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中山國中 八年級 109 上學期 自然科學領域 理化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41.09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1-05,离现在 4 2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 自然科試題卷
科目代碼:03 1 2.5 分,共 100 班級:_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
1. 小妍發現某固態純物質,以穩定的熱源供應器加熱,由
0開始加熱,2分鐘後溫度達 50時開始熔化成液體,
且固態、液態共存的時間為 10 分鐘,之後便全部熔化為
液態,再繼續加熱至 125時開始汽化成氣體,且液態、
氣態共存的時間為 5分鐘,之後便全部汽化為氣體,其
加熱時間與溫度變化的關係圖,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
(B)
(C)
(D)
2. 小偉取同質量的甲、乙、丙三種固態物質,在相同的穩
定熱源上加熱,假設加熱時沒有熱量的散失,其溫度與
加熱時間的關係圖如附圖所示,關於此三物質的特性,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相同時間內,三個物質吸收相同熱量
(B)使1克的丙物質上升 1所吸收的熱量大於使 1克的甲
物質上升 1所吸收的熱量
(C)甲物質熱傳導的能力最好
(D)要使三個物質上升相同溫度,甲需要的時間最少
3. 有甲、乙、丙三種物質,其質量與比熱如附表所示,以
穩定熱源分別加熱初溫皆為 20的這三種物質,所得到
溫度與加熱時間關係圖應為下列何者?(假設熱量完全被
物質吸收)
物質
質量(g)
比熱(cal/g )
200
0.4
100
0.1
40
0.6
(A) (B)
(C) (D)
4. 小介利用水「熱漲冷縮」的原理,自行製作一個簡易溫
度計,他在錐形瓶內盛水,並於瓶塞內插入細玻璃管,
如附圖所示。當瓶中裝 10的水時,水面高出瓶塞 2
分,裝 80的水時,水面高出瓶塞 12 公分。若將錐形瓶
放入未知溫度的水中,細玻璃管內的水面最後高出瓶塞 7
公分,則此水溫度應為多少
(A)35 (B)45 (C)55 (D)條件不足,無法得知。
5. 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同一物質不同狀態其比熱相同
乙、比熱的定義為使任意質量之物質上升 1所需吸收的
熱量
丙、寒冷的冬天觸摸金屬手把與木頭桌子,感覺金屬手
把較冷是因為金屬手把比熱較木頭小
丁、不流動的液體也可使用熱傳導來傳遞熱量
(A)1 (B)2 (C)3 (D)4 項。
6. 酒精溫度計是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當酒精溫度計受熱
時,酒精液面的升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持續上升 (B)持續下降
(C)先降後升 (D)先升後降
7. 現有甲、乙、丙三個固態物質,其質量均不相等,且比
熱分別為 0.093cal/g 0.031cal/g 0.331cal/g
當甲和乙接觸時,熱量由甲流向乙;當乙和丙接觸時,
熱量由丙流向乙,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物體所含的熱量最少
(B)丙物體的質量比甲物體大
(C)甲物體的溫度一定比乙物體高
(D)若將甲和丙接觸,則熱量將由甲流向丙
【背面尚有試題,請翻頁繼續作答】
2
8. 關於 2CO2的意義,下列何者正確?
(A) 2 C原子與 4O原子,結合成 1個分子
(B) 2 C原子與 2O原子,結合成 1個分子
(C) 2 C原子與 2O2分子,結合成 2個分子
(D)1C原子與 2O原子所結合的分子,共 2個。
9. 小芬做冷、熱水混合實驗,他將 40 公克、80℃的熱水與
60 公克、20℃的冷水混合,最後水溫達 38℃時不再變
化,則混合過程中共散失多少卡的熱量?
(A)1680 (B)1080 (C)1000 (D)600
10. 下列關於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常溫常壓下唯一液態的金屬是汞
乙、常溫常壓下唯一液態的非金屬是溴
丙、常溫常壓下唯一可以導電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
丁、常溫常壓下金屬元素皆呈銀白色
戊、18K 金是屬於純物質
(A)1 (B)2 (C)3 (D)4 項。
11. 實驗室中常用藍色氯化亞鈷試紙檢驗水分的存在,但如
果氯化亞鈷試紙已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粉紅色,
則使用前須先加熱烘乾,待試紙變成藍色才可使用。請
問,當藍色氯化亞鈷試紙變成粉紅色氯化亞鈷試紙時,
關於此過程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此過程為吸熱反應
(B)此過程為化學變化
(C)此過程可以檢驗水分的存在
(D)此過程會吸收水分
12. 甲、膨鬆的棉被比硬實的棉被保暖,這是因為填充在棉
絮中的空氣量越多,身體的熱能越不容易經由○○而散
失;乙、雙層玻璃杯是以二層玻璃夾一空氣層,利用空
氣層降低熱○○,達到隔熱的效果。上述的○○應依序填
入何者?
