後,對於影片中帥氣有型的金城武,喜歡不已,認真去查閱金城武的資
料發現其姓氏金城原來是沖繩的大姓父親刻意將名字取為武是取用武士的筆劃 11 來代
表金城武出生的 11 然而沖繩本為古琉球王國,後成為日本的屬地應與何歷史事件相關? (A)
朱一貴事變 (B)林爽文事變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 )18. 是某一時期臺灣男女人口比例分布
從表格中人口分布情況可以呼應到哪
一臺灣的俗諺?
(A)六死三留一回頭
(B)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C)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拜
(D)過番剩一半,過臺灣沒得看。
( )19. 承上題,會呈現這樣的人口分布狀態,主要與哪一事件有關? (A)推動劃界封山 (B)頒布渡臺禁
(C)開放開港通商 (D)促進臺灣貿易轉口站。
戶數
人口
總數
60
人數
16-59
人數
15
人數
合計
79
257
250
256
1
1
甲: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
損。
乙:人口稀少,財賦無多,若派兵守之,
徒浪費糧食。
丙:或為荷蘭人再據,沿海諸省難保安然
無事。
3
( )20. 小蓉陪媽媽看「唐山過台灣之清領前期」的歷史劇,但有好好上課的小蓉發現劇情內容有誤,
問下列情節安排何者錯誤 (A)康熙皇帝接納大臣的建議將臺灣設置一府三縣分別為臺灣
府、彰化縣、臺灣縣與諸羅縣 (B)為了避免漢原衝突,從設立界碑到挖溝推土來防止漢人越界
(C)早期臺灣社會出現了很多遊民,造成村里間治安不良的困擾 (D)因為法規的限制,造成很
人藉由偷渡的管道來臺
( )21. 西元 2019 年適逢○○戰爭 135 週年,淡水海關碼頭設有「○○戰爭滬尾之役體驗館」,參觀者可
以變身成搶灘登陸的外國士兵,要在高科技雷射感應下突破茂密叢林與難以動彈的泥沼;可以
化身挑石士兵,挑戰用載滿石頭的大船阻擋外國軍艦入港。若廷廷老師熱情參加此系列的主題活
動,她最可能會有什麼樣的體驗? (A)觀看扮成日隊伍的行進與操練 (B)與清軍將領沈葆楨
的裝置藝術拍照打卡 (C)欣賞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 (D)觀賞史詩劇─決戰越南 1884
( )22. 住在嘉義縣的吳小弦是一位奮發向上的青年,立志用功讀書以光耀門楣,他參加科舉時,再也不
像以前一樣,遠赴福建省,而是留在臺灣省的省應考即可,請問,吳小弦最有可能是哪個皇
帝在位時的讀書人? (A)嘉慶17 (B)雍正5 (C)同治13 (D)光緒11年。
( )23. 阿娟在翻閱『臺灣鐵道歷史』時,看到一首詩描述當時情境(如右)
詩中的稻津即為大稻埕,詩文的意思是只用一個上午火車就能從新竹
抵達臺北,請問會有這麼便利的交通,應歸功於誰的規劃?
()林爽文 ()劉銘傳
()施琅 ()沈葆楨
( )24. 老麥是清朝時期專門承辦偷渡生意的「偷渡達人」他曾數百次帶人從中國大陸偷渡來台但近年
來生意一落千丈,想以偷渡方式來臺的人越來越少,還有人跟他說政府鼓勵漢人來台,使他相當
懊惱。請問他的顧客大幅減少和誰最為有關係? (A)沈葆楨 (B)林爽文 (C)施琅 (D)劉銘傳。
( )25. 這是臺灣某時期設立於麻豆社蕭壠社等地的官方學校教學情形「……就學兒童年齡從十歲到十
三、四歲,學校教授他們羅馬字母的讀法及寫法,讓他們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並傳授學
生宗教祈禱文及教義等」。以下關於上文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上述的官方學校在臺灣
直開設到晚清,有助於當地百姓文化的提升 (B)學校的宗教教學所傳播的宗教為天主教 (C)
文中提及「……讓他們用羅馬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該語言為西拉雅族語 (D)上述提及的文
通行全臺灣,直到 19 世紀前期,仍可在土地契約中見到。
( )26. 小君以圖畫複習歷史以加深印象(右圖)請問這幅圖最有可能是說明下列何
人的政績? (A)沈葆楨 (B)劉銘傳 (C)康熙 (D)施琅。
