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10 學年度第 1學期 7年級第 1次定期考試生物科試題 班級: 座號: 姓名:
-------------------------------------------------------------------------------------------
3
( )28、「研究細胞生物學的科學家發現:細胞內只有粒線體這個供給細胞能量的橢圓形結構,有他們自己的 DNA。在十
億多年前粒線體便與細胞開始共存,並且漸漸轉移 DNA 至細胞核,最後只留下了 37 個基因。為什麼粒線體要
保留住某些 DNA 呢?」上述描述中,畫底線的部分是屬於科學方法的哪一個步驟?
(A)觀察 (B)提出問題 (C)提出假說 (D)提出結論
( )29、今有甲、乙、丙、丁四樣標本加入稀糖水,三天後變化如下:甲物沉澱,乙物變成混濁,丙物完全溶解,丁物個
體數增加。最後判斷丁為生物,因為它具有生物的哪一種特性?
(A)生長與發育 (B)生殖 (C)代謝 (D)演化。
( )30、小亮用解剖顯微鏡觀察生物時,發現鏡頭下的螞蟻正在向視野左上方爬走,他必須將培養皿向哪個方向移動
才能讓螞蟻重回視野中央?
(A)甲 (B)乙 (C)丙 (D)丁。
( )31、若要熄滅燃燒中的酒精燈,下列何種方式最適當? (A)以嘴巴直接吹熄 (B)用剪刀將燈芯剪斷
(C)用水潑熄 (D)蓋上蓋子使其自然熄滅。
( )32、已知馬鈴薯中有一種酵素可以分解雙氧水,並產生氧氣。小聆準備了實驗裝置如右圖,關於
此實驗裝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本實驗的操作變因是「是否有馬鈴薯」 (B)本實驗的應變變因是「馬鈴薯是否煮熟」
(C)本實驗的控制變因是「產生氧氣的數量」 (D)本實驗的控制變因不只一個
( )33、敏敏在操作複式顯微鏡時,她在
10X
目鏡和
4X
物鏡的放大倍率下可以看到一些草履蟲,換
10X
物鏡時,這些草履蟲卻看不到了,她應如何操作才能再看到牠們?
(A)改用
40X
物鏡 (B)改用
20X
目鏡 (C)換回
4X
物鏡 (D)調整細調節輪。
( )34、右圖為顯微鏡下跳蚤的照片,依圖中比例尺推算,跳蚤的實際長度約為何?
(A)
2.5
毫米 (B)
6.25
毫米 (C)
2.5
公分 (D)
6.25
公分。
( )35、「奈米」是什麼? (A)新品種的米 (B)馬桶的品牌 (C)日本
奈良地區生產的米
(D)長度單位。
( )36、進行實驗時,必須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請問下列實驗操作何者正確? (A)使用試管加熱時,應將試管稍微
傾斜 (B)為方便觀察,應將試管口對準眼睛 (C)直接使用量筒配置藥品 (D)使用滴管吸取液體時,為防止液
體滴出應將滴管倒立。
( )37、右圖為『生物圈』的範圍概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甲區域生物分布稀少的原因是因為溫度太高
(B)在甲、乙、丙、丁區域的生物可行光合作用獲得養分
(C)生活在丁區域的生物無法在丙處生存,可能是因為壓力變化
(D)生物圈的範圍看似廣闊,但只有乙、丙區域有生物生存。
( )38、「紅樹林」名稱的由來,是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特徵,這種樹的木材、樹幹、
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分,含有多量的單寧,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
樹皮」。所以植物學家就通稱這種生活在半鹹水的植物為紅樹林。台灣原有六種紅樹林植物,現在僅存水筆仔、
紅海欖、欖李及海茄苳四種 ,而四種中只有水筆仔和紅海欖(舊名五梨跤) 有胎生苗現象。請問水筆仔如何適
應鹽度高又缺氧的環境?(甲)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乙)
5
枚白色花瓣;(丙)胎生苗;(丁)對生葉。
(A)甲乙丙丁 (B)只有乙丙丁 (C)只有甲乙丁 (D)只有甲丙。
( )39、下列哪些生物可以使用放大倍率為 40 到600 倍的顯微鏡觀察到全貌?
甲.跳蚤 乙.病毒 丙.草履蟲 丁.人類
(A)甲乙丙 (B)甲丙 (C)丙丁 (D)甲乙。
( )40、依右圖所示,請問人的大小約是細菌大小的幾倍大?
(A)20 (B)200 (C)1000 (D)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