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离现在 3 年 195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2022 年【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
教師組 教案表單與學習單
教案設計者:姚月雲、詹莉芬
課程領域: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球科學 ☐科技領域
教案題目
小綠綠晶體的化學計量與合成條件之探討
授課時數:
12 小時(6 週)
教案設計理念與動機:
一、草酸鐵鉀晶體合成之實驗,反應式如下,此反應具有特色:
3K
2
C
2
O
4
(aq) + FeCl
3
(aq) K
3
[Fe(C
2
O
4
)
3
] •3H
2
O(s) + 3KCl(aq)
(1)綠色晶體,簡稱小綠綠晶體,可引發學生實作、挑戰之動機。
(2)室溫下可實作之反應,反應條件不一樣,產量(質量)、小綠綠晶體的外觀等都可有
明顯的差異,很適合學生定性觀察,定量記錄、科學探究。
(3)先以食譜式實驗設計引導學生知道「原來有這麼多因素可影響合成小綠綠晶體結果」
,
從此基礎延伸進入「探究模式」、且可提出相異問題,微專題成果發表時,學生有相
近的知識背景,但不同探討主題就顯得多元熱鬧,又容易有討論共鳴。
二、大多數普通班學生從小到大沒有接觸獨立研究或專題製作,因此,探究與實作課程設計,
教師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1)科學素養培養:課程中穿插引導式互動講述、板書呈現,包括:實驗安全、正確實驗
操作、觀察紀錄實驗結果、數據處理分析、結果簡報呈現方式等。
(2)撰寫指引:每份學習單都引導學生如何撰寫,儘量以問答、誘答方式,增加學生建立
邏輯性思考問題能力,除此之外,亦提供「撰寫指引」、「檢核
表」,使學生學習更精準到位。
(3)課程架構設計發揮「綠色化學」精神:簡單器材籃就可提供全校
高二、6 週探究與實作課程,且每個反應都大都 10 mL 內完成。
三、學習單分成兩類:
(1)團體學習單(電子檔):實驗記錄、計劃書、成果簡報等,提供同儕合作機會。
(2)個人學習單(紙本):互評表、化學計量、作圖、省思等,增加學生化學能力。
四、成果發表以「科學研討會海報展」模式實施:
(1)介紹科學發表研討會模式、功能及意義。
2
(2)每位同學都能獨立、完整、多次分享探究主題,也同時與聆聽同學近距離互動討論。
(3)避免增加學生大張海報輸出之經濟、時間壓力,以簡報製作 12 張 A4 輸出,排版至
海報板上,增加學生實體成就感,同儕視覺刺激。
(4)本校探究與實作另一模組以上台簡報方式呈現,錯開成果發表模式,學生多元學習。
教學目標:
一、藉由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考判斷的能力,目標有:
(1)學生能主動或經由引導提出問題,經由閱讀與資料搜尋,增加科學素養及相關資訊
(2)學生能分析問題的原因、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
(3)學生能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步驟,包括操作變因、控制變因等
(4)學生能完成實驗操作、分析結果、適當推理解釋,並能夠表達分享。
二、學生在科學情意層面的目標:
(1)同儕討論、發表分享、見賢思齊、激發學生創造力,彼此成長與多元學習。
(2)培養其細心、耐心的科學態度,正確的科學表達能力。
(3)藉由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從科學思考延伸之生活的判斷,養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的勇氣。
三、藉由「小小微專題成果發表會」達到科學傳播功能:
(1)每組探究主題不同,「變因」或「思考面向」不同,刺激學生科學思維及判斷力。
