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清廷將臺灣納入版圖後,隨之在臺灣建立一府三縣,下轄於福建省。請問:這是指哪三縣? (A)臺灣縣、諸羅
縣、彰化縣 (B)彰化縣、淡水廳、新竹縣 (C)嘉義縣、鳳山縣、屏東縣 (D)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
( )14、清雍正時期,曾調整臺灣的行政區劃。請問:當時清廷調整行政區劃,與下列哪些情形密切相關? (甲)閩粵移
民的日增 (乙)臺灣版圖的擴大 (丙)反清事件的發生 (丁)西方外患的入侵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
乙丁。
( )15、甲國派遣特命全權大臣的身分前往中國,試探清廷對於某事的態度,以下為他們的談話內容:
甲國代表:「針對琉球宮古島人民在臺灣八瑤灣(今屏東滿州鄉)被番人殺害一事,貴國將如何處理?」
清廷官員毛昶熙:「生番皆是化外之民,難以教化,野蠻人大多如此。」
甲國代表:「若貴國不願處置,我國將出師問罪,為怕傷及我國與貴國和氣,先行 告知。」
清廷官員毛昶熙:「生番既屬我國化外,問罪不問罪,由貴國裁奪。」
請問:甲國代表和清廷官員討論的事件應和下列何者相關?(習作) (A) 牡丹社事件 (B) 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
事件 (D)戴潮春事件
( )16、位於臺北、基隆之間的「獅球嶺隧道」是臺灣最早的鐵路隧道,隧道口有當時主持鐵路興建的官員所題之「曠宇
天開」四字。請問:題字者應是何人? (A)施琅 (B)劉銘傳 (C)顏思齊 (D)沈葆楨。
( )17、老師要學生們舉例臺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下列何人的說明正確? (A)甲:「丁日昌首先帶領漢人開
發臺灣南部。」 (B)乙:「沈葆楨在淡水興建炮臺『北門鎖鑰』。」 (C)丙:「施琅主要在臺灣南部傳教。」
(D)丁:「劉銘傳推動財政、教育、交通等建設。」
( )18、一些學者認為,凱達格蘭族至少可分為「馬賽」(Basay,或稱「巴賽」)、「雷朗」 (Luilang)和「哆囉美遠」(Torobiawan)
等不同語言群。其中馬賽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帶,在十七世紀與哪種人關係較密切? (A)漢人 (B)荷蘭人 (C)
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19、敏芬想研究清帝國時期臺灣所實施的建設措施,於是找到了一張臺灣建設示意圖,如附圖所示,由圖中的內容加
以判斷,當時實施此種建設的目的為何? (A)達到開山撫番的效果 (B)促進西部交通的順暢 (C)強化臺灣的軍
事防務 (D)增加在臺的財政收入。
( )20、「臣奉命征討,親歷其地,備見野沃土膏,物產利溥,耕桑並耦,漁鹽滋生。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
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爾,茲則木棉盛出,經織不乏。且舟帆四
達,絲縷踵至,飭禁雖嚴,終難杜絕。實肥饒之區,而險阻之域也。一旦納土歸命,此誠天以未辟之方輿,資『皇
上』東南之保障,永絕邊海之禍患,豈人力所能致哉。」上文節錄自《陳臺灣棄留利害疏》。請回答下列問題:
由文中看來,作者對臺灣棄留的態度為何? (A)主張放棄 (B)主張保留 (C)不棄不留 (D)未作評價。
( )21、「頭圍」作為漢人開發蘭陽平原的起點,現今稱頭城,有「開蘭第一城」之稱,此地的開發與何人的事蹟最為相
關? (A)張達京 (B)朱一貴 (C)林爽文 (D)吳沙。
( )22、清嘉慶 11 年(西元 1806 年),福州將軍賽沖阿來臺平定海盜蔡牽,他擔憂「該地」若無設官治理,將遭到海盜侵
占,於是向皇帝報告「該處膏腴為蔡逆(即蔡牽)窺伺。」嘉慶 14 年,閩浙總督方維甸奏請將「該地」納入版圖,
至嘉慶 17 年正式核定設廳。請問:以上敘述應是臺灣哪個行政區劃設立的過程? (A)淡水廳 (B)澎湖廳 (C)
卑南廳 (D)噶瑪蘭廳。
( )23、十七世紀時,西拉雅族的新港、麻荳、目加溜灣等社,皆是居住在臺灣哪一地區的原住民? (A)中央山脈 (B)
東部地區 (C)南部平原 (D)北部地區。
( )24、臺灣大患有三:一是盜賊,二是械鬥,三是謀逆。三者情況不同,但作亂的人都是無業的遊民。請問這些無業遊
民,主要是哪一種人?(習作) (A)漢人 (B)荷蘭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25、宋老師上歷史課時提到:「這些人分布於原住民各社內,他們的上司是荷蘭人,其任務是藉由司法權的行使,協
助上司維持統治地區的秩序。」宋老師是在介紹下列哪一種人物的職責? (A)神父 (B)長老 (C)牧師 (D)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