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八年級 111 下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自然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010.1 KB
頁數
3
作者
Hu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3-29,离现在 2 21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1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 二年級自然科試卷 二年 班 號姓名:
一、 選擇題(共 100 分)
1.( )附圖為阿凱進行某實驗的步驟圖,最後他會觀察到
甲試管內呈現何種狀況?
(A) (B) (C) (D)
2.( )依據反應物、產物和熱量的關係,將反應分為以下
兩類:
:反應物 → 產物+熱量(能量)
:反應物+熱量(能量)→ 產物
已知煙火爆炸會發出光和熱,下列關於「煙火爆炸
」的反應分類說明,何者正確?
(A)與呼吸作用一同歸類屬於 (B)與呼吸作用一
同歸類屬於 (C)與光合作用一同歸類屬於
(D)與光合作用一同歸類屬於
3.( )「……隊長拿出打火機打火,火能燒起來,表示有
X 氣,於是做了個 OK 的手勢示意空氣沒問題。大家
才敢把面罩掀開呼吸……」上述為某小說的部分內
容,據此判斷,下列哪一個反應的生成物含有 X
(A) H2O2 MnO2
(B) S+O2 燃燒
——→
(C) Mg+HCl (D) CaCO3+HCl
4.( )有關化學反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必定產生顏色變化 (B)必定生成氣體 (C)必定
產生新的物質 (D)必定生成沉澱
5.( )發熱包中含有生石灰,其主要成分為氧化鈣(CaO)
,加水後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a(OH)2),並產生熱使
水沸騰。關於此化學反應式,下列何者正確?
(A) Ca(OH)2
CaO+H2O (B) 2
Ca(OH)2
2
CaO+
H2O (C) 2
CaO+H2O
Ca(OH)2 (D) CaO+H2O
Ca(OH)2
6.( )甲、乙、丙、丁為四種不同之純物質,將 10 公克
甲與 6 公克乙反應後,已知生成 8 公克丙與 X 公克
丁,且尚有 1 公克的甲並未反應,則 X 應為多少?
(A)7 (B)8 (C)9 (D)10
7.( )有關「質量守恆定律」的敘述,下列正確有幾項?
甲.化學反應必須在密閉容器內進行,才能遵守質量
守恆定律 乙.化學反應若有氣體逸散使質量減少,
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丙.化學反應若物質氧化使質
量增加,則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丁.化學反應後,
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改變並產生新物質
(A)1 (B)2 (C)3 (D)4
8.( )以 36 公克的 X 和足量的 Y 恰可完全反應生成 48
克的 X2Y,且無剩餘的 X,則下列何者也可完全反應
生成 X2Y,且無剩餘的 X Y?
(A) 8 公克的 X 4 公克的 Y (B) 12 公克的 X 2
公克的 Y (C) 54 公克的 X 18 公克的 Y (D) 72
公克的 X 48 公克的 Y
9.( )已知甲、乙、丙為三種不同的純物質,甲與乙反應
生成丙的化學反應式為:4 甲+3 乙→2 丙,取 30
g 的甲和 16 g 的乙進行反應後,發現兩者皆會完
全反應耗盡,並且生成 46 g 的丙。若改取不同質
量的甲和 16 g 的乙進行數次反應,則甲加入的質
量與丙生成的質量關係圖,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B)
(C) (D)
10.( )將大理石和裝有鹽酸的燒杯一起放在天平上測其
質量,如附圖所示。然後把大理石放入燒杯中,
一段時間後再以同一天平測其質量,有關此實驗
結果之預測,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理石和鹽酸不發生反應,質量不變 (B)大
理石和鹽酸發生反應,但質量與反應前一樣 (C)
大理石和鹽酸發生反應,但質量比反應前減小
(D)大理石和鹽酸發生反應,但質量比反應前增加
11.( )甲、乙、丙三種分子如附圖,已知甲分子和乙分
子可以反應生成丙分子,若要生成 30 個丙分子,
至少需要多少個甲、乙分子?