( )27. 如何在促進花東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使得「蘇花高速公路」修建與否引發社
會兩極的討論。請問,回顧臺灣歷史中,率先在臺北中南修築三條通往後山道路的,是下列何人
? (A)沈葆楨 (B)施琅 (C)光緒 (D)劉銘傳
新竹抵稻津,辰發午即
嚴似費長房,符術能縮地
旋轉任自如,水氣通火氣
水火交相用,繫易占既濟
逐電訊追風,敏捷勝奔馳
舉重有若輕 ,便捷兼爽利
4
( )28. 小瓊蒐集「大肚王」的相關資料時,發現荷治時期要求大肚王來開地方會議,鄭成功的軍隊曾為
了「屯墾」入侵大肚社的領土,與大肚社人開戰;直到鄭經時期,鄭家將領劉國軒也曾入侵大肚
番王轄下沙轆社,並放火燒村社,僅少數社民逃到埔里。請問,下列哪項敘述對這些資料的解讀
不正確 (A)漢人拓墾過程中侵奪原住民土地才激起多次原住民抗官事件 (B)漢人逐漸壓
到原住民的生活空間 (C)原住民面對外來政權的統治都只有對抗與戰爭沒有合作的情況 (D)
不論是荷蘭人或者漢人等外來政權入主臺灣,皆改變了原住民原有的生活模式。
( )29. 2006 12 26 日晚上,屏東縣恆春發生芮氏規模 67的地震,為恆春地區百年來最大的地
震。據報紙記載「被內政部列為二級古蹟的屏東縣恆春古城在大地震中多處受損,其中南門城樓
的屋簷部分倒塌請你根據臺灣歷史發展來判斷「恆春古城」的出現代表什麼意義? (A)日軍
侵臺各地興築城牆保護軍民 (B)漢人與原住民發生衝突阻止原住民入侵 (C)臺灣建省後積
極建設,各地修築砲臺城牆 (D)法國企圖進占臺灣,各地修築城牆保護百姓
( )30. 清朝某位皇帝在位六十年,他回顧其戰功彪炳的一生,平定十件了不起的戰役和亂事,自傲其豐
功偉業為「十全武功」,自號「十全老人」其中「十全武功」之一 「平定臺灣最大規模的民
變」,諸羅縣的縣民在此場民變中,還幫助清朝平亂有功,因此賜名「嘉義」。上述的皇帝及被
平定的民變為下列何者? (A)康熙皇帝,朱一貴事件 (B)雍正皇帝,郭懷一事件 (C)乾隆皇帝
,林爽文事件 (D)同治皇帝,牡丹社事件
( )31. 荷蘭人為了有效掌控原住民部落,有些重要的措施與手段,請問下列何者錯誤? (A)荷蘭長官會
定期召開地方會議,確認各部落狀況 (B)理部落的方式,採取授權給各社長老,管理部落的權
(C)長老的工作包括宣達政令、調節糾紛與報告轄區狀況 (D)對於反抗最激烈的新港社強力鎮
壓,迫其投降
( )32. 小明無聊翻看台灣古地圖圖集,看到臺灣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劃地圖,其中一頁介紹
右圖中的丁區域,是臺灣最晚設官管理的地區,請問於何事件之後,區域才正
式設官管理?(A)中法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朱一貴事件。
( )33. 十七世紀陳第所寫的東番記,文中記載「他們會將吃剩的鹿肉曬乾,做成臘肉。並且剖開鹿的腸
胃,取出鹿剛吃下去但尚未消化完畢的青草,稱為百草膏。東番人覺得百草膏是人間美味,百吃
不膩但漢人看見時覺得噁心而嘔吐,文中記載的東番人指的就是臺灣的原住民而我們對
於鹿與原住民的生活,可以有什麼樣的認識? (A)原住民早期以游耕、漁獵維生,鹿是他們很
要的獵物 (B)荷治時期荷蘭人主導以布匹等物資向原住民收購鹿皮,再轉賣給漢人 (C)鹿皮
為主要貿易商品後住民一直大量培育鹿隻以獲取商貿利益 (D)在國際競逐時期鹿皮就是很
重要的外銷商品,主要外銷給美國
( )34. 嚕嚕複習臺灣歷史時看到兩張行政區劃地圖的比較表格
(右圖) 請問: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主要跟哪一事件有關?
(A)牡丹社事件 (B)林爽文事變
(C)朱一貴事變 (D)法戰爭
5
( )35. 小仁是劉銘傳擔任巡撫時期的臺灣漢人,請問他可能會有何種生活經驗?(甲)到郵局買郵票寄
(乙)打電報給在福州的朋友(丙)坐火車到台南找朋友(丁)將中國大陸的妻兒接來台灣戊)
去西學堂學習外語課程。(A)甲乙丁戊ˉ(B)甲乙丙丁ˉ(C)乙丙丁戊ˉ(D)丙丁戊。
( )36. 為保存珍貴的歷史,今日臺灣各地均有依歷史價值而設立的第一、二、三級國定與縣市地方訂定
的古蹟。請問以下古蹟、時代與所在縣市位置的配合,何者正確?
