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大同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04.05 KB
頁數
2
作者
tea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9-28,离现在 4 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立大同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試卷 八年 ___班 座號:___ 名:
_________
一、 單選題(每題2分,共54分)
1. 中國曾對境內一月月均溫低於0˚C的地區,推行免費供煤
取暖措施結果卻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甚而危害居民健
上述措施實際供煤的區域大致以下列哪條河流為其
南界? (A)長江 (B)淮河 (C)黃河 (D)珠江。
2. 右圖為中國沿岸的某島嶼根據圖中資料
研判,此時最可能是幾月?
(A)1月 (B)4月
(C)7月 (D)9月。
3.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2019年的幼年人
口性別比為113,則此數據呈現的意義為
何? (A)男性總人口高於女性 (B)重男輕女觀念已明顯
改變 (C)總人口出生率逐漸升高 (D)男孩出生率高於女
孩。
4. 喜馬拉雅山為中國和南亞國家的天險此座山脈的成因是
受到哪兩個板塊擠壓而成? (A)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
(B)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 (C)印澳板塊、歐亞板塊
(D)印澳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5. 中國西部地區以畜牧業活動為主至於能否發展農業
要和下列哪一項因素關係最大?
(A)勤加施肥 (B)水源灌溉
(C)交通建設 (D)改善排水。
6. 若根據氣候要素畫出右圖的四大象
限,則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氣候類型最
可能位於圖中哪一象限?
(A)甲 (B)乙 (C)丙 (D)丁。
7. 中國的氣候類型呈現多樣化的特色但較缺乏寒帶的氣候
區,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A)地勢平
(B)水氣豐富 (C)海岸線長 (D)位居中緯。
8. 右圖為中國某地形區的地形剖面
圖,由圖中資訊判斷,大興安嶺
以西的地形區應為下列何者?
(A)青藏高原 (B)山東丘陵
(C)黃土高原 (D)內蒙古高原
9. 下列關於中國地形特徵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由東向
西呈階梯狀級級下降 (B)喜馬拉雅山為冬季季風的屏障
(C)有利海洋水氣由東向西深入內陸 (D)平原、高原多集
中在東半部。
10. 附圖為中國氣象局的地面氣
象圖,若由圖中資料判斷,
則有關該地區的氣候資料,
何者敘述正確?
(A)冬季─H在陸地L在海洋
(B)冬季─L在陸地H在海洋
(C)夏季─H在陸地L在海洋
(D)夏季─L在陸地;H在海洋。
11. 彬彬研究中國氣候發現,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前進,
許多氣候資料的數值會呈現遞減的現象,但下列哪一項
數值卻是不減反增呢? (A)年降水量 (B)年均溫
(C)年溫差 (D)一月月均溫。
12. 中國整體地形大致呈現西高東低的
分布特色,請問:右圖中的甲區域
,其地形分類應該屬於哪一階地形
(A)高階地形 (B)中階地形
(C)低階地形。
13. 承上題A為中國境內哪一條重要河
川? (A)珠江 (B)長江 (C)黃河 (D)黑龍江。
14. 秦嶺-淮河連線為中國重要的地理界線,下列何者並
「非」主要以此為界? (A)陸運與水運分界 (B)中階梯
與低階梯分界 (C)小麥與水稻分界 (D)溫帶季風氣候
與副熱帶季風氣候分界。
15. 中國的地形複雜與多樣,其中以哪一種地形所占的面積
比例最大,影響境內的人民生活甚鉅?
(A)甲 (B)乙 (C)丙 (D)丁。
16. 右圖的黑點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綠
洲分布地區。造成 A 盆地綠洲呈環
狀分布的可能原因,與下列哪一個因
素最相關? (A)降水多寡 (B)人口
密度 (C)交通路線 (D)灌溉水源。
17. 下列哪個地形區不是中國中階梯內的地形區?(A)柴達
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黃土高原。
18. 下列有關四位同學,對青藏高原氣候特色的說法,何者
較正確? (A)丁丁:「因為地勢高峻,年溫差較同緯度
小。」 (B)迪西:「年降水量多,特別是夏季對流雨頻
繁。」 (C)拉拉:「因為緯度低,日夜溫差較小。」
(D)小波:「這裡地勢高,氣壓也高。」
19. 駱駝特别耐饑渴因其胃裡有許多瓶子
狀的小泡泡可以貯存水加上足有肉
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人們能騎
着駱駝横穿沙漠「沙漠之舟」的美
駱駝是右圖中哪一個地區最重要的
馱獸? (A)甲 (B)乙 (C)丙 (D)丁
20. 下列哪些人口指標,因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已明顯受
到控制? (甲)死亡率 (乙)出生率 (丙)自然增加率 (丁)
社會增加率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21. 人口數量的多寡深受自然
環境優劣的影響根據右圖
中資料判斷下列哪一個地
區的環境負載力最高?(A)
(B)乙 (C)丙 (D)丁
22. 下列何項問題,是因為受到中國人口分布不均所造成?
(A)黃河航運不佳 (B)自然資源分布不均 (C)文盲人口
比例偏高 (D)沿海地區環境壓力大。
23. 附表是中國某地的氣
候測站資料請問當地
應屬於何種氣候?
(A)溫帶草原 (B)高地
氣候 (C)副熱帶季風 (D)溫帶季風。
24. 中國某年的人口總數約為14億人,其年齡結構如附表所
示。由表中資料判斷,其扶養人口約為多少人?