(A)傳導、傳導 (B)對流、對流
(C)輻射、對流 (D)對流、輻射
13. 某物質在定壓下加熱後會產生固體產物,並釋出氣體,
試推測則此物質應屬於下列何者?
(A)一定不是元素 (B)一定是混合物
(C)一定不是化合物 (D)以上皆是。
14. 炎炎夏日,小堯從冰箱裡拿出一塊冰塊,若他想讓冰塊
慢點熔化,則採取以下那些做法較容易達到目的?B
甲、放入保溫杯
乙、用淺色厚棉被整個包住
丙、握在手上
(A)僅丙方法 (B)僅甲、乙方法
(C)僅乙、丙方法 (D)僅甲方法
15. 下表為一大氣壓下四種物質的熔點及沸點,在一大氣
壓、-50℃的環境下,哪一種物質的狀態為液態?
(A) (B) (C) (D)乙醇。
物質
熔點(℃)
沸點(℃)
乙醇
114
78
39
357
0
100
660
2467
16. 下列敘述何者不是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A)一切物質皆由原子組成
(B)不同種類的原子,依固定比例組合成特定的化合物
(C)不同的原子,可以經由化學變化互相轉換。
(D)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質量與性質都不同
17. 冬天來臨,只要遇到東北季風或寒流,許多人都會想要
來杯熱奶茶暖暖胃。若小婷喝下一杯 200 克、50℃的熱奶
茶,關於這杯熱奶茶所含的熱量,下列何者正確?(已
知熱奶茶的比熱為 1.2 calg.℃)
(A) 12000 (B) 1200 (C) 120 (D)無法得知。
18. 有關原子結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中性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內的中子數必須與質子數相等,原子才會保持
電中性
(C)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
(D)質子與電子的總質量大約等於原子的總質量
19. 下列有關鹼金屬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容易與水反應產生氫氣與鹼性物質
()使用酚酞檢驗與水反應後的溶液,溶液會呈粉紅色
()鉀與水的反應較鈉與水的反應劇烈
()屬於第一族,包含氫、鋰、鈉、鉀等元素
(A)4 (B)3 (C)2 (D)1 項。
20. 甲、無法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新物質;
乙、能導電、導熱,且富延性及展性。
下列共有幾種物質兼具上述甲、乙兩種特性?
(A)6 (B)5 (C)4 (D)3
題組一
附圖為粒子之模型圖,請回答下列第 21 題到第 22 題:
21. 圖中屬於元素的有哪些?
(A)僅丁戊 (B)僅乙丙 (C)僅甲乙 (D)僅戊
22. 氦氣的模型應為下列何者
(A) (B) (C) (D)
題組二
初始溫度均為 20的甲、乙、丙三個材質相同的金屬塊,在
同一熱源上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如附圖所示,若
熱源每分鐘可提供 1800 卡的熱量,且熱源供給的熱量完全被
吸收,請回答下列第 23 題到第 25 題:
【試題尚未結束,請翻至第三面繼續作答】
3
23. 甲、乙、丙三個金屬塊中,何者比熱最大?
(A) (B) (C) (D)一樣大
24. 甲、乙、丙三個金屬塊中,何者質量最大?
(A) (B) (C)一樣大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25. 若甲金屬塊的質量為 100 公克,請問其比熱應為何?
(A)0.6 cal/g (B)1.2 cal/g
(C)1.8 cal/g (D)2.4 cal/g
題組三
某原子結構如附圖所示,若甲粒子為帶電粒子,請回答下列
26 題到第 28 題:
26. 關於三種粒子的發現順序,應為下列何者?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27. 關於此原子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質量數為 18 (B)原子序為 12
(C)此原子應為碳原子 (D)此原子非呈電中性
28. 關於甲、乙、丙三個粒子的敘述,何者正確?
