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同國民中學110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科試卷 八 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 選擇題(每題 2分)
1.陳嘉玲與蔡永森終於結婚,蜜月選在日本,但兩人對日文
一竅不通,只好透過漢字與日本人溝通,竟然也能順利完
成蜜月旅行。日本人之所以能略懂兩夫妻的意思是因為日
文源自於漢字,請問:日文中的「平假名」,本是由漢字
的何種體例修改而成的? (A)楷書偏旁 (B)行書
(C)草書 (D)隸書。
2.西元
7
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推行的唐化運動,日本學習
了許多中國的文化與宗教。請問:這場革新運動為何?
(A)明治維新 (B)大化革新
(C)百日維新 (D)商鞅變法。
3.下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請問:從圖中這
些史前文化遺址分布,可知中國文化起源有何特色?
(A)只有起源於黃河流域 (B)只有起源於長江流域
(C)一元文化 (D)多元並立。
4.下圖是秦代疆域圖,請問:圖中北方的萬里長城,是連結
戰國時期哪些國家的長城所形成的?
(A)韓、趙、魏 (B)齊、晉、楚
(C)秦、燕、晉 (D)燕、趙、秦。
5.承上題,當時長城防禦的對象為哪一民族?
(A)匈奴 (B)鮮卑 (C)朝鮮 (D)日本。
6.自秦始皇經漢初到漢武帝,中央政府的政治運作受思想家
的影響,其思想之轉變依序為下列何者?
(A)儒家→法家→道家 (B)法家→道家→儒家
(C)法家→儒家→道家 (D)道家→法家→儒家。
7.唐初以來,西北各族紛紛遣使入貢,並擁戴唐朝君主,
唐朝的聲威遠播,成為東亞地區的盟主。請問:致使各族
君主納貢歸降的原因為何?
(A)大唐擊敗東突厥 (B)打敗匈奴,收回北邊失地
(C)結束中國長達四百多年的紛亂局面
(D)征服西域地區。
8.承上題,當時被西北部族擁戴為「天可汗」的,為哪位
唐朝皇帝?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唐玄宗。
9.中國疆域廣闊,某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多為大立人、縱目
大面具這與商代的青銅器是酒器、禮器非常不同。此遺址
的存在,證明了長江上游早在 5000 至 2600 年前就有燦爛
的文明。 請問:這個遺址為何?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龍山文化。
10.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紛亂的時代,新的政治制度
逐漸取代傳統封建。附圖為秦國虎符,由君王授予出征的
將領。請問:虎符的出現代表何種政治體制逐漸成形?
(A)中央集權體制 (B)封建制度
(C)察舉制度 (D)禮樂制度。
11.在西元前三世紀的中國,群臣曾向君主建議:「您的功
業已經超越三皇五帝;群臣要尊稱您為『陛下』。您也不
再自稱為『寡人』,而改稱為『朕』」。這位君主接納了
大部分的建議,改用「皇帝」的稱號。請問:這位君主是
誰? (A)秦始皇 (B)北魏孝文帝
(C)漢武帝 (D)齊桓公。
12.我們可由唐代畫家所繪製的「內人雙陸圖」得知,唐代
的新興家具受胡風影響極大。請問:文中的「新興的家具
」是指哪種家具? (A)竹籐編織 (B)紙籐編織
(C)木芯板家具 (D)實木家具。
13.下圖是春秋時期各國形勢圖。請問:圖中哪一國因為提
出「尊王攘夷」的號召而成為霸主?
(A)甲 (B)乙 (C)丙 (D)丁。
14.承上題,「尊王攘夷」中的「王」指的是誰?
(A)齊桓公 (B)秦王嬴政
(C)東周天子 (D)西周天子。
15.戰國時期,秦國任用何人變法,推行法治,獎勵軍功,
以法治取信天下,使得秦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
(A)孔子 (B)商鞅 (C)老子 (D)韓非。
16.有一個學派,主張國君應實施仁政,國家才能風調雨順
。請問:該學派的代表人物為下列何者?
(A)商鞅 (B)韓非 (C)老子 (D)孔子。
17.秦一統中國之後,實行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
統一的措施,下列哪一敘述是秦代實行中央集權的措施?
(A)分封宗室駐守各地 (B)地方的首長由朝廷直接任免
(C)重用外戚在朝為官 (D)賦予地方長官軍政大權。
18.北魏孝文帝曾採取一連串的漢化措施,其重要影響為何
?(甲)維護了匈奴貴族的優越地位(乙)使胡漢之間的隔閡
逐漸消除(丙)加速胡漢文化的相互影響(丁)間接造成「永
嘉之禍」的發生。(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背面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