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國民中學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地理科試卷 九年 班座號 姓名
一、配合題:每題 2.5 分
※非洲的族群及文化相當多元,請依下列選項選出與其相對
應的空間分布:(A)漠北地區、(B)漠南地區。
( )1.清真寺為目前當地主要信仰宗教的建築景觀。
( )2.該區擁有受板塊隆起的高大新褶曲山脈。
( )3.主要人種為黑人,至今許多地方仍過著原始的部落生活。
( )4.此區與西亞為共同文化區。
( )5.非洲豬瘟相對較不嚴重的地區。
二、題組題:每題 2.5 分
(一)西元 2013 年 12 月,伊波拉病毒在西非引爆大流行,此
乃伊波拉出血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爆發,臨床致死率高達
7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截至西元 2015 年 7 月 30 日,
全世界已有 11,295 人死亡,主要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三國:
賴比瑞亞、獅子山及幾內亞(附圖深色處),這三個國家以銷
售礦產、熱帶栽培作物為國家主要收入。請回答下列問題:
( )6.幾內亞灣沿岸三國:賴比瑞
亞、獅子山及幾內亞,所種植的熱
帶栽培業作物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棉花、花生 (B)咖啡、可可 (C)
柑橘、葡萄 (D)大豆、玉米。
( )7.下列何者並非伊波拉病毒在非
洲快速傳播的原因? (A)居民普遍
貧窮 (B)無有效疫苗可預防 (C)當地醫療醫源缺乏 (D)過度開
發造成生態破壞。
( )8.伊波拉病毒因其高致死率令人聞之色變,第一次爆發流
行是西元 1976 年時發生在非洲剛果,造成 281 起死亡。與西
元 1976 年的疫情相較,西元 2014 年爆發的伊波拉疫情傳播速
度更快、範圍更廣。請問:該現象與下列哪一項原因最相關?
(A)交通運輸進步,國際交流頻繁 (B)國際社會不願伸出援手
(C)非洲醫療資源較從前落後 (D)部落社會拒絕西方醫療。
(二)有五位探險家進行非洲探索之旅,他們的探索路徑如
圖,請依圖回答下列問題。
( )9.哪一位探險家的路徑,恰好是非
洲氣候呈現南北對稱的對稱軸? (A)
哆啦 (B)靜香 (C)大雄 (D)小夫。
( )10.胖虎的移動路徑上,沿途的氣
候變化應為下列何者? (A)年降水量
先增多再減少 (B)年降水量先減少再
增多 (C)年降水量愈來愈多 (D)年降
水量愈來愈少。
( )11.下列四位探險家的旅遊日記,何者明顯有誤? (A)哆啦:
我騎著駱駝,橫越一望無際的沙漠 (B)靜香:這是一趟世界
最長河川的溯源之旅 (C)大雄:自始自終,我悠遊在平坦遼
闊的雨林 (D)小夫:到目的地,我得到當地人葡萄酒的邀約。
(三)候鳥是一種隨季節改變而不斷
遷移的鳥類。例如:每年秋、冬之際
會來臺過冬的黑面琵鷺,曾文溪口附
近的潟湖是「觀察牠們的好地方」;
又如春天出現在歐洲的家燕,根據科
學家在家燕上安裝儀器觀察,其遷移
路徑如圖所示,在此遷移路途當中,
家燕須適應多種氣候類型,也可能體
力不支或遭遇獵殺,但最致命的危機
莫過於在沙塵暴中迷失方向而大量死
亡。
( )12.文中提及來臺過冬的候鳥,「觀察牠們的好地方」應
是位於臺灣何處? (A)新北野柳 (B)臺南七股 (C)屏東墾丁
(D)花蓮太魯閣。
( )13.根據圖判斷,家燕遷移的路徑會經過下列何種氣候區?
(A)寒帶氣候 (B)熱帶雨林氣候 (C)溫帶沙漠氣候 (D)溫帶季風
氣候。
( )14.根據以上選文所述,家燕遷移路途中遇到最致命的危
機,應是發生在下列何處? (A)東非高原 (B)德干高原 (C)剛
果盆地 (D)撒哈拉盆地。
(四)「說到衣索比亞這個國家,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難
民、貧窮』,然而這個人口達 1.1 億的非洲第二大人口國,卻
有很多令你意想不到的事實。首先,衣索比亞是十九世紀末
列強瓜分非洲時,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的國家!此外,
該國執政者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大舉投資基礎建設,
發展產業,二十多年來經濟也穩定的高速成長,博得「非洲
小中國」的稱號!最後,愛喝咖啡的人,一定聽過「耶加雪
菲」這個產區,這個位在海拔約 2,000 公尺的多雨環境,孕育
出帶有強烈果香的精品咖啡!總而言之,在這個沒有石油、
沒有煤鐵、沒有黃金的國度裡,人民靠著自己的雙手,持續
努力擦亮「非洲代表、黑人希望」的招牌!」請依上文回答
下列問題。
( )15.衣索比亞近二十年來發展的產業類型,應為下列何者?
(A)勞力密集型 (B)能源密集型 (C)技術密集型 (D)資本密集型。
( )16.不僅中國企業,近年來也有臺灣企業進軍衣索比亞投
資設廠,以衣索比亞的自然人文環境來看,該企業所投資的
項目應為何者? (A)葡萄酒釀製業 (B)成衣紡織業 (C)採礦業
(D)資訊科技業。
( )17.由衣索比亞咖啡產區的環境條件判斷,衣索比亞的國
土最靠近下列哪一個地形區? (A)剛果盆地 (B)撒哈拉盆地
(C)尼羅河三角洲 (D)東非大裂谷。
(五)今日的非洲是七大洲中,國家數目最多的一洲,如附
圖;非洲的人口數近 13 億則僅次於亞洲,且仍快速成長當中。
然而在面積廣大、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非洲,其經濟發展
卻遠落後其他各洲。除了先天地理條件之外,歷史的背景也
為今日非洲的發展種下了經濟貧困的因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 )18.非洲國家的國界線有許多筆直的線段,其原因為何?
(A)非洲的地形多裂谷斷層 (B)為當
地部落原先的獵場 (C)國界線多由
分水嶺構成 (D)殖民國家劃分勢力
範圍。
( )19.承上題,這樣子的國界線,
對非洲人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A)利於引用淡水資源 (B)內戰頻繁
衝突加劇 (C)部落間互動更和諧
(D)貿易阻礙大幅提升。
( )20.溼熱的平坦地形有利於可可生長。請問:圖中哪一個
地區的國家最可能利用改變可可的產銷方式,來解決經濟貧
困問題? (A)甲 (B)乙 (C)丙 (D)丁。
三、單一選擇題:每題 2.5 分
( )21.臺灣世界展望會自民國 79 年起舉辦「飢餓三十—人道
救援行動」,匯集國內各界民眾的愛心,救助非洲地區。請
問:下列何者不是非洲急需救助的主要原因? (A)衛生低落
及醫療不足 (B)長期乾旱衍生饑荒 (C)全球暖化導致水患 (D)
經年戰亂摧殘家園。
(背面還有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