()安平古堡-清領前期-台北
()紅毛城-國際競逐時期-基隆
()億載金城-沈葆楨治臺時期-台南
()獅球嶺隧道-劉銘傳治臺時-台中。
( )37. 福豐公司計畫到澎湖員工旅遊,因此查詢相關的歷史資料,請問以下資訊中,哪一條是有缺誤
? ()清領時期在嘉慶皇帝時期將澎湖設廳管理 ()清法戰爭時期,戰火波及到澎湖 ()
明朝時為防禦海盜猖獗將澎湖駐兵加強防守 ()澎湖的天后宮內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
麻郎」石碑,記錄著擊退荷蘭人的英勇事蹟
( )38. 西班牙人曾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帶的馬賽人留下相關紀錄。請問紀錄中不會出現以下哪項敘述?
(A)馬賽人善於操舟往來各地貿易 (B)馬賽人提供漢人鹽、布、鐵器等商品,以交換日常生活
所需 (C)馬賽人曾協助西班牙人前往東部探採黃金 (D)馬賽人語言能力佳,能與漢人溝通。
( )39. 清領前期某份官方的報告「統計臺灣只有臺灣府城所屬的地區有夫妻子女等家庭關係
他諸羅縣、彰化縣以上一直到淡水廳,統計婦女不及數百人,而在臺數十萬無父母、妻子之人,
並無相維繫之情,欲其無事也難矣。」請問:此種男女比例失衡的現象,在哪一件事之後才
獲得大幅的改善? (A)林爽文事件 (B)英法聯軍 (C)法戰爭 (D)丹社事件。
( )40. 右圖的臺灣人口分佈圖,請問就你所理解的歷史背景,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的發展是由西向東
(B)人口分布擴張到蛤仔難,是嘉慶年間設廳管理
(C)會增加到東北部的行政區劃,主要是沈葆楨的規劃
(D)從人口分布圖已跨到山區邊緣或進入山區,可以得知漢人
越界開墾狀況不斷。
(考題到此結束,請仔細檢)
6
( )41. 人口分布會擴張到圖中蛤仔難的地方,與哪一人物最相關? (A)施琅 (B)朱一貴 (C)林爽文 (D)
吳沙。
( )42. 政府也因應漢人的擴張的範圍增加行政轄區管理請問哪一個行政轄區設立的時間應該最晚? (A)
淡水廳 (B)澎湖廳 (C)噶瑪蘭廳 (D)嘉義縣
( )43. 臺灣人口分部主要是由西向東,請問何時期開始西部平原已趨飽和,讓漢人轉往東部發展?
( )44. 「少年哪無一次憨路邊哪有有應公」「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尪王沒頭殼聖公沒手骨」
「仙拚仙拚死猴齊天」根據上述清領時期的臺灣諺語推斷與下列何種歷史事件密切相關? (A)
郭懷一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7
( )45. 現在位於臺北市的國家級古蹟北門、東門、西門、小南門,是清朝時期臺北府城的城門。請
哪一位清朝大臣奏請興建臺北府城? (A)施琅 (B)沈葆楨 (C)丁日昌 (D)劉銘傳
( )46. 右圖的地圖是臺灣清領時期人口分佈圖,如果從人口分布居住的情況看來,
此時最有可能是在何時期?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慶。
( )47. 小志整理 16 17 世紀原住民因與外來者接觸,而產生的影響,但蒐集不完全,筆記多有錯誤。
請問下列何項是正確的? (A)受到荷蘭人影原住民信奉伊斯蘭教 (B)協助鄭氏貿易發
原住民主要經濟活動為狩獵 (C)漢人鼓勵原住民以游耕的方式進行耕 (D)北部原住民的話
裡,留存了西班牙語彙。
( )48. 莎韻
17
世紀生活在今日臺南地區的原住民女孩小時候她跟著家人獵鹿即使有耕種幾年後
也會放棄舊耕地換成一塊新耕地但等到她年老時鹿已不復見也只會固定耕地不遷移了請問
由莎韻從小到老的經歷來看,造成這種轉變最大的原因為何? (A)嚴禁原住民獵捕鹿 (B)鹿的
取得以改為飼育 (C)原住民轉以商貿為主 (D)外來政權鼓勵漢人拓墾土地。
( )49. 劉銘傳治臺期間曾積極建設臺灣請問當時住在臺北的居民可能會有怎樣的生活經驗?A)搭
火車到高雄遊玩B目睹蔗糖大量由淡水港出口C打電報給中國大陸福州的親友D參觀日本
人設立的『大日本琉球藩民 54 名』紀念碑。
( )50. 臺灣原住民由於沒有文字因此曾經很長的時間使用「新港文書」為契約書文字請問「新港文」
的產生,原來是作為何種目的? (A)經濟 (B)宗教 (C)國防 (D)治。
8
( )51.
