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分類與外形特徵解析

格式
pdf
大小
3.33 MB
頁數
23
作者
087007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6-08-12,离现在 9 7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PDF 加载中...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

教案設計:陳麗淑、呂春森老師、葉淑卿老師

圖片提供:高遠文化、廖運志、黃淑真

**版權所有 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魚類的分類

全世界的現生魚類
約有

三萬餘種

,目

前台灣已經命名的
魚約有3000種,魚
類學家依魚的外形
型態、內部構造….
使人易於辨認不同
的魚類。

※對魚的分類:

---

能吃、不能吃

---

大隻、中隻、小隻、小

小隻

※應該可以這樣分類:

---

魚的外形

---

魚的身體構造

---

魚的食性

---魚的體色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2

魚類的外形

1.減少水阻力:

通常呈現紡綞型(流線型),兩端明顯較中央細小,這體型

能使水流阻力最小、泳速最快且能持久的游動,如:鮪魚。

2.適應棲地:

(1)側扁型:多數魚類都屬於這
一型 ,如:蓋刺魚。側扁型雖
然無法長時間或快速游泳,但
方便在水草或珊瑚叢穿梭。
(2)平扁型: 身體扁平如盤狀,
方便平貼在底部,通常伏貼在
沙底上,以魟魚為代表。
(3)長條型:
身體細長柔軟。身型較扁者,
接近帶狀,如白帶魚。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3

3.保護作用:

主要有球型或箱型,游泳速度慢。典型球型,如:河魨,

一般有長刺如刺河魨;箱型如箱魨,有骨質外殼。

箱魨

刺河魨

鰭是魚類的運動器官和平衡器官

可區分為:

(1)背鰭:

一般位於背部,是魚

類用來維持平衡的器官。

(2)臀鰭:臀鰭的形態、作用和

背鰭相似。

(3)胸鰭:一般位於頭部後方。
軟骨魚類的胸鰭通常都很大,
胸鰭與身體成垂直位置。
(4)尾鰭:和魚類的推進、轉
向有關。
(5)腹鰭:作用是維持身體的
平衡。

背鰭

臀鰭

胸鰭

尾鰭

腹鰭

魚鰭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4

1.眼睛:

魚類眼睛的功能和

人類一樣,是用來成
像和辨別色彩。

2.鼻腔:

魚口兩端各具有一

對開口的鼻腔,內有
負責嗅覺的細胞,魚
類就是靠著這些嗅覺
細胞偵測其他水中生
物之所在,或是察覺
同種異性間所釋放的
性費洛蒙,以尋找配
偶。

3.口型和齒形:與攝食有關

魚類身體構造與名稱

口與齒

魚兒辨辨辨—我是誰??!!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5

活動1魚兒辨辨辨—我是誰??!!

漁夫從海裡撈到的6尾不知名魚

圖片特徵

檢索表

(魨形目分科檢索)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6

文字特徵

檢索表

(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

製作檢索表

(   請填入魚類代號A~F;

填入辨別特徵)

(二)俗名:

、想像生活方式: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辨別特徵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7

魚兒辨辨辨—魚吃甚麼?

口與齒:

魚類的口型及攝食構造(鰓耙)

1.肉食性魚類:如:石斑魚、白帶魚。
牙齒大多為

犬齒

胃特別發達,腸子較短,
鰓耙疏而少,
2.草食性魚類:臭都魚、粗皮鯛
牙齒大多為

板狀齒或梳狀齒

胃不發達,但腸子特別長,有些甚至沒有胃。
鰓耙通常也不發達
3.濾食:烏尾冬、虱目魚、鯖魚
攝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常張開大口迎著水流,讓
浮游生物直接流入口腔。鰓除了呼吸作用外,

耙還可像濾網一樣,過濾水中的有機物質
牙齒變得很小或接近無
胃腸都有

鰓耙多而密

魚類

口與齒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8

活動2
魚吃甚麼?依據牙齒的型式判斷

犬齒

臼齒

板狀門齒

梳狀門齒

魚吃甚麼?依據鰓耙的型式判斷

1白帶魚

2鯖魚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9

鰓耙VS.食性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0

魚兒辨辨辨—魚類桌遊---拼圖比賽!!

魚類桌遊---拼圖比賽!!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1

鬼頭刀

正鰹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2

雨傘旗魚

鰭鬚唇飛魚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3

條紋蓋刺魚

紅尾棘金眼鯛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4

花斑擬鱗魨

魚兒辨辨辨—送魚兒回家--不同棲所的魚類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5

送魚兒回家--

不同棲所的魚類

魚類體色與棲所環境的關係

魚類為適應不同生活環境,牠
們的顏色、體型和構造也會不
同,例如大洋區、珊瑚礁區、
沙地區、潮間帶和深海區。

大洋區:魚類身體呈梭形,兩端尖細,在海水中游泳地阻力較

小,大部分屬於高速游泳的魚類,例如:鮪魚、東方旗
魚。

魚類體呈流線型(紡錘型),背
面體色呈深藍色,腹面白色。

大洋表層

• 其

背部

顏色具有與遠洋

區海水一樣的

藍黑色

• 而腹部顏色較淡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6

珊瑚礁區:生活在珊瑚礁的魚身上的

紋路

和顏色

通常比較

鮮豔

、複雜,如:

蓋刺魚、蝴蝶魚;而夜行性的魚
比日行性的魚顏色單調,如:紅
目鰱、天竺鯛、金鱗魚

魚類大多為側扁型,體

色多樣,色彩變化多

珊瑚礁

魚類體型為縱扁型與紡錘
型都有,顏色為泥沙土色

沙地

沙地:生活在沙地的魚身上的

顏色

通常比較單調,形狀縱扁可平貼棲
息於沙地上,如:魟魚、黑鯛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7

深海與夜行性區:因為棲息在

沒有光線

的深海中,魚類的體色則

黑色

銀灰色

透明

為主,如:褶胸魚。外表特徵有些

演化,像是大嘴、利牙、發光器和特化的眼睛等,如:鮟
鱇魚。

魚類通常為大嘴,體色偏

紅、銀黑,或具發光器

深海和
夜行性

珊瑚礁海域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8

深海海域

沙地海域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19

大洋海域

魚兒辨辨辨—魚兒一家人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20

魚兒一家人

依深海魚發光器數量及位置,將其分類,並將數量最
少的魚種畫下來。

魚兒辨辨辨—討論及應用篇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21

台灣海鮮指南—選擇好海鮮

建議食用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22

想清楚

避免食用

background image

2016/8/12

23

謝謝聆聽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