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大樹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 1學期理化科九年級第3次段考試題卷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 由答對題數對應分數計分)
01.( ) 伏特計是測量電壓的工具,請問下列關於電壓與伏特計的敘述,何者正確? (A)伏特計應與待測電路串聯
(B)伏特計的正極端子,應與靠近電池正極的一端連接 (C)若電路沒接通,仍可測量電路中燈泡兩端的電壓
(D)電壓的單位為庫侖。
02.( ) 一電路如附圖一所示,電路中 X 處的電荷移動狀況應為下列何者? (A)正電荷不移動,負電荷向右移動
(B)正電荷向左移動,負電荷向右移動 (C)正電荷不移動,負電荷向左移動 (D)正電荷向右移動,負電荷向左
移動。
03.( ) 一裝設於電路中的毫安培計,指針偏轉情形及導線連接的端子,如附圖二所示,則此電路上的電流大小為何?
(A)30A (B)300A (C)0.03A (D)0.3A。
04.( ) 以毛皮摩擦塑膠尺,可使塑膠尺帶負電,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塑膠尺上的質子應較摩擦前多 (B)毛皮上會有和塑膠尺上相同電量大小的正電 (C)摩擦後的毛皮和塑膠
尺間會有相斥的情形 (D)改以毛布料摩擦塑膠尺就不會有起電效果。
05.( ) 連接電路如附圖三所示,若導線無電阻,則所用電池及燈泡 L 兩端電壓各為何?
(A)V 電池=8V,VL=8V (B)V 電池=4V,VL=2V (C)V 電池=2V,VL=4V (D)V 電池=6V,VL=6V。
06.( ) 現有兩組電路如附圖四所示,若所用電池、燈泡規格均相同,且導線無電阻,則各燈泡兩端電壓大小關係為何?
(A)V 甲=V乙<V丙=V丁 (B)V 丙=V丁>V甲>V乙 (C)V 甲>V乙>V丙=V丁 (D)V 甲=V乙>V丙=V丁 。
07.( ) 三個相同燈泡以並聯方式連接成附圖五的電路,若燈泡 L3的燈絲燒斷,燈泡 L1及L2的亮度會有甚麼變化?
(A)L1及L2均變亮 (B)L1及L2均不亮 (C)L1亮度不變,L2變不亮 (D)L1及L2亮度均不變。
08.( ) X、Y兩電阻器的電阻值分別為 2 歐姆與 4 歐姆,以串聯方式連接成附圖六的電路,關於電池及兩電阻器的兩端
電壓與通過電流關係,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V 電池=VX=VY (B)VX:VY=1:1 (C) IX:IY=1:1
(D) I 電池=IX+IY。
09.( ) 禰豆子做歐姆定律實驗,發現甲、乙兩條不同材質的金屬線,其電壓及電流的關係如附圖七,試問若將兩條金屬
線串聯後,再測量其電壓與電流關係,關係線應落在附圖七中的哪一區? (注意此題有改要小心)
(A)Ⅰ區 (B)Ⅱ區 (C)Ⅲ區 (D)與甲金屬線圖形重合。
10.( ) 地震時震源與震央間的關係,何者有誤? (A)震央為地底下岩層開始錯動斷裂處 (B)震源向上投影至地表的
位置即為震央 (C)震央至震源的直線距離為震源深度 (D)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上的位置即為震央。
11.( ) 關於褶皺和斷層,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褶皺多發生於地下深處 (B)斷層是岩層受力作用的結果,褶皺不是
(C)褶皺是岩層彎曲的現象 (D) 921 大地震和斷層有關。
12.( ) 下列何者不是板塊擠壓處所造成的? (A)臺灣 (B)中洋脊 (C)喜馬拉雅山 (D)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