(2)學生分享自己探究成果並也欣賞同儕探究成果,刺激學生評價與省思的能力。
教育對象:
全校高二學生,20 班(每學期 10 班)
課程設計(方法與步驟):
一、課程安排(每週2小時)
週次
課程主題
教學流程
學習單
第一週
科學素養
1. 建立實驗室安全、認識化學品等科學應具有之素養能力
2. 建立實驗操作基本能力。
學習單 1
學習單 2
發現問題
1. 學生進行食譜式實驗,依學習單之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合
成「小綠綠晶體」,共計 11 組實驗,每組實驗都有 1 個
變因,兩小組實驗。
2. 學生須完成操作,並能歸納變因的種類。
3. 學生將所有完成反應溶液靜置,於下週進行實驗觀察。
4. 變因包括:溫度、鐵離子反應物種類、反應物的莫耳數比
例、濃度、加酒精、加酸、加鹼、照光等。
學習單 3
3
週次
課程主題
教學流程
學習單
第二週
發現問題
1. 學生紀錄所有反應之實驗結果,紀錄包括:溶液顏色、晶
體顏色、晶體外觀等。
2. 學生完成實驗記錄,包括照片紀錄、文字敘述,讓學生發
現不同變因時的實驗結果有差異。
3. 學生簡報製作:每組負責介紹一項變因之實驗結果,並可
與他組實驗結果做實驗比較。(提供簡報模板)
學習單 3
學習單 4
第三週
表達與分享
1. 學生分組分享某一個變因對小綠綠晶體合成的影響,每
組 3 分鐘,同學提問,教師修正科學表達之正確性。
2. 學生紀錄他組分享的重點,尤其要思考「若要得到更確切
的實驗結果,應怎麼規劃」
3. 教師提醒學生發想之時間性、器材藥品之可行性。
學習單 4
學習單 5
規劃與研究
1. 學生以組為單位,撰寫「小小微專題-小綠綠晶體合成」
之實驗設計規畫表。
2. 規劃表包括:探究題目、使用藥品、配置濃度方法、操縱
變因、控制變因、至少 7 個數據設計、紀錄表格等。
3. 各組學生至少與教師討論、修正 2 次。
學習單 6
第四週
規劃與研究
學生依其小小微專題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實作,每個數據都要
三重複。
第五週
科學素養
教師以互動方式,討論基本實驗技巧:處理小綠綠晶體的清
洗、風乾、秤重方式、科學表達作圖選擇。
論證與建模
1. 學生紀錄所有反應之實驗結果,紀錄包括:溶液顏色、晶
體顏色、晶體外觀等。
2. 學生完成實驗記錄,包括照片紀錄、文字敘述。
3. 學生將實驗結果表格化呈現、作圖比較,並能歸納出實驗
變因與實驗結果的相關性或趨勢,適當解釋原因與結論。
(提供撰寫指引)
學習單 7
第六週
表達與分享
成果發表會計畫
1. 提供海報板、小小微專題成果發表會計畫書。
2. 實施成果發表會。
3. 學生撰寫學習單,欣賞並記錄他組之口語表達、台風、科
學內容,且進行投票。
學習單 7
學習單8
4
二、學習單資料(含撰寫指引)
學習單
內容說明
(摘錄學生學習單)
學習單 1
(個人)
4頁 A4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動講述。
1. 提供閱讀資料,約 600 字,資料擷取:台灣化學教育電子期刊 Chemistry Education
in Taiwan 2016, 3(4)
‵
,自選 5 個關鍵字或專有名詞,可由自己先備知識或資料尋
作定義或解釋。
2. 查詢「GHS」、「SDS」、「半致死量,LD
50
」定義及應用,並能查詢本課程使用
FeCl
3
•6H
2
O、Fe(NO
3
)
3
•9H
2
O、K
2
C
2
O
4
•H
2
O 的溶解度、危害圖示、毒性等資料。
3. 提供一組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科學圖表。
學習單 2
(個人)
1頁 A4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動講述、板書呈現。
1. 如何量取化學品固體的質量?
2. 如何量取化學品液體的體積?
3. 實驗結果攝影紀錄,有哪些注意事項?
4. 可觀察化學反應哪些變化或產物性質?
5. 化學品若照光會變質,應如何處理?
6. 若要防止化學品溶液液體蒸發,可如何處理?
