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山國中 九年級 110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地球科學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42.67 KB
頁數
1
作者
Mast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3-24,离现在 3 21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二部分試題:地球科學
29. ( )關於板塊運動時所形成的地形與地質活動,下列
何者敘述錯誤? (A)中洋脊是形成新海洋地殼的地方
(B)海溝是海洋地殼隱沒的地方 (C)中洋脊和安地斯山
脈的成因相同 (D)互相分離的板塊交界在海底較常見
30. ( )有關褶皺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褶皺凸
起部分稱為向斜 (B)褶皺常發生在互相分離的板塊交
界處 (C)褶皺是岩層在地下時,受擠壓力作用所形成
(D)褶皺的岩層中非常容易發現化石。
31. ( )小軒將不同的地震測站,對震央發生在台東的某
次地震觀測資料整理如下表:
1 地震測站觀測資料
2 各地區震度表
地震測站
震源深度
芮氏地震規模
金門
臺中
東京觀測站
65km
6.7
1
2
上海觀測站
66km
6.9
臺北
臺東
臺北觀測站
64km
6.8
2
5
根據資料,有關此地震的推測,請問下列敘述何者
最不合理? (A)震源位置應在岩石圈的範圍 (B)
源深度約為震源到臺東之間的距離 (C)在臺東附近
測得的地震規模會較大,離臺東越遠,地震規模越
(D)若震源在臺灣附近,則此地震應是板塊隱沒
造成岩層斷裂錯動所形成。
32. ( )下列名詞定義何者正確? (A)岩石圈:地表向
下至深度約100公里的區域,包括地殼及部分地函,主
要由堅硬的岩石組成 (B)斷層:岩層受力後變形彎曲
,形成波浪狀的地質構造 (C)震央:地震發生時,岩
層最先斷裂而引發地震的位置 (D)地震強度:科學家
用來表示震源所釋放的能量多寡。
33. ( )有關板塊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板塊交
界附近常發生地震 (B)海岸線是板塊的界線 (C)板塊
的交界帶都會發現中洋脊 (D)板塊主要由熔融的岩漿
所組成。
34. ( ) 圖的地層剖面圖中,甲、
乙分別為不同的沉積岩層,丙為
斷層,丁為岩脈,戊、己為兩個
不同的侵蝕面。若此地地層未曾
倒轉,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形成的時間較丁形成的時間早 (B)丙形成的時間
較甲形成的時間早 (C)乙形成的時間較戊形成的時間
(D)丙形成的時間較己形成的時間晚。
35. ( )臺灣地區的板塊運動,可能造成哪些地質現象?
(A)多為水平岩層 (B)地震頻繁 (C)多為平緩的地形
(D)火山活動強烈且不曾間斷。
36. ( )小新參觀地質博物館,在展示區看到了珊瑚礁與
菊石化石的展出,也看到了礫岩層與煤層的地層剖面
。下列是他的心得紀錄,請問哪一項推論最合適?
(A)有煤層,主要是動物遺體經過地質作用後所形成
(B)菊石化石出現在中生代陸相的沉積環境 (C)在礫岩
層中,可觀察到沉積物顆粒的大小都很接近 (D)珊瑚
的生長環境在熱帶的淺海海域。
【題組】下方示意圖顯示民國88921地震,車籠埔斷層的
錯動造成豐原埤豐橋斷裂,斷層帶經過大甲溪河床,使得
河床出現約6公尺高度差,形成小型的瀑布。試根據圖片回
答下列第37-38題:
37. ( )有關此處地景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水的流向為甲→乙 (B)河床的高度差是內營力造成
(C)若此處是逆斷層,則甲處為斷裂面上方的岩層 (D)
若此處是正斷層,則乙處為斷裂面下方的岩層。
38. ( )對於此瀑布未來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最可能發
生? (A)流水不斷衝擊瀑布下方地層,將使高度差加
(B)瀑布上方地層受溪水侵蝕,下方泥沙沉積,高
度差逐漸被夷平 (C)斷層持續緩慢滑動,瀑布範圍擴
(D)溪水搬運的泥沙在瀑布上方河床累積,使高度
差加大。
【題組】你知道嗎?位於花蓮與臺東沿海地區的海岸山脈
其實是從臺灣本島外海「漂」過來的。約在2,000500
年前,炙熱的岩漿由菲律賓海板塊下竄升,接觸海水時冷
卻形成許多海底火山。由於菲律賓海板塊持續向位於西北
方的歐亞板塊運動,這些規模隨火山運動而持續變大的海
底火山也慢慢向臺灣島方向移動。約在300萬年前,部分海
底火山貼近臺灣島,此時的中央山脈受到侵蝕作用,部分
沉積物隨著河流與海洋的作用移動,並將這些海底火山覆
蓋掩埋。最後,由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推擠,使得
貼近臺灣島的海底火山隆起,逐漸形成今日的海岸山脈。
試根據上述文章,回答下列第39-40題:
39. ( )在海岸山脈部分岩層中可以發現某一種有孔蟲化
石,這種有孔蟲屬於海洋生物,主要棲息於深海環境
。下列哪一項最可能是此岩層中出現有孔蟲化石的原
因? (A)海岸山脈的地層曾經隱沒在海面下,經陸地
抬升才浮出海面 (B)這種有孔蟲曾經經歷由陸生生物
變成海洋生物的過程 (C)歐亞 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
相互擠壓時容易產生高溫高壓的環境 (D)有孔蟲隨著
來自中央山脈的沉積物沖刷至海洋中,並逐漸形成化
石。
40. ( )下列哪一項自然現象與海岸山脈附近的板塊構造
最具有相關性? (A)花東 縱谷水質潔淨,盛產優質
稻米 (B)北回歸線橫跨花蓮、臺東兩縣交界附近 (C)
臺東適合舉辦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活動 (D)宜蘭、花蓮
與臺東一帶的地震活動頻繁。
※本次段考試題到此全部結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