( )52. 下文為屏東縣文化局對車城鄉某處
:請問:古蹟介紹
因颱風漂流至恆春八瑤灣的
,指的應該是哪一地居民? (A)
朝鮮 (B)呂宋 (C)琉球 (D)麻六
甲。
( )53. 清領時期有一首詩描述臺灣平埔族孩童接受教育後的情況:「鵝筒慣寫紅夷字,鴃舌能通聖賢書
何物兒童真拔俗琅琅音韻誦關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紅夷字」是指西班牙人教原
住民以羅馬拼音的方式寫成的字 (B)「聖賢書」指的是《聖經》 (C)社學教育的成果使平埔
孩童能背誦漢人詩詞 (D)平埔族子弟熱衷進入儒學就讀以考取功名。
( )54.
( )55. 北臺灣的馬賽人通曉漢語並會使用貨幣17
世紀初扮演漢人與其他原住民交易的中間人請問
關於馬賽人的敘述何者正確? (A)人員多來自於麻豆社 (B)種植甘蔗與漢人交易 (C)是凱達
格蘭族的支系 (D)曾協助荷蘭平定郭懷一。
( )56. 面對外來政權,有些原住民選擇合作,有些選擇對抗,有些則是被迫臣服。請問:關於南臺灣麻
………此墓起源於清同 10 年(西元 1871 年)因颱風漂流
至恆春八瑤灣的藩民,由於溝通不良,五十四人被當地排灣
族人殺害,被殺害者屍首由楊友旺及客籍張眉婆、林碰獅等
人以一塚安葬於統埔村落邊沿,後來日本政府藉此事在同治
13 年發動「牡丹社事件」後日方以此立碑日本殖台時期
還會定期撥款要求地方針對此墓定期祭拜維護……
9
豆社的敘述何者正確? (A)以大肚地區為中心 (B)協助郭懷一對抗統治者 (C)多次與西班牙
人發生衝突 (D)可能是西拉雅族。
( )57. 曉佳觀賞「大肚王國奇遇記」歌舞劇請問下列何者可能是她在劇中觀賞到的劇情? (A)大肚
王接受西班牙人的冊封 (B)大肚王曾遭遇鄭氏軍隊的鎮壓 (C)大肚王征服臺北盆地 (D)大肚
王曾擊潰荷蘭軍隊。
( )58. 荷蘭人佔領台灣時曾說到:「我們是為了胡椒與解救靈魂而來」,從此話可以推敲出歐洲東來目
的無外乎是傳教與貿易,
( )59. 下列為某兩位歷史人物的對話,請閱讀後回答問題:
甲:「……臺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化,肆行騷擾,濱海居民迄無寧日,故興師進
剿。即臺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海賊乃疥癬之疾,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
得無所損。……」
乙:「中國東南形勢在海而不在陸。……臺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屏蔽,棄之則不歸番、不歸
賊,而必歸荷蘭,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據形勢膏沃為巢穴,是藉寇兵而資盜糧。……棄之必釀成
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
甲:「臺灣棄取,所關甚大。……棄而不守,尤為不可。」
(1)依照上述這段對話內容判斷乙兩位歷史人物應分別為何者 (A)鄭成功何斌 (B)
經、陳永華 (C)康熙皇帝、施琅 (D)光緒皇帝、劉銘傳。
(2)甲人物於第一段對話中提到「……海賊乃疥癬之疾……」,其中所指的「海賊」最可能為何?
