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興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生物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55.15 KB
頁數
3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9-22,离现在 5 3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 1學期 7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生物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ㄧ、選擇題 (1 10 題,每題 3分;11 45 題,每題 2)
( )01 下列何者可以表現出生長、繁殖、感應、代謝等現象? (A)萌芽的種子 (B)烤雞腿 (C)鑽石 (D)木炭。
( )02 有關不同細胞與其形狀之配對,下列何者正確?
(A)肌肉細胞:甲 (B)神經細胞:乙
(C)口腔皮膜細胞:丙 (D)血球細胞:丁。
( )03 以顯微鏡觀察口腔皮膜細胞時,發現顯微鏡中視野過暗,若想提高視野的亮度, 應調整右圖哪
一個構造? (A) (B) (C) (D)丁。
( )04 承上題,若甲鏡頭的放大倍率為 10 ,而對準目標物的乙鏡頭之放大倍率是 4倍,則使用這臺
顯微鏡觀察時,於視野中所看到的影像是原本物體的多少倍?
(A)4 (B)10 (C)40 (D)100 倍。
( )05 使用複式顯微鏡時,若目標物向左上方離開視野,應該將載玻片移向何方?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 )06 承上題使用低倍率物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如果視野內的亮度適當能夠看到卻看不清楚目標物應該調整哪一
項構造使目標物的影像更清晰? (A)粗調節輪 (B)細調節輪 (C)反光鏡 (D)光圈。
( )07 使用解剖顯微鏡時,若想要讓兩眼所觀察的視野一致,應該調整解剖顯微鏡上的哪一項構造?
(A)調節輪 (B)倍率調整輪 (C)光源開關 (D)眼距調整器。
( )08 小明將螞蟻標本置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得到如右附圖的影像。若他想將螞蟻移至視野中央,
他應該將螞蟻朝向何處移動?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 )09 有關顯微鏡使用方法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拿取顯微鏡時,需以雙手分別握住鏡臂、托住鏡座 (B)觀察樣本時可閉上一眼,僅以單眼觀察即可
(C)使用低倍率鏡時,可轉動調節輪以調整焦距 (D)若光線不足時,可轉換至大光圈以提高亮度。
( )10 具有下列何種特性的標本較不適合使用複式顯微鏡來觀察?
(A)單層表皮細胞 (B)透光的組織薄片 (C)立體的生物標本 (D)水中小生物。
右附圖為細胞模式圖,請依圖回答下列3題。
( )11 下列哪一項為細胞的生命中樞,如果失去它,細胞將逐漸死亡?
(A) (B) (C) (D)戊。
( )12 下列哪一項為細胞內的發電廠,負責轉化能量供細胞使用?
(A) (B) (C) (D)戊。
( )13 下列哪個構造中可找到 DNA (A) (B) (C) (D)丁。
沛沛在實驗室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請回答下列5題:
( )14 沛沛應該使用何種方法取得口腔皮膜細胞較適合?
(A)用牙籤鈍端,輕刮口腔兩側皮膜 (B)用牙線棒輕刮牙齒表面 (C)用棉花吸取唾液 (D)用手指輕摳舌頭。
( )15 如附圖所示乙為兩種不同倍率的物鏡她按照使用顯微鏡的標準步驟依序開始操作觀察口腔皮膜細胞,
有關物鏡的轉換對視野及亮度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最合理?
(A)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範圍縮小、亮度變暗
(B)先用甲再轉換到乙,視野範圍放大、亮度變亮
(C)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範圍放大、亮度變暗
(D)先用乙再轉換到甲,視野範圍縮小、亮度變亮。
( )16 依照實驗觀察結果,關於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構造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兩者皆具有細胞核與細胞膜 (B)兩者皆具有細胞壁與葉綠體
(C)僅鴨跖草表皮細胞有葉綠體 (D)僅口腔皮膜細胞有細胞壁。
( )17 沛沛觀察到鴨跖草表皮細胞和口腔皮膜細胞都是扁平狀,這與他們的何種功能有關?
(A)幫助體內物質的運輸 (B)具有保護的功能 (C)可進行光合作用 (D)具有支持內部構造的作用。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 1學期 7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生物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8 觀察鴨跖草的下表皮細胞,除了表皮細胞外還會見到保衛細胞,請問下列哪一項不是保衛細胞的特點?
