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興國中 七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74.49 KB
頁數
2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11-12,离现在 5 35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 1學期七年級第二次定期考歷史科考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
1
選擇題 (每題 4)
( )01重修臺灣縣志記載「客頭夥同不肖船家用溼漏小船載運數百人並讓他們全擠入艙中將艙蓋封釘不讓這
些人出來。船隻乘著黑夜出洋,若遇到大風浪,可能會船翻人亡。快到岸時,擔心被人發覺,因此靠近沙岸時,
就會將人群趕下船稱為『放生』這段敘述描述的是哪一歷史情景? (A)移民偷渡過程相當困難且危險重重
(B)移民來臺普遍出現拋妻棄子的行為 (C)渡臺禁令導致臺灣的性別比例失衡 (D)清廷消極管理使臺灣社會動盪
不安(習作)
( )02錕霖暑假期間,到墾丁國家公園旅遊,在屏東縣車城鄉看到一座墓碑上寫著「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
這個墓碑記載的傷亡者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郭懷一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
爭。(習作)
( )03沙轆番(台中沙鹿)原有數百人,為部落中勢力最強大者;後為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下六人,被迫潛逃藏匿在沿
海口岸,請問這是在哪個時期?(A)鄭氏時期 (B)荷西時期 (C)清領時期 (D)日治時期。(習作)
( )04清代臺灣行政區域經過數次改變下列五張地圖分別代表清代五個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域圖請問此行政區域圖的
一連串變化反映了什麼樣的統治特色?(習作) (A)清廷因應內憂外患展開行政調整 (B)政府陸續將熟番生番納入
統治 (C)清廷針對臺灣原住民反抗加強管理 (D)清軍勇猛善戰,逐漸擴大占領區。
( )05「新港文書」是研究臺灣歷史發展的重要文獻,這批文獻的書寫文字曾在今臺南附近流傳一百多年。這種文字的
起源為何? (A)是原住民參酌漢字改編創設而成的文字 (B)是日人為了教育原住民所簡化使用的文字 (C)是漢人
來臺灣後融合土著方言所形成的文字 (D)是荷人用羅馬字母拼寫原住民語言而成的文字。96 基本學測一】
( )06下圖是某個時期臺灣地區的建設圖,請問圖中A應該填入下列何人? (A)李旦 (B)施琅 (C)鄭成功 (D)沈葆
楨。(習作)
( )07宏洋是光緒年間生活在臺灣的漢人,請問:他可能有什麼樣的遭遇?(習作) (A)遇到日本派來臺灣招降高山國的
使節,利益驅使下為其帶路 (B)跟隨吳沙前往噶瑪蘭開墾土地,卻遭遇海盜與原住民的侵擾 (C)政府解除來臺禁
令,使他居住的地方突然增加了許多新移民 (D)搭乘火車前往花東旅遊,發現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很像。
( )08臺灣俗語說「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說明了清代臺灣單身男子結婚不容易,這種社會現象的形成與下列何
者關係最為密切? (A)吏治不良 (B) 男女比例失衡 (C)族群複雜 (D)漢原衝突。
( )09清朝曾發布「渡臺禁令」嚴格限制漢人來臺的條件定單身男子必須領有證照才能來臺請問:當時臺灣正
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下,才促使清廷頒布這樣的禁令? (A)鄭經正積極建設臺灣,清朝欲斷鄭氏的貿易管道 (B)
灣原住民反抗漢人的統治 (C)清朝剛打敗鄭氏為防止臺灣反清勢力興起 (D)為禁止漢人前往荷蘭人統治下的臺
灣。
( )10臺北捷運淡水線有一站叫做石牌站石牌的名稱由來據說與清廷在漢人的生活區域立碑為界有關當時清政府
立碑的原因為何? (A)避免漢原衝突 (B)確立貿易界線 (C)紀念漢人的開墾貢獻 (D)作為反抗暴政的紀念。
( )11十七世紀時,「馬賽人」居住在臺灣北部地區在當時西方人的影響下他們最可能改變原有信仰改信下列哪
個宗教? (A)基督教 (B)天主教 (C)伊斯蘭教 (D)佛教。。
( )12《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目前開始構思《台灣三部曲》,分別是首部曲《火焚之軀述西拉雅獵鹿勇士沙喃
第二部曲《鯨骨之海》講述漢人郭懷一、第三部曲《應許之地》講述台南地區傳教士楊恩。請問第三部曲主角,
為下列哪一種人? (A)漢人 (B)荷蘭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桃園市立中興國民中學 108學年度第 1學期七年級第二次定期考歷史科考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