(A)查兌克發現甲粒子 (B)乙粒子帶正電
(C)丙粒子的質量小於甲粒子
(D)甲粒子及乙粒子的帶電量相同
題組四
不鏽鋼冰塊又稱為不熔化的冰塊,裡面裝有酒精,一般冰箱
冷凍庫標準溫度為恆溫-18℃,若將不鏽鋼冰塊放在冷凍庫
中約兩小時即可達到-10℃的低溫,取出後放入溫度較高的
飲品中,將可使飲品降溫。請回答第 29 題到第 31 題:
29. 根據文中敘述,當不鏽鋼冰塊與飲品尚未達成熱平衡
時,關於熱量的流向,下列何者正確?
(A)熱量一定由不鏽鋼冰塊流向飲品
(B)熱量一定由飲品流向不鏽鋼冰塊
(C)熱量將不會流動
(D)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30. 依文中判斷,飲品與不鏽鋼冰塊相互傳遞熱量的方式,
應為下列何者?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 (D)以上皆非
31. 根據本文,關於不鏽鋼冰塊的敘述,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當不鏽鋼冰塊放入冷凍庫中降到-10℃的低溫時,此
時尚未與冷凍庫達成熱平衡
(B)當不鏽鋼冰塊放入冷凍庫降溫時,不鏽鋼冰塊將不斷
吸收熱量
(C)已知酒精的熔點為-114℃,當不鏽鋼冰塊放入冷凍庫
將溫時,不鏽鋼冰塊內部的酒精狀態應為固態
(D)以上皆非
題組五
一個 40 公克、-20℃的冰塊經穩定熱源加熱後,其溫度隨時
間變化的情形,如附圖所示,請回答第 32 題到第 34 題:
32. 當冰塊加熱 10 分鐘後,冰塊應處於何種狀態?
(A)固態 (B)固液共存 (C)液態 (D)液氣共存
33. 冰塊加熱至汽化的過程中,哪個過程所吸收的熱量最
多?
(A)A B的過程 (B)B C的過程
(C)C D的過程 (D)D E的過程
34. 若熱源每分鐘供熱 600 卡,不計散熱,求冰的比熱應多少
cal/g.℃?
(A)0.5 (B)0.625 (C) 0.75 (D)0.8
題組六
表中所列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根據這些物質的比熱關係,
請回答第35題到第37題:
35. 將溫度皆為20℃,且質量相等的鉛、銀、鋁三種金屬固體,
一起放入100℃的水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達成熱平衡,試
問此三種金屬固體的溫度高低,下列何者正確?
(A)鉛>銀>鋁 (B)鋁>銀>鉛
(C)銀>鉛> (D)鉛=銀=鋁。
36. 35 題,若將這三種金屬塊取出放在室溫下,當三金屬塊
的溫度皆降為室溫時,試問哪一個金屬塊放出的熱量最多?
(A) (B) (C) (D)一樣多。
37. 將溫度皆為 20℃,且質量相等的鉛、銀、三種金屬固
體分別投入 100℃且同體積的水中,當達到熱平衡之後,這
三種金屬溫度的高低,下列何者正確?
(A)鉛>銀>鋁 (B)鋁>銀>鉛
(C)銀>鉛>鋁 (D)鉛=銀=鋁。
【背面尚有試題,請翻頁繼續作答】
4
題組七
元素週期表中的橫列稱為週期,由上到下,共有 7個週期。
元素週期表中的縱行稱為族,由左而右依序為第 1族~第 18
族。元素依照原子序由小而大、由左而右、由上而下排列。
下圖為元素週期表的一部分資料,請回答下列第 38 題到第
40 題:
38. 已知鉻的元素符號為 Cr
24
52 ,則鉻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為
下列何者?
(A)6週期、第 4
(B)4週期、第 10
(C)4週期、第 6
(D)6週期、第 12
39. 下列根據表中 A原子之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A)此原子為氖原子
(B)其原子序為 20
(C)電子數=質子數=10
(D)屬於鈍氣
40. ABCD表示四種原子在週期表上的位置,請根
據圖中判斷此四種原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質子數:C>D>A>B
(B)A B的化學性質相似
(C)B C為同一族元素
(D)A 的性質安定,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試題結束,請再次仔細檢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