(A)呈半月形 (B)具有葉綠體 (C)排列緊密 (D)兩兩成對。
( )19 請將下列物質由小至大排序:甲.碳、乙.澱粉、丙.葡萄糖、丁.細胞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甲乙 (D)丁乙丙甲。
( )20 下列何種分子可以藉由擴散作用直接進出細胞? (A) (B)氧氣 (C)二氧化碳 (D)以上皆是。
( )21 右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的模式圖,試問下列有關圖中物質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甲有可能是水 (B)乙有可能是蛋白質
(C)丙有可能是氧氣 (D)丁有可能是葡萄糖。
( )22 將紅血球放在哪一種溶液中,可看到圓球狀鼓起的外形?
(A)飽和食鹽水 (B)生理食鹽水 (C)清水 (D)以上皆可。
( )23 關於礦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礦物質如食鹽為肉眼可見的結晶顆粒,無法進出細胞
(B)礦物質在水中會解離成很小的離子,可直接擴散進入細胞
(C)礦物質溶解在水中可導電稱為電解質,會隨著水滲透進入細胞
(D)礦物質屬於小分子的物質但進出細胞仍需籍由蛋白質的協助。
( )24 阿康將馬鈴薯細胞放入某未知溶液中其結果如右圖則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此細胞不
會膨脹破裂的原因,是因為該細胞具有細胞壁 (B)水分會由外界進入細胞,也會由細胞到外界
(C)該溶液的濃度較馬鈴薯細胞的細胞質濃度高 (D)蛋白質無法利用擴散作用進入此細胞內。
( )25 下列何者僅由一個細胞便能表現生長與發育、繁殖、感應與運動和代謝等所有現象?
(A)非生物 (B)任何生物 (C)多細胞生物 (D)單細胞生物。
( )26 小軒種了一株辣椒已經開了第一朵花但還沒結果試問這株辣椒的各種組成層次試問由簡單到複雜的排列
順序為何?甲.細胞;乙.器官;丙.器官系統;丁.組織;戊.個體。
(A)甲戊 (B)甲丁乙丙戊 (C)丁甲乙丙 (D)甲丁乙戊。
( )27 呈上題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營養器官也具有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上述哪些器官的細胞具有分解葡
萄糖以產生能量的功能?
(A)僅生殖器官才有 (B)僅營養器官才有 (C)所有器官皆具有 (D)除葉以外的器官皆具有。
小雯在實驗室裡使用複式顯微鏡觀察校園池塘中的小生物,試回答下列4題:
( )28 小雯正準備觀察時,卻發現鏡頭髒了,他應該使用何種東西擦拭乾淨?
(A)衛生紙 (B)拭鏡紙 (C)溼紙巾 (D)抹布。
( )29 小雯滴了一滴池塘水於載玻片上,接著蓋上蓋玻片時,卻發現載玻片上溢滿了水,此時應如何處理呢?
(A)直接把多餘的水倒掉 (B)滴加亞甲藍液 (C)用吸水紙將多餘的水吸乾淨 (D)在酒精燈上加熱。
( )30 小雯於視野中發現一隻草履蟲,試問下列何者為草履蟲具有的構造?
(A)細胞核 (B)葉綠體 (C)細胞壁 (D)大型液泡。
( )31 100 倍的放大倍率下觀察某種小生物看到整個視野被此種生物的單一個體完全占滿若想進一步觀察此生物
的游動路徑,則應使用下列哪一種目鏡及物鏡的組合?
(A)目鏡 10X、物鏡 4X (B)目鏡 10X、物鏡 40X
(C)目鏡 15X、物鏡 10X (D)目鏡 15X、物鏡 40X
( )32 如右附圖所示,請問人的大小約是細菌大小的幾倍大?
(A)20 (B)200 (C)1000 (D)1000000
( )33 承上題若將細菌放大到人的大小則人相當於是下列何者的大小?
請選出最接近的比例。 (A)394 公里長的臺灣本本島 (B)一座 2公里長的大橋
(C)100 公尺直線跑道的學校操場 (D)一棵 10 公尺的大樹。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 1學期 7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生物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3
( )34 右圖為顯微鏡下的微小生物照片,依圖中比例尺推算,此蟲的實際全長約為何?
