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七年級第 2次定期考試生物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4.下列何種養分經人體攝取,需經消化作用變成小分子後再被吸收?
(A)
水
(B)
礦物質
(C)
蛋白質
(D)
葡萄糖。
( )15.消化道哪些部分,不具有消化腺?
甲.口腔 乙.
食道 丙.胃 丁.小腸 戊.大腸 己.肛門
(A)
甲乙戊
(B)
乙戊己 (C)乙丙戊己 (D)丁戊己。
( )16.現有三種由醣類、脂質與蛋白質依不同比例合成的甲、乙、丙三種食物。若取等重
的三種食物,可發現三種食物在人體內變化量情形如附圖。則依養分在人體消化
順序情形,可推知三種食物中,何者的脂質含量比例最高?
(A)
甲
(B)
乙
(C)
丙
(D)
三種食物的脂質含量比例相同。
( )17. 那些消化液能分解澱粉含量比例較高的養分?
(A)
唾液、胰液
(B)
唾液、胰液、腸液
(C)
胰液、膽汁
(D)
胃液、胰液、腸液。
( )18. 「當胃液和食物一起進入小腸之後,胃液中的酵素就會逐漸失去活性。」關於這段話,是否合理?
(A)
合理,因為小腸和胃的溫度大到相差 20 度
(B)
合理,胃液中的酵素在鹼性環境活性較低
(C)
不合理,肝
臟能產生膽汁,有助於胃液中的酵素分解養分
(D)
不合理,所有酵素在小腸內具有較佳的活性。
( )19. 新聞報導不健康的減重方式,例如:切除一部分的「某器官」,避免吸收過多經攝食、消化所獲得的養分。
此減重方式特色,可推測被切除一部分的「某器官」,為何種器官?
(A)
胃
(B)
小腸
(C)
肝臟
(D)
大腸。
( )20. 右圖中各消化器官與功能的說明,何者正確?
(A)
甲:可分泌消化脂質的消化酵素
(B)
乙:可分泌乳化脂質的消化液
(C)
丙:養分和水分吸收的主要場所
(D)
戊:分泌的消化液能消化蛋白質和脂質
( )21.小腸絨毛主要功能為何? (A)增加吸收表面積 (B)增加摩擦力 (C)蠕動推
進食物 (D)使無法消化的食物殘渣形成大便
( )22.醣類、脂質、蛋白質,何者最先於消化道被消化? (A)醣類 (B)脂質 (C)蛋白質 (D)三者同時被消化
( )23.口腔、胃、小腸三個器官內的酵素分別適合在何種酸鹼性下作用? (A)鹼、酸、鹼 (B)酸、酸、鹼
(C)中、酸、鹼 (D)中、酸、酸
( )24.某木本植物的樹皮及木材等構造,如右圖所示。下列何者為圖中「形成層」
的主要功能?
(A)
運輸水分
(B)
運輸養分
(C)
細胞分裂
(D)
光合作用。
( )25.今切開榕樹的莖,莖部所含有的細胞由內而外的排列順序為何?
(甲)新木質部 (乙)老木質部 (丙)新韌皮部 (丁)老韌皮部 (戊)形成層
(A)
丁→丙→戊→甲→乙
(B)
乙→甲→戊→丙→丁
(C)
乙→甲→戊→丁→丙
(D)
丙→丁→戊→甲→乙。
( )26.校外教學到阿里山時,小豪觀察到有些神木的樹幹中心已呈空洞,但上方的枝幹末端仍長出新葉產生,代
表神木尚未死亡,請問這些樹幹中空的神木不會枯死的原因為何?
(A)
韌皮部仍具有輸導水分功能
(B)
木質部具有輸導養分功能
(C)
中空處形成管子而具有輸導水分功能
(D)新生的木質部
未被破壞。
( )27.原木地板上有深淺不同的條紋,加上木頭的顏色,總是給人溫暖的感覺。取一原木地板上的紋路
如圖,圖中甲和乙各屬於植物體的哪一構造?
(A)
甲為木質部、乙為韌皮部
(B)
甲、乙皆為木質部
(C)
甲為韌皮部、乙為木質部
(D)
甲、乙皆為韌皮部。
( )28.將白色花椰菜底部縱切不切斷,如右圖分別置入兩種水性顏料溶液中,經數小時後,呈現顏色變化何者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