摘錄學生學習單紀錄,如右。
學習單 3
(團體)
2 頁簡報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
動講述、板書呈現。
提供 11 組實驗設計,
學生依步驟操作、紀
錄,最後並能歸納可
影響「合成
小綠綠晶
體
」之因素。
摘錄學生紀錄,4-1 及
4-2 組為例,如右。
4
-1 取 2.0 M Fe(NO
3
)
3
(aq) 1 mL 與 2.0 M K
2
C
2
O
4
(aq) 3 mL 混合均勻,反應槽密封、遮
光,留待下週觀察
4-2 取 2.0 M Fe(NO
3
)
3
(aq) 3 mL 與 2.0 M K
2
C
2
O
4
(aq) 3 mL 混合均勻,反應槽密封、遮
光,留待下週觀察
操縱
變因
4-1
4-2
硝酸鐵
的體積
1.溶液顏色:
螢光綠
2.晶體顏色:
螢光綠
3.晶體外型:
細粉狀晶體
1.溶液顏色:
枯葉棕
2.無晶體產生
綜合以上實驗與討論,那些因素可影響小綠綠晶體的晶體產率或品質,條列式列
出。
1.溫度 2.光線 3.pH 值 4.濃度 5.Fe
³+
之反應物來源 6.反應物的體積 7.反應
物的狀態 8.加入的液體(酒精、水、酸、鹼)
學習單 4
(團體)
2頁簡報
撰寫指引:提供簡報模板、組別資料、實驗步驟、結果比較、討論解釋,未來規劃等。
摘錄學生學習單(簡報)紀錄,如下。
5
學習單 5
(團體)
2頁 A4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動講述。
摘錄學生學習單紀錄,如下。
組
別
分享主題
操縱變因
省思
值得我們學習優點
心得
可科學探究之方向
撰寫同學
座號姓名
1
溫度
將兩組實驗結果以表格列
出,更清楚說明兩組實驗結
果的差異
溫度差異的持久度(時
間軸)對結晶的差異
37 號
簡雨涵
2
不同反應物
科學表達清楚,清楚說明推
測的理由和內容
假設產物為相同成份,
從多方面推測兩者結晶
外型不同原因,並設法
觀察和驗證,找出確切
的反應式
12 號
李瑩珊
3
草酸鉀的莫耳
數
實驗設計的完整度高(操作
變因,實驗方式)
不同草酸鉀的莫耳數對
結晶數量的影響
37 號
簡雨涵
4
硝酸鐵的莫耳
數
提出和其他組實驗結果的異
同之處,並推測其原因
1. 溫度影響結晶、沈澱
析出(可降低溫度探
討)
2. 改變硝酸鐵的莫耳數
12 號
李瑩珊
6
反應物狀態不
同:勻相與非
勻相
懷疑實驗設計本身是否只有
一項操作變因,並非單純只
因狀態而改變晶體型態,具
科學精神
重複三遍實驗使實驗結
果更可信,觀察勻相與
非勻相的反應速率
12 號
李瑩珊
7
加入物質的種
類:蒸餾水或
酒精
詳細列出兩組實驗結果的差
異
不同體積的蒸餾水或酒
精對結晶數量和形狀的
影響
37 號
簡雨涵
8
光線
仔細分析和比較結晶的數量
和顏色
調整不同的照光時間、
不同光源對結晶的影響
12 號
李瑩珊
9
溶液的 pH
值:中性、酸
性
比較自身和他組實驗結果,
並探討和檢討其差異的原因
鹽酸濃度的多寡可能影
響結晶的數量和形態
37 號
簡雨涵
10
溶液的 pH
值:中性、鹼
性
利用照片和表格清楚科學表
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差異
針對不同 pH 值的緩衝
溶液,實驗結晶的數量
和形狀
12 號
李瑩珊
學習單 6
(團體)
1頁 A4
撰寫指引:口頭講述、各組來回討論。
摘錄學生學習單紀錄,如下。
6
學習單 7
(團體)
12 頁簡報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動講述,提供成果發表簡報製作指引,如下:
規範(檢核項目)
整
體
性
1. 一律白色為主,無須過多花邊
及美工
2. 至少 20 級,字型不拘
3. 自由安排圖片或表格或照片等
相對位置
頁
碼
規範(檢核項目)
1
110-2 探究與實作成果發表
題目、組員班級、姓名、適當封
面設計
2
摘要
150 字以內,以精簡文字把
「整份」微專題報告,像說
