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度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格檢定考試試題卷

格式
doc
大小
78.5 KB
頁數
7
上傳者
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5-12,离现在 13 16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98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



類別:國民小學

科目: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80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請以黑色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

修正時應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

.問答題請以黑色藍色原子筆鋼筆於「答案卷」

上作答。


注意事項:

.請核對類別及科目是否與准考證內容一致。

.試題本共頁,選擇題35題,問答題題。

.試題本將於考試後回收,請勿攜出。









請聽到鈴(鐘)聲響後才翻頁作答

一、選擇題(請以黑色2B鉛筆於答案卡上作答,單選題;答錯不倒扣)2分,70

(A)1.教師選擇教科用書時,考慮到教材符合學科基本而重要的事實。此作法係根據下列哪一部份的教科書評規準?

(A)內容屬性(B)物理屬性

(C)教學屬性(D)發行與費用

(D)2.師每週使用240分鐘進行國語教學,使用120分鐘進行藝術與人文教學。學生漸感受藝術與人文不是最重要的科目。此種影響屬於下列何者?

(A)統整課程(B)空無課程(C)正式課程(D)潛在課程

(B)3.「芬蘭的首都是哪一個城市?」、「西邊是哪一個海峽?」類問題屬於下列何者

(A)擴散性問題(B)聚斂性問題

(C)綜合性問題(D)評鑑性問題

(A)4.朱老師在教室後面放五個籃子,每個籃子裡都有不同難度的數學回家作業,學生可以從中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程度的作業。如果順利完成,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作業。此一方式較能激發學生下列何種動機?

(A)內在動機(B)外在動機(C)競爭動機(D)合作動機

(C)5.建築師在建造房子之前要先繪製藍圖;導遊在帶隊出遊前要先規劃行程表同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種準備

(A)購買參考書(B)選用教科書

(C)編擬教學計畫(D)熟悉學生習作

(D)6.下列何者是教學評量的主要目的?

(A)了解學生在班上的排名(B)對學生進行區別及篩選

(C)了解班上學生個別差異(D)做為輔導學生學習之用

(C)7.王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發現有位學生在玩玩具。於是王老師走到該生座位旁,拿走玩具並用眼神暗示他專心學習。此屬於下列哪一種常規管理原則?

(A)忽視原則(B)消弱原則

(C)同時處理原則(D)避免瑣碎原則

(D)8.有關課程發展情境模式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須事先陳述學習結果(B)須事先設定評量的標準

(C)須事先考量目標的優先性(D)須事先考量社會文化的脈絡

(B)9.有關課程與考試評量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考試評量命題時,毋需考量學生的學習內容

(B)進行課程評鑑時,可參酌學生考試評量的結果

(C)課程設計時,應以各種考試試卷作為主要依據

(D)學生的考試評量結果,無法作為課程發展的參考

(D)10.有關課程領導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正確?

(A)學校的課程領導者就是各學習領域召集人

(B)教師僅能參與課程發展,無法進行課程領導

(C)校長只要做好行政領導,不需從事課程領導

(D)有課程發展與課程改革的地方,就有課程領導的需要

(B)11.張老師認為課程應該引導學習者面對當前的問題,例如汙染、失業、性別歧視、消費者權益等。這種課程觀比較接近下列何者?

(A)課程是一種科技(B)課程是一種社會重建

(C)課程是認知發展的過程(D)課程是學習者的自我實現

(A)1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檢視教學成效與學生反應,以調整其教學法和課程內容。此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評鑑之概念?

(A)形成性評鑑(B)檔案式評鑑

(C)總結性評鑑(D)後設性評鑑

(C)13.承漢是一位國小高年級的級任老師,他發現自己教授的國語課和社會領域的內容有所關聯。於是邀請社會老師一同討論,將教材做更緊密的結與呼應。這種作法體現課程組織的哪一項原則?

(A)繼續性(B)程序性(C)統整性(D)均衡性

(A)14.教師邀請知名人士到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學生藉此得以仿效該知名人士的成功經驗。此教學策略屬於下列何種學習理論?

(A)楷模學習論(B)人本主義學習論

(C)認知發展學習論(D)行為學派學習論

(D)15.麗麗老師進行教學時,讓原住民學童從快失傳的手工藝、家家戶戶會做的醃魚、老祖母的織布中,發現科學概念。這種作法屬於下列哪一種教學取向?

(A)直接教學(B)間接教學

(C)連結式教學(D)文化回應教學

(C)16.大華國小推展自行車運動,不會騎自行車的學由指導老師講解、示範後,在小老師的協助下跌跌撞撞地練習騎車。這時學童們的騎車技能達到下列哪一個階段?

(A)準備狀態(set)(B)機械反應(mechanism)

(C)在指導下反應(guided response)(D)複雜的外顯反應(complex overt response)

(D)17.林老師在教導學生有關政府組織的運作後,要求學生進行一項作業:「請為班上設計一個自治組織,說明此一組織包含哪些單位,並說明各單位的功能和運作方式。」此作業之教學目標,屬於認知領域的哪一層次?

(A)應用(B)分析(C)評鑑(D)創造

(C)18.教師為了鼓勵學踴躍發言,只要舉手發言,就給予一張好寶寶卡;集滿十張好寶寶卡的學生,平時成績加一分。這種教學策略屬於下列何者?

