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新興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78.99 KB
頁數
3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0-14,离现在 5 1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北市立新興 109學年第一學期年級地理第一次段考
※本試卷共有三頁 B4 題目卷,一張 A4 寫卷及一張答
案卡
壹、單一選擇題(每題 2.5 分,共 40 )
1. 綠洲的人口密集,為中國西半部地區的精華區。請
問:有利該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 (
)地形平坦 ()氣候溫暖 ()降水量豐 ()
雪量多。
2. 中國南部地區常可見到騎樓或高腳屋,形成當地的
聚落特色。這種建築分布和該地區何種氣候現象的
關係最大? ()溫度較高 ()多雨潮溼 ()
風向多變 ()日照較長。
3. 根據統計,中國的幼年人口比例正逐漸減少,造成
這種人口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何? ()醫療條件落
()教育程度低落 ()計畫生育政策 ()
傳統觀念影響。
4. 附圖的漫畫代表中國的某一種人口現象,當時中國
政府欲藉由推行一胎化政策來解決此一嚴重問題。
請問:該問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人口分布
不均 ()勞動人口不足 ()人口素質不良 (
)人口壓力過大。
5. 21
世紀後,隨著中國的經濟
持續成長,相關政策也隨之
改變。附圖中的中國政令宣
導政策,將可能有助於解決
下列何項人口問題? ()
人口成長太快 ()人口結
構失衡 ()人口密度過高
()人口分布不均。
6. 中國在
1980
年老年人口僅
2.5%,然而在
2016
年卻
高達
10%,正式進入老年化的社會。造成上述現象
主要的影響因素為何? ()工業技術進步 ()
出生率大幅降低 ()開放人口移入 ()大量勞
工退休潮。
7. 中國為解決人口過多問題,因此施行一胎化政策。
然而實施後該國總人口增加數仍高,最主要的原因
為何? ()經濟發展快 ()糧食產量高 ()
國外移民多 ()人口總數多。
8. 中國目前正規畫設立全球最大、廣達
250
萬平方公
里的「第三級國家公園」,範圍內有當地民族文化
,另外因地勢較高,位處中國地勢最高階,地表崎
嶇,寒冷荒涼,同時也是長江的發源地。上述國家
公園最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地形區中? ()山東丘
()雲貴高原 ()黃土高原 ()青藏高原
9. 中國山脈的走向,受到板塊擠壓方向不同而呈現空
間差異,山脈走向會對當地的氣候與交通運輸產生
影響。請問:附圖為中國山脈走向圖,影響圖中西
部山脈形成的主因為下列何者? ()歐亞板塊擠
壓太平洋板塊 ()印澳板塊擠壓歐亞板塊 ()
印澳板塊擠壓太平洋板塊 ()歐亞板塊擠壓菲律
賓海板塊。
10. 中國的平原地形區多分布於東部地區,這種分布特
色和下列哪一項因素有關? ()距海較近 ()
季風風向 ()地勢走向 ()人口分布。
11. 位在東北平原上的哈爾濱,夏季氣溫平均為
25
℃左
右,然而緯度低的拉薩氣溫卻僅約
15.7
℃。其主要
的影響因素為何? ()地勢高低 ()距海遠近
()盛行風向 ()經度位置。
12. 水資源問題往往與中國的國勢興衰息息相關,為解
決降水季節分布不均所導致的水旱災問題,昔日有
大禹治水,今日則興建長江大壩等水利工程。請問
:影響中國降水季節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為何? (
)地形 ()距海遠近 ()緯度 ()季風風向
13. 附圖為中國某季節的氣溫分布圖,若依圖中資料加
以判斷,影響該季節各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緯度 ()距海遠近 ()盛行風向 ()
形。
14. 秦嶺、淮河為中國自然環境的重要分界線,形成南
北兩地截然不同的區域特性。附表為中國秦嶺、淮
河南、北兩地之間的自然環境比較,其中何者正確
()地形
()氣溫
()降水量
()河川
秦淮
以北
平原、盆地
地形為主
最冷月均
溫>
0
年降水量大
750
毫米
河川冬季
易結冰
秦淮
以南
平原、丘陵
地形為主
最冷月均
溫<
0
年降水量少
750
毫米
河川終年
不結冰
2
15. 新聞報導:「中國南部地區七月因為連續一星期的
大量降水,已造成低窪地區發生水患,影響村落共
14
個,預計將遷移約上萬人往高處地區避難。災
情慘重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根據上述報導,
該地區當時的氣候現象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
()
()
()
16. 氣候條件對於人口分布的影響相當大,下列為中國
境內各地區的氣候圖。請問:何者的環境負載力最
低?