(A)30 個甲分子和 15 個乙分子 (B)30 個甲分子
30 個乙分子 (C)45 個甲分子和 15 個乙分子
(D)45 個甲分子和 30 個乙分子
12.( )甲、乙、丙三種分子如附圖,已知甲分子和乙分
子可以反應生成丙分子,請選出最能表示附圖之
化學反應式?
(A)H2+N2 → NH3 (B)2 H2+N2 → 2 NH3 (C)H2
+3 N2 → 2 NH3 (D)3 H2 +N2 → 2 NH3
13.( )老師在課堂上提到:「銅與稀硝酸反應,會產生
無色的一氧化氮氣體;銅與濃硝酸反應,會產生
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小勳上網查詢並在便
條紙抄下此二種化學反應式,再次取出便條紙時
,卻發現紙條右端破損,如附圖所示。已知甲、
乙二反應式中缺少的產物各只有一種,關於甲、
乙二反應式應補上的部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反應式應補上 2 NO2 (B)甲反應式應補上 4
NO (C)乙反應式應補上 5 NO2 (D)乙反應式應補
6 NO
14.( )銅置於濃硫酸中加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Cu
+ H2SO4 加熱
→ CuSO4 + SO2 + H2O,經平衡後
,係數為最簡單整數時,生成物的係數總和為下
列何者?
(A)3 (B)4 (C)5 (D)6
15.( )火柴是利用摩擦生熱的取火工具,某種火柴是以
火柴頭與火柴盒側邊擦劃,同時產生熱能,再促
使火柴頭成分中的氯酸鉀(KClO3)和硫(S)反
應燃燒,反應式為:w KClO3+x S → y KCl+z
SO2(其中 w、x、y z 為反應式係數)若 y+z=
5,則上述反應式中哪兩個物質的係數均為 3?
(A)氯酸鉀和氯化鉀 (B)氯酸鉀和二氧化硫 (C)
硫和氯化鉀 (D)硫和二氧化硫
16.( )下列各物質的分子量何者錯誤?(原子量:C=12
、H=1、O=16、S=32)
(A)CO2=44 (B)H2O=18 (C)C6H12O6=108
(D)H2SO4=98
17.( )下列有關原子量的敘述,正確有幾項?(甲)一個
氧原子的質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測得讀出;(乙)空
氣中的氧原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兩者的氧原
子量必相等;(丙)碳-12
(12C)的原子量是經實驗
測得後才得以制訂;(丁)科學家以各元素原子質
量的比值來表示原子質量的大小,故原子量是一
種比較值。
(A)1 (B)2 (C)3 (D)4
18.( )一平衡化學反應式 A + 3B → 2C。若分子量 A
28,B 2,C X。將 Y 公克的 A 36 公克
B 反應,當 B 完全用完後,還剩下 12 公克的 A
。下列有關 X Y 的組合,何者正確?
(A)X=17,Y=180 (B)X=17,Y=168 (C)X=
34,Y=180 (D)X=34,Y=168
19.( )在室溫時,體積為 100 升的真空密閉容器中,通
28 克氮氣和 32 克氧氣,加熱反應產生 NO2氣體
,反應式如下:N2+2O2
2NO2,若反應前後容器
的體積及溫度不變,則反應後容器內氣體的平均
密度為多少克
升?
(A)0.30 (B)0.46 (C)0.60 (D)0.92
20.( )二氧化碳生成的反應式如下: C + O2 → CO2
由此反應式可推知下列何種資訊?
(A)化學反應的速率 (B)各物質反應的濃度大小
(C)各物質反應時的質量比 (D)反應進行所需要
的溫度
21.( )「金屬鈉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燒,所以燃燒不一
定只發生在空氣或純氧中。」關於此敘述的判斷
及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敘述正確,鈉可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氧氣,幫
助燃燒 (B)敘述正確,鈉的活性大於碳,可與二
氧化碳反應生成碳粒 (C)敘述錯誤,物質燃燒需
要氧氣,在二氧化碳中不會燃燒 (D)敘述錯誤,
鈉和銅一樣都是金屬,無法燃燒
22.( )下列哪一種現象與元素的活性無關?