故事,重要的定性、定量結
果、結論文字說明。
3 -9
動機
及目
的
說 個 小 故 事 或 小 實 驗 過
程,展現你們「發現問題」
的好奇心,誘發閱讀者也
想一探究竟。
研究
方法
與過
程
1. 控制變因、操縱變因,
包括藥品種類、名稱及
液體體積。
2. 實驗操作過程示意圖或
流程圖,畫圖表達。
3. 量秤產物質量的方法。
研究
結果
1. 結果表格化,可參考學
習單 1 表格。需呈現:
各種反應物體積、產物
定性描述、質量。呈現
三 重 複 質 量 紀 錄 及 平
均值。
2. 實驗結果照片,照片需
簡單文字說明。
頁碼
規範(檢核項目)
3 -9
討
論
1. 將實驗結果作圖,橫坐標是
6 至 7 個操作變因(單位)
,
縱座標是產物平均質量(單
位)及理論值。
2. 產物定性上的整理之圖表
或歸納。
3. 看圖說故事,說明作圖看到
的結果、歸納實驗結果。簡
單說,實驗結果是表格化呈
現,結果作圖是把橫坐標與
縱座標的因果關係呈現更
清楚,是否有正相關、反比、
極大值等趨勢,並可與理論
值作比較。
結
論
1.把「實驗結果與討論」條列式
文字說清楚。
2.實驗目的、實驗設計及實驗
結果作呼應,意思是經由實
驗設計極實驗結果,有完成、
達陣你的目標。
參
考
參考資料條列式、APA 格式
10
過
程
照
片
可實驗過程或結果照片、含人
物操作過程照片或團體合照。
照片需文字說明,人物需著實
驗衣及綁頭髮。
11
分
工
表格呈現,包括組員姓名,分
工項目等
12
心
得
分成知識面向、情意面相、技
能面向三部分心得,或其他心
得或檢討誤差可能原因
摘錄學生成果簡報,如下。
7
學習單 8
(個人)
1 頁 A4
撰寫指引:引導式互動講述、成果發表會時程表:
時間安排(分鐘) 活動
說明
15
開幕、活動說明、場佈
每組海報板版面:90*150 cm,將 12 頁簡報
(A4、橫式)自由設計排版。
10
自由參觀海報
(無講解)
欣賞他組探究主題、呈現方式,聚焦自己有
興趣內容。
20
拍照
練講海報(每回合 3-4 分鐘)
拍照:個人照、同組照,紀念用、記錄照
解說:複習、合作、每位同學都要講解。
20
第一回合海報解說、觀摩
同組同學分成兩批,每位同學都一回合在自
己的海報版前面分享自己探究內容給其他
組同學,也另一回合自由走動去他組海報板
前觀摩他組探究內容。
5
換場時間
20
第二回合海報解說、觀摩
10
票選活動
學習單撰寫
每位同學一張選票,可圈選最佳海報獎、最
佳台風獎、最佳科學內容獎,各 2 組。
10
閉幕、恢復場地
摘錄學生學習單紀錄,如下。
學生互評:最佳海報獎、最佳台風獎、最佳科學內容獎,票選單如下:
8
三、課程實施狀況
實驗實作
實驗實作
簡報發表
小組討論
小小微專題製作
授課情形
成果報告
成果報告
頒獎典禮
學習評量內容
1. 完成化學實驗實作,包括「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兩大部分。
2. 完成學習單撰寫,包括個人學習單(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團體學習單(小小微專題規
劃表)等。
3. 完成成果發表會之簡報表達與口頭分享(發現問題簡報、成果發表簡報)等。
4. 完成學習歷程檔案之初稿。
參考資料:
一、2009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IChO)預備試題。
二、周芳妃、李盈萱、陳靜瑋(2016)。微量化學實驗:小綠綠晶體與藍印術微量實作
(上)臺灣化學教育。檢索日期:2021 年 2 月 8 日,取自:
http://chemed.chemistry.org.tw/?p=17802。
三、何宇恆、陳欣瑜、黃若婷(2021)。化學反應式的係數,就是最佳化的反應條件嗎?探
討小綠綠晶體的錯合反應機制。取自:臺北市 111 年度臺北市中等學校學生科學研究
獎助計畫。
「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