(A)間歇增強(B)後效契約(C)代幣制度(D)祖母法則

(C)19.下列有關「認知學徒制」的敘述,何者

(A)認知學徒制運用鷹架的概念

(B)認知學徒制是教導專家的認知過程

(C)認知學徒制的理想學習環境不包括社會層面

(D)認知學徒制先教整體的技能,再教局部的技能

(B)20.黃老師發現此次社會隨堂測驗的分數分布範圍很廣,下列哪一種分數最適宜代表該班學生的整體表現?

(A)眾數(B)中位數(C)平均數(D)標準差

(D)21.在一次六年級數學基本能力抽考中,教務處給六年八班方老師的資訊為「貴班數學成績的T分數為54.50」。以下有關該資訊的描述,何者最為適切?

(A)是全年級平均最低的(B)是全年級平均最高的

(C)原始平均成績不及格(D)不是全年級平均最低的

(D)22.根據雙向細目表命題,主要在確認試題的何種效度?

(A)表面效度(B)關聯效度(C)預測效度(D)內容效度

(B)23.下列何者是「標準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的特性之一?

(A)與其他學生的測驗表現進行比較

(B)與教師設定的精熟標準進行比較

(C)原始資料的測量分數之變異性較大

(D)以百分等級和標準分數解釋測量分數

(B)24.小明月考常名列前茅,因此,級任老師雖未任教「藝術與人文」領域,但他仍認為在該領域也會表現優異。此種現象屬於下列何者?

(A)邏輯謬誤(B)月暈效應(C)霍桑效應(D)強亨利效應

(A)25.為了培養學生「舉手發言」的習慣,張老師在和學生共訂班規後,應採取怎樣的增強形式,才能在學習初期迅速建立該行為?

(A)立即、連續增強(B)延宕、連續增強

(C)立即、間歇增強(D)延宕、間歇增強

(A)26.以下有關教室布置的描述,何者正確?

教室布置首應考量學生的安全和健康

教室布置應配合課程和學習需要適時更新

繽紛和變化的布置將妨礙學生的專注,因此教室情境應簡單和不變

為避免窗外人員走動干擾學生專注力,應將靠走廊的窗戶貼滿窗花

讓學生參與教室布置,可刺激其創作和發表意願,培養負責的態度

(A)甲乙戊(B)甲丙丁(C)甲丁戊(D)乙丁戊

(C)27.下列何者屬於「我―訊息」(I-message)

(A)你總是缺交作業,屢勸不聽,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B)你怎麼又缺交作業了!這次又是什麼理由呢?請告訴我!

(C)你經常缺交作業,我沒有辦法了解你的學習情形,讓我很困擾!

(D)我為你的缺交作業想過很多辦法,但你還是缺交,我已經無法可想了!

(B)28.下列何者是班級經營的最終目的?

(A)有效進行教學活動(B)促進學生學習成效

(C)維持良好的班級秩序(D)提高學生的課業投入時間

(C)29.淑貞是一位教科書的編輯人員。她認為教科書應該鉅細靡遺,把教學的內容與流程交代清楚,老師們忠實地依教科書來教學即可。這樣的想法屬於下列哪一個概念?

(A)增權賦能(empowerment)(B)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ation)

(C)防範教師(teacher-proof)(D)再充實技能(re-skill)

(C)30.相較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

(A)甲老師積極參加各項研習,充分展現研究精神

(B)乙老師正在進修碩士學位,充實有關研究的能力

(C)丙老師改善各種教材教法,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

(D)丁老師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具有學術研究的能力

(D)31.所謂「不受目標約束」(goal-free)的課程評鑑,指的是下列何者?

(A)課程目標不重要(B)不需要具體的課程目標

(C)不必質疑課程目標的重要性(D)課程目標也應該成為評鑑的對象

(B)32.孫老師依據泰勒(R. Tyler)的目標模式,進行社會領域的課程設計。以下四個步驟的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選擇適合單元的歷史故事和教學活動

設計學習單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

根據社會領域學科知識內容研訂教學目標

將選擇的學習經驗加以組織並做有意義的統整

(A)甲丙丁乙(B)丙甲丁乙(C)丙丁甲乙(D)丁丙甲乙

(A)33.行為目標由若干要素組成。「學生能根據高山的定義,在灣地圖上指出兩座南投縣的高山。」此一行為目標中的「兩座」是屬於哪一項要素?

(A)標準(B)條件(C)行為(D)結果

(A)34.在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中,下列哪一個問題最適用?

(A)學習英文文法的問題(B)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

(C)國內升學主義的問題(D)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問題

(B)35.小明的數學成績很差,卻擅長畫畫,老師鼓勵他用畫圖的方式解題並陳述答案。這種作法接近下列哪一種理論?

(A)心像描繪理論(B)多元智慧理論

(C)情境學習理論(D)近側發展區理論

二、問答題(請以黑色藍色原子筆鋼筆於答案卷上作答10分,30

1.教師選擇教學資源時,應考量哪些原則?

2.大雄經常不寫家庭作業,如果你是級任師,如何運用「行為塑造法」來改進大雄的行為?

3.近來的課程改革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為課程的設計者、發展者,而不只是執行者。教師可參與哪些層級的課程發展工作呢?請一一舉例說明。

試題至此為止


6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