(A)銅器古物比鐵器古物易於保存 (B)磁鐵可吸
住鐵釘,但不能吸住銅片 (C)鎂帶可以在二氧化
碳中燃燒 (D)鋅片在鹽酸中會冒氣泡,銅片則不
23.( )小雅為了判斷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性大小,
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一:取甲和乙分別放入稀硫酸中,甲有一部
分溶解並產生氫氣,乙沒有變化。
實驗二:取乙和丙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一段
時間後,在丙的表面上有銀析出,而乙沒有變化
根據以上實驗可得知甲、乙、丙三種金屬的活性
大小,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且乙>丙 (D)甲>乙,且丙>乙
24.( )鋅粉與氧化銅粉末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混合加熱
的反應如下:Zn + CuO 加熱
→ ZnO + Cu,下
列有關此反應的敘述何者正確?
(A)銅被氧化,鋅被還原
(B)氧化銅被氧化,鋅被還原
(C)與氧結合的活性:鋅<銅
(D)釋出氧的活性:氧化鋅<氧化銅
25.( )下列各項變化,何者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A)植物行光合作用 (B)漂白水洗衣服
(C)維他命 E 保存食品 (D)果汁結成冰
26.( )腸病流行期間,為了環境消殺菌,常使用含有哪
一種成分的家用漂白劑?利用此種漂白劑的何種
特性?
(A)碳酸氫鈉,具氧化力能破壞微生物結構
(B)次氯酸鈉,具氧化力能破壞微生物結構
(C)碳酸氫鈉,對病菌發揮很好的還原效果
(D)次氯酸鈉,對病菌發揮很好的還原效果
27.( )附圖為許多食品或藥品包裝內常見的脫氧劑,此
種脫氧劑的主要成分為鐵粉,利用鐵易與氧氣反
應而消耗氧氣,降低包裝內的氧氣濃度,可以延
長食品或藥品的保存期限。關於鐵粉在上述反應
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進行物理反應
(B)進行還原反應
(C)進行氧化反應
(D)進行吸熱反應
28.( )下列現象產生的原因,何者不是因為與空氣內的
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所造成?
(A)餅乾在空氣中潮解、變質
(B)鐵製品在空氣中漸漸生鏽
(C)紙張在空氣中點火後迅速燃燒
(D)汽水開瓶後置於空氣中一段時間,沒有氣泡
29.( )某天老天爺決定請各種元素演一齣化學行動劇—
「元素三角戀」,劇中需要一位活性大的元素來
飾演第三者,能夠拆開戀愛中的情侶。其中,鋅
元素與氧元素飾演情侶,請問飾演第三者的元素
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甲)銅(乙)鉀(丙)鋁(丁)鉛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0.( )根據規定,汽機車駕駛人的酒測值達 0.15mg/L
上,也就是駕駛人吐氣每公升所含的酒精質量達
.15mg 以上,遭取締就會被依法開罰。已知酒精
的分子量為 46,今小君的酒測值為 0.23mg/L,則
相當於小君呼出的氣體每公升含有多少莫耳的酒
精?
(A)5×10-3(B)2×10-3(C)5×10-6(D)2×10-6
[題組一]鋁合金輪轂在拋光時產生的大量鋁粉、粉塵遇到明
火容易發生鋁粉爆炸、粉塵爆炸事故。某間摩托車配件工廠
於下午發生火警,當時有熱心民眾立即取水撲救,然而場內
存放的廢棄鋁粉屬於「禁水性物質」,一遇到水容易產生可
燃性氣體,反而使火勢更加猛烈,就不停起火冒煙爆炸造成
更多傷亡,場面驚險。請回答31~33題,上述事件中,鋁粉遇
水的反應式如下: a Al +b H2O → c Al(OH)3 +d H2
31.( ) 為何鋁粉遇水後反而使火勢更加猛烈?