幼年人口 壯年人口 老年人口
比例 18% 70% 12%
(A)3.9億人 (B)4.2億人 (C)7億人 (D)10.2億人。
25. 中國的地形可分為三級階梯請問:
右圖中哪一條線段所經過的地區,
完整涵蓋各級階梯的地形區?
(A)甲 (B)乙 (C)丙 (D)丁。
26. 下列何者是中國季風發達的主因?
(A)地形高低起伏大 (B)國土多位
在溫帶 (C)有高大山嶺阻隔 (D)海陸性質差異的影響
最冷月
月均溫
最暖月
月均溫
年均溫 年降水
‐3168433mm
2
27. 下列敘述的中國氣候特徵哪些深受「季風」因素影響?
(甲)夏季各地普遍高溫 (乙)夏季是主要雨季 (丙)降水
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丁)冬季南北溫差大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二、題組:(每題2分,共40分)
(一) 中國面積遼闊,自然環境不同,各地傳統民居因居民
就地取材建築適合當地環境的住所而別具特色
為四種中國境內常見的傳統建築。請問:
28. 建築形式反映出當地的傳統產業,在下列哪一個產業活
動區,最容易見到乙建築? (A)放牧 (B)水田 (C)旱
(D)游牧。
29. 在中國畜牧區最可能見到下列哪一種傳統建築?
(A)甲 (B)乙 (C)丙 (D)丁。
30. 為通風透氣且避免蟲蛇侵擾、防水患,當地居民最可能
採用下列哪一種傳統建築型態?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附圖為中國三大氣候區與六個都市(a~f)分布圖。
請問:
31. 圖中劃分甲、乙兩個氣候區的分類指標,應為下列何者
(A)年降水量500㎜ (B) 1月均溫0℃ (C)年降水量
750㎜ (D)7月均溫20℃。
32. 圖中哪一個氣候區的降水量最多,是中國主要的農業區
(A)甲 (B)乙 (C)丙。
33. 圖中哪一個都市的夏季月均溫可能最低? (A)a (B)b
(C)c (D)e。
34. 圖中哪一個都市的年溫差可能最大? (A)a (B)b (C)c
(D)e。
35. 附表中哪一項資料,最可能是圖中 f 都市的氣候數據?
(A)甲 (B)乙 (C)丙 (D)丁。。
最冷月月均(℃) 年降水量(mm)
-7.2 410
-3.3 610
-9.6 50
20 1330
(三) 附圖為中國的人口分布狀況甲乙連線為人口疏密的分
界線。請問:
36. 由圖中可看出目前中國的哪一項重要人口問題? (A)
人口老化 (B)分布不均 (C)教育低落 (D)性別不均。
37. 由圖中資料判斷,下列哪一個地區的人口分布較為稀疏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中下游平原 (C)華北平原
(D)東北平原。
38. 乙地為哪一都市? (A)哈爾濱 (B)黑河 (C)蘭州 (D)
騰衝。
39. 下列哪個現象與圖中甲乙連線大致符合? (A)溫帶氣
候與熱帶氣候分界 (B)地形高階梯與中階梯分界
(C)溼潤地區與乾燥地區分界 (D)水田與旱田的分界。
(四) 中國人口眾多因各
地自然條件和產業活
動差異,促使人口離
鄉往外尋求生存機會
,形成人口遷移亦帶
動了文化的發展與傳
播。附圖為中國華人
遷移圖,請問:
40. 由圖中可看出中國主
要的人口外移區,是
下列哪一地區? (A)
北方 (B)西南內陸
(C)東南沿海 (D)西
北內陸。
41. 明清時期,導致居民遠渡重洋移居到海外開墾的主要原
因,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糧食不足 (B)人口稀少
(C)降水量少 (D)地勢高聳。
42. 承上題,當時中國人口移居海外的地點,主要在下列哪
些地區? (A)東北亞、台灣 (B)東南亞、南亞 (C)南
亞、西亞 (D)東南亞、台灣。
43. 人口的遷移帶動文化的傳播,且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習
慣。由圖中的遷移路線判斷,下列何處較「不」容易見
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與融合? (A)寮國永珍 (B)泰國曼
(C)緬甸仰光 (D)馬來西亞檳城。
(五) 附圖為中國四大高原分布圖。請問:
44. 圖中何處石灰岩地形發達,有「地無三里平」之稱?
(A)甲 (B)乙 (C)丙 (D)丁。
45. 圖中何處「溝壑縱橫,河水含沙量高」? (A)甲 (B)
(C)丙 (D)丁。
46. 承上題造成此現象的主要作用力為何? (A)板塊擠壓
(B)斷層陷落 (C)風力侵蝕 (D)流水侵蝕。
47. 圖中何處被稱為「世界屋脊」,其氣候呈現垂直變化?
(A)甲 (B)乙 (C)丙 (D)丁。
三、配合題:(每題2分,共6分)
中國政府為了控制人口成長速度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生育
政策與因應口號請正確配對下列口號與相應政策目的。
(A)寧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個。
(B)懲罰一胎,普及二胎,提倡三胎。
(C)生男生女都一樣,不然兒子沒對象。
48. 一胎化政策,減少人口自然增加。
49. 性別比嚴重失衡,鼓勵多生女生。
50 人口老化,鼓勵生育。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