(A)日本人 (B)葡萄牙人 (C)鄭氏政權 (D)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3)依照對話內容判斷,乙人物能說服甲人物的主要論點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臺灣是中國
南各省的屏障 (B)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C)臺灣是重要的國際貿易轉運站 (D)臺灣曾是荷
蘭人的殖民地。
( )60. 基隆天后宮廟內的《社寮小誌》記載了西方國家佔領和平島的歷史:「…光緒十年(西元 1884 )
攻基隆(社寮)砲台還擊寡不敵眾終告被毀一度佔領社寮…」請問:依據碑文中記載的時
間,當時基隆的社寮最有可能被下列哪一西方國家佔領過?()日本()西班牙 ()荷蘭 ()
法國。
( )61. 清領時期,英國人喬治應聘到中國某地擔任教師。他寫信回家,信中提及「此地剛成立的電報學
堂要徵求一位專家,而郵局也剛剛成立,從此通信將很方便;此外,在此生活並不寂寞,除了一
些外國商人外,還有幾位鐵路專家,我們彼此都有往來。」請問:路易寫信的時間、地點應是下
列何者? ()1840
年的上海 ()
1887
年的臺北()1896
年的高雄 ()
1912
年的北京。
( )62.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爭取功名藉以光宗耀祖的情形
承序參加考試,第一次遠赴福州應考,結果落榜,第二次卻在臺北應試,這種現象與何項因素有
關?()清朝將臺灣設為行省 ()清朝經營臺灣的態度由消極轉為積 ()清朝將臺灣正式
入版圖 ()清朝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10
( )63. 小李參加元宵猜謎抽中歷史題,有三個提示,請問謎底是?()清領時代臺灣規模最大的民間抗
清事件 ()起事者為天地會黨眾 ()乾隆皇帝「嘉許義民」守城,將諸羅縣易名為嘉義縣
(A)朱一貴事件(B)戴潮春事件(C)林爽文事(D)牡丹社事件
0
( )64. 菁菁蒐集下列四份資料準備製作一份『台灣古蹟旅行地圖』如想依設置時間先後介紹下列何
者排列正確?()八通關古道 ()英商德記洋行 ()安平古堡 ()孔廟 (A)丁丙乙甲
(B)乙丙甲丁 (C) )丙丁乙甲 (D)丁乙丙甲
( )65. 2016 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的鎮民環境劇場演出一場淡水史詩傳奇「西仔反傳說」此劇是
以西元 1884 年發生在淡水的一場戰役為主題而進行創作。當時敵軍輕取基隆後,以為滬尾之役
可以輕易獲勝但藉著軍民同仇敵愾的團結力共同抵禦外侮後來民間還流行一首歌「西
仔來打北台灣百姓和齊要征番」請問這場戲劇主要是描述下列哪一場戰爭? ()法戰爭
()英法聯軍()牡丹社事件 ()甲午戰
( )66. 清代祖籍臺北府的秀才小瞇第一次赴福建的省會福州參加科考不幸落榜但他第二次則在家鄉
應試。請問:小瞇在這兩次科考中曾歷經下列哪一史事? (A)施琅攻臺 (B)朱一貴事件 (C)英法
聯軍 (D)中法戰爭
( )67. 連假結束,小華坐車從蘇花公路要回桃園的時候對爸爸說:「當年為了開發後山,清朝欽差大臣
○○○在臺灣開闢三條公路,其中一條就是蘇花公路的前身,這麼難走的山路可以被開鑿出來,
真的好厲害!」請問:○○○是指何人? (A)施琅 (B) (C)沈葆楨 (D)
( )68. 清領時期,英國查理臺灣某地傳教。他寫信回家,信中提及「最近已經可以以電報和福州通
訊息,因為巡撫主張建鐵路,所以搭火車也可以前往基隆,附近除了有幾位外國商人外,還有幾
位傳教士,我們彼此都有往來。 請問:查理寫信的時間、地點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1860
年的安平 (B)1887
年的臺北 (C)1896
年的高雄 (D)1912
年的淡水
( )69.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其幼年時尚屬清朝時代他的父親胡傳先生曾任職臺東直隸州知州
因此胡適幼年時曾居住於臺東一段時間。臺東直隸州原為卑南廳,是臺灣唯一的直隸州,與其他
地區設府廳有所不同請問「臺東直隸州」為哪一位皇帝時所設立的?()康熙皇帝 ()
乾隆皇帝()同治皇帝 ()光緒皇帝
( )70. 愷璜想要在寒假時到溫暖的墾丁進行一趟自行車之旅,若是追溯到清領康熙帝時代,這裡應隸屬
哪個行政機關所管轄? (A)諸羅縣 (B)萬年縣 (C)彰化縣 (D)山縣。
( )71. 「唐山流寓化巢痕,潮惠漳泉齒最繁。二百年來藩衍後,寄生小草已根深。」摘錄自丘逢甲《台
灣竹枝詞》從這句話我們可知清領以來台灣的漢人主要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哪些省份? (A)
江、福建 (B)廣東、廣西 (C)福建、廣東 (D)江蘇、浙江
11
一、 題組題 (33~40 :3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