()
()
()
()
貳、題組(每題 2.5 分,共 50 )
一、圖()為中國地形簡圖,請根據地圖回答問題:
▲圖()
17. ()的剖面圖,應該是位於圖()的哪一個地形區
()A ()B ()C ()D
▲圖()
18. 被風力侵蝕而平坦遼闊的高原 ()A ()B (
)C ()D
19. 擁有肥沃黑土,面積廣大的地形區 () ()
() ()丁。
20. 利用土質不易坍塌,且當地較乾燥,挖鑿洞穴居住
的地形區 () A ()B () ()ㄆ。
二、中國的人口總數眾多,而人口問題已成為未來重要
的課題。附圖為中國的人口分布狀況,請依圖中資
料,回答下列問題:
21. 附圖顯示出目前中國的重要人口問題之一為何? (
)人口過多 ()分布不均 ()教育低落 ()
性別不均。
22. 附圖中甲、乙連線以東的地區,因受到何種因素的
影響而成為人口稠密區? ()地勢較高 ()
溫涼爽 ()礦藏豐富 ()氣候溼潤。
23. 若以地區而言,下列中國哪一個地區的人口分布較
為稀疏? ()珠江三角洲 ()長江中下游平原
()華北平原 ()東北平原。
24. 就中國人口分布的狀況而言,其影響因素不包括下
列何者? ()產業 ()地形 ()氣候 ()
面積。
三、中國面積相當廣大,人口眾多,目前仍是以第一級
產業活動為主。附圖為該國境內的農牧業活動分布
圖,請根據圖中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25. 附圖中呈現了中國境內的農業及牧業活動的分布地
區,根據其位置判斷,其分界線最主要為下列何者
()年降水量
500
毫米 ()等高線
500
公尺
()年均溫
0
℃等溫線 ()一月月均溫
0
℃等溫
線。
26. 附圖中呈現了水田區及旱田區,通常在水田區所種
植的主要農作物為下列何者? ()冬麥 ()
()稻米 ()春麥。
27. 畫分水田區和旱田區的界線有:()等高線
500
()年溫差
20
()一月月均溫
0
℃等溫線()
年降水量
750
毫米等雨量線。正確的是哪兩項? (
)甲乙 ()丙丁 ()甲丁 ()乙丙。
尚未完畢還有一頁 B4 A4 試題
3
四、中國人口眾多,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和產業活動差
異,促使人口離開家鄉往外尋找生存的機會,形成
國內外的人口遷移。人口大量移入產生的主要聚落
,帶動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以及促進當地的經濟
活動發展。下圖為中國華人的人口遷移圖,請問:
28. 明清時期,因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快速增加,導致居
民遠渡重洋移居別處開墾。請問:上述人口遷徙的
主要原因下列何者? ()降水量少 ()人口稀
()糧食不足 ()地勢高聳。
29. 在明清時期的華人主要是順應哪一個季節的季風,
移民到東南亞? ()夏季 ()冬季 ()春季
()秋季。
30. 若僅由附圖資訊判斷,華人遷徙到下列哪一個國家
最少? ()泰國 ()印尼 ()寮國 ()
律賓。
五、附圖為中國一月等溫線分布圖。請根據圖中資料回
答下列問題:
31. 根據附圖中等溫線的排列判斷,中國東半部地區冬
季的氣溫變化與下列哪一項因素的關係最為密切?
()距海遠近 ()季風風向 ()緯度高低 (
)地形種類。
32. 下列對於中國冬季氣候特徵的敘述,何者正確? (
)緯度愈高,氣溫愈高 ()東半部等溫線呈南北
()距海愈近,氣溫愈低 ()東半部等溫線
大致與緯線平行。
33. 依附圖判斷,圖中哪一條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
相符? () () () ()丁。
六、中國為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氣候呈現規律的變
化,對該地區的景觀產生極大的影響,請就中國的
季風特色,回答下列問題:
34. 中國的季風氣候,最主要的成因為下列何者? (
)海陸性質差異 ()太陽照射角度 ()高壓籠罩
影響 ()地表植物分布。
35. 夏季時,陸地上的大氣現象最容易產生下列何種狀
況? ()空氣下沉 ()高壓中心 ()海風吹
()氣候乾燥。
36. 中國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區。附表中哪一個地區的
氣候現象為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區? () (
) () ()丁。
都市 一月月均溫
(℃) 七月月均溫
(℃) 年降水量
(毫米)
3.7
28.8
1,200
4.7
26.0
350
15.2
28.2
1,850
9.7
22.7
720
還有一張 A4 手寫卷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