2
( )13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後,隨之在臺灣建立一府三縣,下轄於福建省。請問:這是指哪三縣? (A)臺灣縣、諸羅
縣、彰化縣 (B)彰化縣、淡水廳、新竹縣 (C)嘉義縣、鳳山縣、屏東縣 (D)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
( )14清雍正時期,曾調整臺灣的行政區劃。請問:當時清廷調整行政區劃,與下列哪些情形密切相關? ()閩粵移
民的日增 ()臺灣版圖的擴大 ()反清事件的發生 ()西方外患的入侵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
乙丁。
( )15甲國派遣特命全權大臣的身分前往中國,試探清廷對於某事的態度,以下為他們的談話內容:
甲國代表:「針對琉球宮古島人民在臺灣八瑤灣(今屏東滿州鄉)被番人殺害一事,貴國將如何處理?」
清廷官員毛昶熙:「生番皆是化外之民,難以教化,野蠻人大多如此。」
甲國代表:「若貴國不願處置,我國將出師問罪,為怕傷及我國與貴國和氣,先行 告知。」
清廷官員毛昶熙:「生番既屬我國化外,問罪不問罪,由貴國裁奪。」
請問甲國代表和清廷官員討論的事件應和下列何者相關?(習作) (A) 牡丹社事件 (B) 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
事件 (D)戴潮春事件
( )16位於臺北、基隆之間的「獅球嶺隧道」是臺灣最早的鐵路隧道,隧道口有當時主持鐵路興建的官員所題之「曠宇
天開」四字。請問:題字者應是何人? (A)施琅 (B)劉銘傳 (C)顏思齊 (D)沈葆楨。
( )17老師要學生們舉例臺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下列何人的說明正確? (A)甲:「丁日昌首先帶領漢人開
發臺灣南部。」 (B)乙:「沈葆楨在淡水興建炮臺『北門鎖鑰』。」 (C)丙:「施琅主要在臺灣南部傳教。」
(D)丁:「劉銘傳推動財政、教育、交通等建設。」
( )18一些學者認為凱達格蘭族至少可分為「馬賽」(Basay或稱「巴賽」)「雷朗」 (Luilang)「哆囉美遠」Torobiawan)
等不同語言群其中馬賽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帶在十七世紀與哪種人關係較密切 (A)漢人 (B)荷蘭人 (C)
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19敏芬想研究清帝國時期臺灣所實施的建設措施於是找到了一張臺灣建設示意圖如附圖所示由圖中的內容加
以判斷,當時實施此種建設的目的為何? (A)達到開山撫番的效果 (B)促進西部交通的順暢 (C)強化臺灣的軍
事防務 (D)增加在臺的財政收入
( )20「臣奉命征討,親歷其地,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溥,耕桑並耦,漁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
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爾,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且舟帆四
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實肥饒之區而險阻之域也一旦納土歸命此誠天以未辟之方輿『皇
上』東南之保障,永絕邊海之禍患,豈人力所能致哉。」上文節錄自《陳臺灣棄留利害疏》。請回答下列問題:
由文中看來,作者對臺灣棄留的態度為何? (A)主張放棄 (B)主張保留 (C)不棄不留 (D)未作評價。
( )21「頭圍」作為漢人開發蘭陽平原的起點,現今稱頭城,有「開蘭第一城」之稱此地的開發與何人的事蹟最為相
關? (A)張達京 (B)朱一貴 (C)林爽文 (D)吳沙。
( )22嘉慶 11 (西元 1806 ),福州將軍賽沖阿來臺平定海盜蔡牽,他擔憂「該地」若無設官治理,將遭到海盜侵
占,於是向皇帝報告「該處膏腴為蔡逆(即蔡牽)窺伺。」嘉慶 14 年,閩浙總督方維甸奏請將「該地」納入版圖,
至嘉慶 17 年正式核定設廳。請問:以上敘述應是臺灣哪個行政區劃設立的過程? (A)淡水廳 (B)澎湖廳 (C)
卑南廳 (D)噶瑪蘭廳。
( )23十七世紀時,西拉雅族的新港、麻荳、目加溜灣等社,皆是居住在臺灣哪一地區的原住民? (A)中央山脈 (B)
東部地區 (C)南部平原 (D)北部地區。
( )24臺灣大患有一是盜賊,二是械鬥,三是謀逆三者情況不同,但作亂的人都是無業的遊民。請問這些無業遊
民,主要是哪一種人?(習作) (A)漢人 (B)荷蘭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25宋老師上歷史課時提到:「這些人分布於原住民各社內,他們的上司是荷蘭人其任務是藉由司法權的行使,
助上司維持統治地區的秩序宋老師是在介紹下列哪一種人物的職責? (A)神父 (B)長老 (C)牧師 (D)巫師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