(A)鋁粉遇水產生氫氣和大量的熱,而氫氣遇熱
容易起火燃燒
(B)鋁粉遇水產生氫氧化鋁和大量的熱,而氫氧
化鋁遇熱容易起火燃燒
(C)鋁粉遇水會吸收大量的熱並產生氫氣,吸收
的熱能使氫氣燃燒
(D)鋁粉遇水會吸收大量的熱並產生氫氧化鋁,
吸收的熱能使氫氧化鋁燃燒
32.( )若a、b、c、d為化學反應式係數(最簡整數)則
a+ b+ c+ d=
(A)9 (B)10 (C)12 (D)13
33.( )乾粉滅火器碳酸氫鈉粉末加熱時的反應式為:
2NaHCO3→CO2+Na2CO3+H2O
此時鋁粉爆炸,拿出乾粉滅火器來滅火是否可行
(A)可以,二氧化碳氣體本身不助燃、不可燃
(B)可以,其密度比空氣大,可以覆蓋住鋁粉
(C)不可以,二氧化碳無法完全隔離氧氣,鋁粉
會繼續燃燒
(D)不可以,因為鋁的活性大,會與二氧化碳繼
續反應
[題組二] 取不等量的鎂在空氣中燃燒,分別測得鎂和氧氣反
應的質量關係如附圖所示,請根據圖回答34~35題:
34.( ) 將0.9公克的鎂完全燃燒,需要多少公克的氧氣
參與反應?
(A)0.6 (B)0.5 (C)0.4 (D)0.7
35.( ) 小凱想要燃燒生成1公克的氧化鎂,需要鎂和氧
氣各幾公克(兩者必須完全反應完)?
(A)0.6;0.4 (B)0.7;0.3
(C)0.2;0.8 (D)0.8;0.2
[題組三]將 A、B、C 三種金屬及其氧化物 AO、BO、CO 兩兩
混合,並隔絕空氣加熱,其反應結果如附表所示,試回答
36~37 題:(○表示有反應;X表示沒反應)
AO BO CO
A
B
C
36.( )小南、小依、小美分別對結果進行討論,誰提出
的結論正確?小南:活性 A>B、小依:活性 B>
C、小美:活性 A=C。 (A)小南 (B)小依 (C)
小美 (D)三人都正確
37.( )如果甲乙丙丁的結果依序是╳、○、╳、╳,則
三種金屬活性大小順序為何? (A)A>C>B
(B)A>B>C (C)B>C>A (D)B>A>C
[題組四]附表為不同金屬進行燃燒的結果,請回答 38~40
金屬 加熱燃燒情形
較不易燃燒,遠離火源後,表面的
燃燒即停止。以鑷子剝開表面,內
部又重新燃燒。
燃燒時發出白色強光,燃燒後留下
白色物質。
沒有火焰,加熱前呈紅色,加熱後
表面變成黑色。
38.( )有關丙物質加熱後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因為沒有火焰,所以並沒有發生氧化反
(B)雖然沒有火焰,但從物質顏色發生改變
,表示有新物質產生 (C)加熱前後,僅顏色發
生改變,顯示只有發生了物理變化 (D)如果加
熱時間更久,就一定會發出白色強光
39.( )根據燃燒的難易程度,判斷甲、乙、丙三種金屬
對氧的活性大小關係應為下列何者? (A)甲>
乙>丙 (B)丙>乙>甲 (C)乙>丙>甲 (D)
乙>甲>丙
40.( )已知這三種金屬可能是鋅、鎂、銅,則甲、乙、
丙依序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銅、鋅、鎂
(B)鋅、鎂、銅(C)鎂、銅、鋅(D)鎂、鋅、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將答案依題號,填至答案欄,答對題數前20題1題3分
超過後 20 1 2 分,總分 100
二年 班 號 姓名: 總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