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共4頁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 1學期自然科九年級第二次段考試題卷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每題 3分,共 60 分)
( )1. 關於水循環的敘述,何者正確?
(A)水循環與天氣現象沒有關係 (B)水循環過程中沒有能量的轉移
(C)水循環中包含氣態水和液態水,但不包含固態水 (D)水循環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 )2. 有關臺灣有些沿海地區,地下水變鹹而不堪使用,其主要原因為何?
(A)曬鹽時處理不善,滲入地下含水層 (B)長期乾旱 (C)長期超抽地下水 (D)蒸發作用劇烈。
( )3. 臺灣北部著名的跳石海岸,是世界少見的地形景觀。這些礫石是由崩落的岩塊,經下列何項作用所形成?
(A)經長途搬運沉積海邊,再受海浪作用 (B)未經長途搬運直接沉積海邊,再受海浪作用
(C)經長途搬運沉積海邊,再受風蝕作用 (D)未經長途搬運直接沉積在海邊,再受風蝕作用。
( )4. 甲、乙兩村位於河流兩岸,如附圖所示。已知甲處侵蝕作用小於沉積作用,乙處侵蝕作用大於沉積作用。
在這種條件下,假定河流流量不變,下列何者是數年後河流自然演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虛線代表新河道位置)
(A) (B) (C) (D)
( )5. 從流水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來說,地表最終應該是高地被削平,凹地被填滿,為什麼今日仍到處可見陡峭的
高山?
(A)地球內部熱能驅動的火山活動與造山運動 (B)由於侵蝕搬運作用過於劇烈,使地殼凹陷,再度呈現不平
(C)因為侵蝕、搬運的速率太慢 (D)因出現於地表的岩層在低溫、低壓下不容易受風化、侵蝕。
( )6. 下列何者是「海平面」又稱為「最終侵蝕基準面」的原因?
(A)河流低於海平面的部分以侵蝕作用為主 (B)河流高於海平面的部分以侵蝕作用為主
(C)河流高於海平面的部分以沉積作用為主 (D)河流低於海平面的部分以搬運作用為主。
( )7. 有關功與功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施力於物體,該力必對物體作功 (B)物體在粗糙面上運動,摩擦力對物體不作功
(C)抱著箱子沿水平道路向前走,走得愈快,功率愈大 (D)物體上拋,重力對物體作負功。
( )8. 質量 10 公斤的物體沿一粗糙水平面上以 5 m/s 的初速滑行,在 5 秒末停止,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摩擦力大小為 10 N (B)初動能為 125 J (C)摩擦力對該物體作功 125 J (D)末動能為 0 J。
( )9. 質量 1 kg 的物體自高 2 m 處自由落下,則重力對物體作功大小為多少?
(A) 4.9 焦耳 (B) 0 焦耳 (C) 19.6 焦耳 (D) 39.2 焦耳。
( )10. 運動中的物體在粗糙平面上,經過一段距離後漸漸停止下來,物體所減少的動能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有何關係?
(A)功=減少的動能 (B)功>減少的動能 (C)功<減少的動能 (D)無法比較。
( )1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重量皆為 5 kgw 的甲、乙兩木塊,當兩者分別受到垂直與水平方向的 1 N 拉力作用時,兩木
塊仍維持靜止狀態,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重力位能變大,乙的重力位能不變 (B)重力對甲木塊有作功
(C)兩拉力對甲、乙木塊均有作功 (D)兩拉力對木塊皆不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