(A)25 毫米 (B)75 微米 (C)250 微米 (D)750 毫米。
( )35 下列哪些生物可以使用放大倍率為 40 1000 倍的顯微鏡觀察到全貌?
.病毒 .細菌 .眼蟲 .獨角仙
(A)甲乙丙 (B)甲丙 (C)丙丁 (D)乙丙。
( )36 下列有關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A)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 (B)每天攝取的量需很多,才能維持正常生理作用
(C)鐵和人體的造血功能有關 (D)缺乏維生素 C會得夜盲症。
( )37 附表右為精裝迷你月餅禮盒的營養標示,則此迷你月餅每份可產生多少大卡的能
量? (A)82 (B)194 (C)388 (D)565
( )38 利用本氏液進行檢測食物是否有葡萄糖的反應時,下列哪一個試管的呈色含有的
葡萄糖濃度最高?(A)紅色 (B)橘色 (C)綠色 (D)藍色。
( )39 有兩包未標示名稱的白色粉末,已知分別為葡萄糖與麵粉。下列哪項實驗最適合
用來區分兩者?
(A)取適量粉末配成水溶液,分別直接加入少量本氏液,觀察是否變藍色
(B)取適量粉末配成水溶液,分別直接加入少量本氏液,觀察是否變紅色
(C)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碘液,觀察是否變紅色
(D)取適量粉末置於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碘液,觀察是否變藍黑色。
【細胞的發現】
十七世紀的虎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塞所看到的小格子是死細胞壁構成的空室但當時虎克並不知道這些小格子是已經
死亡的細胞;與虎克同世紀的荷蘭科學家雷文霍克利用改良後的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等微小生物;西元 1831 年,英國植物
學家布朗更觀察到細胞內有一球狀的構造,並稱之為「核」
西元 1838 年,德國植物學家許來登提出植物體均是由細胞所組成;隔年,德國動物學家許旺提出動物體也是由細胞所
組成綜合兩人的研究得出生物體至少由一個以上細胞組成,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的結論,成為細胞學說最早的
雛型。後來加上德國生理學家魏修對細胞生長的研究,才更為確立細胞學說的內容,也讓細胞學說更為完整:「生物體是由
細胞所組成,所有的細胞均來自已存在的細胞」
請根據上文內容,回答下列3題:
( )40 以上細胞發現的科學史亦展現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科學方法的一般過程中,首先包含哪一步驟?
(A)實驗 (B)觀察 (C)假設 (D)學說。
( )41 下列關於「細胞」的敘述何者錯誤?(A)虎克首先發現細胞 (B)虎克觀察到的細胞應該是植物細胞
(C)細胞內通常有一球狀的構造,稱為細胞核 (D)所有生物都具有細胞核與細胞壁。
( )42 下列關於細胞發現的歷史何項敘述錯誤? (A)虎克看見的構造是已死亡的細胞 (B)雷文霍克利用改良的顯微
鏡觀察到細菌 (C)許旺、許來登認為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為細胞 (D)細胞學說的雛型是在魏修之後才形成的。
臺灣四面環海有取之不盡的海水但是還是會因為長久不下雨而發生水荒於是有少數農民便引海水灌溉農田
而造成農作物大量枯死。試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 )43 引海水來灌溉,將會發生什麼事?
(A)根部細胞水分滲透出來,導致脫水死亡 (B)根部細胞水分過多,細胞脹破而死
(C)植物吸收大量的鹽分因而枯死 (D)植物體內礦物質過多,影響光合作用。
( )44 水分通過膜的現象,特稱為什麼? (A)擴散作用 (B)滲透作用 (C)蒸散作用 (D)光合作用。
( )45 為了解農作物枯萎的情形,於是取農作物的根部細胞,做成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則可看見何種現象?
(A)細胞膜萎縮,和細胞壁分開 (B)細胞膜和細胞壁都萎縮,使細胞縮小
(C)細胞膜和細胞壁都膨脹,使細胞脹大 (D)細胞膜維持原狀,細胞壁脹破。
營養標示
每一份量
50 公克
本包裝含
6
100 公克
蛋白質
7.0 公克
脂肪
12.0 公克
碳水化合物
63.0 公克
142 毫克
50µm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